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打擊“野味疫情”,杜絕“信息疫情”

每經特約評論員 舒聖祥

這是一個特別的春節。因為一場疫情,人們改變了過節的方式,讓節日顯得有些陌生。

更為陌生的,是跟隨疫情一同爆發的那些人性中的“小”。一些地方出於防疫需要,合法封了很多路,民間出於一己之私,也非法封了很多路。武漢人在很多地方受到公開歧視,某些地方對本地團體之外的人,可謂非常不友好。

相比那些陌生的,馳援武漢的場景卻是熟悉的,愛心匯聚的力量磅礴有力。病毒不讓我們走得太近,但愛心讓我們和疫區永遠在一起。有責任感的企業和愛心人士,紛紛以實際行動投入到這場防疫戰之中。更多普通人,則以窩在家裡不出去的方式,對防疫戰作出貢獻。

因為春節假期延長,上班族貌似“因禍得福”,只是收入難免受到影響;那些不上班就沒收入還房貸的,更是頓感壓力倍增。此刻,小企業主們大多非常焦慮,不僅是延遲開工看得見的損失,更是對疫情何時結束、經營何時恢復正常的擔憂。街面上,每間店門緊閉的店鋪背後,或許都有一雙憂鬱的眼睛。

抗擊疫情、保護生命是當務之急,暫時還沒法統計疫情會造成多大經濟損失。但是很顯然,除了寶貴的生命代價以外,疫情將影響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而導致這一切的,和2003年的非典一樣,最初的源頭都是:少數人經受不住野味的誘惑,進而造成全人類的災難。

根據分析,專家普遍認為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是武漢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該市場出售的野生動物,包括袋鼠、松鼠、活狐狸,活梅花鹿、小活鹿、活鱷魚、活山龜、活孔雀、大雁、野雞、斑鳩……一度讓人聞之色變的竹鼠、果子狸,同樣全部有賣,且數量龐大。

這次的新冠肺炎,因此更該叫做“野味肺炎”。這是一次名副其實的“野味疫情”。出售野生動物本身非法,自然也沒有經過正規檢疫,但就是有人敢吃,不僅禍害自己,更禍害全人類。令人費解的,不僅是這些人為什麼管不住自己的一張嘴,更是野生動物交易監管的長期闕如。

17年時間,同樣“病從口入”的可怕故事,換個病毒再來一遍,代價實在太過昂貴了。有人建議應該就此在全國範圍內禁止野生動物交易,這是必要的,也是應該的。並不是所有動物生來都是給人吃的,更不是所有動物都是可以吃的,吃出來的疫情不可以再有續集了。

從開始暴發到人人皆知,這次疫情潛伏了太長的時間。人們開始天天打開手機查看疫情數據,也就是除夕前兩天才開始的,而此時,大約500萬人已經離開了武漢,同時也將疫情帶到了全國。人們禁不住設想,如果行動採取更早幾天,提前到春運之初,局面是不是就會完全不一樣?

絕不能讓疫情成為“信息疫情”,這是當年非典的深刻教訓,也是打好新冠防疫戰的關鍵。武漢市市長周先旺在接受央視專訪時承認,信息披露既有不及時的一面,也有工作不到位的地方。對於披露不及時,他的解釋是,傳染病有傳染病防治法,要依法披露,作為地方政府,獲得信息之後,要經過授權才能披露。

依法辦事,當然是必須的。但這到底是法律存在的漏洞,還是工作失誤的託詞,則需要具體分析。要知道,疫情信息披露延遲,同樣是在重複17年前的情節。地方政府早該第一時間想到,春運的大規模人口流動,會對疫情擴散帶來怎樣的影響,進而及時採取有效舉措。

疫情當前,做好當下是最為重要的。反思也好,問責也罷,似乎都是後話。但是,也許正因為我們對非典反思得還很不夠,到了新冠肺炎暴發時,依舊存在很多未能被及時堵上的漏洞。及時的反思總結,對於做好當下的防疫工作,同樣重要。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