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字练完颜体的,然后该怎么办?

伤心在所难免


可以练行书。

我来一幅行书



时闲墨飘坊


练完颜体,如果你指的是颜体的正楷,那么一般有三个选择,

一是顺势进入颜体的行书临习,然后尽快进入行书的笔法练习,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可以说是无缝对接。这里有两个选择一是《祭侄稿》,一是《争座位帖》。学颜体的朋友有福了,因为大多学行书从《兰亭序》《圣教序》临起,可那都已经不是王羲之亲手写的了,那有大王的气息?那有颜真卿这么好的老师,千年前专门给我们亲笔写了一幅真迹,学行书学真迹,这是啥感觉。颜家军独一份专为学颜体的私人订制的。有人说开始学颜体,先不要临《祭侄稿》。认为他是颜老先生行书的顶峰之作,且在最悲愤的的时候写的,没有充分的笔法积累感情积累,是学不来的,对这种故弄玄虚,神乎幽玄的说法,我就先问一句,你临过《祭侄稿》没?大的概率是没临过,因为,如果临过《祭侄稿》之后你就会对颜体字的楷书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你就在笔法上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对颜体的认识大都是肥而臃肿的概念,那是因为《勤礼碑》《多宝塔》是碑刻,有刻工的二次创作,导致了颜体笔法的过分夸张,启功先生说“透过刀法看笔法”,就指的让人们尽量理解碑刻痕迹里书法家的原来笔法。

可是,《祭侄稿》是唯一一幅颜真卿的真迹,而且是在没有事先准备的情况下,随手拿了一支秃笔,瞬间感情大爆发,真实的不能再真了,笔法纹路看的清清楚楚,实实在在。原来颜体的线条挺苗条的,有粗有细,不肥啊!那种遒劲,大开大合,刚柔相济,挥斥方遒的书写感,太强烈了,临上一次,就让人爱不释手,大呼过瘾!而且我们学的《兰亭序》为第一行书,但都知道,他不是王羲之的原帖,再好也是别人临摹双钩的东东,不是原汁原味了。而《祭侄稿》是颜真卿的真迹,虽说是第二行书,实际上,历来许多大书法家更认为他才是真真正正的第一行书。很简单,组装产品和原装的能比吗?。而且我的切身感受,临过一阵子《祭侄稿》再回过头重临颜楷书,原来不理解的笔法,把握不好的地方,立刻秒杀,那都不是事了。

再一个是临《争座位帖》也好,我的体会,争座位帖看着多而繁杂,其实临进去反而越来越有感觉了,书体有篆籀感,有一定难度,所以临此帖,最好参考何绍基的《临争座位帖》,我觉得,这是所有临帖里,最能完美书写表达颜真卿笔法的名家临帖了。

二是扩大颜体书体的范围,以颜体书法为线索,找到那些以颜体书法为根基,不断开创探索,最后形成自己风格的书法家,这里介绍几位 一是钱南园,一是民国时期的谭延闿和华世奎,三人里最好是钱沣钱南园,其书法以颜体为基础,吸收了众家之长,形成独具一格的“钱体”。有众多书法家一致认可:“天下称一千年中,颜、钱齐名无异词。”而且历代的书法家,学习颜体,都是参考了钱南园的笔法才进入颜体的临习,比如光绪老师翁同龢,何绍基,刘墉刘罗锅,当代书法大家舒同,还有上面说的华世奎,谭延闿等,书法大家李瑞清也高度推崇钱南园,说他“能以阳刚学鲁公,千古一人而已。”

其书法浑厚沉郁,又方正严谨,后又熔欧阳询、米芾,汉碑等家为一炉,形成了自家的独立风格,所以在学习钱南园的时侯,同时也多少学到了欧体,特别是米芾的流畅笔法,为以后专门临习米芾的行书打下较好基础。

为什么临完颜体要临钱南园的书法,最主要是上述碑刻的原因,使颜体除了祭侄稿外,多少有点肉,圆转的体验。而钱南园的书法因为吸收了欧阳询的,米芾的笔法,他两位都是笔法俊俏挺拔,作风凌厉。这样一融合对冲,就完美的重塑了颜体的风格,使其更加英俊挺拔,有棱有角,潇洒流畅,我觉得,这才是钱南园千年颜体最大的贡献。也是我推荐钱沣的主要原因。

三是可以颜体为基础,开始临习别家的书法风格,建议最好不要再临唐代或唐代以下名家的了,因为唐楷已经使书法严谨,法度森严,形成了一个书法高峰,不好的一面就是已经程式化,法度化,特别是唐楷过分注重起笔,收笔。和转折,反倒轻视了运笔的过程,使书法格式化。因此,最好直接上溯到魏晋时期的楷书,古人言:"晋之书法,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特点是行笔潇洒,如一股清流,直达笔端,一洗唐楷的格式化。这里首推锺繇小楷《荐季直表》《宣示表》《力命表》。张怀瓘《书断》品论“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点划之间,多有异趣,古雅有馀。秦汉以来,一人而已”。元常就是指的钟繇本人。其次是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小楷。也可以进入《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碑刻临习。都是这一时期的典范之作。


张劲逸


这是我练的对联,望指点




平淡人生


练习颜体后,然后怎么办?

可以涉猎其它,只要掌握颜体的筋血骨肉,即可旁通任何书体,比如行书,肯定具有了浑厚大气的笔墨功夫。

练习颜体,清代何绍基最为代表,建议读读何绍基的行书,在何绍基的行书笔画都是颜体的丰腴,加之碑学些许朴拙。

现代马背书法家舒同也是颜体践行者。可以读读感知颜体的丰满的笔力。

更有遒劲的书之气象。

对于颜体崇拜者,诸如苏东坡的书作,很大成分是丰满的笔力。宋代大凡筋骨血肉丰满者,皆有颜真卿的笔意。


能够写出丰厚的笔墨,皆出自颜体的书境。颜体的特点,最具遒劲拙朴,属于一改晋韵的妍美,变为遒劲之圆方具备。刚劲与柔美,刚柔相济的境界。

颜体熏陶,颜体八法玩味,一定会具有很好的书墨功底。

祝愿,由颜体楷则八法,散开学行书体。必有一定的游刃有余的书墨功夫作支撑。


狂喜淡墨a


写写魏碑。



怒笔狂花


有些人说颜体一辈子也练不完,沉浸在颜体里也是一种境界追求!当然,史上专攻一体的例子也数不枚举!当下的田体就是榜样,当然可以风生水起偏安一世界,没有什么对与错的争执!只有个人的选择而已。

可惜, 颜体只是其中的浪花一朵。书法的世界实在太精彩,挡不住的诱惑才有动力!不忘初心,迈向更高,是更多书法人的孜孜不倦的攀登目标!

君可知,跟进一体,只为探索书海的入门。跟屁一辈子,无形中就限制了更大格局,闭目而遮更多的角度!

题主应该是不满偏安一隅之类的人,出帖才是真心!从另一方面讲,长时间的颜体法度与严谨笔意也是对一个有个性追求者不知不觉中起到消磨与僵化的作用,甚至会严重抹杀个体精神世界的提升!

对于有心进一步的书法者,我们应该给予更积极的建议与鼓励!你们说呢?





高姓视界


书学三大体系:王羲之,颜真卿,张瑞图。颜真卿三分天下有其一。仅仅颜真卿足够研究一生,比如颜体的源流是什么?来自篆隶,篆隶学习体会一下吧,篆隶和颜体的关系?思考一下,借鉴一下。颜体的衍生系列都有什么?柳公权,徐浩,杨凝式,蔡襄,苏,黄,米等等,一部书史要研究八成,还有其他要研究的吗?深入才有收获!


西京隆友


我不明白练完颜体是什么意思?是临摹完,还是能背临完?是每一笔画烂熟于心,还只是通临了一遍?真要达到颜体的高度别说超越他,用尽一生也不一定做到,象华、钱、谭等。


一峻


何为练完?艺术的东西哪练得完,只有越练功底越深,和挖洞差不多,挖不完!只有哪个挖的更深![大笑][大笑]


庸人败于懒能人败于敖


练完?一辈子能出师也行啊,颜体练好,天下凭你走,当今天下,谁敢说颜体有练完一说?专注几十年,一种笔体的比你见一个爱一个好的多。你觉得颜鲁公形成自己的风格还需要练习别人的字帖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