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为什么叫表里河山?

兆平bzp88


准确地讲是“表里山河”而不是“表里河山”。这是从晋国当时所处的地缘结构而产生的成语,后来才衍生为专指山西的地貌特征,即外山内河,或称两山夹一川。

故事发生在春秋中期的前632年,上位不久的晋文公拉开架势与楚国展开春秋争霸首战一一城濮之战,起先晋文公尚有些犹豫,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意思是打罢,胜了天下诸侯归顺,即使败了,晋国外山内河,易守难攻,你还怕什么。果然一战而胜,还退避三舍,创造古代诱敌深入、两翼包抄的精典战例。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表里山河最初指的是春秋时期的晋国,而不是现在的山西,晋国从最初封地“河汾之东方百里”,到晋献公时期的“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大致范围包括“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也就是山西境内临汾和运城两块盆地是晋国春秋中期的实控版图,晋国拥有山西全境是文公之后历经五代君侯大肆扩张的结果。巅峰时期包河南、河北的一部分。

其实晋国的发迹地这两块盆地就是现在山西的缩影,三面环山、一面朝河,除了汾河注入黄河的那一角被黄河绕着,其余三面都被大山裹着。周王室选择这块地方封给他的本家是动了脑子的。

山西境内一共有六个主要盆地,由北至南分别是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另外加上东南角的“长治盆地”。除北部的两个盆地属桑干河流域外,其余被称为汾河谷地,这一串珍珠似的盆地被太行、吕梁两大山糸裹挟着纵贯南北,而山西的省界几乎都是大山大河划定,所以近代人们才用两千多年前古人描述晋国“表里山河”来形容现在山西的地貌特征。





手机用户4142248477七王


山西为什么就要表里河山,做为山西人,我必须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看到“表里河山”这四个字就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他是专属于山西的一个雅称,这在全国所有省及自治区是独一无二的。



山西为什么会被称为“表里河山”或者“山河表里”呢?“表里”是指里外,或者是内外。山河当然好理解啦,就是有山有水。大家都知道,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西的地理位置东有太行山作为屏障,西和南面有祖国的母亲河黄河作为环抱,北边还有长城卫护。省内还有吕梁山中条山耸立,有汾河水,漳河水湲湲流淌。整个省形似一片树叶位于中国地势的第二个台阶,黄土高原上。对于京冀鲁豫等省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古代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人曾有得晋地而俯瞰天下之说。


表里河山之称的山西省,还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构造,让它可以独立成国,自成一体。外有天险作为屏障,内有碧水盆地良田,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所以才有了“《人说山西好风光》”的优美歌声。“表里河山”真是名不虚传也!

我是“奔跑在明天”,祝大家网游快乐!


奔跑在明天


这里是熊二读史,一起来读山西历史。(本文约600字,阅读需时2分)

“表里山河”这个词诞生于两千六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当时南边的楚国向北入侵,晋国作为北方的大国,领导齐、秦、宋等诸侯国和楚国对峙。

因为晋文公前夜做了个不好的梦,所以就有些犹豫不定,这时候晋国重臣狐偃就来劝说晋文公重耳。

道:“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大意是:打吧,不要犹豫,如果打了胜仗,就在诸侯中立威了;就算打不赢,咱晋国有山河之险阻,也不至于亡国。

重耳听从了大臣的劝谏,决心出兵,于是在城濮用退避三之计把楚国打的打败,有效阻止了楚国的北犯。

这是“表里山河”的最早出处。

流传过程中又有“山河表里”“表里河山”等说法,其实都是一个意思。

“表里山河”最早是说明晋国所在的山西之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因此就要从当时的晋、楚以及城濮之战这一阶段的历史形势来具体分析。

一、晋国地理位置分析

从晋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看,楚国想要北伐晋国,必然需要过黄河,穿过太行中条山。因此“表里山河”的河是指黄河;山就是指晋国南部的地理屏障太行、中条诸山。

二、晋都城地理位置分析

晋文公时晋国都城为绛,亦曰“翼”,为什么叫“翼”呢,就是因为此地处于中条、太岳两山之间,两山像翅膀一样守卫这晋国都城,因此叫“翼”。绛之东便为沁水。从都城的小环境来看,依然属于山河相隔,也可以说是“表里山河”。

“表里山河”的说法被世代沿袭,就成为山西地理地形特征的专属词。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熊二读史。


熊二读史


山西是“表里山河”,“表”是外,“里”是内,“表里山河”是形容山西外有黄河,内有太行,地势险要。

这个典故出自于《左传》。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与楚国争霸。晋楚城濮之战时双方争霸于中原地区,以魏国城濮展开大战。晋文公与宋、齐、秦等各国军队驻于城濮,楚军则背靠险要之地扎营。这时晋文公心里很犹豫,担心楚人凭险进攻,晋国大夫狐偃(字子犯,在晋文公作为晋国公子流亡时一直追随左右,是晋文公的舅舅)劝他说“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子犯这话的意思是说:当然要打这一仗。如果战胜了,诸侯们必定拥戴晋国。就算是打败了也没关系,大不了退回晋国,晋国外有黄河,内有大山,一定能防御。现在的山西省就在春秋时期晋国的范围之内,子犯说的“山”与“河”就是太行山和黄河。所以后来说山西是“表里山河”。

另外元代曲作家张养浩在《潼关怀古》里也写过,“山河表里潼关路。”这是说潼关以黄河为表,以华山为里,也是地势险要。这个视角显然是站在长安的角度说的。

所以说,“表里山河”是形容山西的地势险要,但并不是特指,也不是山西独有。


沅汰


表里河山也称表里山河,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成语典故之一了吧,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是山西的历史地位。这个成语的意思分开解释,表里就是内外,就是说山西内有高山(太行吕梁),而外有大河(黄河)。

在山西地形图上可以看的比较直观,山西高处是山,基本可以归纳为太行山脉、吕梁山脉和中条山脉。在传唱度很广的《人说山西好风光》中,就有歌词唱到,“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而在太行和吕梁之间,夹着一川—汾河,汾河为山西带来了太原盆地、汾河谷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等。而环护着这两山的即是从天而来奔腾汹涌的母亲河--黄河。这就是山西称为表里山河的原因,而山西的政区图,也因自然地理而天然划分了西边西南以黄河和陕西河南为界,东边东南以太行山和河北河南为界。而北边的界其实是长城,长城也是在山脉之巅,所以整个山西的版图就是由地理而决定的边界。

可以说,表里河山是一个山西专属的成语,也是山西的一个雅称。但是,表里河山这种险要的地理位置使山西称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发祥地,但其实也给山西带了的发展的阻碍,正因为表里河山,地理阻碍很多,才造就了山西封闭落后的现状,如今的山西交通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善,未来的山西更是不可限量。


山西新闻网


看到"表里山河"不禁让我想到了,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潼关地处陕西,内有华山四面环绕,外有黄河波涛汹涌,不过说到山西,更多的人想到的或许是"三晋"这个别称,然而"表里山河"也是山西的一个雅称,更多的是对山西地理位置的一个概括,山高河长,易守难攻,春秋时期儒家经典《左传》里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说的就是山西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

山西省,西、南两边紧靠黄河,东边是太行山,北边为大漠戈壁滩,这样的地理位置可称的上"顽固"二字,可以说"表里山河"这个词山西省当之无愧。


太原看点


黄河万里天上来,一路向东撞上吕梁山后,又转头南下,分隔开秦晋两省。出壶口,下龙门,在郭襄遇上杨过的那个风陵渡,黄河再度向东,在地图上写下一个气势磅礴的“几”字。一条大河,再加上东边的太行山,勾勒出山西的基本轮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