当你知道数码相机的像素无论怎么发展,都赶不上胶片的质量时。你还会回去拍胶片吗?

陈国平摄影


与胶片同等尺寸规格感光元件的数码相机分辨率并不比胶片差,已经超过了,如果说胶片分辨率高,那么中画幅、大画幅胶片还是有些优势的。因此,现在很多玩胶片机的朋友还是青睐120及以上规格的胶片和相机,玩135规格的没有太大意义了。

如果按照135规格来说,胶片虽然在色彩、宽容度上有一些优势,但总体来说数码相机优势更大。

1、数码相机画面纯净度更高。在感光度较高的情况下,数码相机完胜胶片,胶片在iso400以上颗粒就已经非常明显了,虽然有些朋友追求所谓颗粒感,但更多情况需要的是画面的纯净度,在这方面数码相机有非常大的优势,一般全画幅数码相机在iso1600及以下画面都基本不用降噪。

2、数码相机成本优势明显。数码时代的摄影成本比胶片时代低了很多,虽然机器贵,但是后续成本基本可以忽略,有存储卡和电脑都解决了,根本不需要胶片这样的耗材。而胶片机没有胶片根本拍不成,胶片这个耗材成本远比相机本身要高很多。

3、数码相机后期修片更简单。只要稍微掌握一点软件技术,数码相机后期修片就会非常简单,甚至现在在手机上就可以轻松解码raw格式然后进行调色等后期处理。而胶片机在后期处理加工方面就太繁琐了,没有一定专业技术和专门的场地根本做不了。并且胶片还会产生化学污染。

这些原因导致数码相机成为了绝对的主流,胶片机被无情碾压进了历史的车轮。虽然有很多有情怀的摄影师还在用胶片,但是干活的机器基本没有胶片机了特别是135机器。

如果追求画质的超高解析力,还可以试着去玩一玩中大画幅的胶片机,这比玩同等规格数码相机还是要便宜不少的。


卷太郎摄影坊


这是一个伪命题。事实上数码相机的图片质量早已超过胶片,那些胶片时代的遗老遗少们早该醒醒了!

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玩摄影,从黑白胶卷、胶片开始玩的。那时候自己拍完还得自己动手冲印、自己动手放大。

大约1986年我开始接触彩色胶卷,135、120都玩过,不过要拿出去冲印了。我用的相机都是纯手动的,但为了省钱,我硬是练出在被窝里盲装的功夫,一个135彩卷可以拍到40张,张张曝光正确。

2008年,我买了第一台数码单反D80,之后两三年数码、胶卷同时玩,但胶卷越玩越少,基本只用120反转片;再往后,每年象征性拍个一两卷;再后来,慢慢就不想碰胶卷了。大约在2012年左右,我终于把玛米亚RB67和尼康F80都卖了,从此再也没玩过胶卷、胶片了。

说句实在话,我觉得数码相机发展到现在,无论是画质,还是前期后期的方便性和二次创作的可能性,都远超胶卷、胶片。那些还在玩胶卷胶片的人,要么出于怀旧,要么出于好奇,要么就是装逼。


企宣达人


胶片其实是远不如数码相机的了,并不是有些人吹嘘的那样。关于你的问题,我具体解析一下:


彩色胶片,是极其不靠谱的了,并且褪色也很快的了


一、从分辨率或者说像素数量来说,胶片真的不是无限像素


有些人误以为胶片是有无数的像素,最起码几十个亿个像素。

是的,胶片的颗粒可能确实是无数的,但是真正把实际的清晰度划算为像素,其实并不高。


35mm胶片,大概最多也就是1000万像素。但是现在35mm胶片等效的全画幅数码相机,像素普遍2400万起步,高的可以到5000万像素。


120底片,其实也就是最多大概5000万像素的水平。但是现在中画幅数码相机,像素已经普遍达到了1亿像素。


4x5或者8x10,虽然底片的像素高,但是配套的镜头不行,因此实际的解析度,也就是1-2亿像素吧。更何况大画幅拍摄,效率特别低。

如果用数码相机来拍摄,一分钟不到就可以扫描拍摄很多张,最终合成可以几十亿像素,甚至几百亿几千亿像素,真的是轻而易举的了。


二、从动态范围或者宽容度来说,胶片也是很有限的了


彩色反转片,虽然放映的时候,相当于数码的10bit(现在有10bit的显示器了,也有更高的的HDR显示器),但是,拍摄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宽容度可言的了。


彩色负片,虽然底片上是有十几挡的动态范围,但是洗印为照片,却也只有7挡的动态范围,底片上的很多层次,是无法再照片上呈现出来的。当然,通过扫描仪和ps处理,彩色底片上的层次,都是可以呈现的。只是,通过传统的照片洗印工艺,其实是达不到的了。


黑白底片,如果是大画幅底片,完全按照亚当斯的玩法,是可以在照片上获得10挡光圈的动态范围的了,也就是相当于彩色反转片放映时的10挡动态范围的。


但是,数码相机的动态范围,单张的RAW格式的动态范围,已经很高呢。如果包围曝光或者开启HDR模式,远远超过胶片。


最关键的是,由于我们现在有了10bit的显示器或者更牛的HDR显示器,我们可以呈现出超过10挡动态范围的影像,在胶片时代,无论你洗印照片还是幻灯机投影,都是做不到的了。


三、从色彩的精准还原来说,胶片就非常不靠谱了


彩色负片就不谈了,这个基本上大家都知道不靠谱。

那么,彩色反转片呢?也依然是不太靠谱的,因为影响色彩的因素和环节太多了。

专业彩色反转片,严格按照保存要求和使用要求,并且送到最专业的冲洗机构,其色彩也并不是特别靠谱的了。


每一批彩色胶片,色彩都有轻微的不同。

药水的状态,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


四、高感的表现来说,胶片就是渣渣了

说实话,ISO400的胶片,颗粒感就非常明显了,即便是号称最细腻的柯达TMAX啥的,也不过如此。


ISO1600的胶片,真心颗粒感太严重了,和数码的ISO1600完全没有可比性的了。


而且,ISO1600的胶片也很难买到,保存也不容易。

ISO3200的胶卷,基本上是买不到的了。


ISO6400以上的胶卷,基本上是没有的了,比ISO25600再高的胶卷,恐怕是实验室都没有的了。(通过特殊的冲洗工艺,感光材料,也可以接近ISO十万的程度)


但是,现在华为p30的ISO感光度,你知道是多少吗?


五、胶片最大的优势,就是保存时间比数码文件更久


1,黑白胶片,严格按照档案条件的冲洗工艺流程,保存100年没有问题。

2,彩色胶片,严格按照档案条件的冲洗工艺流程,基本上不发生明显的褪色,大概30年。


3,数码照片,无论是光盘、磁带、硬盘、U盘、存储卡、SSD固态硬盘,都不太靠谱,大概都是最多10年。每隔3-5年,必须检查是否损坏,必须要不断的转存到新的存储介质上。


即便是所谓的千年光盘,也是没有那么靠谱的了。

即便是号称最适合备份的数据磁带,也一样会遇到各种问题。


必须要同时在3个以上的存储载体上备份,并且要经常检查和转存到新的存储载体上。


综上所述,对于摄影来说,胶片除了保存有优势之外,其他方面都没有优势的了。

对于电影摄影来说,随着电影视频RAW格式的普及,电影胶片所存在的一些轻微优势也不复存在了。


光线摄影学院


在数码时代,玩胶片,得玩反转片。架上机子,往屏幕上,甚至白墙上一打,两米多三米多的画面......看过电影的同学可以举个小手,电影画面感觉细腻吧?反转片比它更细腻。

震撼的画面。说有多震撼?你把片子放到3米就知道了。

没有玩过反转片?那就不要来比较胶片和数码。别人说什么,你又听不懂。

单反穷三代。知道为什么穷吗?镜头的花费远不是胶片能比的。数码有两个好处,一个是便宜,一个是后期方便。胶片的后期,从冲洗开始,要求就非常严格,而且过程不可逆。

胶片是真的不方便。比如说你拍的黑白片,有一张特别想要,可是呢,限于拍摄环境,曝光严重不足,这个时候你要迫冲,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一卷胶片,只能是这一张曝光正确,数码就没这麻烦。

谁淘汰谁并不重要。现在拍胶片的,人家有自己的看法和追求。艺术是很个性的东西。是吧,指标不是问题,谁的宽容度高,谁的分辨力高,对于玩胶片的人来说,都是可以忽略的东西。一个人呆在暗房里,轻轻晃动显影罐,玩的是一种感觉。


张四五六


我是玩胶片过来人,也是最先接受数码相机的人,现在还保留有几十万像素的数码相机。

其实,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数码取代胶片是不争事实,质量也远超胶片。但是,我认为作为证据照片的可信度,胶片因为有底片应该比数码可信度高,数码片作为证据有时还需要专家的分析。从暗房技术控制看,数码应该强于胶片,大大提升了作品成功机会。目前玩胶片的人一般有着历史情怀,追求胶片的朦胧感和绒质感,但是现代传播媒体都是数字化了,胶片照片还得要转成数码进行宣传,这必然有损原片的质量。因此,应顺从历史的发展,胶片终将因高成本作为一种奢侈艺术形式而小众化。

由于AI的极快发展,传统相机模式也会消失,未来的相机有可能光圈和焦点的确定都是拍摄后再完成,你只管按快门,照片的好坏就看作者的思想了。(个人预测)



中国房车旅拍


一般人肯定不会回到胶片时代。听说北京奥运会,新闻中心,各国洗胶片的水泛滥成灾,说明胶片是摄影记者的高端要求。但我用过两个机械单反,印象中只有几张照片有清晰的胡须。这与我的技术有关,也与相机有关,我用的是国产海鸥和凤凰,技术再好也就是那个样子了。并不是用胶片就好,相机也要好,冲印照片的技术也要好。一张胶片出来,只有一半的功劳在自己手上。总之,业余的不要去搞胶片了,专业的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江南雨塞北风


今天的数码照相机成像已经远远超过胶片,我是从70年代就开始玩摄影,80年代黑白、彩色暗房都玩过,技术的进步是日新月异,如果胶片比数码强,柯达也不至于把自己的胶片工厂关闭,还是与时俱进吧。图一是80年代用哈苏500CM拍摄,镜头150mm,胶卷柯达160灯光反转,图二是佳能EOS R,24-105mm拍摄




旅者杂记


首先,无情地驳斥题主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胶片并不是无限像素的。胶卷上的感光材料分子确实很多,好似无限,但是当我们知道像素多少取决于采样所用的数字化设备,与你的照片记录在胶片还是鞋底都没有关系。评判清晰度好坏的指标是分辨率,分辨率是一个光学概念,无关于数字信号还是模拟信号,从胶片摄影到数码摄影一直存在。照片清楚不清楚是由像素和分辨率共同决定的。比如一张照片上500米外的广告牌你看不清楚是因为分辨率不够,放大出现马赛克则是像素不够。所以题主想问的应该是清晰度的问题,

影像照片清晰度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就是刚刚说到的分辨率的问题。现在手机的像素已经赶上部分入门级单反的像素了,但是成像质量还是不如单反,为什么呢?这是由感光元件的尺寸决定的,手机的感光元件尺寸还没指甲盖大,单反感光元件差不多有手机的几十倍,同样划分为1000万个小格子,谁的一个小格子记录的信息更多就不用多说了吧。这个与本题无关,不多赘述。

数码是怎么打败胶片的

  1. 相机的精密程度和镜头。相机和镜头属于光学仪器,而对光线穿过镜头到达感光元件或者胶片会产生多次折射(每穿过一片镜片就有两次折射),在折射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好会在感光件上出现鬼影、炫光等杂光。其实数码替代胶片最主要的原因也在这里,胶片时代的相机和镜头都没有数码时代的相机镜头精密,一些光学技术的升级换代,换来了更好的成像质量。

  2. 存储和传递的方式。一张胶片,用主流的扫描仪也就是能扫出来一千万像素的图像。而135全画幅主流像素2000万以上了吧,中画幅更是到了5000万像素。当然有更高端的扫描技术,但是那成本太高了,胶片存储起来也很麻烦,不如数字图像方便。而且数字图像在传输、发布等方面会更加方便。
  3. 聊聊入门门槛了。数码技术的出现让摄影的门槛大大降低了。胶片时代受设备和成本的限制,必须一次性成功,每一次按快门的成本都是非常高的。进入数码时代后,测光表和液晶屏的应用使容错率大大提升了,而且每一次快门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手机摄像头的普及让摄影变得更简单了。
受技术、成本和便利性的影响,胶片摄影的淘汰是必然的。至今坚持胶片摄影的人可能只是为了情怀吧。

关注我,一起聊聊摄影的事儿。


柠檬红肠


这个就不要嘴硬了,按理说胶片和数码之争早就翻篇了。自从尼康D70上市,两者之争已经见分晓,那可是600万像素CCD时代。今天CMOS就135全画幅规格已经接近5000万像素的大背景下,谁还扯什么胶片,只能说是花岗岩脑壳。

数码全面替代胶片,包括反转胶片,是必然的。

首先暗房交给摄影者自己,而不是极不稳定的赢利扩印作坊,省却了电分数字化,这些都是摄影普及的拦路虎,重要的是保存,任何一张有价值的数字图片,是不容易遭到破坏的,而胶片时代也许一次电分,也许一次扩印,你宝贵的底片就已经报废。

其次,从分辨率、动态范围、色彩准确性、颗粒度等基本指标看,数码早就全面超越,唯一现在争论比较多的是色阶的丰富程度,这个暂时没有办法,因为目前最好的图片色阶也只有14位,而胶片可以近似为无穷,以人眼的分辨率来看,14位已经无法分辨色彩的过渡,但是专业上应用依然能够看出破绽,中画幅有16位的数码相机,确实整体画质更加舒服。

但是仅仅以豆腐块大小的网络交流图片来说,或者以20寸以下的纸质图片来说,基本是分辨不出来的。

所以,胶片和数码之争如果还是坚持胶片比数码更好,就如同某些人坚持CCD就是比CMOS好一样,属于偏执狂,别搭理,否则自己的智商将会崩塌。


joshen1


胶片时代享受的是曝光、对焦、景深、冲洗、洗片、放大、晾干、裁剪的整个过程,这台国产的58-1型135相机当时向照相馆借每天24小时租金是0.5元,景头可以卸下,白天用来拍照,晚上卸下镜头装在自制的放大机上用来印放相片,第二天看着冲印的相片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相机从目测曝光、对焦到电眼曝光、对焦,从黑白到彩色,最后来到了数码时代,在深深感叹科技力量之余,从此也少了当年拍照时许多乐趣和成就感。过去的只能回味,不可能在回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