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同居式养老?你如何看待?

用户5516101625774


同居式养老就是有一群上了年龄的老人,因子女不在身边或无子女,因为单独居住觉得寂寞或生活不便,为了余生能过的舒适些,条件相当的老人聚集一起吃住彼此照应。当经济条件许可下,亦可请护工或保母为他们做专职陪护。同居养老就是寻找一个或几个伴,而这些伴并非亲情关系或夫妻关系,只是为共同的生活需要而自愿住在一起。


风华优酷


同居式养老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或者一定会带来什么恶果。同居式养老本身就是一件很正常、很普通的事,没有那么复杂。持怀疑态度的或不赞同的,主要还是对同居式养老有偏见。

其实,同居式养老,不就是两老人一起生活吗?相互有个伴,相互照应,只要其行为不违法,只要双方事先明确和处理好财产问题,包括明确好遗产问题,其他的都不是事,合得来就好好一起过日子,合不来就分手,很正常、很普通,没必要大惊小怪。

其实,对同居式养老有非议,那是对老人不公平的。现在的年轻人谈恋爱,很多不都是先同居吗?有的甚至同居多年也不结婚,有的同居后双方合不来,又换新的同居者,年轻人的婚前同居式生活与同居式养老在形式上、内容上、法律上、甚至所谓道德伦理上没有多大的区别,为什么对年轻人的婚前同居生活就能被大家接受、认可,就被认为正常,而换成老年人,在大家眼里就有那么多的不合适,不被认可、不被接受,更有甚者上升到道德伦理上说事,整得一起生活的两老人跟做贼似的,还真以为自己做了什么违法乱纪、对不起人的事。

这还是观念问题,只要老人喜欢,双方愿意,并事先处理好财产问题,同居式养老,也是老人们养老方式中,一项不错的选项。

至于对已过世的老伴,更没有什么对不住的歉疚。我相信,活人比死人更重要,活着的人,要好好的活着,这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对子女,那更没必要有什么歉疚,现在有多少子女能天天24小时陪伴老人?老人也是人,不仅仅需要物质方面,他们更多的需要是精神方面、情感方面,老人也有七情六欲,需要有自己的情感生活,而子女在这方面往往是做不到的。

所以,年轻人有的,老年人一样可以拥有,只要老人们感觉幸福就好。


我型我绔


说穿了,就是老年同居。什么养老不老的,无需遮遮掩掩,难道真的是,年轻人搂搂抱抱,老年人就得干靠?

社会只能进步,不会倒退的,这是人类发现的必然。

老年人,是某些个人的幸福时光,有些人是与老年无缘的,我们凭什么老是对老年人指指点点,即使你活不到老年,你也没有任何理由看不起老年人。

人类的发展,是子子孙孙延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断掉一代,历史就要毁掉,今天你的爷爷奶奶,可能是明天的你。假如真有那么一天,失去老伴而孤独的你,会甘心孤独终老?说不定,你比谁都急!

我们要心眼端正,留点点口碑,尊重天下的老人,就像尊重你家的老人一样,

老年人的心,不会是你想像的那么老!


手机用户18666150662


同居式养老的定义

同居式养老又叫做“搭伴式养老”,即寻找有共同兴趣爱好或者生活习惯的人进行“同居”生活,共同承担生活中的各项开支,从而有效的降低晚年的孤独感,同时节约生活成本。

同居式养老起源于德国,因为德国是目前亚洲乃至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养老一直是德国一项重要的社会问题。虽说德国政府在全国各地修建了无数的养老机构,但绝大部分的老年人并不“领情”,不想进入养老院,从而谋求新的养老方式,“同居式养老”应运而生。

此“同居”非彼“同居”

大部分人一看见同居二字便会想入非非,可能会单纯的以为同居式养老就是老头老太太一起过日子,其实非也。同居式养老其实是没有年龄和性别标准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德国,一些老人会把自己闲置的房子廉价租给年轻的学生或者上班族,而年轻人只需在工作或学习之余给予老人陪伴即可,这样便达成了二者的双赢。


还有一些老人会主动寻找和自己性格和习惯相似的同龄人一起生活,彼此互相照应。老年人最怕的是孤独,而如果三五好友一同生活,平时可以聊聊过往的人情世故、最近的时政新闻,从而避免老年人的孤独。

同居式养老在中国的发展

同居式养老进入中国还是近两年的事情,2017年5月,浙江杭州的老朱在新闻上看到西方抱团养老已经流行开来,于是公开招募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老人一起抱团养老。不到一周的时间便有上百人报名,老朱一再甄选,最终选择了11位老人入住了他的别墅,共同承担生活中的各项开支。


如今两年多的时间,“老年团”的成员有进有出,知情人讲:同居式养老最难克服的就是人们生活习惯和脾气性格的不合拍,这也是“老年团”成员频繁更替的一个重要原因。

抱团养老在中国有没有未来?

虽然同居式养老在西方国家已经被普遍接受,但在中国普及程度并不乐观。目前仅仅杭州、北京、成都等地的极少数老年人开始尝试抱团养老,而真正要普及到全国,我认为不太可能。


1.国人的性格因素

与西方人的共享、开放的观念不同,中国人普遍性格内敛,对于陌生人容易产生距离感。

2.生活习惯的差异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习惯,而一旦同居在一起,就不免要适当收敛自己的脾气秉性,久而久之,人们会互相抱怨彼此而产生偏见,最终养老的理想破灭。

3.三个和尚没水喝

当众多老人同居在一起时,就要面临责任划分问题,比如扫地、买菜、做饭……人人都有惰性,人人都讨厌被约束,渐渐的,责任和规则会模糊,责任成了掉在地上的乒乓球,即使踩到了也不屑弯腰捡起,还在心里默念:下一个人会捡。


总之,同居式养老是一个新鲜事物,在中国的发展还需要融入中国的国情,不可生搬硬套。抱团养老不是万全之策,还存在很多的缺点亟待改进,但无论如何,抱团养老也满足不了老人们对于儿女的期盼,希望所有的小伙伴儿们不要忘了常回家看看,陪伴才是最大的孝顺。


爱情纪实


同居是养老这种方式,在当下还比较流行,特别是失偶老人。去养老院感觉没在家舒服,但一个人又比较寂寞,子女又不在身边。当下很多丧偶老人都这样自愿搭伙过日子,又不扯结婚证。又没有财产分割,小病自理,大病各方子女管各方老人。我觉得这种方式很好。




君子兰ycy


社会上新兴起的同居养老,实际是老年单身异性间相傍相依、互帮互顾、以非婚约形式、二人共同生活,相互养老、以一方生命终止或双方自愿解体为灭失的同居养老方式。

单身的老年男女,辛苦了大半生,眼看人生大半已去,应该享受老年生活时,种种情况造成不幸,剩为单身,一提再次娶嫁,登记结婚,必遭儿女事非……所以如此这样甚好。但前提是要把各自财产,将来遗产和生大病和死葬的花费经双方子女讲清楚。免得将来派生出新的纠纷。


x辛双成


社会上流行居家养老模式,这是社会上一大薪兴事物,建立居家养老院,老人养老院,有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伙食集中,一日三餐菜肴不同样,把老人集中起来养老,这是社会的进步,是社会的功德,把孤寡孤独的老人集中居家养老,老人有互相照顾,谈天说地,同吃,同住,同玩,他们感到不孤独,集中在这个大家庭中感到幸福,感到社会的优悦性。


王则纯


同居式养老,就是搭伴过日子。

现在老人的养老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居家养老,另一种就是养老院。

该如何选择,只有老人心里清楚,到养老院去。喜欢自由的老人,就会感到束服。喜欢在家,想怎么就怎么,不受人管理。苦惯了,自由惯了。当然喜欢和老伴在家养老。

这就苦了那些失偶的老人,她们过单身的生活,特别需要有个伴陪在左,右。

这就有了新型的生活模式,就是两个老人搭伴过曰子,也称〈同居〉,他们为了财产,房屋不结婚,财产留给各自的小孩。互相设有牵连。这种模式,双方孩子也比较支持。

从古到今,人们的传统思想,和外国的思想相碰撞,产生了新的理念,也造就了许多同居的老人!

希望老人也要遵守婚姻法,不要盲目同居,不受法律保护!





陈红光


同居式养老是一种社会奇型生活的产物往往这种生活方式只能短时间的起到了生活相互照应,消除寂寞孤单。相对的自由式生活选择,但往往是不能根本上解决养老的最后阶段问题而且还会带来很多社会家庭间的利益,与相互责任的推委和摩擦,最终还是一种难以解决的顽疾!搭伙过日子,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保证双方的正当权益,且社会公德与品型道德起不到很好的规范作用,这种生活方式极易动荡,所以本人不赞同老人同居养老,所以对老年人的生活养老方式还是以托老,敬老,为主,家庭养老为主,对那些城乡无力承担老人养老费用的社会给予一定的补助,让儿女们都去主动热情的照顾好老人,没有儿女的,集中到养老院,或指派专门人员去照顾,发展好医养中心。


吴士平


同居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我认为可行。两个孤独的老人凑在一起,减轻双方子女的员担都可安心工作。两位老人又可互相照顾,何乐而不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