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区│ 哪怕不出门,大通桥社区的老人也不孤单,因为每天都有“暖心电话”

“张大伯,给您拜年了,这次疫情很严重,少出门,少聚会,身体保重啊!”张大伯的电话又准时响了起来。

今年春节,马路上比往年要冷清,但闲在家中的张大伯一点都不无聊,每天都能见到志愿者的电话,听小年轻们聊聊最新的疫情,有什么需要也可以在电话里说。

这一声声暖心的问候和关心,来自望江街道大通桥社区“红色电波”社会服务中心的党员志愿者。“红色电波”社会服务中心成立于2012年,主要为社区80岁以上的独居、空巢老人免费提供每日电话问候、上门陪聊、上门缝补、代为洗衣、家电维修等28项菜单式服务项目,并为这些老人建立一档一册,进行分类管理。

面对这次肺炎疫情,这些党员志愿者们又行动起来了,春节期间他们一天也没有休息过,除了每天不间断电话问候,还自发包楼道,上门宣传疫情防控的温馨提醒,做好力所能及的防控工作。

上城区│ 哪怕不出门,大通桥社区的老人也不孤单,因为每天都有“暖心电话”

年初三中午12点,接到了聚众打牌的电话

年初三是党员志愿者楼仙兰值班,她正在整理自己包干楼道的老人信息,值班室的电话响了。原来是有老人打电话反映小区的亭子里有人聚众打牌。

“这要紧关头怎么还能聚在一起?!”楼仙兰二话不说,立即穿上红马甲,叫上小区保安到凉亭对打牌的人进行耐心劝导,疫情的严重性,人多聚集的危害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劝退了他们。

“我们也是在家呆着无聊,想着同一个小区的都认识,应该不会接触到传染源,就出来玩了。多亏了志愿者给我们科普这个病的传染性,我们以后还是要多注意,尽量少不出门、不聚集!”

旁观的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红色电波”志愿者雷厉风行,办事效率高。

上城区│ 哪怕不出门,大通桥社区的老人也不孤单,因为每天都有“暖心电话”

年初三晚8点,一个一个电话询问是否有“武归”史

“过年好!你们家里有没有从湖北回来的?有没有和湖北回来的人接触过?”一直到晚上8点多,居民骨干董小妹还在对自己包干的楼道进行挨家挨户的入户排查。

“我们要跟时间赛跑,在最短的时间里,告知每一位老人怎么防控疫情,出现特殊情况要怎么处理。我们快一步,老人被感染的风险可能就小一点,大家就都安全一点。”董小妹说。她也坚持这么做了,仅大年二十九一天,她就做完了88户住户的宣传排摸,大年初三又进行了第二遍摸排,确保资料登记一户不漏。

排查完自己的楼道,董小妹又和其他的楼道长商量,还没有回来的出租户一定要管牢。于是,她每天至少两次上门,查看出租户是否回来,已经归家的人员严格做好相关资料的登记工作。

上城区│ 哪怕不出门,大通桥社区的老人也不孤单,因为每天都有“暖心电话”

每天轮班不停歇,小区里总能听到安心的“小喇叭”

“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不扎堆……”播放防控知识的小喇叭每天在小区里循环播放。“红色电波”的党员志愿者们自发安排了值班,每天轮番在小区里进行防控知识宣传。

喇叭里始终重复这段话语,手握喇叭的志愿者却经常换面孔。原来,小区里的很多老党员、在职党员、普通群众都自发加入了疫情防控的志愿者队伍。如今,接棒的党员群众越来越多,短短几天,已有80余名志愿者加入到了“红色电波”。

在职党员严月是这次新加入的志愿者,他说:“身为‘红色电波’的一员,义不容辞守护小区的安全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他也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做着电话问候、上门排摸、小区里流动宣传,并在小区门口进行劝导,协助物业做好进出人员管控工作……

“红色电波”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在各个角落。

上城区│ 哪怕不出门,大通桥社区的老人也不孤单,因为每天都有“暖心电话”

通讯员│屈姣

上城区│ 哪怕不出门,大通桥社区的老人也不孤单,因为每天都有“暖心电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