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不是阻碍三国统一的历史罪人?

奇葩历史大观


这种观点显然就是哗众取宠的说法,一些专家说一些令人瞠目结舌的言论,无非就是为了颠覆几千年来的传统思维,来为自己吸引流量而已。诸葛亮年纪轻轻就有王霸之才,能够潜心研究天下大事为刘备提出了隆中对的战略决策,预言了以后天下会三分。

但是天下三分并不是诸葛亮自己的意愿,而是因为东汉末年中央政府名存实亡,各路豪强相互攻伐,最终出现了三股力量,而他则选择了刘备,为了匡复汉室而战。

诸葛亮的个人的理想抱负是为了恢复汉朝的江山,结束三国分裂的局面。而且三分天下的局势也比这军阀混战好很多,至少三个国家的统治者都懂得爱惜民力。老百姓的日子要比天下混战的时候过得好。

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蜀国的最高领导者。进行了6次北伐战争,这也有些人诟病,但是这种情况,应该说是人类所有政权的通病,每一个统治者都是用百姓创造的财富实现自己的宏图霸业。诸葛亮不光进行了6次北伐战争,希望能够统一天下,而且在蜀国的境内实施了一系列的保境安民的政策,否则就像蜀国那样的小国是不可能有力量与曹魏争霸的。

蜀汉的百姓也怀念诸葛亮的人格,为他建庙祭祀,可见诸葛亮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正因为他能够爱民如子,才有百姓对他的真心真情的感念。诸葛亮是有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但是他的雄心壮志并不是架空天子自己称王称霸,而是要兴复汉室。这和实现个人野心有着本质的区别,谈不上是历史的罪人。

总结诸葛亮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他对百姓爱民如子,对少数民族能够恩威并施。用自己的才华撑起了整个蜀汉帝国,这种精神早已经流芳百世,为后世的所有仁人志士所仰慕,而且他的品德也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品德之中,诸葛亮已经成为了人们眼中智慧的象征。如果一些人认为他是所谓的历史的罪人。那只是剑走偏锋,以现在的眼光去苛求古人。而这种胡乱评价只不过是让人发笑而已。


历史老先生


汉亡之后,有两个政权自认正统:

其一是曹魏,其皇位源自汉献帝的禅让;

其二是蜀汉,刘备自认汉族皇室,在东汉亡后继承了汉朝法统,以恢复汉室为己任。

在蜀汉一方看来,曹魏是当然的篡位者,也是阻碍天下一统的罪人,诸葛亮北伐就是以“讨伐汉贼、兴复汉室”为目的的。

在曹魏一方看来,汉朝气数已尽,天道轮回已归曹氏,刘备和诸葛亮是逆天而行,此二人才是阻碍天下一统的罪人。

历史的结局我们都知道,曹魏和蜀汉都没有笑到最后,最终统一天下的是源自曹魏的司马氏。

那么,这是否就说明刘备父子和诸葛亮就是阻碍了统一呢?显然不能,我们不能倒果为因,诸葛亮和曹丕都想一统天下,只不过均未成功而已。

王朗: 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曹真在旁点头)

诸葛亮:(羽扇遥指)曹贼篡汉,霸占中原,何称有德之人?

王朗: 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

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治万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

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乐毅,何乃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尔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还记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死王朗吗?如果我们单看王朗所说的话,是不是感觉也很有道理的样子?

但假如我们再站在兴复汉室的角度,那么诸葛亮的北伐无疑更具有正义性。

只不过,诸葛亮是失败者,他在大汉覆亡之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犹如飞蛾扑火般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正是如此,诸葛亮在后世成为了忠臣良相的完美化身,受到万世景仰。


心向青山


笔者认为,诸葛亮远谈不上“罪人”二字,更谈不上阻碍统一。

说诸葛亮阻碍统一,无非就是他提出了“隆中对”,并在赤壁之战拦住了曹操,后来一步步创立蜀汉,最终实现天下三分。但这不能算是阻碍统一的证据,原因有二:

主观上,大家为了统一,各有立场

历史不是文学小说,没有预先设定的主角,也没有谁就应该统一天下。诸葛亮的政治立场是匡扶汉室,他必然会选择汉室宗亲的刘备进行辅佐,对抗其他诸侯。同样的道理,曹操和孙权也必然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希望由自己一方来实现统一。

客观上,诸葛亮个人无法阻碍统一

演义中的赤壁之战,诸葛亮主导了战役,击败了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但在真实历史上,击败曹操南下的主力是东吴一方,诸葛亮更多的是起到外交作用。

而在蜀汉主政时期,诸葛亮发动的六次北伐,其最终目标也是为了统一,而不是刻意制造割据分裂。这是由蜀汉政权的性质决定的,没有诸葛亮,也会有其他人。

总结来说,诸葛亮主观上既没有刻意分裂国家的意愿,客观上也没有阻碍统一的能力和事实。国家没有迅速统一的根本原因,是当时魏蜀吴三个国家,谁也没有绝对的实力消灭另外两方。这并不是诸葛亮个人可以改变的,更不能把“罪人”这个锅扣在他头上。


历史步行街


这个角度倒是很新奇,但我认为诸葛亮称不上是罪人。

第一、诸葛亮本人有才能,但与历史大势相比,他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人们常常说,如果没有诸葛亮,就不会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个说法其实太过于绝对化了。

诸葛亮再怎么有才能,面对历史大势,也只能顺势而为,无论是三国鼎立也好,三国统一也好,其实都是历史大势。诸葛亮个人很难违背这一大势。

人们常说,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由割据混战到三国鼎立的转折点。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似乎为蜀汉和东吴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事实上,我们津津乐道的草船借箭,借东风等等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大多是出自小说《三国演义》,换言之,这些故事是不怎么可信的。

与其说诸葛亮一己之力改变了历史进程,不如说刘备与孙权联合根本就是大势所趋。

诸葛亮也只是在这一大势上推了一把而已。说全系诸葛亮一人功劳,未免有些神化诸葛亮的意思。

第二、根本上讲,当时任何一个政权都没有统一全国的实力

赤壁之战时,曹操尽起北方大军,想要奠定统一大业。可事实上,曹操固然强大,但想要统一,却是相当的艰难。

除却老生常谈的北方军队不善水战之外,从后勤,以及孙吴政权在江东经营多年等方面来看,曹操在当时都难以一举统一中国。即使赤壁之战曹操胜利,想要统一全国也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各诸侯混战多年,加上天灾(例如大旱),民生已经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各个政权此时最好的选择无非是发展民生,想要统一全国。从粮草供应这一点就难以为继。

第三、即使没有诸葛亮,没有蜀汉,全国也难以统一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很简单,蜀汉所处的位置,本就是一个各方难以掌握的地区。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受限于其内部的各种因素,以及外部的制约。

这两个政权短时期内是无法掌控这一地区的。所以,势必会在这一地区出现一个另外的掌控者。这个人,即使不是刘备,也会是别的诸侯。

否则,诸葛亮也不会建议刘备到这一地区发展。因为诸葛亮也知道,这一地区,是发展新势力的最好选择。是弱小势力迅速增强的最好选择。

即使没有刘备,也没有另外的势力入驻这一地区,鉴于这一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与当地复杂的政治环境。孙权与曹操争夺这一地区也必将是一场长期的战争,依然不可能迅速统一。

第四、三国鼎立,在一定程度上,对全国统一是有促进作用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

如果还是各个诸侯割据混战,那这场混战势必要持续很久。

而诸侯中出现了三个较为强大的政权,那么其他的小诸侯也会更加迅速的灭亡。

那些在三大诸侯夹缝中生存的小诸侯,显然是无法再继续长期存在了。这其实本就是全国统一的预兆。

这一情况可以参照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各个诸侯相互征伐,可以说是相当的混乱。

而在征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七个较为强大的国家。即所谓的战国七雄。这一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国家相继发展。与民众而言,比之于春秋各国混战,还是较为安定的。

而三国鼎立,比起东汉末年各诸侯混战,百姓也是较为安定的。这一点,相信大家也可以想像的到。

这样的形势,显然是有助于全国统一的。毕竟,基本上只需一两次决战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不像东汉末年诸侯混战时期,随时随地都爆发极为惨烈的战争。

对于民生也不像东汉末年那样,伤害如此之大。

因此,我说三国鼎立,对于全国统一,也是一个有利的信号。

第五、诸葛亮对安定蜀汉政权内部,发展民生等方面,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比起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他的政务才能,显然更加优秀。

在诸葛亮的手上,蜀汉治下的百姓,一定程度上生活水平是比之前要高的。无论是国之重本的农业,还是其他关于民生的政务,诸葛亮处理的都很好。这在史书上也是多有记载的。

另外,我们从知道历史结果的角度说诸葛亮是阻碍三国统一的罪人。那为什么不说曹操是阻碍三国统一的罪人呢?毕竟,官渡之战前,袁绍可是统一北方的强有力竞争者。如果曹操直接投降袁绍,那北方岂不是统一的更快?实力也更强?再往前说,如果各个诸侯都安分守己,都一心拥护汉王朝,那岂不是根本就不会分裂,更不用谈什么统一了。所以,这些诸侯不更是罪人?

(武侯祠)

所以,历史没有假设,罪人还是圣人,都不能这样轻率的下决定。历史发展有着它特有的规律,从诸葛亮当时环境来看,诸葛亮根本没有做错什么。诸葛亮也未必不想让国家早日统一,何罪之有呢?


我怕是个史人了


首先,这个问题的角度我认为需要先辨析一下。阻止统一就是罪人吗?诸葛亮身为季汉丞相,守土安邦是职责所在,何况受刘备临终托孤之重,更是将余生献给了季汉政权。魏蜀吴只是政治立场不同而已,无论谁统一都是历史的进步。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元灭宋时的孟拱,文天祥等人是阻碍统一的罪人吗?清灭明时的袁崇焕,李定国等人是阻碍统一的罪人吗?不是。立场不同,都是守土有责。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说诸葛亮是阻碍统一的罪人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另外,诸葛亮的功绩和影响力并不仅仅是因为凭一己之力守护了季汉政权数十年,使魏吴都不敢来犯。他的功绩,更在于给人们树立起了一杆彪炳千秋的大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千古人臣楷模,是需要不断继承和发扬的。


志之所向无远勿届


题主说的啥话啊一诸葛亮不是真真正妨碍统一三国的人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因为就当是来说三国各方谁也没有能力统一各方


拿破仑92975540


这个观点十分新奇,已经有好几位朋友从正面说明了,我也不赘述。我从另一个方面表达下我的观点:诸葛亮逝世后,曹睿觉得天下安稳了,就开始大兴奢靡之风了。司马炎统一中国后,马上变得骄奢淫逸,羊车望幸、石崇王凯斗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这样的统一对历史、对百姓有什么好处?当初曹孟德骄傲地说,天下没有他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当时离统一中国还远,其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曹丕在位已经有骄奢淫逸的苗头。诸葛亮主观上是追求统一的,客观上即便是延缓了统一的进程,也让我们看到一种正能量在不断奋斗。试想如果当初诸葛亮识时务,恐怕等来的是“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提前到来。


林逸風


曹操的基因是O2不是华夏族血统O3,所以曹操的曹魏政权不正统,刘备的蜀汉是正统。


红星照耀神州


诸葛亮是阻碍三国一统,但不是历史罪人。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汉朝灭亡,禅让曹魏,曹魏一统是历史趋势,也是历史必然,社会稳定,才能国泰民安,而一个诸葛亮的出现,让中国的统一,至少晚了半个世纪。

但是要知道,当时的正统,是天下第二个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第一个兴盛的大一统王朝——刘氏大汉,汉武帝独尊儒术,金戈铁马,使得这个历经400年的王朝,在百姓的心中根深蒂固,曹氏篡权,在当时看来就是窃国,人人得而诛之。

诸葛亮”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观点并没有错,何谈是历史罪人?反而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让我敬佩!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对历史,英雄就要黑,反派就要洗的奇葩观点,自认为客观个性,就要不走寻常路,以为观点独特,实际上无凭无据,一叶障目,吹毛求疵,哗众取宠而已


曹老师xixi


从赤壁之战扭转战局角度来看,是阻碍了统一进程,但是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情景,真实历史上诸葛亮没有那么神奇,孙刘联军在赤壁以少胜多,曹操统一天下就此止步,这里面东吴的功绩不得磨灭,尤其是周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