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元代青花瓷器“至正型”民用型,到底有多少存世量?

古今宝藏


题主,我想一上来就直言不讳,或者毒舌一下,您问的问题非常无聊,毫无意义。

这个问题相当于问:

元代忽必烈用过多少瓷碗?

宣德皇帝究竟用过多少个蛐蛐罐?

乾隆皇帝总共有多少御制印章?

其实您自己心里明白,别人也不是傻子,这样的问题就是神仙也回答不了。

那么提问的真实用意是什么呢?

其实真实的目的,就是想给自己手里疑似的,所谓的元青花找一个存在的理由!

头条里那么多都在晒元青花,咱们别的不说,就单独统计这些人晒的元青花,就会发现数量已经到了烂大街的地步了。

稍微有点头脑的人也会明白,瓷器本身就是易碎品,已经过去600多年了,能剩下来几个完整器?还有那么多的可能吗?

所以每个抱着元青花赝品的人,有两种:第一是真的不知道藏品确实不对,第二是明知道赝品,却抱着想变现的目的去宣传,这样应该更恶劣。

可能会有人非常不高兴,他们会说我瞎说。

元青花民间多的是!

你也有吗?你拿出来一件我们看看?

你凭啥说我们的是赝品?

呵呵😒😒😒好了不说了,鼠年快到了,我还是祝这些抱着元青花的藏友鼠年变现几百万几千万,实现他们发财梦吧!


醉过知酒浓149024497


民间元代青花瓷器至正型与民用型到底有多少存世量?

回答了:很少很少!题主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很难正确回答!有多还是少?笔者认为不管"至正型"或"张家民窑"其存世数量都很少很少。至于地下谁也估计不透,它不同地下矿产资源可以预估,它是凭有关数据推算,而窖藏瓷器谁能说得准呢!至于从2012年国外拍卖"鬼谷子下山"罐以来,由于受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影响,相继出现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等等大名头重器,都是真品吗?令人质疑!原因宝主末曾把"元青花瓷器局部放大,多方拍照公众于世,也未曾发表有关见解,所以到今天,几乎每一位收藏者人手至少一件元青花,岂不知1979年就开始仿造元青花的景德镇原国营老厂——景德镇陶瓷馆,所仿造用的样品则是江西省丰城县博物馆的展品《元青花牡丹纹赏瓶》,以转让的方式卖给了景德镇陶瓷馆。1981年景德镇陶瓷馆为解决资金紧张问题,馆中的陈孟龙、李会中、饶可勤等专业人员提议仿制"元、明青花"古瓷,这个提议得到当时馆长刘贤敏、副馆长甄励的赞同和许可,当年初就与景德镇东风瓷厂签订了合作协议,陶瓷馆負责提供仿品资料,对工种监制和参与绘画。东风瓷厂负责配泥、釉、青花料和制作,开工月余,其产品酷似。由于当时不知道元青花是模印成型,所以釆用利坯成型,当时定价3800元件,后被來馆参观的日本人买去,当年还制作了元青花梅瓶、花果纹折边盘、龙纹、麒麟穿花玉壶春瓶、缠枝花纹碗、青花压手杯、一束莲纹大盘等等,其当年销售额超过10万元(1981年)。

1985年成立了"景德镇市仿古瓷厂"民营企业,股董有刘書芬、罗长庚、罗学正教授,钟连生教授等等。烧制使用气轮窑,省工省时,1999年使用印坯粘接成型工艺,改变了传统的拉坯、利坯方式。

后來景德镇大量仿制成功,遍及全国及东南亚……其产品沒有二把刷子你根本就分不清哪是真、哪是仿,因为你的知识面太单调了,所以后来的元青花成灾,并不为过!。下面请看这件《元青花凤穿牡丹纹扁壶》它有七大特征供你解读:

★一,器型纹饰等整体到代,1311——1334,(废止浮梁磁局前)。

★二,苏尼勃青料,锡光斑明显(不破皮)。

★三,影青釉,流釉处呈黑綠。

★四,由内泛火石红。

★五,传统手工拉坯手感不平。

★六,内里、底不施釉。

★七,呈色青翠,有柴烧炸珠纹、垂流色现象。

敬请各位大师、专家、同行关注賜教为盼!


金藏寄喻


至正型元青花,真品存世量应该是很少。

因为元青花使用的原料《苏麻离青》源于波斯。

明代以后苏麻离青逐渐被取代。

据此,

①苏麻离青成为鉴别青花瓷是否是《元青花》的关键。

苏麻离青的元青花瓷器表面,具有晕散的特征。

②元青花的器形,应该受西域波斯的影响。

下面照片,有《大元国至正十一年製》标识。

体型硕大,制作精良。

③中国古代能夠制作青花瓷的地方,只有景德镇。产量很有限。所以存世量很少。





汇雁1


至正型元青花真品应经得起验证方可算数!

至于存世量,从上世纪20年代前一无所知,英国人霍布逊于1929年发表了关于“至正十一年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的资料,50年代后对元青花始有所研究,国内则是60年代初。考古发现和国内外馆藏的考证,"至正型"国产料典型器为至正十一年墓出土的菊花纹三足炉

元青花双耳连座三足香炉出自纪年墓葬,地劵载:“维大元至正十一年三月初七日小石门里孝男苏漠用……"

进口料典型器为至正十一年铭龙纹象耳瓶

铭文(左): 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

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

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

至正十一年四月吉日舍

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

( 五行铭文, 第四行“ 吉日舍”)

原大维德基金会馆藏号:B614

铭文( 右):

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

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

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

平安

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

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

埃斯凯纳齐和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故事人物器多出自明初墓葬,产自起义军占领后的景德镇。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南京市博物馆藏,出土于南京沐英墓)。沐英(1344~1392年,明代开国功臣,军事将领,朱元璋养子)。

真正大量涌现是由"鬼谷子下山"罐引发的元青花高潮。自此,"存世量"逐日增长,毫无疑问,这种趋势还会延续。

但是,确切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当然也包括民间偶存的器物。总之,是不是元青花是由器物本身说话的。真的便是真的,不是真的怎么说也不会改变它的性质!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至正型元青花存世量很少,应该得到珍惜。


瓷海一叶


元青花‘’至正型"青花瓷器在民间相信是有的,现在所说的‘’至正型"青花,大都是以那对在英国🇬🇧大英博物馆大维德的花瓶为标准,而如果我说:我收藏到一付张文进为家人祈福的元青花‘’至正型的(炉、瓶),大家都会说那肯定是赝品,假的。本来想把这对‘’至正型"的瓶和炉的照片放上和大家交流学习。因为许多专家都说全世界只有这一对,你有,只能是……。所以只能看到这些下图。


一介须翁


民间元青花至正型有多少应该说是很少的,有很多的藏家玩了几十年都没有见到过真品至正型元青花,一个一二百人的收藏圈子里发的藏品都是普品,赝品大家不愿意发,因为大部分人都稍懂得,骗不了人的,很难出手,元未至正晚期,全国有三大烧青花瓷窑口,一,江西景德镇,二,云南玉溪,三,浙江江山,那时进口苏麻离青钴料比黄金还贵,一般民窑是用不起,至正型民间元青花首推江西景德镇窑囗生产的瓷器,高岭土十磁石,经过精细加工,瓷土细腻洁白,加上进口有限,非常昂贵的钴料又有能工巧匠的精心描绘,价值当时即昂贵又产量少,(1克黄金换不到1克钴料)。

如今钴料的提炼科技含量高,较纯,即使用现今仿古柴窑烧制,也达不到真品青花料深沉的效果,仿品青花器烧成后,青料飘浮,仿品在窑温作用下还原快,青翠单一,真品青翠浓郁,美感很强,仿品达不到自然沉稳的效果,这也是六百多年前和今天青花器的区别。

绘画风格,仿品与真品也大相径庭,细微之处主要体现在器物画风,运笔上,仿品在绘画过程中刻意模仿,相形见绌,而真品运笔自如生动,流畅且有神韵,充分表现出来六百年前草原民族粗犷野性的游猎民族对人,动物,植物的审美气质和精神。











只论真品


留下太极推手,真与假。假与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的要认可市场。三图。十年前的图片。






古今宝藏


这是元青花,苏麻离青料沉釉里了。



好运来64576283


我这个是目前空白期人物元青花。











祥祥2255371416


这就是《元青花》请大家鉴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