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对马超黄忠的封赏各有不满,为何对魏延的封赏沉默不语?

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关羽,马超,黄忠,魏延都是刘备三国刘备集团的大将,当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时,曾大封麾下功臣。其中关羽,马超,黄忠三人和张飞、赵云等不久被封了侯爵,还都被列入了五虎上将之中,魏延则是被封为了汉中太守。


而在封五虎上将的消息传到关羽的耳中时,关羽是什么态度呢?

《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写到:

云长问:“哪五虎将?”诗曰:“关、张、赵、马、黄是也。”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遂不肯受印。



关羽的就是一生:张飞是我弟弟,马超世代名门,赵云早就跟随我哥哥刘备了,也是我弟弟,将我与他们并列都可以。但是黄忠是什么人?也能够和我同列为五虎上将吗?我身为大丈夫终身也不会和老头同列。从这个说法就是关羽对其他三位张飞,马超,赵云,都没有意见,唯独不服气黄忠,并没有对马超有意见。

而还有个说法,就是在电视剧《新三国》中了,关羽则是这样说的:

“翼德和子龙是自家兄弟,理所应当,不必多言,黄汉升是老英雄,被列为五虎还说得过去,马超何许人也?刚刚降服,此人不配。”在这个说法里,关羽就是没有看不起黄忠,而是嫌弃马超。


那么关羽到底是对马超不满还是对黄忠不满呢?请听小姐姐细细道来。

我们知道关羽是一个极为自负的人,骄傲自大目无余子,连孙权的儿子都曾经被他比作“犬子”,说明孙权这个一国之主他在眼里也不过而而。这样的一个人又怎么会看得起他人呢?其次那时候的关羽被留守荆州,不能随刘备去益州征战本就不爽,对于那些能够去征战立功的人肯定是不服气的。

首先,就是黄忠。关羽看不起黄忠虽然确实是有可能的,但是未免有些勉强。



第一个就是黄忠跟随刘备的时间不算太久,不能算是真正的自家人。

第二个则是黄忠的年纪确实太大,以关羽的自负是有可能看不起一个老人的。

第三个就是黄忠曾是他的手下败将。

但是呢,黄忠虽然入伙晚,年纪大,还是他的手下败将,人家也是真正立下了大功的,如平定军山。也是人家的真材实料,这也是关羽真正体会过的。

战长沙之时,虽然关羽取胜了,但是与黄忠也算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两人当时打得有来有回,关羽赢得可不轻松,黄忠虽然最后输了也不是因为他打不过关羽的原因。所以,硬要说关羽不愿意和黄忠同列是有可能的,但是理由不是那么的有说服力。

然后,就是马超跟随刘备是最晚的,功能自然也是最小的。并且在马超刚刚投靠刘备之后,关羽知道了刘备封赏马超并夸赞马超的勇力,争强好胜的关羽就十分不喜,立马就想去和马超比个高下,书中是这样写的:

“日,玄德正与孔明闲叙,忽报云长遣关平来谢所赐金帛。玄德召入。平拜罢,呈上书信曰:“父亲知马超武艺过人,要入川来与之比试高低。教就禀伯父此事。”玄德大惊曰:“若云长入蜀,与孟起比试,势不两立。”孔明曰:“无妨。亮自作书回之。”玄德只恐云长性急,便教孔明写了书,发付关平星夜回荆州。平回至荆州,云长问曰:“我欲与马孟起比试,汝曾说否?”平答曰:“军师有书在此。”云长拆开视之。其书曰:“亮闻将军欲与孟起分别高下。以亮度之: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今公受任守荆州,不为不重;倘一入川,若荆州有失。罪莫大焉。惟冀明照。”云长看毕,自绰其髯笑曰:“孔明知我心也。”将书遍示宾客,遂无入川之意。

可以看出,关羽一开始确实是不服马超的,还是诸葛亮写书劝解给关羽说你最厉害,你最牛逼,你最重要,关羽这才放弃了这个打算。所以关羽不服马超的可能是有的,就是马超追随刘备的时间太短了。

至于马超的家室。大家想想,本就是平民出身的关羽会有多在乎家室?孙权的家室怎么样?在他眼里也只是一个竖子罢了。但是最后孔明都已经劝说了,给了他足够的面子他也不会再不服,不然就是不给诸葛亮和刘备面子了。

最后,就是魏延跟随刘备也比较早,和黄忠一起的时候就投靠刘备了甚至还是靠着他才保证拿下了长沙。

1、首先魏延一直以来都素有功绩,为蜀汉也立下了赫赫战功;

2、魏延只是封了汉中太守,虽然很大但是并未加爵,更是没有列入五虎将之列,当然就不会引起关羽的不满了。

综上所述,以关羽的傲慢,对马超黄忠的封赏各有不满确实是有可能的,一个是对这两人的认可不高,二个就是他被困在荆州不服这两人立的功,觉得他去也可以还会更好。但是他到底是不服谁呢?这个正史是没记载的,三国演义说不服黄忠,后世说法和电视剧说不服马超,各有各的道理吧。而魏延,没加爵没入五虎的,人家本身还确实是功勋卓越,关羽自然更没有什么不满的了。


小姐姐讲史


关羽为什么对马超、黄忠、魏延三人态度不同?

先来看马超、黄忠、魏延三人在刘备还是汉中王时的官职:

马超是“左将军,假节”

黄忠是“后将军”

魏延是“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刘备称帝后才被封为镇北将军。

赵云是翊军将军,刘备死后刘禅即位才被封为中护军、征南将军。

关羽是前将军,张飞是右将军。

也就是说在刘备称汉中王、称帝时期:五虎将军是如此:

前将军关羽、后将军黄忠、左将军马超、右将军张飞,中护军职位是空缺。

从官职来看,魏延的镇远将军比起关羽还差两级:

刘备称帝,魏延才从镇远将军升为镇北将军;

诸葛亮北伐时,魏延才从镇北将军成为和关羽一样地位的前将军。

但从实权而言,关羽守荆州,魏延守汉中,魏延的实权不比关羽低,重视程度不比关羽低。

要知道刘备入蜀时,魏延只是一个部曲,后来因为入蜀的战功,被封为赵云的牙门将军,而赵云从牙门将军被封翊军将军。

刘备夺取汉中时,前有张飞巴西击败张郃,后有黄忠勇斩夏侯渊,没有记录魏延有什么战功,却被刘备提拔为镇远将军,守卫汉中。

但刘备没有把魏延提拔到和关羽一样的职位,关羽即便所有不满,也没有理由对官职低于自己的魏延发脾气。

关羽对马超并无不满,只是想比较谁高谁低。马超曾经作为一方诸侯,关羽骄傲,自然想要比较一下谁高谁低。

诸葛亮的马屁拍得很巧妙: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马超虽然文物双全,一世之杰,但也是和英布、彭越一样只懂冲锋打仗,和张飞争争还可以,在潇洒帅气方面就比不上你关羽了。

这就是关羽的性质:和有才能的人做朋友,鄙视不如自己的人。这就是关羽和张辽、徐晃虽然各为其主各自厮杀,但依然保持好友关系,且对黄忠等自己人废除鄙视。

看了黄忠的经历,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关羽鄙视黄忠:

刘表时是个中郎将,曹操时假裨将军,刘备平定长沙时,作为人质,跟随刘备入蜀,在攻打刘璋才开始表现良好立功。

可关羽没有亲眼看到黄忠在入蜀、汉中之战时的勇猛表现,只看到黄忠在荆州时的碌碌无为、猥琐形象,这才有关羽的这句话:

“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老兵,成天混着,没有能力立功升职,这就是关羽眼中的老兵。

如果刘备是让魏延取代黄忠成为后将军,关羽未必如此评价。原因很简单,魏延年轻,短短几年就能得到如此成就,只会让关羽佩服。

前几年还是大哥刘备身边的一个小兵的年轻人,短短几年就成为了后将军,关羽不会鄙视魏延,只会认为魏延有能力,有资格做他的朋友。

关羽就是这样的人,只佩服有才能的人,并非嫉妒别人有才能。

关羽鄙视黄忠,是因为黄忠在荆州时没有丝毫表现,碌碌无为,肯定是没有才能的兵油子。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这是《三国演义》的桥段,正史中没有具体的记载。

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好问题,因为从关羽对各位大将的封赏,可以看出蜀汉集团内部的一些端倪。

蜀汉之所以无所作为,与这个有很大的关系。

关羽的态度,可以看做是蜀汉核心层的态度。

在蜀汉上层存在严重的“亲者太亲,疏者太疏”的情况。

这是蜀汉不能走得太远的根本原因。

01

亲者太亲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派遣使者前部司马费诗到了荆州。

关羽迎接到公馆,还没有等费诗喘口气,就急急的问道:“汉中王封我何爵?”

费诗说:“五虎将之首。”

关羽问:“哪五虎将?”

费诗说:“关、张、赵、马、黄是也。”

一听老将黄忠也被封为五虎上将,关羽就不干啦,一肚子意见。

费诗就用刘邦封韩信为王,位在萧何、曹参之上的故事开导关羽,并且说:“你跟汉中王是兄弟,你就是汉中王,汉中王就是你啊。”

关羽茅塞顿开,于是欣然接受。

虽然是小说,关羽也不至于如此孩子气,但我认为,这个桥段还是比较真实的反应了当时刘备集团内部的利益关系。

在刘备创业的前期,的确是三兄弟一心,不离不弃,刘备才得以生存下去;

但刘备之所以居无定所,像一个浮萍,四处游荡,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不能与地方利益集团融为一体,本土化战略实行的不好。

这是刘备最终不能有大的作为的根本原因,或者说最初与刘备一起打天下的铁兄弟绑架了刘备,致使他不能走得太远。

02

疏者太疏

刘表单骑赴任,能够成就荆州的霸业,就在于与荆州地方豪强和士族势力打成了一片,也集聚了大量的人才。

尽管刘表也是皇室宗亲的身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根本而言,还是其正确的本土化战略。

而刘备占据荆州后,并没有做好本土化的工作,没有充分利用原有的人才。

特别是诸葛亮、张飞、赵云在进入西川之后,关羽留守荆州。

关羽的刚愎自用,高傲自负,更与原有的荆州豪强士族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与傅士仁、糜芳等留守大员都搞不好关系,最终在关键时刻,给关羽背后一刀。

这看似是关羽一人的问题,实际上是蜀汉整个集团都存在的问题。

在进入成都之后,刘备就面对着如何处理刘璋部属及当地豪强士族的问题。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刘关张是蜀汉的核心团队,刘备能够屡屡死里逃生,得益于三兄弟的不忘初心;

在取得荆、益之后,依然依靠这个核心,就很狭隘啦。

从关羽对待五虎上将的态度,就看出这种狭隘的理念在左右刘备集团的决策。

关羽说:“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人家老黄忠,凭得是自己的本事和战功,难道就因为没有马超的身世,关羽就感到很屈辱吗?

张飞一个杀猪的也能位列马超、赵云、黄忠之上,就因为他是你弟吗?

关公是财神爷,我不敢得罪他,我还想发财。

所以我不想把关公这个情绪,过度的解读。

但我认为,这种中国人固有的“亲者太亲,疏者太疏”的理念,在蜀汉一直严重存在,致使他们不能融入到地方集团中去,也就得不到地方势力的全力支持,这是蜀汉不能走得太远的根本原因。

就犹如你整天的提防你的邻居,你还敢出远门吗?

把自己的家放心的交给邻居,你走到哪里也没有后顾之忧啊!


豹眼看历史


陈寿《三国志》称关羽、张飞为万人敌。

关羽自持武艺高强,又熟读《春秋》,常常目中无人。特别是对那些武艺一般,本事不大的将领,尤其鄙视,如糜芳、傳士仁等。反而对有学问的文官礼遇有加。

关羽在荆州,听到马超归降刘备,且张飞大战马超,不分胜负。于是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武艺如何,并要求来益州与马超比武。诸葛亮知关羽心高气傲,写信答道‘孟起资兼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髥之绝伦逸群也。’关羽看过回信,十分得意,把孔明的回信遍示宾客。

刘备进位汉中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将,魏延为汉中太守。差前部司马费诗为使,赍捧诰命到荆州。关羽听到刘备封了五虎将,问那五虎,费诗说:‘关、张、赵、马、黄。’关羽怒说:‘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遂不肯受印。多亏费诗机智,能见机行事,婉言相功并陈说利害。关羽才肯受印。

关羽是个很自爱的人,很在意自己的形象和声誉。总是蓄着一副很漂亮的长胡须,时人称之‘美髥公’。

关羽在刘备集团的地位非常高,又长期镇守荆州,没有亲历黄忠在取西川时所建大功。认为一个老兵与自己同等,有失身份,一时没想明白,不肯接受,也在情理之中。

古语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关羽一世英雄,被后世尊为‘武圣’,也还是有些缺点的。


段辉时


这完全是由关羽的性格特点决定的,关羽的性格是“傲上而不辱下”,意思是对那些地位高高在上的人抱有蔑视心理的,对那些地位比较低的人反而能够真诚对待。

关羽之所以对马超、黄忠的封赏如此关心,因为这两位都变成了与自己同列的地位。对魏延封赏不发表意见,因为直到关羽死亡,魏延的职位一直没有超过关羽。对一个地位低于自己的人发表不满,这是有损关将军的脸面的,而咱们的关将军看重的不就是脸面吗。

  • 对于马超,关羽更多的是好奇

关羽对马超表示不满,这在《三国志·关羽传》中是有记载的。当初刘备争夺益州时,负责镇守荆州的关羽得知马超前来投降,就心里很着急。派人送信给诸葛亮,打听马超这个人的才能怎么样,与谁可以相比。诸葛亮知道关羽好面子,就写信回到到:孟起(马超)这个人文武双全,雄烈过人,当世之英雄;与古人相比,相当于黥布、彭越这些人;与今人相比,也就和益德(张飞)并驱争先,比起您美髯公来还是差了一点。关羽看到信后,很得意,抚摸着美须髯,将信送给在座的宾客传阅。

  • 对于黄忠,关羽更多的是愤慨

关羽对黄忠表示不满,这在《三国志·黄忠传》中是有记载的。当初刘备称汉中王,拜黄忠为后将军,与拜为前将军的关羽同列。诸葛亮知道关羽的毛病,就担心的的对刘备说道:黄忠的名望素来比不上关羽、马超这些人,现在让其同列,马超、张飞还在益州,亲眼目睹了黄忠的功劳,尚可以理解;关羽远在荆州,恐怕会不高兴的。刘备回答道,不必担心,我自有办法。后来刘备让和事老费祎前往荆州宣布任命,结果关羽真的大怒,说“大丈夫岂能与老兵同列”,多亏费祎连捧代敲打的说服了关羽,这才接受了册封。

  • 对于魏延,关羽更多的是不屑

魏延在关羽一生都没有做到与其同列的地步,关羽也没有对魏延发表过意见。

在关羽生前,魏延的升迁道路具体是这样的。首先是跟随刘备入川,之后因数有战功,升迁为牙门将军。其次是刘备得到汉中,自称汉中王,需要派大将镇守汉中;刘备选中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从牙门将提拔为镇远将军。此时魏延虽然与关羽一样,同样镇守一方,但是地位与关羽相比,还是相差很远的。直到关羽去世,刘备称帝,魏延被拜为镇北将军。镇北将军属于四镇将军,相比关羽前将军的四方将军,还是相差一点距离的。


安定郡小书生


关羽的武艺不错,同时刚愎自用,骄傲自大也是出了名的,就拿东吴来说吧,和亲是当时加深两国关系的一种手段,关羽不同意也就罢了,且出言不逊羞侮使臣,说什么虎女忌能嫁犬子之类的废话,当然为此关羽也付出沉重的代价,自己及儿子的生命,几万将士外带荆州,相当于半个蜀汉。

马超一方诸侯武艺远在关羽之上,差点拿下曹操的脑袋,其它人还没这本事,但可惜是一降将。

黄忠,魏延就更不在话下了,关羽何须人也,是和刘备,张飞,称只道弟一齐起家的人,就连诸葛亮也让他三分,蜀汉谁是二把手的事至今也没有人能说清楚,而关羽守荆州时是授假节钺的,全权负责,握杀生大权的,否则怎么可能襄樊战争是一场孤军作战呢?

看不起马超,黄忠,魏延,在关羽眼里应是情理之中的事,即使诸葛亮也仅是表面现象,所以关羽战死后诸葛亮无什么大的反映,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事,闲聊!


9紫气東来


关羽对马超和黄忠的封赏确实有点意见,不过这只是他心高气傲不服人而已。相比之下魏延的级别和他差了一大截,关羽根本就不会关心,自然不会说什么。

在《三国演义》中,马超归顺刘备以后,关羽曾经命关平借感谢封赏的机会向刘备说自己有意入川和马超比武,最后诸葛亮写信巧妙的化解了关羽的想法。而在正史上其实并无此事,只是在马超归顺以后,刘备将他封为平西将军,位子在关羽之上。关羽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为人能力。诸葛亮在肯定了马超的同时也夸了关羽,让关羽大为高兴。

而在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和关羽并列时,关羽对前来封赏自己的费诗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后来在费诗的劝解下,关羽才转变了态度,欣然接受。关羽的不满诸葛亮其实早有预计。在刘备打算封黄忠时,诸葛亮就认为黄忠一直地位远低于关羽,突然被提升到和关羽并列,而关羽又远在荆州,不知道黄忠所立功劳,肯定会有不满情绪,刘备则表示自己会亲自会向关羽解释。

从这里看关羽不满对黄忠的封赏更多是源自对益州情况的不了解,心高气傲的他难以接受一个原本比自己低的多和自己并列。刘备对诸葛亮说没有关系,也是出于对关羽的了解,知道解释清楚关羽就会接受,并不是什么大事,事实证明刘备并没有看错。

在这两件事中,关羽对马超的不满比较隐晦,对黄忠则很直接。但是马超的封赏一度超过了关羽,黄忠则是和关羽并列,这才会让心高气傲的关羽有所反应。而不是说关羽就有意干涉刘备的所有人事任命。

魏延的官职一直远低于关羽,关羽被封为前将军时,魏延只是镇远将军。这个官职还不如关羽在刘备刚夺取荆州时被封的荡寇将军,比前将军差的更远。魏延这个层次的封赏根本无法引起关羽的注意,当然没兴趣去关注。


不沉的经远



对于关羽的性格,三国志的评语是“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也就是说,他善于养兵,但不喜欢与士大夫为伍。“士大夫”指什么?处于上层的官僚阶级,或者身份地位尊贵,名誉威望高的人。

关羽的性格养成,跟他早期的逃亡生涯莫不可分。他本是河东解县人,亡命在涿郡一带。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他的亡命生涯。但有一点不可忽视,就是关羽的逃亡之路,一定是饱经风霜,期间肯定有很多的故事,他没少受这些高高在上的士大夫所欺凌。

所以!他才会憎恶这些士大夫,什么孙权、马超、黄忠、糜芳、傅士仁等,甚至刘备的大军师诸葛亮。

而魏延跟关羽,恰恰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三国志记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魏延也是善于养兵,性格高傲自大,常常跟那些上层官员不和。

魏延跟关羽一样,是从最底层摸爬起来的。早期,他只是刘备的部曲,身份地位卑微,他的成就,是自己一点一点的战功累积起来的。对于魏延这样的纯靠打拼而成功的人,关羽不会有太大的意见。



关羽不反对魏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跟演义不同,魏延不是降将,他是义阳的底层人士。以部曲的身份追随了刘备。

第二、跟关羽一样,魏延的成功,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的打拼出来的。

第三、魏延的名位,远不及马超、黄忠,还没有达到与关羽平起平坐的高度。

第四、魏延是刘备的部曲,是刘备的心腹,魏延最敬重的士大夫,也是刘备。

反观黄忠、马超两人?

一、黄忠

起初!关羽对黄忠的意见并不是很大。虽然黄忠是降将,但他毕竟是荆州的元老派系。而且投靠刘备之后,刘备也没有给他特别待遇,没有加官进爵、拜将封侯。

跟随刘备平定益州,由于功劳颇多,被升任为讨虏将军。这时候关羽也没有表达不满,因为这是黄忠应得的。平定益州,立了那么多的功劳,升为讨虏将军并不过分。

但是!刘备自任为汉中王后,考虑到黄忠斩杀了夏侯渊,功劳颇多,想提拔他为后将军,与前将军关羽齐位。

导致了关羽的不满:

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参考,《三国志·费诗传》

黄忠加入刘备集团,才短短十年时间不到,期间也没有立下过什么不世之功。反观关羽,从刘备涿郡起兵开始,关羽就跟随了刘备,是刘备的左膀右臂,是刘氏集团的奠基者之一。

如今一个加入刘氏集团不久的黄忠,居然与自己齐位。以关羽的孤傲性格,他肯定会不满黄忠。而且最重要的一点,黄忠是荆州降将。关羽生平除了看不起士大夫之外,对降将也不是很友好。

二、马超

马超就更离谱了,投靠刘备之后,领兵至刘璋城下,刘璋闻马超至,立马弃城投降了。刘备吞并了益州,喜不自胜,当即拜马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并保持了前都亭侯的爵位。

当时关羽才是个什么官职?荡寇将军,保持前有“汉寿亭侯”爵位。张飞只是征虏将军,拜新亭侯。其他的黄忠、赵云、魏延,根本就没有爵位,官职更低。

马超一个降将,初来乍到,却摇身一变,变成了蜀汉的第一大将。他的平西将军,比关羽的荡寇将军官职还高。

所以在刘备的赏赐到达荆州后,关羽特地带回了一封书信。询问西凉马超的才能如何?换句话说,关羽在质疑马超的能力。


关羽不满马超、黄忠,原因以下几点:

第一、马超、黄忠都是降将出身,对刘备是否持有忠诚,尚待考证。关羽对降将并不友好。

第二、马超、黄忠的地位与关羽齐位,又长期跟随在刘备身边南征北战,直接威胁到了关羽的二把手地位。

第三、马超是世代公侯,典型的士大夫。关羽不喜欢士大夫。

第四、黄忠是原荆州高官,加入蜀汉的时间尚短,而官爵地位提升过快。

第五、关羽长期坐镇荆州,没有上阵厮杀的机会,才能有所埋没。表达两次不满,实际是敲打刘备雨露均沾。


爱尚文史


关羽表达的这些不满确实挺有意思,彻底暴露出关羽的心态和他的期望。


咱们来分析一下关羽的心理。

庞统殒命落凤坡,刘备西取川蜀的战略计划面临严重的挫折。万般无奈之下,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从荆州调往川蜀增援,留下关羽镇守荆州。

关羽这个人,在刘备集团中,他能力强,功劳大,资历足,威望高,留在荆州以御曹魏和东吴,本也无可厚非,是最佳的选择。

但关羽性格上有缺点,性情比较矜高自负,内心狂傲,“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与高层同僚的相处并不融洽。

关羽镇守荆州,独当一面,确实责任重大,但也意味着他很难建立功劳。

与关羽的情况不同,张飞、黄忠、赵云、魏延、刘封这些将领们却能在西川这片地域纵马奔腾,奋力冲杀,尽情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建功立业。

关羽很着急,坐在一边,看着别人积攒着功劳,一步步上升,关羽却无法一展抱负,只能做个旁观者,关羽的内心是煎熬的。

所以我们发现,这段时间里,关羽开始变得很敏感,情绪不稳定。



马超归附刘备以后,为刘备集团攻取成都立下大功。关羽坐不住了,马上给诸葛亮写信询问情况。诸葛亮很了解关羽这种心态,回信言道: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意思就是:关将军放心吧,任何人也撼动不了你的地位!

关羽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很高兴,把信给众人观看。

刘备收取益川后,继续向外扩张,汉中之战打响了。在各场战役中,各个将领也颇有斩获。


张飞在蒙石、瓦口关、宕渠几次战斗中击败曹军名将张郃,稳定了巴中,巴西。

定军山一战,黄忠斩杀曹魏重将夏侯渊,为刘备集团立下首功。

孟达、刘封取房陵、上庸,为荆、益两州之间的联系形成纽带。

汉水一役,赵云以寡敌众,袭扰曹军粮道,迫使曹军无奈之下,选择撤退。

年轻的魏延也战功累累,刘备收取汉中后,任其为汉中太守。

现在的关羽就尴尬了。刘备取得汉中,进位汉中王,大封功臣战将,关羽被封为前将军,位居众人之首。但是,在收取川蜀和汉中的所有战役中,他是寸功未立。

关羽要找个发泄不满的目标,找谁呢?

张飞肯定不行,张飞是三弟,功劳是实打实的。

马超也不行,上次已经表达过不满了,再纠缠就没意思了。

魏延也不行,人家有功劳,但没有爵位,也没有位列四大将军。担任汉中太守是刘备的主意,不能打大哥的脸。

赵云也不行,人家受封的军职也不高。

刘封也不行,那是刘备的干儿子。


关羽勉强瞄上了黄忠,“誓不与老卒同列”,黄忠也位列四大将军,还封了侯,他怎么能与我相提并论呢?

其实,关羽并非是对黄忠不满,他主要对现在自己所处的状态很不满意,别人都是因功晋封,而唯有他是以无功之身而位列众将之首,他最担心的是众人对他的看法,甚至疑心那群功臣猛将对他的能力和地位已经产生质疑了。

以关羽骄矜自负的性格,这当然是难以容忍的。

而“假节钺”,是刘备的暗示,给了关羽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他可以用战功来让众人心服口服。

北征襄樊,必要获全功,不能见好就收。关羽败亡,即源于此。


馋嘴肥猫铲史官


都别抢,我来答。

因为当时封五虎将的时候,魏延并不在里面,其地位远远不如关羽,后者当然不会去关注他了,不过魏延当时确实是出了一把风头。

  • 越级提拔的闪耀将星

魏延是在刘备入蜀的时候才跟随后者的,其实他的主要战功是协助刘备一起攻打刘璋所建立下来的。在平定广汉郡以后,刘备把他升迁为牙门将军,这个官阶刘备曾经在长坂坡之战以后授予过赵云,虽然这个将军只是属于杂号将军,过去官制中是没有这种官职的,属于刘备的首创。

顾名思义是像牙门一样保护主公,如此来看,虽然不如五虎上将那样闪耀,但是也颇受信任。后来魏延又和刘备一起攻克重镇雒城,还参与了包围成都之战。因为表现突出,刘备在赢得汉中之战并称汉中王以后,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把魏延封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加封镇远将军。

当时令全军上下十分震惊,因为很多人都以为刘备会派张飞去镇守汉中,结果没想到刘备却并没有这么做,足见刘备对魏延的欣赏,也着实让魏延出了一把风头,这也算是火箭提拔了。当时刘备还问魏延说:

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三国志·魏延传》

从魏延的回答来看,他确实是一个有胆量,也很会说话的人,和《三国演义》中的魏延完全是两码事。

  • 关羽和魏延没有见过面

魏延随着刘备一起入蜀的时候,关羽正在镇守荆州,刘备称汉中王以后,魏延被派去留守汉中。后来关羽在荆州被杀,所以两人是没有见过面的,不知道关羽是否知道魏延这个人,总之来说关羽和魏延没有产生过任何交集。

而且当时刘备册封的五虎上将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其中关羽对马超并没有表现出不满,只不过当年马超依附刘备的时候,由于关羽没有听说过马超这个人,当时他还写信去问诸葛亮马超这个人如何,谁能比得上他,诸葛亮为了照顾关羽的面子,说他马超虽然厉害,但只是和张飞差不多,还比不上你。

这让关羽十分得意。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三国志·关羽传》

而在五虎将中,关羽唯一看不起的一个人就是黄忠,因为黄忠年纪太大了,关羽觉得把这么一号老年将军和自己同列为上将,这简直是对自己的羞辱,所以当他得知黄忠被封为后将军时,不高兴的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最后还是在使者费诗的劝说下,说黄忠怎么能够和你相比呢?汉中王只是因为黄忠一时的功劳,所以推崇他。而你和汉中王是结拜兄弟的关系,这是黄忠不能相比的,最后才让关羽接受了册封。

关注【围炉谈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