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區│ 哪怕不出門,大通橋社區的老人也不孤單,因為每天都有“暖心電話”

“張大伯,給您拜年了,這次疫情很嚴重,少出門,少聚會,身體保重啊!”張大伯的電話又準時響了起來。

今年春節,馬路上比往年要冷清,但閒在家中的張大伯一點都不無聊,每天都能見到志願者的電話,聽小年輕們聊聊最新的疫情,有什麼需要也可以在電話裡說。

這一聲聲暖心的問候和關心,來自望江街道大通橋社區“紅色電波”社會服務中心的黨員志願者。“紅色電波”社會服務中心成立於2012年,主要為社區80歲以上的獨居、空巢老人免費提供每日電話問候、上門陪聊、上門縫補、代為洗衣、家電維修等28項菜單式服務項目,併為這些老人建立一檔一冊,進行分類管理。

面對這次肺炎疫情,這些黨員志願者們又行動起來了,春節期間他們一天也沒有休息過,除了每天不間斷電話問候,還自發包樓道,上門宣傳疫情防控的溫馨提醒,做好力所能及的防控工作。

上城区│ 哪怕不出门,大通桥社区的老人也不孤单,因为每天都有“暖心电话”

年初三中午12點,接到了聚眾打牌的電話

年初三是黨員志願者樓仙蘭值班,她正在整理自己包乾樓道的老人信息,值班室的電話響了。原來是有老人打電話反映小區的亭子裡有人聚眾打牌。

“這要緊關頭怎麼還能聚在一起?!”樓仙蘭二話不說,立即穿上紅馬甲,叫上小區保安到涼亭對打牌的人進行耐心勸導,疫情的嚴重性,人多聚集的危害性……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於勸退了他們。

“我們也是在家待著無聊,想著同一個小區的都認識,應該不會接觸到傳染源,就出來玩了。多虧了志願者給我們科普這個病的傳染性,我們以後還是要多注意,儘量少不出門、不聚集!”

旁觀的居民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讚“紅色電波”志願者雷厲風行,辦事效率高。

上城区│ 哪怕不出门,大通桥社区的老人也不孤单,因为每天都有“暖心电话”

年初三晚8點,一個一個電話詢問是否有“武歸”史

“過年好!你們家裡有沒有從湖北迴來的?有沒有和湖北迴來的人接觸過?”一直到晚上8點多,居民骨幹董小妹還在對自己包乾的樓道進行挨家挨戶的入戶排查。

“我們要跟時間賽跑,在最短的時間裡,告知每一位老人怎麼防控疫情,出現特殊情況要怎麼處理。我們快一步,老人被感染的風險可能就小一點,大家就都安全一點。”董小妹說。她也堅持這麼做了,僅大年二十九一天,她就做完了88戶住戶的宣傳排摸,大年初三又進行了第二遍摸排,確保資料登記一戶不漏。

排查完自己的樓道,董小妹又和其他的樓道長商量,還沒有回來的出租戶一定要管牢。於是,她每天至少兩次上門,查看出租戶是否回來,已經歸家的人員嚴格做好相關資料的登記工作。

上城区│ 哪怕不出门,大通桥社区的老人也不孤单,因为每天都有“暖心电话”

每天輪班不停歇,小區裡總能聽到安心的“小喇叭”

“勤洗手、多通風、戴口罩、不扎堆……”播放防控知識的小喇叭每天在小區裡循環播放。“紅色電波”的黨員志願者們自發安排了值班,每天輪番在小區裡進行防控知識宣傳。

喇叭裡始終重複這段話語,手握喇叭的志願者卻經常換面孔。原來,小區裡的很多老黨員、在職黨員、普通群眾都自發加入了疫情防控的志願者隊伍。如今,接棒的黨員群眾越來越多,短短几天,已有80餘名志願者加入到了“紅色電波”。

在職黨員嚴月是這次新加入的志願者,他說:“身為‘紅色電波’的一員,義不容辭守護小區的安全是我們的義務和責任。”他也和其他志願者一起,做著電話問候、上門排摸、小區裡流動宣傳,並在小區門口進行勸導,協助物業做好進出人員管控工作……

“紅色電波”志願者的身影活躍在各個角落。

上城区│ 哪怕不出门,大通桥社区的老人也不孤单,因为每天都有“暖心电话”

通訊員│屈姣

上城区│ 哪怕不出门,大通桥社区的老人也不孤单,因为每天都有“暖心电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