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追杀刘备,为何看到一白袍老将转身就跑?

猫眼观史


刘备被火烧联营之后,冯习就护着刘备突围,这时候吴将徐盛杀到,冯习就与徐盛撕杀起来,让刘备离开。可是徐盛直接不管冯习,真接去追刘备,刘备正慌的时候,又来了一队吴军,是丁奉。

徐盛和丁奉两边夹攻刘备,这时候,有一支军队杀了进来,刘备来看,原来是张飞的儿子张苞率着御林军前来救援。

张苞护着刘备撤退,又来了一支军队,是蜀将傅彤,两支部队就合兵一处,护着刘备到了马鞍山,这时候陆逊的大部队也过来了,将马鞍山围住,张苞与傅彤就据着山口,抵挡住吴军。

两军交战,死伤无数,第二天,吴军放火烧山,这时候又有一支部队赶至,一看,是关羽的儿子关兴赶到,关兴说:请陛下赶紧撤往白帝城!刘备说:谁来断后?傅彤说:我来断后。

就这样,关兴、张苞护着刘备前往白帝城,这时候又从江岸边出现了一支部队,是吴将朱然,断了后路,关兴与张苞冲进敌阵,重伤而回。这时候陆逊大军追至,刘备觉得自己会命丧于此。

正当这个时候,又有一支部队赶至,是赵云。赵云之间留在江州,听说吴蜀两军交战,就速速前来救援,而陆逊听说来救援是赵云,就命令吴军撤退。

为什么陆逊一听说是赵云,就赶紧撤退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第一,赵云是名将,长坂坡里七进七出,斩杀一百余将,而赵云也随刘备到过东吴,很多吴将都见识过赵云,陆逊知道吴将不是赵云的对手,很容易被赵云击杀。要是赵云擒贼先擒王,将陆逊杀了,那就尴尬了。

第二,有赵云的地方,很有可能有诸葛亮,也说明益州的救兵赶到了,而诸葛亮擅长于打埋伏战,表面上刘备是大败,但难保诸葛亮就在不远处,到时候中了埋伏就不好了,陆逊在回去的鱼腹浦就中了诸葛亮的八阵图,幸好有黄承彦带他出去。

第三,赵云毕竟很厉害,如果在此地撕杀太久,那么魏军趁这个机会进攻东吴,那么东吴空虚,就危险了,果不其然,当陆逊回去的时候,曹军就有曹休、曹仁、曹真三路几十万进攻东吴了。

陆逊毕竟有勇有谋,当他看到赵云的时候,就想到了各种可能性,觉得再打没有什么好处,所以就立马下令撤军。


历史简单说


夷陵之战,刘备败得一塌涂地,被东吴的陆逊率领吴军一路追杀,陆逊誓要活捉刘备。然而,当陆逊看到一白袍老将后,转身就跑。那么,这个白袍老将到底是何方神圣,还有就是为何陆逊要转身而跑呢?

历史上,在关羽被吴国擒杀后,刘备怒不可止,亲率蜀国精锐,水陆并进讨伐东吴。后来,两军相持于夷陵地区,并且一直是相持不下。天气炎热,刘备心疼将士,命令将士们在树荫下安营扎寨。然而陆逊从中找出了攻破蜀军的方法——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刘备败得一塌涂地,手下多名大将被斩杀,蜀军溃不成军。

刘备趁夜突围,行至石门山,被吴将孙桓部追逼,几乎被擒拿,还好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才得以逃脱。当时,陆逊率领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在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然而当陆逊看到一白袍老将后,就下令撤军。



这个白袍老将不是别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的战云。陆逊之所以在看到赵云后就下令撤军,并不仅仅是惧怕赵云的威名,而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时赵云的到来带了大量的援军,再加上刘备收拢的散兵,此时永安驻军接近两万,陆逊已经失去攻克永安的机会。二是陆逊顾忌魏国方面乘机浑水摸鱼、袭击后方,就停止追击,主动撤军。

历史证明陆逊采取主动撤军的举动是正确的,果不其然,不久之后,曹丕下令伐吴,但因陆逊早有准备,魏军终于无功而返。事后,孙权主动求和,孙吴重归于好,共同抗魏。所以说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密探零零发


三国时期,如果突然驰来一将,银盔银甲,胯下白马,手持亮银枪,背背青釭剑,到得近前大喝一声:“吾乃常山赵子龙是也!”估计很多三国名将都会被吓得一阵心脏狂跳,脸色煞白,不是落荒而逃,就是已经被刺死于阵前了。没错,陆逊追杀刘备时,看到的白袍老将就是三国名将常山赵云赵子龙。

这件事还要从夷陵之战说起,蜀吴大军对峙,天气转热,蜀军移营于林木阴密处避暑。陆逊在成功识破刘备的诱敌之计后,使用火攻计,反攻蜀军,火烧蜀军连营七百里,蜀军大败。

刘备营寨被烧,再次使用闪遁技能,上马就逃。结果,刚到冯习营中,就遇到吴将徐盛。冯习上前战徐盛,刘备掉头,又被丁奉拦住。幸得张苞率御林军及时赶到,救出了刘备。途中又遇到了大将傅彤,在张苞、傅彤的保护下,刘备逃到了一处小山之上。第二天白天,关兴也率数名骑兵杀到山上,与刘备会和。

众人商议之后,傅彤自请断后,掩护张苞、关兴保护刘备突围。傅彤挡住了丁奉等吴将的追兵,在重重包围之中,大战百余合,力竭口吐鲜血阵亡于乱军之中。张苞、关兴保护刘备突围,被吴将朱然截住。张苞、关兴二人纵马冲击,被乱箭射回,身受重伤。前方无路,后方傅彤死后,陆逊也亲率大军杀来。

刘备正要仰天长叹吾命休矣之时,突然间前方喊杀声震天,朱然军队大乱,跌落山涧无数。只见一彪军马杀出,为首一将,白马银盔,姿颜雄伟,常山赵子龙赶到。只见赵云左手亮银枪,左挑前刺,右手青釭剑,上下飞舞,马到之处,吴军士兵鲜血崩流、肢体翻飞,哀嚎不断,视者皆震恐而逃。

朱然见状上前阻挡,只一个回合,赵云便将朱然刺于马下。陆逊正在追赶刘备,听闻赵云赶来营救刘备,便急令退兵。

为什么陆逊这么怕赵云?当然是因为赵云的勇武与威名。

赵云少年时,一出场便与河北名将文丑大战五六十回合,逼退了文丑,随后又斩杀了袁绍手下将领麴义,单人独骑冲入袁绍军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长坂坡一战,更是夺得青釭剑,神兵在手,武力值突飞猛进,赵云在曹操百万大军之中,更是杀了一个七进七出,斩杀曹将五十余员。从此,常山赵子龙的大名威震天下。

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吊祭周瑜。赵云一人手持青釭剑随护诸葛亮左右,吴将竟无一人敢动。可见,周瑜死时,东吴诸将已经被赵云的威名所震慑,全都得了恐赵症。

而在汉中之战时,赵云汉水救黄忠,杀的魏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战。此战后,刘备直夸赵云:“子龙一身都是胆也!”消息传到东吴,吴军将领更是个个惊恐,恐赵症更加严重。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陆逊一听是赵云来了,再多兵也拦不住呀,与其白白损耗兵力,还不如放刘备走吧。陆逊这才急令军退,转身就跑了。


奕天读历史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不料却被书生陆逊打得大败而归,追兵追到马鞍山的时候,突然留守在江州的赵云出现,吓退了东吴的追兵。

那赵云怎么会突然出现?陆逊真的害怕赵云吗?

刘备在攻江东前的准备

在大举进攻江东之前,刘备在内部已经做了不少的准备,

“遂命丞相诸葛亮保太子守两川;骠骑将军马超并弟马岱,助镇北将军魏延守汉中,以当魏兵;虎威将军赵云为后应,兼督粮草”。幸亏刘备有所准备,才不至于被曹魏和江东两方面夹击,安排赵云兼督粮草也保证好了后路。

也是因为赵云的心细和远见,知道刘备此行必定不能成事,在一听到吴蜀交兵的时候就做好出兵的准备,才能在刘备大败马鞍山的时候及时出现。要不然等到刘备战败的消息传到江州再出兵,刘备早就全军覆没了。“时赵云在江州,闻吴,蜀交兵,遂引军出”


陆逊真的是怕赵云吗?

我认为陆逊一方面是怕赵云,毕竟长坂坡七进七出,拦江救阿斗肯定是听过孙夫人提过的,而另一方面则更怕自己重蹈刘备的覆辙。

陆逊火烧连营的时候是晚上八九点,这点在现代来说当然不算黑,但在没有照明工具的古代没有来说却已经是很晚的,普通人家这时候可能都睡觉了。

“先主正慌急之间,此时天色已微明,只见前面喊声震天,朱然军纷纷落涧,滚滚投岩:一彪军杀入,前来救驾”。来救驾的就是赵云了,而陆逊一听说是赵云前来,就急忙退军了。

可以看出陆逊怕赵云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怕自己会和朱然军队一样“纷纷落涧”,毕竟山地战不适合江东水军,却恰恰是蜀汉士兵的强项。

刘备就是因为被拖在了丛林茂盛的夷陵一带,才中了“火烧连营”之计,何况当时正值天黑,山路崎岖,又有蜀军支援前来,要是自己也被拖在了马鞍山的话,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一贰一橙


白袍老将无非就是常山赵子龙赵云也。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比较大的战争,可以说是国与国的较量,襄樊战争失利关羽亡,荆州丢,蜀国想恢复汉室的梦想已彻底的破灭,刘备在伤失了理智的情况下倾举国之力,不打荆州直接攻打吴国,不管诸葛及赵云的劝说,一意孤行,对这埸战争有几份胜算根本不顾,完全是急红了眼,犯了军家大忌,失败是无疑的。

为什么在刘备逃跑时陆逊知赵云救兵已到就下令不追,据记载本可以一举追击刘备的,赵云老将军虽勇能带多少兵马,在吴国内部就有两种意见,一是直追杀刘备,而以陆逊为首的一派势力上书孙权,刚打完大仗,双方损失不小,其最主要的敌人是魏国,大兵压境,若再鱼蚌相争,相互残杀,诸葛亮的联吴抗曹的国策就破灭了,这是加速灭亡的举措,陆逊不愧是一代军事家,果断下令退兵,调整国内军事部暑,并非是陆逊怕了赵云,以大局为重,事实证明,魏国大兵多处发起进攻受阻,更加验证了陆逊的军事眼光。

刘备死后刘禅然派使臣与吴重新建立外交关系,依然走联吴抗曹的国策,使东吴,蜀汉又存在小几十年,记载基本就是这样的,再见!




9紫气東来


公元219年,襄樊之战结束后,关羽被吕蒙和陆逊坑死。公元220年的农历一月,曹操死于洛阳,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自己做了皇帝。

听说曹丕当了皇帝,在成都的刘备也迫不及待的称了皇帝,建立蜀汉政权,对外宣称是汉献帝被曹丕害死了。

一看曹丕和刘备都当了皇帝,孙权也忍不住在公元229年圆了自己的皇帝梦。

刘备称帝,圆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也是最终的梦想。因为迎接他的不是幸福,而是灾难。

刘备对关羽的死无法释怀,忙完当皇帝的事情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领着张飞和冯习,张南,沙摩柯等后五虎将领,点上七十万大军,兵分水陆两军,杀向东吴。

但是决战还没开始,张飞被部下范疆、张达偷袭杀死了。当刘备听说张飞的死讯之后,彻底失去了理智。

七十万大军出白帝城,穿三峡,气势凶凶开进了孙权的地盘,这种复仇的锐气吓倒了孙权,就像当初曹操为老爸报仇讨伐徐州的陶谦一样,亲情导致的战争是无法妥协的。

刘备战争初期异常顺利,尽管赔进去了老将黄忠,但是东吴的损失更大,甘宁,潘璋等剩余大将都为自己的国家献出了生命。

刘备死死咬住孙权不放,孙权一筹莫展,大将吕蒙在关羽死后第二年就病故,眼下谁还能抵御刘备?孙权突然想起了吕蒙死前推荐的陆逊,陆逊是孙权的女婿,很有才学,在奇袭荆州的过程中立下大功。



陆逊在夷陵重兵防守,闭门不战,这样一耗就是七八个月。刘备身经百战,没有把这位黄毛后生放在眼里,把水军调到岸上修整,从巫峡到夷陵连营数百里,大大方方的摆出和陆逊打消耗战的姿势,正中陆逊下怀。


终于一把火烧了起来,刘备一看也傻了眼,还没过招就输了。刘备处在陆逊完美的布局中,只剩下四处逃命。刘备就像被陆逊把了脉一样,他逃到哪里,哪里就有吴兵在等着他。先是遇见徐盛,后又遇见丁奉,多亏了身边张苞、冯习舍命相护,刘备才有机会逃走。

刘备在逃跑中没有曹操那种豪情壮志,小家子气的他一直心疼他那损失的七十万大军,毕竟从卖草鞋开始,积攒到现在的实力确实不容易。

这次失利,对刘备的打击是空前绝后的。赤壁之战后,曹操能够星火燎原,东山再起。然而,夷陵之战之后,刘备不仅损兵折将,致使后来诸葛亮北伐几乎无将可用,更是把益州多年积累的财富丧失殆尽。此役过后,诸葛亮足足用了五年才把蜀国调整到可以北伐的境界。

在白帝城,刘备做了他人生最后一件事情,先是吓唬了一下诸葛亮,说是假如刘禅平庸无能,你就取而代之。这句话诸葛亮怎会吃得消?跪在床前,汗流浃背,承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此,桃园三结义三兄弟就在白帝城落下帷幕。


还有一个问题让人纳闷,就是刘备被烧之后,陆逊为什么不乘胜追击,一句消灭刘备,还让他逃回了白帝城?

实际上,陆逊一直在追,不过他遇到了一位白袍老将,一见到这位白袍老将,陆逊大惊失色,领兵而逃。因为他遇到了常胜将军——常山赵子龙!

在刘备准备攻打吴国之前,赵云劝阻过刘备,他说:“代汉的是曹魏,不是东吴,我们应该和曹魏死磕,进攻关中,在黄河、渭河一线对抗魏国,我们是正统的汉室,一旦进攻中原,那里的老百姓会热烈欢迎我们,灭掉魏国之后,吴国自然不战而降,想怎么报仇,怎么报仇。”

只可惜刘备当时已经听不进任何人的劝阻,执意要灭掉东吴。

当刘备出征东吴的同时,诸葛亮早已派赵子龙率领精兵八千在江州守候,准备接应刘备。得知刘备被围马鞍山,赵云率军前来救驾。


陆逊率军把马鞍山团团围住,关兴、张苞奋力突围,不能成功。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云突然杀出,陆逊一看赵云杀出,知道蜀军援军已到,对方兵精粮足,以逸待劳,自己狂追了七百余里,人困马乏,已经失去了杀死刘备的最好机会。再说,自己远离吴国,魏军已经蠢蠢欲动。再不撤军,形势危矣,于是下令撤军。

赵子龙把刘备护送到白帝城,又跑去接应其他部队。真可谓老当益壮,早年救刘禅,老年又救刘备。


品读春秋001


古时候人们常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反映出一个将领对一支军队的重要性。军队没了可以再造,但一个好的将领如果失去了可是很难找到替代者的。所以历朝历代对于那些优秀的将领一直推崇,一个优秀的将领可以在一场战争中起到重要作用甚至能扭转局势,我们就来看看在一场有名战役中一位将领起到的关键作用。

关羽被杀后,刘备怒不可遏,他忘记了诸葛亮给自己的善意提醒,忘记了自己要夺取天下的宏伟目标,他当时心里想的只是为自己的兄弟报仇。因此刘备率大量军队进攻东吴,东吴此前也倍感压力,因为刘备这回是玩了命要来,能不能抵挡住还得另说。

但因为天气上的便利,整个蜀军将士不适应东吴的气候,所以刘备就让将士们在树荫下安营扎寨,这便给了陆逊击败蜀军的方法。用赤壁时相同的套路——火攻来解决蜀军。在一把大火下,蜀军溃不成军,蜀国的很多优秀将领被斩杀,刘备输得很惨。

在吴国反击的时候,时间大约是晚上的8点,整个过程很快,刘备发现自己无力回天,便下令撤退,准备趁夜色突围,刘备一行人走得很快,但是被吴国的将领紧紧咬住。在这个时候,刘备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自己军队的兵器焚烧扔到山路上来,阻挡吴国前进。

刘备费尽了力气总算逃到了白帝城,这个时候,吴国的将领徐胜等人准备乘胜追击,他们想的是能借此把刘备解决掉,那无疑是最好的结果,不过陆逊在得知有一位身穿白袍的将领赶来之后,立马打消了继续追杀刘备的念头。

这个身穿白袍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赵云,在五虎将里,赵云应该是最具个人魅力和传奇色彩的一位,在罗贯中的笔下赵云无论是武力和个人魅力都达到了顶峰。

对于当时的陆逊来说,他害怕赵云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赵云本身实力出众,长坂坡的故事想必陆逊是知道的。这次赵云可没有光把他自己带来,而是带来了近2万的援兵,其中还包括刘备中途收拢的一部分士兵。

或许这些士兵的单人作战能力不是很强,但在赵云的带领下,他们个个都是猛虎。陆逊清楚,赵云这种出色的将领能对一支军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而且赵云当时帅援军已经等候多时,以逸待劳跟他们作战,可能会让自己身陷于不利之处。

其次,当时吴国和蜀国之间发生争斗,魏国不是什么都没做,他们在静静注视着两国战争的动向,准备借此良机去捞取属于自己的利益。而魏国瞄中的正是荆州,荆州的战略意义在此不过多赘述,此地堪称是三国最重要的战略根据地。

当时的曹丕在刘备失败以后选择了率军讨伐荆州,陆逊得此消息以后,立马让军队转到荆州防守。而当时孙权也害怕刘备跟曹丕联合起来,毕竟这三个国家之间永远没有永恒的同盟关系,只有永恒的利益。吴国刚得罪了蜀国,蜀国为什么不能转过来跟魏国联合来对付自己呢?

早在刘备出征之前,他就留了一手后路,便是让赵云做好后勤准备工作,刘备这么做有着深刻的意义,因为在当时的几位将领里,除了张飞以外,赵云是最受刘备信任的,将后勤这种重要的工作交给赵云来做,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而赵云很好地完成了刘备交给他的任务,也再次证明了自己是一位可信赖并且优秀的武将。赵云这一生帮助了刘备很多次,无论是长坂坡将刘禅救出,还是这一次撤退为刘备打掩护,赵云都做的无可挑剔,他也无愧于历史名将这一称号。

只不过对于刘备来说,他非但没能帮助自己的兄弟报仇,反而损失了大量的军队,自己也一病不起。如果他当时能冷静下来听诸葛亮的建议,日后寻找机会再为关羽报仇,是不是结果会不一样呢?我们不得而知,这就是历史的有趣之处了。


猫眼观史


这个白袍老将陆逊认识,他叫赵云!当时赵云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带了一支9000多人的生力军。这一支部队严阵以待,以逸待劳,陆逊选择撤退是对的。

陆逊有建立完整的情报网,对于蜀军的布防是清清楚楚,在刘备征讨东吴之前张飞被杀,张飞的部队缺大将,于是刘备就把赵云调过去担任主帅重整部队(赵云资历够),这是赵云没有参战夷陵的主因。

本身张飞的部队就是蜀汉的最精锐部队之一,一直以来都是蜀汉的先锋,蜀汉最好的人员跟装备都是优先供应这支部队,所以这支部队战斗力是非常强的。这支部队在赵云的整训下休整了将近一年,属于神来杀神佛来杀佛的状态。所以当陆逊看到赵云的时候就知道他的部队到了。

陆逊的部队虽然也不差,但是这支部队已经跟刘备打了一年仗了,建制因为士兵伤亡被压缩很多;而最关键的是,夷陵山地700里,陆逊的部队已经连续追击了700里了,从士卒的体能跟精力上已经达到了极限,假如跟赵云的生力军遭遇的话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优己


刘备夷陵战败,关兴、张苞二将护卫刘备撤退。陆逊派大将朱然前去追击,朱然在江边陈兵列阵截住了刘备退路。

刘备身边只有残兵败将,无力迎战朱然,陷入绝境。刘备仰天长叹“奈何天绝汉祚矣!”话音未落,忽然从斜刺杀出一支奇兵,为首将领身着白袍,手持龙胆亮银枪,大喊

“吾乃常山赵子龙,吴狗休伤陛下!”

朱然挺枪来战,交马只一合便被刺于马下,吴兵见状溃散而去。刘备之围遂解,赵云护卫刘备往江州去了。原来赵云率白毦兵驻守江州,见夷陵处火光冲天,恐刘备有失,便引军前来接应。

话说溃兵回报陆逊,说朱然被赵云斩了。陆逊大惊“义封休矣!”急命众将全速追击,休得放走刘备。正在行军途中,探马来报说前面有一白袍将军挡在山口去处,旗上写着

“汉虎威将军、江州都督赵云”

陆逊远远望去,只见前处旌旗招展,赵云身着白袍威风凛凛,山口有烟尘四起。陆逊暗想,早闻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浑身是胆,今观之甚为雄壮。又先前一枪刺朱然于马下,赵云士气正旺,而吴军夜战行军,人困马乏,不可力战。

于是陆逊下令全军后撤,于险要处安营扎寨。赵云见吴军后撤,便徐徐撤回,追刘备去了。

以上是我自己照演义剧情发挥的,大家乐呵乐呵就行。实际上在正史中,陆逊和赵云并未有过照面。

夷陵之战时,赵云力劝刘备不可东征,但刘备不听,让赵云率军都督江州,以为后备。听闻刘备夷陵战败,赵云便率军从江州东行,救援刘备。走到永安的时候,赵云和刘备汇合,在这里汇集溃兵。

永安易守难攻,又有赵云助阵,而溃散之兵逐渐汇合,有数万之众。再加上曹魏在北方蠢蠢欲动,为避免腹背受敌、两线作战所以陆逊见状便退兵了。


石头说历史


陆逊追杀刘备,这在《三国演义》讲夷陵之战的那一回里曾有过这一场景,这里我先来为大家大致讲述下当时的情节是如何的。

当时夷陵之战刘备大败,吴军想乘此机会抓住刘备,于是率大军追杀刘备。刘备在逃亡时被吴将朱然率军截住了去路,而此时后面又有陆逊的大军追来。刘备进退两难,陷入绝境,甚至还说出了“吾命休矣”这种话。

在刘备这生死存亡之际,奇迹出现了,赵云自江州率军奋勇冲杀而至,相当及时赶来了。而陆逊闻是赵云,急令军退,朱然则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接着赵云杀散了吴兵,救出刘备,往白帝城方向而走。

所以这白袍老将大致就是赵云了。至于为何陆逊见到赵云就要跑?我们这里只能从演义角度来分析,毕竟这只是演义里有的说法。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演义中的赵云太勇猛了,名气相当大,当时世人都是很忌惮赵云的,陆逊也不例外,毕竟单骑闯入曹营七进七出救出少阿斗的事迹当时无人不知晓。

赵云当时虽年龄已经比较大了,但威慑力依旧还在,有赵云在此,谁敢轻易再前进呢?赵云就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bug。

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可以轻易闯入敌人阵中取人首级,若此时再不撤退,估计被杀的就是陆逊自己的。像朱然当时没有立马撤退,就被赵云简单一回合给杀了,所以当时陆逊撤退还是有先见之明的。

当时的赵云率援军赶来,气势汹汹,陆逊军追杀刘备残军多日也已疲劳,不敢与其相争,而是先撤退避其锋芒,在此后再做打算。在后来陆逊将兵合于一处,依旧向西继续追杀刘备,直到遇到诸葛亮设下的八阵图,之后才退去。



其实罗贯中老先生在演义里还是相当为赵云加戏的,不仅在相当危险的绝境中救了刘备一命,还一招杀死了朱然。要知道正史里的朱然可是东吴名将,官至大司马,吴国后期顶梁柱,居然这样被演义设计让赵云杀了。

演义这样做,最主要的是为了突出赵云的勇猛,所以陆逊当时撤退的主要原因也应该是忌惮赵云勇猛,先撤避其锋芒。

当然这只是演义中的说法,正史并非如此,当时赵云也并没有救刘备,陆逊也没有亲自追杀刘备。



当时追杀刘备的是吴国大将孙桓所率的大军,不过刘备还真的几乎被擒,幸好让士兵将物资堵塞山道,才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刘备这应该是算急中生智的自救。

赵云是后来才到的援军,在刘备已经逃至永安后赶来的,由于刘备坐镇永安收拾残兵加上赵云赶到的援兵,让永安的城防力量达到了两万余人,陆逊想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机会没有了,而这个时候曹丕又在东吴边境鬼鬼祟祟,于是陆逊最终才撤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