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肉肉的兔
女兒去年入讀山東大學,但自從離開我們獨自在外之後就很少聯繫了,這個問題,真是很具普遍性。
高中住校開始後,其實,能夠保持一週給家裡打一次電話,聯繫一次的,在一個班五十幾個同學的前提下,能夠有五六個做到這一點,已經很多。
大部分同學,都是父母親打來電話,如果父母親不主動打來電話,估計一個月能夠給家裡打一次,就不錯了。往往,還是沒錢的這種狀態下。
其實,這是大多數人的本性:懶。尤其是在與人交往上,表現得特別懶。
別說高中生、大學生,就是成年後的我們,跟親戚朋友的聯繫,是不是也跟自己兒女表現的很像。
所以說,遇到這種情況,不必抱怨,也不要傷心。
山不過來,你過去;想兒女了,自己打電話就是了。
董江波
分享下我的孩子,絕對真實,歡迎那些要錢想到父母,活在曾經受過父母無限委屈陰影中的精英來懟。
孩子8歲時,隨我來到我現在的城市,8歲前由父母姐姐輪流帶,帶來一相處,我這發現,熊孩子中的極品,易怒拖拉,不做作業,撒謊,偷家裡錢,經歷過的父母都知道這其中痛苦。開始我好好跟他交流,跟他談我出來打工不易,帶他出來讀書要珍惜一點作用都沒有。若干次警告沒用後,那就是有很多所謂受過家暴理由的走不出陰影的相同橋段了。武力解決。
不按時作作業捱打,撒謊捱打,好吃捱打,偷錢捱打,不做家務捱打,小到巴掌,大到竹枝木棍,從小學打到高中,初中沉迷遊戲,期末臨考前衝了兩個月,中考考試非常糟糕,人家孩子讀高中學費幾百一千多我這坑爹兒子報了個民辦樹蘭學校,一年3萬多,咬咬牙三萬多就三萬多吧,第一年厲害的,學習用功,
第2年又不行了。高三都在衝刺,他在宿舍夜裡衝刺鬥地主被巡夜老師抓住了,免不了把家長叫去訓得不敢抬頭。
初中2年級開始弄手機,每週生活費交通費我給控制的只夠他溫飽,但是他寧願捱餓捱打省出來的錢去買2手手機,這一段又是重點了,發現了給砸爛了,到高中期間前後三部。看到他在流淚,心裡也難受,望子成龍,人之常情,每次打完他,看他身上淤青心裡也難受,很多所謂心理受過創傷的人,是沒有反思過自己曾經帶給父母的傷害,一味指責怨恨父母的無情這是多麼不公平。高中三年除了學費足額。生活費卡死,只夠溫飽。寒暑假逼著他出去兼職,。。。。。
高中三年其中兩年半平平淡淡,成績也不好,鬥地主事件發生後,我直接跟他說,你做好離開這個家的準備,高考我不會來學校來陪你的,既然父子如此無緣真沒必要再繼續堅持讓你按我的思路走下去了,後面半年,他週日有時也不回來,回來就是要錢,也就是隻夠勉強吃飽的那點錢!高考前幾天他回來了,也不怎麼溝通,他那意思是希望我在他高考那幾天去看一下,別的同學父母租賓館捧著手裡陪著,我能去學校看看也行。說白了我不去他感覺同學面前面子過不去。我沒說去,也沒說不去。其實我肯定會去,怎麼可能不去給他助助信心。我九點多到的,就在他考場外等著他,11點多在很多學生中終於看到他,感覺兒子看到我的瞬間眼淚汪汪出來,他說爸,我以為你真不來了,感覺好幸福,。。。。
高考成績出來了,985沒戲!211也沒戲,兩者中間,250那類有戲撞線了,還是幾千公里外的東北。入學前,我和他做了個長談,大意是,學費我出,生活費解決部分。其他自己解決,人生真正開始了,捱打日子結束了,可以翻身農奴盡情唱了!!!後面路如何走我絕不干涉,大學期間問我要過生活費,說是宿舍互相請吃,沒錢,又不好意思老是白吃人家的。我就說過這樣的話,成年了,還要父母養著,你要兩隻手幹什麼用的?沒錢可以去兼職賺。後來又跟我商量說是隻要開出村裡貧困證明可以弄到幾千助學金之類的,好多同學都在弄,我就問他,大城市房都買了,讓我裝窮,貧在何處???我不搞那一套。後來他去了學校食堂幫忙,也到市裡兼職。大二期間自己弄了個網絡工作室,做網線,修電腦手機,還入了黨,四年小日子過的還蠻滋潤的。回到正題,他在校期間,寒暑假都回來,電話雖不多,也打過不少。
心理創傷絕對有,聽說也搞過心理輔導,真正需要心理輔導的應該是我。畢業後回到我身邊現在工作在一家大型上市公司。時不時問我身體情況,對我非常上心。一個正常思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完全可以通過自身調整,心理治療迴歸到正常人。怎麼會提起父母就是對立厭惡??什麼叫道德綁架??那些不願甚至和父母斷絕聯繫的人,你可曾真正償還過父母給予的付出?病根所在,責任心沒有,給逃避責任找個理由罷了!
鬼面公僕
我兒子大二了,從小就跟我特別親,記得他還五歲的時候,我離開家一個星期,回到家他抱著我親了又親,並且柔聲細語的對我說:媽媽,你最漂亮了,你的笑容比白雪公主還要美麗。他的話讓一旁的老公直呼:起雞皮疙瘩了起雞皮疙瘩了。
兒子上了高中就開始住校,從住校的那天開始,每晚上下自習都要打個電話給我,如果太忙了就發信息,到現在大二,五年來從未間斷過。
每次打電話給我,都問今天可好,遇到什麼事情了?我總是和兒子分享我當天遇到的所有事情,高興的事情我們一起笑,不愉快的事情兒子會跟我分析討論,一直要說到我心情好了才掛電話。
兒子的大學生活也很樂意跟我分享,他的學校是美麗的海濱城市,他經常照像發給我看關於海鮮和海洋的美麗風光。
在朋友們面前,兒子很有禮貌的叫我媽媽,沒有別人的時候,兒子更有禮貌的叫我“阿劉”。如果我惹兒子不高興了,他會大聲直呼“劉鈴言”,這時我趕緊滿臉笑容看著兒子,一直看著他微笑,兒子的氣也發不出來了。惡狠狠的瞪我一眼,又“阿劉阿劉”的叫開了。
直從兒子上了大學,他懂事多了。開始我還擔心他不習慣離開家的生活,兒子雖然也說很想家,更多的是安慰我,他什麼都好,讓我放心。
所以,不是現在的大學生離開家都不愛跟家裡聯繫,而是家庭和父母給予了孩子多少愛和理解。
現在的熊孩子很多,現在的巨嬰很多,現在的啃老族很多,現在成人後不跟家人聯繫的也很多。我們不要忙著指責孩子,應該反省的是父母,畢竟孩子是你教出來的。
劉鈴言
我的孩子也在上大學,在北京,今年上大三,離家比較遠,上大學之前也是一直在家的,上大學後我還以為他會想家,想我。現在想想不是孩子離不開家長,而是家長離不開孩子。
我家孩子的情況和你說的一樣,也是很少和我聯繫。時間長了我就忍不住給他打個電話,總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的,他接電話不是那麼及時,有時候稍後給我回過來,曰:“一切正常,不打電話不和你們聯繫就意味著我在這沒什麼事,一切正常”。
知道他在學校裡學習很緊張,慢慢的我也就適應了,也很少給他打電話聯繫,但是他有什麼大事會及時告訴我,缺生活費時就會打電話。
在一個辦公室的同事家孩子就不是這樣,她家是個女孩,每天都給她媽打電話、視頻,聊起來就是半個小時,吃喝拉撒什麼都一一彙報。一遇上事就沒有了主意,需要她媽媽給她拿主意,有時候我在旁邊聽到她們通電話就覺得很膩歪。
不知道題主所說的這個很少和父母聯繫到底少到什麼程度,如果說是一個月就聯繫那麼一兩次,父母覺得聯繫次數很少,小編也認為次數有點少,孩子去年考上山大,也就是說今年最多上高二。山大作為山東省高校的老大,教學和管理確實都很嚴格,加上各種社團活動,孩子可能感覺學習和生活太緊張,而自己的一切又都是很正常的,沒有時間也沒有必要去打電話聯繫父母。這種情況父母可以去孩子的學校實地瞭解情況,如果孩子確實是在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家長就放心的由孩子去吧,他大了該有自己的空間,會處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時間的。
如果孩子是兩個月和家長聯繫一次,這個時間就有點太長了,說不過去。這個情況無非是有以下幾種原因:高中時父母對他的管教過嚴,一切都由父母掌控之中,孩子感覺太不自由了,於是到了大學,就像獲得了新鮮的空氣一樣,無拘無束,忘了或者故意不在乎家長對自己的各種不放心;父母給孩子的生活費太多,而孩子又是大大咧咧的性格,覺得反正手中有錢,自己在學校什麼問題都能解決了,不需要再向父母提什麼額外的要求,於是就想不起來聯繫父母了。
上大學的孩子一般都是18歲以上了,也算是成年人了,在處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時間之餘,既不能天天膩著父母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也不能太長時間的不聯繫父母,你不擔心父母父母還會擔心你呢,所以平時除了向家長要生活費以外,經常向父母報個平安,彙報一下學習和生活狀況,也是當兒女最應該的做到的。
妞媽教育心得
有不少大學生上了大學以後就很少主動與家裡聯繫,在我上大學的時候,也基本上是這樣的情況。
●去遠方上大學
我老家是陝西的,當時父母也想讓我選擇在本省省會西安市上大學,但是最終我被錄取的是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城市南寧市的一所大學。陝西與廣西之間相隔幾千裡,在這麼遠的地方上大學會體驗到很多異域特色,但是時間長了的話也多多少少會想家的,特別是臨近期末考試的時候、快過年的時候。
●大學日常
在上大學的時候,週一到週五期間是經常有課的,假如哪個時間段有課的話我們就要提前準備一下去教室裡面上課;沒課的時候,我們可能也會去圖書館、自習室上自習學習自己的專業課;因為還要做班幹部,所以經常會參加一些班級組織的活動,有時候還要配合班長、團支書做一些班級事務;週末的時候學校裡面會有一些校園活動,沒事的話就會去參加這些校園活動。
●主要是打電話
在我上大學的時候還沒有普及流量,手機用的還是功能手機沒有方便的手機QQ、微信,所以那個時候聯繫父母的話可能只能通過打電話的方式。打電話電話費很貴的,畢竟是長途電話,也不能夠一聊就聊幾十分鐘的那種。當然如果那個時候有用微信的話,可能會更加方便的與父母之間進行聯繫。
●脫離父母的思想
在我們上小學中學的時候,每天都是接受父母方面的嚴格監督。比如在我們上小學初中的時候,週末的時候需要首先把自己的家庭作業做完了才能夠去看電視,如果我們經常坐在家裡看電視的話也會受到父母的呵斥;在我們上初中的時候,父母會經常問我們的學習成績好壞,父母也會語重心長地給我們講一些大道理。等到我們好不容易上大學了以後,肯定是希望離父母越遠越好,並且儘量的不和他們聯繫;畢竟如果和父母打電話的話,父母肯定會問你很多最近的情況,對於一個想盡早脫離父母的大學生來說,肯定是不願意向父母交代太多東西的。
●敬畏心理
在我們上小學中學的時候,對父母多多少少有一定的敬畏心理,甚至是害怕的心理;比如在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如果一直在看電視被父母發現的話,父母吼你一句、瞪你一眼你可能就乖乖的把電視關掉去學習了。等到我們上了大學了以後,自己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也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以後可能就慢慢的不怎麼害怕父母了,但是這有一個過渡的過程;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可能在心裡面還是比較害怕父母的,所以會盡量的少給父母打電話。
饕餮視聽
正常得很,一個個小人精自以為讀了個大學就成了大人了,拽得要命呢😁我家的公主就在同城念大學,去年剛入學的那段時間,那是一天仨電話,彷彿跟我有說不完的話呢!今年春節過後,電話就慢慢少得多了,就連週末回家,也不像以前那樣嘰嘰喳喳地把寢室裡的啥事情都說一遍。而是忙著練瑜伽、學車或者兼職,搞得個不亦樂乎😄所以說管她呢!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不然你猛地接個電話說不一定還會嚇一跳呢!不是找你要錢,就是在學校不聽話了😬
鳳146983974
我家兒子也是上大學以後基本不打電話,甚至一兩個月也沒有電話,來電話或者微信就是沒錢了,不過也習慣了,做為家長我也是如果時間長了沒電話我就給他發微信留言,簡單聊幾句,孩子長大了終歸是要自己獨立生活,我們家長也要習慣放開孩子的手,發現一個問題,不是孩子離不開家長,其實是家長離不開孩子。
墨城7767
我女兒就在當地讀大學,打車20分鐘,每週都要回來,回來也就是玩手機,好吃好喝我侍候著,現在她連選擇去外地實習都不願意,她只想在當地實習。我內心也矛盾,想她出去鍛鍊一下,可又覺得去大城市即使掙個萬把元還不如在當地(我們也是省會二線尾城市)的幾千元,何況女孩家我也不想她遠嫁。
運開時泰1969
其實,孩子上大學後,有題主這樣待遇的家長還真不少,看看已上大學孩子的家長群裡反響就知道啦(我家孩子是去年上的大學):
“我家孩子上大學後,除了要生活費,幾乎不會和我主動聯繫。”
“我家孩子也是,每次和他通話他都說是在忙,在寫作業。”
“咱想娃,人家娃不想咱!”
“我們提前成空巢老人啦,還不太適應。”
“你們家好,一個雖然上大學了,還有一個在身邊陪著。”這是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在羨慕倆孩子的家庭。
……
上大學的孩子不主動與父母聊,於是一群想娃娃的家長們(特別是剛入大學的)在群裡便嗨個不停。當然,也有和孩子聯繫比較密切,從孩子那裡或者是學校的一些公眾號獲得了信息的家長會與大家分享孩子們在學校裡的情況和事情。
面對題主提出的問題,我還很自然地想到了兩個字“需要”。
看看中國式育兒方式,父母除了工作,更多的心思就是放在了孩子身上,對孩子從小就全心全意無私的付出,甚至有的家長(如全職媽媽)是全身心地陪伴孩子從嬰幼兒一直到上大學,習慣了有孩子陪伴的家長,在孩子上了大學後,卻突然覺得很不適應,因為孩子彷彿並不需要家長嘍,有的孩子甚至還不願意和家長聯繫哪。可是已習慣有孩子陪伴,時刻圍著孩子轉以孩子為中心的家長竟一下子不知道自己該做些啥,心裡也似乎是空蕩蕩的,看來,長大後的孩子已不需要家長的陪伴,而家長卻需要孩子的陪伴嘍。
我有一位女友,提到她兒子第一次離開她去大連上大學後,每次和孩子視頻,她總是忍不住流淚,結果她在這頭哭,孩子在那頭哭,看來她們母子是相互依戀。其實,後來,兒子在大學裡過得一直挺好,還被報送了本校研究生。
上大學的孩子已成人,他們已有能力去做事情,包括照顧自己,所以家長也大可放心。我覺得如果咱們想孩子,不妨就提前和孩子約好某個時間段大家一起說說話,這樣以解決我們家長對孩子的思念,同時也能互相瞭解情況。畢竟現在通信方式方便多樣。像我家孩子,我們每週都會聯繫,時間選擇在週末晚飯後,即使我們早有約定,也出現過不愉快。有一次,和兒子視頻通話時,我看出了他的不耐煩,原來他一邊和高中同學玩遊戲一邊和我聊,於是我跟他說我找他聊天的時間不對,恰逢他玩遊戲,並且我很快和他結束了通話。結果過了一會兒,兒子打電話給我,說剛才自己心情不好(他知道自己先前態度不好),還提到他上大二後,甚至出現過半天坐在教室裡學習,結果一點兒收穫也沒有,於是很煩,還有最近的高數競賽,自己得不了多少分。聽著孩子心情不好,我也很著急,但嘴上還是跟他說:“你這樣的現象很正常,這可能是你需要做一下調整,不妨換種方式,去做做運動,男孩子嘛。還有,可能是你從暑假就一直忙,參加國慶方隊訓練,接著參加高等數學競賽,而且自己感覺成績很差,精神受打擊。……”聽到我的安慰,孩子好像好一些,可我的心並沒有真正放鬆。下一個周,希望能看到孩子心情轉好。如我所願,下一個周的視頻,孩子又回到了以前的陽光、開朗。
總之,我們做家長的希望孩子們都好好的,我們也希望得到孩子的熱愛和尊重,及時的溝通和聯繫是親子關係的融合劑,要想獲得孩子的尊重,我們一定要學會尊重孩子。當然,只要孩子懂得我們是他生命中的重要人物,孩子會和我們家長分享他的喜怒哀樂,懂事的孩子可能更願意和您分享他的快樂與成功,因為他不想讓您擔心他,其實習慣了和家長分享的孩子們就不會區分好與孬啦,他會很自然地傾訴的,因為大家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已成慣性。
學習永遠在路上
看到這個話題很有感觸,我侄子在高中以前一直都是走讀住家裡,跟他父母關係也還好。自從上了高中以後,也是有變化,不太愛跟家裡人聯繫,每次問他學校裡的一些情況也是回答的非常乾脆,是或者不是,或者就一個字嗯。 昨天因為學校校運會請假提前回來,他父母問他為什麼請假也不大理人,但是作為父母肯定想知道兒子都在學校裡做了什麼,有什麼開心事等,所以比較著急,來問我怎麼辦?
我作為他的小姑子,一直也很疼愛他,因為現在家裡孩子比較少不管男女孩都疼愛。在一家人當中,我跟他比較談得來,原因是,第一我從不大聲呵斥他; 第二隻要他有空跟我一起相處我都會陪他做一些事情,比如暑假寒假帶他做一些他從來沒做過的事,去一個他沒去過的地方,和他一起做他感興趣的事,打各種球,乒乓球我已經敗給他好幾次了; 第三還要以身作則,不要說話不算數; 第四是自己要有一些東西值得他仰慕,比如學識上,我們會經常一起學習,我教他英語,陪他一起記單詞,指導他怎麼去學習,所有的這些行為都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所以當我跟他溝通時,他會更願意把事情跟我分享,溝通也就更順暢一些。昨天他跟我通話時還分享了一本書《天驕之殤》和他看過這本書的想法。我覺得這就是非常不錯的瞭解孩子的方式。
所以很多時候作為父母,不是每個月給他伙食費就夠了,要跟孩子做朋友,不要太過管制他做事,讓他自己慢慢成長也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