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荒漠中的农村,柯尔克孜人用最好的肉招待,我却只能吃一块


乔戈里山峰,塔吉克语为“高大雄伟的山峰”,海拔8611米,是浩瀚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是仅次于珠穆朗玛峰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虽然是世界登山死亡率最高的山峰,但每年仍有无数的登山爱好,想用自己的身体去征服这世界上最难爬的山。位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的苦鲁勒村成为了中国境内进入乔戈里山峰唯一通道。几十年来,村里的男人每天都会帮助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爱者运送物资及装备,成为他们的生命补给线。

前一篇文章我已经对苦鲁勒村做了详细的介绍,如果还没有看过的朋友,可以先了解下这个偏远雪山下的孤独村子。苦鲁勒村几代人,无数次牵着骆驼,将不计其数的登山爱好者送往攀登乔戈里峰的崎岖山路。

所有外来想去往乔戈里峰的车辆都只能行驶到苦鲁勒村,还有将近80公里的山路汽车不能通行,只能靠徒步,村里的骆驼成了这里最好的运送工具。自从1954年意大利探险家第一次登顶乔戈里峰,每年有无数的登山爱好者冒着27%的死亡率,去向大自然挑战。

站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眼前是一望无垠的荒漠和那如同用尖刀刻划出来的山峰。此时的我想迈开大步去拥抱这壮美的自然风光,可没走几步一阵胸闷头晕,感觉马上会一头栽倒在地,细一看我好像并没有走远几步,而乔戈里峰却在遥远的深谷中,我连它的影子都没能看到,很难想象为何有那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来受这份罪。

我们的车队来到苦鲁勒村村委,村里这位戴着柯尔克孜族特色帽子的类似于族长的老人,以及几位妇女接待了我们。他们用热乎乎的酥油茶,给我们缓减下高原反应。

要说这苦鲁勒村一共也就50来户人家,几乎所有的壮年男人都进山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小孩。老人在家养牛养骆驼等,妇女则做点家务,小孩会在村的希望小学上学。

村里人大多只会讲少数民族语,除了个别的年轻女孩会说汉语。这几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村里定期会举办汉语学习,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村委墙上挂着用双语写的一个条横幅,很明显在我们来之前已经有人和村里打过招呼了。

临近中午,到了饭点。族长带着村民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大块的牦牛肉和面条,再加上我们自己从喀什带来的饮料及水果,在这偏僻而又荒凉的地方,能吃上这么一顿大餐绝对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牦牛脊椎肉应该是牛身上最好的肉,一块就一大盘,用清水加盐煮熟了。说实在,面对高反肚子一直是饱饱的,什么也吃不进去,然而面对如此诱人的肉还是下口了。族长帮大家把肉切成小块,我拿了一块放嘴里,肉没有膻味,相当的新鲜,味道非常棒,只是烧得有点便生,牙口不好咬不碎。不过这就是柯尔克孜族人的吃肉方式,我们这已经是最高的礼待。

肉虽不错,但大部分同行的小伙伴只是勉强的吃下了一块,不过已经够我们一天能量消耗。当然我们也不会白吃他们的肉和面,我们带了很多的蔬菜和生活用品,对于深山中人们来说,这些东西比钱更有用。高原上的阳光很烈,紫外线很强,但温度却又很低,吃饱喝足的我们有了几分睡意,不过下午我们还有重要任务。作者简介:寒残一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