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同居式養老?你如何看待?

用戶5516101625774


同居式養老就是有一群上了年齡的老人,因子女不在身邊或無子女,因為單獨居住覺得寂寞或生活不便,為了餘生能過的舒適些,條件相當的老人聚集一起吃住彼此照應。當經濟條件許可下,亦可請護工或保母為他們做專職陪護。同居養老就是尋找一個或幾個伴,而這些伴並非親情關係或夫妻關係,只是為共同的生活需要而自願住在一起。


風華優酷


同居式養老不是什麼洪水猛獸,也不是什麼見不得人或者一定會帶來什麼惡果。同居式養老本身就是一件很正常、很普通的事,沒有那麼複雜。持懷疑態度的或不贊同的,主要還是對同居式養老有偏見。

其實,同居式養老,不就是兩老人一起生活嗎?相互有個伴,相互照應,只要其行為不違法,只要雙方事先明確和處理好財產問題,包括明確好遺產問題,其他的都不是事,合得來就好好一起過日子,合不來就分手,很正常、很普通,沒必要大驚小怪。

其實,對同居式養老有非議,那是對老人不公平的。現在的年輕人談戀愛,很多不都是先同居嗎?有的甚至同居多年也不結婚,有的同居後雙方合不來,又換新的同居者,年輕人的婚前同居式生活與同居式養老在形式上、內容上、法律上、甚至所謂道德倫理上沒有多大的區別,為什麼對年輕人的婚前同居生活就能被大家接受、認可,就被認為正常,而換成老年人,在大家眼裡就有那麼多的不合適,不被認可、不被接受,更有甚者上升到道德倫理上說事,整得一起生活的兩老人跟做賊似的,還真以為自己做了什麼違法亂紀、對不起人的事。

這還是觀念問題,只要老人喜歡,雙方願意,並事先處理好財產問題,同居式養老,也是老人們養老方式中,一項不錯的選項。

至於對已過世的老伴,更沒有什麼對不住的歉疚。我相信,活人比死人更重要,活著的人,要好好的活著,這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對子女,那更沒必要有什麼歉疚,現在有多少子女能天天24小時陪伴老人?老人也是人,不僅僅需要物質方面,他們更多的需要是精神方面、情感方面,老人也有七情六慾,需要有自己的情感生活,而子女在這方面往往是做不到的。

所以,年輕人有的,老年人一樣可以擁有,只要老人們感覺幸福就好。


我型我絝


說穿了,就是老年同居。什麼養老不老的,無需遮遮掩掩,難道真的是,年輕人摟摟抱抱,老年人就得幹靠?

社會只能進步,不會倒退的,這是人類發現的必然。

老年人,是某些個人的幸福時光,有些人是與老年無緣的,我們憑什麼老是對老年人指指點點,即使你活不到老年,你也沒有任何理由看不起老年人。

人類的發展,是子子孫孫延續不斷的發展過程,斷掉一代,歷史就要毀掉,今天你的爺爺奶奶,可能是明天的你。假如真有那麼一天,失去老伴而孤獨的你,會甘心孤獨終老?說不定,你比誰都急!

我們要心眼端正,留點點口碑,尊重天下的老人,就像尊重你家的老人一樣,

老年人的心,不會是你想像的那麼老!


手機用戶18666150662


同居式養老的定義

同居式養老又叫做“搭伴式養老”,即尋找有共同興趣愛好或者生活習慣的人進行“同居”生活,共同承擔生活中的各項開支,從而有效的降低晚年的孤獨感,同時節約生活成本。

同居式養老起源於德國,因為德國是目前亞洲乃至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養老一直是德國一項重要的社會問題。雖說德國政府在全國各地修建了無數的養老機構,但絕大部分的老年人並不“領情”,不想進入養老院,從而謀求新的養老方式,“同居式養老”應運而生。

此“同居”非彼“同居”

大部分人一看見同居二字便會想入非非,可能會單純的以為同居式養老就是老頭老太太一起過日子,其實非也。同居式養老其實是沒有年齡和性別標準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在德國,一些老人會把自己閒置的房子廉價租給年輕的學生或者上班族,而年輕人只需在工作或學習之餘給予老人陪伴即可,這樣便達成了二者的雙贏。


還有一些老人會主動尋找和自己性格和習慣相似的同齡人一起生活,彼此互相照應。老年人最怕的是孤獨,而如果三五好友一同生活,平時可以聊聊過往的人情世故、最近的時政新聞,從而避免老年人的孤獨。

同居式養老在中國的發展

同居式養老進入中國還是近兩年的事情,2017年5月,浙江杭州的老朱在新聞上看到西方抱團養老已經流行開來,於是公開招募有共同興趣愛好的老人一起抱團養老。不到一週的時間便有上百人報名,老朱一再甄選,最終選擇了11位老人入住了他的別墅,共同承擔生活中的各項開支。


如今兩年多的時間,“老年團”的成員有進有出,知情人講:同居式養老最難克服的就是人們生活習慣和脾氣性格的不合拍,這也是“老年團”成員頻繁更替的一個重要原因。

抱團養老在中國有沒有未來?

雖然同居式養老在西方國家已經被普遍接受,但在中國普及程度並不樂觀。目前僅僅杭州、北京、成都等地的極少數老年人開始嘗試抱團養老,而真正要普及到全國,我認為不太可能。


1.國人的性格因素

與西方人的共享、開放的觀念不同,中國人普遍性格內斂,對於陌生人容易產生距離感。

2.生活習慣的差異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性格,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習慣,而一旦同居在一起,就不免要適當收斂自己的脾氣秉性,久而久之,人們會互相抱怨彼此而產生偏見,最終養老的理想破滅。

3.三個和尚沒水喝

當眾多老人同居在一起時,就要面臨責任劃分問題,比如掃地、買菜、做飯……人人都有惰性,人人都討厭被約束,漸漸的,責任和規則會模糊,責任成了掉在地上的乒乓球,即使踩到了也不屑彎腰撿起,還在心裡默唸:下一個人會撿。


總之,同居式養老是一個新鮮事物,在中國的發展還需要融入中國的國情,不可生搬硬套。抱團養老不是萬全之策,還存在很多的缺點亟待改進,但無論如何,抱團養老也滿足不了老人們對於兒女的期盼,希望所有的小夥伴兒們不要忘了常回家看看,陪伴才是最大的孝順。


愛情紀實


同居是養老這種方式,在當下還比較流行,特別是失偶老人。去養老院感覺沒在家舒服,但一個人又比較寂寞,子女又不在身邊。當下很多喪偶老人都這樣自願搭夥過日子,又不扯結婚證。又沒有財產分割,小病自理,大病各方子女管各方老人。我覺得這種方式很好。




君子蘭ycy


社會上新興起的同居養老,實際是老年單身異性間相傍相依、互幫互顧、以非婚約形式、二人共同生活,相互養老、以一方生命終止或雙方自願解體為滅失的同居養老方式。

單身的老年男女,辛苦了大半生,眼看人生大半已去,應該享受老年生活時,種種情況造成不幸,剩為單身,一提再次娶嫁,登記結婚,必遭兒女事非……所以如此這樣甚好。但前提是要把各自財產,將來遺產和生大病和死葬的花費經雙方子女講清楚。免得將來派生出新的糾紛。


x辛雙成


社會上流行居家養老模式,這是社會上一大薪興事物,建立居家養老院,老人養老院,有專人負責,專人管理,伙食集中,一日三餐菜餚不同樣,把老人集中起來養老,這是社會的進步,是社會的功德,把孤寡孤獨的老人集中居家養老,老人有互相照顧,談天說地,同吃,同住,同玩,他們感到不孤獨,集中在這個大家庭中感到幸福,感到社會的優悅性。


王則純


同居式養老,就是搭伴過日子。

現在老人的養老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居家養老,另一種就是養老院。

該如何選擇,只有老人心裡清楚,到養老院去。喜歡自由的老人,就會感到束服。喜歡在家,想怎麼就怎麼,不受人管理。苦慣了,自由慣了。當然喜歡和老伴在家養老。

這就苦了那些失偶的老人,她們過單身的生活,特別需要有個伴陪在左,右。

這就有了新型的生活模式,就是兩個老人搭伴過曰子,也稱〈同居〉,他們為了財產,房屋不結婚,財產留給各自的小孩。互相設有牽連。這種模式,雙方孩子也比較支持。

從古到今,人們的傳統思想,和外國的思想相碰撞,產生了新的理念,也造就了許多同居的老人!

希望老人也要遵守婚姻法,不要盲目同居,不受法律保護!





陳紅光


同居式養老是一種社會奇型生活的產物往往這種生活方式只能短時間的起到了生活相互照應,消除寂寞孤單。相對的自由式生活選擇,但往往是不能根本上解決養老的最後階段問題而且還會帶來很多社會家庭間的利益,與相互責任的推委和摩擦,最終還是一種難以解決的頑疾!搭夥過日子,沒有相應的法律依據保證雙方的正當權益,且社會公德與品型道德起不到很好的規範作用,這種生活方式極易動盪,所以本人不贊同老人同居養老,所以對老年人的生活養老方式還是以託老,敬老,為主,家庭養老為主,對那些城鄉無力承擔老人養老費用的社會給予一定的補助,讓兒女們都去主動熱情的照顧好老人,沒有兒女的,集中到養老院,或指派專門人員去照顧,發展好醫養中心。


吳士平


同居養老是一種新型的養老方式。我認為可行。兩個孤獨的老人湊在一起,減輕雙方子女的員擔都可安心工作。兩位老人又可互相照顧,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