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为什么晚年如此凄惨?

阿荣的文化世界


白崇禧之所以晚年落魄不吃香,主要是他在大陆的时候把蒋介石得罪透了。早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蒋介石便要求白崇禧担任西南行署剿匪总司令,主要想利用白崇禧的桂溪军阀力量来对付解放军。而白崇禧没有上当,只是表面答应老蒋挂了一个空冼而已。并且战绩不佳,让老蒋的中央军损兵折将。后来,白崇禧干脆撂挑子不干了。这引起老蒋很大的不满。

还有就是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后,蒋介石的精锐损失殆尽,蒋家王朝尽显颓败的迹象。这时白崇禧为了发展桂系在国民党中的实力,力挺李宗仁竞选总统,逼蒋介石下台。这是老蒋最不能忍受的。

最后,在解放军渡江战役后占领国民党首都南京,蒋家的中央军被彻底打垮。这时蒋介石把最后的希望都压在白崇禧的40万广西军上了,希望白崇禧能够守住西南大片土地,为他将来反攻作准备。可让老蒋失望的是白崇禧不仅没有守住大西南,连小诸葛手中的40万军队也飞灰烟灭了。使蒋介石的反攻计划彻底破灭,被迫退往台湾。

同时,李宗仁飞往美国前曾电告白崇禧不要随蒋介石去台湾,没有好下场。可白崇禧还对蒋介石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认为自己毕竟为老蒋在与中共的战争中出过力,老蒋不会落井下石加害于他。可他打错了算盘,

早在李宗仁,白崇禧逼蒋介石下台的时候,老蒋就曾嘱咐毛人凤要暗杀李宗仁,只是后来时局有变,想利用李宗仁与中共谈判就没有下手。你想,对李宗仁老蒋都敢下狠手,何况你现在落破无权的白崇禧,而且你现在在我蒋介石的手中,所以,新仇旧恨一拥而上,老蒋不仅剥夺了白崇禧的一切职务,而且还对白崇禧下了狠手,

传说白崇禧的死与毛人凤的保密局有关,其中的缘由就不言而喻了。


小号哥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原工作单位的一个同事,年长我十来岁,年年不是劳模就是先进工作者,以单位为家,手脚闲不住,然而退休后不过几年,身体棒棒的他百病缠身,继之奔赴黄泉。

这个故事或许只是个例,让人难以信服,那么,有些官员在台上时风声水起,下野后萎靡不振,时日不多便一命呜呼,这样的情况应是屡见不鲜!

回到正题。人累,分身累和心累,心累谁能见?有谁晓?心累有时远胜于身累,相信众人有诸多的感受,那么,相应地,人之凄惨呢,本人以为也分物资凄惨和精神凄惨,衣不遮体食不果腹通过努力尚且改变,而一个身怀抱负的人落得个苟且偷生实属生不如死,所以,从精神层面讲,说白崇禧在台湾过得凄惨毫不为过!


用户101823519785


白崇禧晚年在台湾确实不算很好,无职无权不说,自己家对门就是保密处设的点,家里被特工彻底搜查过,他老婆离台一趟在机场还要享受搜身待遇,最后更是死在了女护士的肚皮上,死的有些不明不白。对于风光一世的白崇禧来说,确实有点凄凉。

有些人对白崇禧去台湾不解,李宗仁、黄绍竑都劝他不要去台湾,但是他最后还是选择了跟蒋走,这么做原因无非是以下几点:

一、在抗战期间蒋介石还是对白崇禧委以重任,使得白崇禧觉得自己在蒋介石心中还是很有地位的。北伐之前,白崇禧不过是桂系的第三号人物,然而蒋介石却任命他为代参谋总长,在职务上仅次于总司令蒋介石和参谋总长李济深。抗战爆发以后蒋介石再次任命白崇禧为参谋总长,虽然这不过是为了拉拢桂系的需要,但是还是让白崇禧的颇为自得,也一定程度上让他对蒋介石有了幻想。

二、李白的关系随着两人地位的上升,已经有了隔阂。当初李白黄三人一起在广西打天下的时候可谓关系密切,大有同生共死之意。但是所谓共患难易,共享乐难,随着地位的上升,李宗仁和白崇禧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团队,被身边亲信所包围,关系不如当初一起打天下那么亲密。而且两个人对各自的前途都有自己的规划,彼此之间意见分歧日大,所以他不听李宗仁他们的建议也在情理之中。

三、白崇禧恃才傲物,轻视蒋介石的部下,认为自己去台湾大有可为。白崇禧有小诸葛之称,虽然从他的经历看这个称呼有些过誉,不过他自己还是很自得的。在白崇禧眼里,国军里其他人都远不如自己,到了台湾蒋介石肯定也需要重用自己。

所以在蒋介石派人一再劝说,加上各种条件诱惑下,白崇禧最终选择去了台湾。不过蒋介石的真实目的,仅仅是用白崇禧的牌子笼络下桂系残余,来和李宗仁的第三党对抗。这种情况下自然是不会真的给白崇禧实权,反而要严格监控起来。

所以才有了52年特工突袭白公馆,将白崇禧的家翻了个底朝天,连地板都撬起来查看,白崇禧去找蒋经国抗议,却被轻描淡写的打发回去。保密处更是对着他家大门设了个办事处,现场监视,因此白崇禧在台湾的生活过的也是谨小慎微。后来白崇禧出行时路上桥梁出事故,白崇禧被副官所救才幸免于难,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蒋介石搞的暗杀,白崇禧也是深居简出,显然也是怕再出事。

白崇禧最后和护士张小姐热恋,李宗仁回大陆一年后,白崇禧全身赤裸死在床上,而张小姐不知所踪,有些人说他死于马上风,有些人则说是因为此时白崇禧失去利用价值,蒋介石派人下药,真正死因最后也未揭秘。不管怎么说,相比当年,白崇禧的晚年可以说是不如意的。


不沉的经远


白崇禧的晚年如此凄惨到底是有多凄惨?

白崇禧的晚年憋屈窝囊非常凄凉,一代名将失去兵权,失去战场,被软禁,连活命的权利都受到威胁。1949年12月30日,56岁的白崇禧在蒋介石函电的催促下,从海口飞往台湾。可以说白崇禧是被蒋介石骗到了台湾,蒋介石许诺给白崇禧国防部长的职位,但却只是个骗局,根本没有兑现。



没有人身自由

白崇禧到了台湾后,被蒋介石派人秘密监视,在白的住处对面有个专门的特务监视团,正常的人身自由也没有了,他无法正常地会友,围棋,打猎……有一次白崇禧出去喝咖啡发现旁边两桌客人都是监视他的。还有一次白崇禧乘坐轿车刚出门就有一辆吉普车尾随。


白崇禧精神恐惧

蒋介石命湖北籍“国大代表”在会议上弹劾白崇禧,1,弹劾他贪污军费。2,弹劾他在军事上失职:“拥兵不救援徐州,不遵从统帅调兵命令,拥兵自卫”。这两条无论那一条追究起来都会要了他的老命,让他惶惶不可终日。1959年蒋经国在台湾出版《危急存亡之秋》一书,揭露白崇禧的“逼宫案”让白崇禧百口莫辩。这些就像一把把钢刀架在白崇禧的头上,他时刻担心蒋介石一声令下,自己会人头不保。


白崇禧的生命受到威胁

老年时的白崇禧到阿里山打猎。被蒋介石安排的人员秘密派人在白崇禧下山的缆车必经的轨道上做了手脚,他料到年老体衰的白崇禧打猎后不会步行下山,一定会坐缆车,而缆车必经悬崖,他要让白崇禧神不知鬼不觉地坠崖。

结果白崇禧坐的是第二辆缆车,当第一辆缆车坠崖后,白崇禧的副官及时保护白崇禧,用自己的死换来了白崇禧的老命,面对铁轨上松脱的螺丝钉,面对山崖下几具血肉模糊的尸体,白崇禧还是没有觉察到这是场暗杀阴谋。不久他又去阿里山打猎,重复昨天的故事。白崇禧乘坐的车与另外的车相撞,白崇禧侥幸捡回老命,终于意识到有人暗杀他,从此足不出户,但是住处附近到处是便衣特务,来拜访的亲朋都会受到跟踪,实在是憋屈。

白崇禧死的不明不白



1966年12月1日晚,白崇禧还是突然死亡了。根据医生和他的副官当时对现场的回忆,白崇禧是裸死,他在死亡之前曾经进行过激烈的挣扎,死相非常痛苦,因疼痛难耐把床单都撕碎了,显然不是正常死亡。但有人对外宣称白崇禧是得了心脏病而死。

有很多人认为是蒋介石下毒。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1962年白崇禧的妻子去世,白崇禧晚年孤独,他就自己的年轻护士热恋起来。因为年老体衰一直吃补药维持身体。他经常派下人到中医协会理事长赖少魂处去买“补药”。赖少魂被特务收买,加大药的剂量,所以导致白崇禧的死亡,而和白崇禧热恋的那位护士早就溜之大吉了,有人判断她也是被特务派来的卧底特务。所以说很多人一直也认为这是白崇禧突然暴病的原因。白崇禧的家人自知他的死背景复杂,无法追究下去,只好接受他是得“心脏病”而死的“事实”。

叱咤风云数十年的“小诸葛”兼“战神”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走了。

造成这种凄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呢?

白崇禧在过去的20多年中多次与蒋介石斗争,白崇禧和李宗仁几次乘危逼宫,让蒋介石三次下野,这对蒋介石来说,如鲠在喉异常难堪。蒋在大陆惨败后,更是对此嫉恨,想立刻让“李白”死。无奈李宗仁在国外反蒋,蒋鞭长莫及。只好对被骗来的白崇禧发泄。

之所以没有立刻对白下手,看在他还有利用价值的份上,他有牵制李宗仁的作用。1965年李宗仁回归祖国得到周总理的热情接待,白崇仁的生命进入倒计时。



小姐姐讲史




回答之前,先说说白崇禧不得善终的两种传闻。

第一个说法:1966年12月2日,据说白崇禧的副官发现他死在卧室,浑身发绿,时年七十四岁。

第二个说法:白崇禧因心脏病于1966年12月1日住进医院,“上面”指派一个女特护专门护理,可第二天早上便死在病床上。尸身呈黑绿色,验尸官出据的检验结果是“没有结果”,而那个女护士从此人间蒸发。



从以上两种传闻来分析,白崇禧疑似被毒死。但疑问也随之而来,一个行将枯木的老者,不被“毒死”还能有多大“危害”?虽说有些传闻不必去辩识真伪,但白崇禧的晚年应该逃不过“卸磨杀驴”的规律。不过,这个曾经在国民党政府军界号称“小诸葛”的风云人物,在大陆期间确实让蒋介石“胆战心惊”,蒋也因此多次对他起了杀心,但都没能如愿。特别是白崇禧煽动李宗仁、何健、张发奎、陈济棠等三次反蒋和三次逼宫,还有国共对决期间他态度的“暧昧”和按兵不动,使他俩之间结下了深深的积怨,这也可能是白崇禧到了台湾后处境艰难的原因之一。



白崇禧分别在1929、1930和1936年三次起兵反蒋,虽以失败告终(史料有载,不一一详述)。但亦正亦反和反复无常性格曾先后在1927年、1931和1949又联合李宗仁等逼蒋下野。特别是1936年反蒋、西安事变后力主杀蒋和1949年逼蒋的举动,着实给自己的未来的政治生涯埋下了祸患。



1936年,时值东北沦陷,华北危在旦夕之际,白崇禧、李宗仁和陈济棠竟玩起了同室操戈的游戏,虽打着“北上抗日”的旗号,暗中却又接受日本人的资助军援,反过来准备武力推翻蒋介石,最后连粤军中的核心人物余汉谋等一批将领都看不下去了,以至于合力致电全国,拥护蒋介石。陈济棠下台后,白崇禧才在众怨之下退回了广西。



西安事变爆发后,白崇禧提出了杀掉蒋介石以谢国人的主张。被我党及时否决后,又暗中促使何健向西安进兵,表面上是“救驾”,实际上就是欲间接置蒋介石于死地。



抗战胜利后,内战全面爆发,人民解放军发动的三大战役使“蒋家王朝”摇摇欲坠。而白崇禧却把家底“藏了”起来,成为1949年扶植李宗仁当上中华民国“代总统”的资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淮海战役期间,蒋介石数次电令白崇禧出兵救援,可白就是“装傻充愣”。蒋介石大骂他“娘希匹”都不管用,最后使中央军嫡系部队几乎损失殆尽。这笔帐,蒋介石气急败坏的记在了他头上。



淮海战役后,国民党败局已定。但还有三大军事集团分别在中南、西南、华东负隅顽抗(白崇禧、胡宗南、汤恩伯)。白崇禧盘距的中南桂系当时拥有22个军35万的兵力,几经争取后,白崇禧仍拒绝在和平解放协定上签字。



1949年4月,毛泽东主席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完全、彻底的消灭桂系”。林彪的四野主力和陈赓的二野兵团首当其中,90余万人马扑向中南地区,最终全歼白崇禧集团,桂系也就从此灰飞烟灭。



(而当桂系被消灭前、当人民解放军雄距长江北岸、国共北平和谈方案达成时,白崇禧可能有过“好”的举动,历史也曾经给过他及几十万军队最后一个机会,可他反复无常竟怂恿和逼迫李宗仁拒绝在和谈书上签字,最终被列为内战第四号战犯。另外,根据党的文献资料、俄罗斯公布的毛泽东主席与斯大林的一组往来函电内容,毛泽东在1949年1月7日,曾向苏与中共间的联络员奥尔洛夫详细介绍了国民政府高级军事将领的通共情形,白崇禧竟以内战最大巨头列在其中。这点,蒋介石不会不知道,李宗仁也不可能不清楚,可他,却少了一份小心,多了不该有的自信)。



白崇禧没了资本后,李宗仁曾警告他千万别去台湾,蒋介石不会不记他的仇。可他不信那个邪,虽说俩人之间千丝万缕的“敌对”关系可能一触即发,但他必定为蒋家王朝立过汗马功劳,而且认为功大于过,所以,他还是去了。



1954年3月,台北的“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湖北代表但衡今提案弹劾白崇禧,重点是指控徐蚌会战 时,白崇禧故意不前,用心不明,这次议会使本来就名落孙山的白崇禧更是雪上加霜。而且,更多的弹劾及指责越来越多,可能这一切都来自于“最高统帅”的打压。



更搞笑的是,白崇禧的住所被划定完后,对面竟驻扎了一个“派出所”,不办案专门负责监视他。在这这情形下,估计白崇禧知道自己的政治生涯“完了”,也可能知道自己不能善始善终,所以,最后才在孤独寂寥的晚年,虔敬地将精神寄托在宗教信仰上。



白崇禧:字健生,(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广西桂林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新桂系军阀头号人物,绰号“小诸葛”,抗日期间被称为战神,在当时与李宗仁合称“李白”。



白崇禧一生养育十个子女。


骁勇34


白崇禧,广西人,1893年生人。军事谋略过人,神机百变,有“小诸葛”,“当代张良”,“白狐狸”之称,日本人更是称白崇禧为战神。他是桂军桂系的代表人物,和李宗仁并称“李白”。国民党败退以后,白崇禧跟随蒋介石去了台湾,从此开启了自己凄惨的晚年生活。


白崇禧到了台湾以后。表面上他还是国民党的四星上将,并且是台湾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民党也依然对他非常礼遇。然而事实上白崇禧早已经被特务监控,一言一行都在蒋介石那都有报备,是一只成为了蒋介石笼中的鸟。

白崇禧在台湾保密局的代号是“老妹子”。保密局日夜监控白崇禧的一举一动,为了避免自己的朋友也遭到牵连,晚年的白崇禧到后来基本断绝了和朋友的交往,只在家里读读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集》,打打猎什么的。

白崇禧的晚年如此凄惨,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大陆时期,他和李宗仁曾经对蒋介石造成的障碍。当年李宗仁和白崇禧领导的桂系在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前一直是蒋介石的头号政敌,心腹大患,凡事都和蒋介石过不去。因此也一直让蒋介石怀恨在心。李宗仁跑去美国,留下来的白崇禧自然就成为了蒋介石发泄愤怒的对策

白崇禧曾经还力推李宗仁上台当国民党的总统,主政南京,并且真的成功逼迫蒋介石下野,让李宗仁成为成为了国民党的代总统。这件事也让蒋介石怀恨在心,



白崇禧将军的儿子白先勇曾经这样说:“父亲当年完全可以不去台湾,他去台湾是为了给国家,民族一个交代”。


围知历史


在大陆解放之前,白崇禧集团是国军在大陆的最后一个重兵集团,在退入广西时尚有二十万人左右。虽然受到解放军在衡宝战役中的歼灭性打击,但因为桂系长期控制广西,保甲制搞得比较彻底,加以衡宝战役后大量桂系军队的散兵游勇三五成群的逃回广西,潜入深山老林,要和解放军打游击。这也是解放初期广西剿匪时间持续比较长的原因,就是因为崇山峻岭阻隔,大兵团行动不便,而很有利于小股部队的山地作战。

这时候国军在大陆大势已去,李宗仁是代总统,先是宣布迁都广州,广州受到威胁后,又迁往重庆。在从广州迁往重庆的时候,李宗仁就没去了,直接去了香港,静观其变。后来发现形势已经完全不可能挽回,于是直接去了美国。在白崇禧兵败之后,李宗仁也劝过白崇禧,不要去台湾,和他一起去美国,但白崇禧不听,选择了去台湾。这是因为白崇禧认为,反攻大陆仍然有希望,只要国军还有机会反攻,他的军事才能就还对国军有用。

白崇禧的回忆录是到台湾之后台湾相关部门主持给做的口述回忆和整理,在里面可以看到,白崇禧基本上没有怎么提到他反对中央军的事,而且很多问题也都谈得比较简略,甚至是武汉会战这样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战役,白崇禧自己也没怎么多谈,只是保留了一些当时的文告,作为资料而已。而这个回忆录最关键的部分是在后面,也就是解放战争时期,尤其是淮海战役期间,他一直试图说明,他并非在华中拥兵自重,坐观成败,也是曾经积极救援过的,只是力所不及而已。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意味着,白崇禧很清楚,他在到台湾之后受到冷遇,最关键的就是他在淮海战役期间的表现。早在1947年中野挺进中原之后,白崇禧就曾经提出过将华中和华东的国军统一指挥的问题,但国军统帅部认为,国军精锐主力兵团基本上就在这个地区,如果都交给他指挥,政治上比较危险,所以拒绝了这个建议。到淮海战役之前,国军将领普遍认为,徐蚌会战事关党国生死,应该由白崇禧指挥,国军统帅部确实也曾请他指挥,他一开始也答应了,但中途却突然变卦了,直接从南京不告而别,返回了武汉。

按照当时在华中剿总给白崇禧当副总司令的宋希濂的回忆,这个时期白崇禧曾经和他谈过话,拉拢过他,大概的意思是,徐蚌会战将会把中央军嫡系的主力兵团全部投入进去,但也不会是解放军的对手。只要解放军能在徐蚌地区消灭了中央军的精锐,政治上就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所以,白崇禧不仅自己不去徐州指挥,而且曾经试图将黄维兵团留在华中,淮海战役关键时刻,国军统帅部曾想调宋希濂的十四兵团东进救援,也被白崇禧严词拒绝。宋希濂的部队都到武汉上船了,又被白崇禧派自己的卫队硬赶下来了。

因此,直到最后离开大陆的时候,蒋都认为,国军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不是解放军太厉害,而是国军内部不团结,尤其是一些地方势力在关键时刻的掣肘,导致事关当过命运的大决战的全盘失败。为了调宋希濂兵团东进,蒋白二人更是在电话里大吵一通,直接指责白是军阀。因此,白崇禧的回忆录就是想为自己辨白,他并不是完全没有救援,而是救援过的,比如他曾经让张淦兵团东进,只是遇到解放军阻击,没有能够打过去而已。但这也无济于事,丝毫不能改变白崇禧在台湾的境遇。

其实,白崇禧在台湾受到冷遇并不奇怪,阎锡山等其他地方军阀也都一样,去台湾后晚年都很凄凉,无人闻问。他们心里当然也都很清楚,他们作为地方实力派,既然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地盘和军队,去台湾也就是寄人篱下了,残延苟喘,能活着就行了,其他的想法并不是太多。李宗仁从美国逃脱,返回大陆之后,台湾更是对白崇禧加紧了监视和控制,生怕他也逃回大陆。但在解放前的关键时刻,李宗仁坚决不去台湾,白崇禧还是选择了去台湾,说明白崇禧其实对国军和蒋都还抱有一丝幻想,在政治上未免幼稚。


萧武


白崇禧,一位有勇有谋的将才,可是由于政治选择的误判,导致最后名落孙山,含恨而终。

1893年(光绪年间),白崇禧诞生在广西桂林——人杰地灵、风景如画的地方。白家世代为书香世家,家风严谨,虽白崇禧的父亲从商,但对于白崇禧的儒学教育并没有滞后。其父聘请了当地有名望的老先生给他启蒙,为其日后以优异成绩考入陆军学校奠定了文化基础。

(白崇禧少年时期)

白崇禧潜心向学,不负家人的栽培,从小天资聪颖,过目能诵。是故,25岁,年纪轻轻就在众人中入围而出,担任了当时广西陆军连长,五年就被擢升为参谋长,32岁就成为了新桂系军阀的首领。这火箭般的晋升速度,若不是有足够的才智本领,无法企及。

提起白崇禧,就不得不提到李宗仁和蒋介石。

李宗仁与白崇禧默契十足,合作无间,几乎把当时的桂系军阀推至盛极一时的状态,并在国军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南到北,白崇禧李宗仁的的桂系军团,成为当时国军的主力军,被称颂为完成北伐的第一军队。而蒋介石与白崇禧的关系则是貌合神离,是一对旷男怨女,分分合合。蒋介石成也白崇禧,败也白崇禧。两人之间的恩怨,难以述说。

(白崇禧 蒋介石 宋美龄)

白崇禧被当时的人称为“小诸葛”、“当代张良”,用此历史上有名的谋士来形容他,可见白崇禧的军事谋略非常强悍。

但是,谋略有余,智慧不足,是白崇禧的致命伤。

接下来的几场重要战役,湘江战役、台儿庄战役(抗日国军首胜之战),昆仑山战役(大胜日军精锐部队)、武汉战役(消耗日军15万人,为抗战赢取重要时间节点)都奠定了白崇禧在国军当中的重要位置,也展露了他不甘心立于他人之下的野心、智谋和实力。

这样一位武威将领,人生最后,意志消沉,颓败的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这是一个带有强烈时代悲剧色彩的人物,矛盾在他身上被放大了数倍。

政治选择的矛盾 ,权力地位的矛盾,信仰矛盾冲击他的内心世界,导致了他失败的结局。

他几度逼迫蒋介石下野,渴望桂系军阀统揽中央大权,致军阀大乱,天下烽烟四起,这是没有看到全局发展的观念。

但是,他在抗日战时期,又英勇督战,智谋双全,提出了重要的游击战论,与蒋介石和当时对手共军协同抗日,取得最终胜利,这是民族全局观念的体现。

他的矛盾对立在时代的旋涡当中日益明显,以至于左右摇摆,终至错失机会,败局收场。

国民党的徐蚌会战,他承诺作战,又变卦。

蒋介石军队双堆集被围,他不但拒绝甚至从中作梗。可见他内心阴谋的一面。从这几点都可以看出,当时的白崇禧私心较重,光想着军阀派系之争,没有一心以国军大局为重,只争眼前的蝇头小利,最终导致的就是政治观的狭隘,失去对大局判断。

日后更变本加厉,甚至在最重要的淮海战役中,故意拆台蒋介石,使国军溃败最终败走台湾。

这样矛盾且摇摆不定的全局观念,导致他缺乏大智慧,虽有智谋,却不能成事,最后国民党兵败,无可奈何的选择随国民党渡海,晚年仍被蒋介石猜忌,最后死于宅中。

从戎马一生的赫赫战功的战神,到最后死在女人身上这样惨淡的结局,是白崇禧的内心世界矛盾所致。

如果他有比较明确和长远的全局观念,那在很多政治立场的判断上和重大战役的选择上,就不会误判,也就不会最终失去机会,只能惨淡结束一生。


铁匠聊文史


《白崇禧回忆录》的作者郭廷以先生直到白崇禧逝世前八天还进行了最后一次采访,期间历时三年共计访谈158次,进出自由。作为不需要退役的陆军一级上将,白崇禧在台北有专门的官邸、有薪饷、有司机、有副官、有“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的职务,偶而还与何应钦等人打打猎钓钓鱼,军头陈诚对他很是客气,最后的身死也传闻是跟个漂亮的女护士有关,这样的生活,何来“晚年凄惨”一说?



(白崇禧晚年)

恐怕他比当时在台的绝大多数人活的滋润,政治生命和日常生活是两码事情,不要错误解读和混为一谈。

国民党统治大陆期间,桂系确实曾经三次逼蒋下野,尤其是淮海战役期间白崇禧按兵不动,让蒋介石“愤掷电话筒、掀桌、痛骂粗话”,最终几十万精锐嫡系全军覆灭,忌恨肯定是有的。然则在桂系军队被四野全歼之后,蒋介石诱骗白崇禧赴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用来作为牵制李宗仁的一枚棋子,至少在李宗仁滞留海外期间,白崇禧的利用价值还是存在的。



(顾祝同、何应钦和白崇禧在台)

当然,他只能担任没有实权的虚职,并且被情治单位严密监视着,保密局特别在白府对面新建一个警察派出所,一举一动尽在掌握。不过这种监控都是秘密的,无非是防止白崇禧有什么“异动”,并不影响他的正常生活。

白崇禧的苦闷在于,蒋介石违背了当初召他赴台的承诺,再也没有起用他,跟不少逃到台湾的军阀一样,基本成为了“寓公”。对于领兵作战近30年、在政治舞台上纵横20年的白崇禧来说,失去权力和空虚寂寞才是最痛苦的,但要说成凄惨,未免耸人听闻了,他跟张学良不一样,并没有失去自由和表面上的地位。



(何应钦、白崇禧和陈诚在台)

白崇禧是怎么跑过去的呢?1949年元旦蒋介石在内忧外困下第三次宣布下野,李宗仁成为“代总统”,但蒋始终在幕后操控时局,与李宗仁的矛盾重重,起初白崇禧坚决的站在李宗仁一边,甚至联名发电要求蒋介石出国。但是随着李宗仁逐渐态度消极和不能掌握形势,桂系两个大佬之间已产生裂痕,蒋介石也开始改变套路,决定对李白采取一打一拉各个击破之术,5月间主动派人给白崇禧送去黄金三万两充作军费,一反之前的冷淡。

1949年7月蒋介石赴广州为复出做准备,期间特别与白崇禧进行了密谈,极尽拉拢之能事,政治上相对稚嫩的白崇禧谈话完毕后非常兴奋,对左右说:“蒋先生对我很好,很客气,他说过去北伐胜利,是我和他合作的结果,现在局势虽然困难,如果我们两人再次合作,国事仍大有可为”。这就算是上套了,于是督率桂系主力与四野在湖南和广西等地决战,终于把老本输了个精光。



(李宗仁)

此时蒋介石密嘱军政要员们“劝进”,然而愤怒的李宗仁拒绝辞职,双方僵持不下,白崇禧的心态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决定出面调停,以便借机捞到实权位置。11月4日,白崇禧拟出了蒋李二人的妥协方案:1、蒋介石“复职”;2、李宗仁出国;3、白崇禧取代阎锡山出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这足以说明白崇禧不再唯李宗仁马首是瞻了。

人民解放军的广西战役于12月中旬胜利结束,桂系残余军队灰飞烟灭,李宗仁以治病为由飞赴香港,而白崇禧却赶到重庆面见蒋介石,标志着30余年来患难与共的李宗仁和白崇禧从此各奔东西,也意味着桂系集团气数已尽。李宗仁临别之前再三嘱咐白崇禧去哪里都可以,就是别去台湾,显然白崇禧没有听进去,终于在李品仙和陈诚的邀请下,从海南岛前往台湾,自此成为笼中之鸟,不过得算一只“金丝鸟”。



(白崇禧游猎)

某位历史学家的评价非常准确:“李宗仁积多年与蒋打交道之经验,深知蒋的用心歹毒,桂系早为蒋的眼中钉肉中刺,李、白在蒋那边绝无存身之处,故决心以光杆司令一个,不顾一切与蒋对抗到底,选择了宁肯流亡海外,也决不与蒋妥协的态度”。

而白崇禧显然缺乏这样的政治智慧,1950年他还与李品仙等联名给李宗仁发电:“深恐久旷国务,应请致电中央,自动解除代总统职务”,李宗仁完全不理,既不返台也不辞职。



就这样白崇禧在台湾度过了十几年衣食无忧有职无权的日子。事情的变化出现在1965年,李宗仁回归大陆,蒋介石则迁怒于白崇禧,监视更加严密,一年后的1966年12月2日,副官发现白崇禧死在卧室,死因不明,年74。

蒋介石亲往白府吊唁并向遗体告别,宣布以军礼治丧,并颁发褒扬令对白崇禧“明令褒扬”,也算极尽哀荣,这只再也没有离开过台湾的“金丝鸟”终于逝去,可以看出白氏虽然后来难有作为,但应该算安享晚年,并没有什么凄惨之处。

(白崇禧葬礼)


度度狼gg


出来混的,迟早都要还的!白崇禧的凄凉都是他自己一手造就的。

白崇禧,广西军阀的二把手,一生中和李宗仁砣不离称、秤不离砣,互相扶持着让新桂系军阀从1926年一直蹦跶到了1949年,最后还绚烂的出了一个代总统!

不过,辉煌过后就是陨落,白崇禧用40万兵力和广西、湖北、安徽等省的军政大权,支持李宗仁当上代总统。可是新桂系的势力和蒋介石势力差的太多,1949年元旦开始,蒋介石孜孜不倦的给李宗仁穿小鞋,渡江战役、上海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桂系军阀几场大战下来,白崇禧的几十万军队都被霍霍没了。

这时,李宗仁还当着代总统呢!直接坐飞机跑美国去了!临走前,他告诉白崇禧,千万不要去台湾!千万不要去台湾!千万不要去台湾!

可是,输光一切的白崇禧,最终还是去了台湾。因为,蒋介石开除的价码足够高——行政院长!

李宗仁当总统时,都没让白崇禧当行政院长,蒋介石还能让你当行政院长?白崇禧虽然号称小诸葛,可是在这件事上实在是太弱智太脑残。也许是前军政部军需署长陈良带来数万两黄金让白崇禧看到了蒋介石的“诚意”吧!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白崇禧到了台湾,发现行政院长职位只不过就是骗他的把戏而已。可是,白崇禧毅然决然把全家20多口人搬到了台湾,心甘情愿成为张学良一样的被软禁者。

有人要问了,白崇禧知道了蒋介石的把戏,还主动伸脖子过去,是不是傻?其实白崇禧不是傻,是太聪明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白崇禧认为,蒋介石手下,军事指挥能力能够拿得出手的,只有白崇禧一个人!蒋介石只要反攻大陆,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就必须重用白崇禧。

如果白崇禧的内心独白让杜聿明、陈明仁等人听到,估计要笑得满地找牙了——蒋介石向来只喜欢奴才,不喜欢人才,更不喜欢天才。蒋介石的圈子,向来是“武大郎开店——容不下个子高的”。蒋介石用人,一定要看黄埔、浙江籍、忠心三点要求,白崇禧一个要求都不满足,蒋介石要是重用他,还真是见了鬼了!

当然,不能说白崇禧不聪明,只能说蒋介石骗术太高!何应钦、阎锡山都是被“行政院长”的胡萝卜骗去的。到了以后才发现,行政院长职务,非蒋某人干女婿陈诚莫属。陈诚则表示——我这个行政院长,不过是暂时保管,真正的掌权者,必然是秘密警察蒋经国。

于是,失意的白崇禧和阎锡山、何应钦一道,组成了令台湾山区野兔们闻风丧胆的三大狩猎小队!


刺杀白崇禧

这三个人,还偏偏只有白崇禧不老实,于是秘密警察们盯上了他,要弄死他。

第一次暗杀,在白崇禧的狩猎途中,白崇禧的越野车被做了手脚,巧的是,白崇禧当天刚好换了车,躲过一劫。要不然,白崇禧会随着座车失控坠下山崖,真是完美的意外事故。

第二次暗杀,依旧是狩猎途中,白崇禧上山后,经过的桥被拧松了几个螺丝,当他回程途中,同行6个人中5个人掉下深沟。白崇禧当时在第二辆车上,身边人最后关头把他推了出去,免于一死。凄凉的在夕阳下步行回家。

经过两次暗杀,白崇禧再也不敢去狩猎了。每天深居简出的生活,让白崇禧十分乏味,于是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好色。

白崇禧20年代时,白崇禧以外受伤,手下一个副官派了自己老婆伺候他。没料到这个营长老婆主动献身,陪着白崇禧过了一段没羞没臊的日子,还给白崇禧生下了他的长子白先道。现在,白崇禧的老伴马佩璋已经撒手人寰了。无聊之中,白崇禧和自己的保健护士搞在了一起。据说这个护士肤白貌美大长腿,让白崇禧为了和她共度良宵,多次服用补药,找回了青春的活力。

不久后,白崇禧被发现死在了护士的床上,场面极其香艳,女护士则是再也找不到了。白崇禧喝的补药不见了,白崇禧浑身赤裸的身体呈现出令人触目惊心的青绿色。

白崇禧的儿女和旧部,也在秘密警察的关照下,只好统一口径“白将军死于心脏病发作,寿终正寝。”几十年后,白崇禧那个作家儿子再次出来辟谣“我爸爸不是被秘密警察杀死的!”

这就叫“此地无银三百两”!


蒋介石为什么要杀白崇禧?因为这两个人结怨太深,而白崇禧自己却不知道!

蒋介石的两次下野,都和白崇禧有着密切的关系。白崇禧的桂系老二,何应钦是蒋系老二,两人私交很深。

蒋介石的第一次下野,宁汉对立中,白崇禧在中央执监委员会上违背了蒋介石出兵武汉的命令,让蒋介石下不来台。蒋介石气氛之下说“那我下台,你们和武汉方面和好吧!”白崇禧顺势说“总司令英明,这是维持本党团结的好办法。”参会的李烈钧、李宗仁都表示同意,与白崇禧私交很好的何应钦一言不发,蒋介石只好安然下台。仅仅一年后,蒋介石上台,白崇禧被通缉,化妆成女人才逃脱,蒋介石直接给他开除党籍,撤销一切职务。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第二次下野,白崇禧才被恢复党籍。

蒋介石的第三次下野,让他更讨厌这个白崇禧了。李宗仁1948年5月当上副总统,6月白崇禧就被免掉了国防部长职务,担任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还想兼管徐州剿总,蒋介石拒绝,可是当淮海战役发生前夕,蒋介石旧事重提,白崇禧则直接一口回绝。

白崇禧并不能料到淮海战役的失败,他不愿担任淮海战役国军总指挥的原因有三,第一不想丢掉经营多年的湖北,第二不想成为徐州剿总蒋军嫡系的空头司令,当然最重要的第三点是,李宗仁想当总统了。

淮海战役的失败,某种程度上说,有白崇禧的责任。蒋介石命令白崇禧华中剿总的黄维兵团和张釜兵团去津浦线作战,白崇禧让黄维去了,没让张釜去。蒋介石又让28军和20军去淮海战场,白崇禧在武汉拦住,一个月以后才放行。蒋介石嫡系第二军调南京,白崇禧再次阻挠,蒋介石电话里和他吵了半小时都没定下来。争吵一段时间后,淮海战役的国军早已全线崩溃。

淮海战役让蒋军嫡系被一网打尽,白崇禧正好让蒋介石下台,李宗仁当上了代总统。

这样的白崇禧,蒋介石在台湾不直接弄死他,已经是很仁慈了,对不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