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四家最厲害的是米芾嗎?你怎麼看?

書法影響力


我們先來介紹一下米芾,米芾是宋代著名的書畫家,書畫理論家,和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他的性格十分古怪,舉止癲狂,被後世稱作米癲。

米芾的書畫成就極高,在宋四家內能夠排在前列,特別是他的書法,五體皆精,擅長臨摹古人的書法,能夠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米芾學習書法很用心,臨摹過的字都能牢牢記住,寫出的每一個字都有依據,每一個筆畫都有出處,自稱自己的字是”集古字“,雖然有因此笑話他寫得東西毫無新意,但是他不為所動,堅持自我,他始終認為,創新需要在一個基礎紮實的基礎上,如果基礎不紮實,後面的創新也是沒有高度的。

米芾的字看起來豪放不羈,瀟灑任性,但是米芾寫字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不假思索一揮而就的江湖做派,他寫字十分認真,有時候一幅作品寫了三四次,只要有一個字不滿意,就要從新寫。

米芾對書法有獨特的理解,對書法的分佈、結構、用筆研究深入,提出了很多見解,對後世影響巨大,他認為書法應該“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要求書法必須要有變化,在變化中還要最求統一,章法上講究整體的氣韻,細節上還要體現質感,必須將所要表達的東西構思好了以後再寫,胸有成竹方能一揮而就。

書法這個東西不一定要分出個雌雄出來,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在小編心目中,米芾就是宋四家中最厲害的存在,當然不一定代表了大部分人的想法,但是我相信,認為米芾最厲害的不止小編一人。

原創不容易,你的讚賞是我創作的動力,請點贊、關注、轉發,同時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我們一起討論。


名廬書社許高鑑


宋四家米芾最厲害嗎?

智者見智,仁者見仁,評說不一,喜米者,則崇拜之至,有米為宋四家之首。

宋尚意,宋四家是謂代表,米芾遍臨唐宋諸家,後摒棄且微詞貶之。而轉向晉法。

後有自成一體:刷體。
應該中肯的說,四家各有千秋,米芾的草不如黃庭堅,行書文氣不如蘇軾,其法度不如蔡襄,那麼米芾高度,筆畫顛覆晉韻而出意性氣致,即力感,馳駿之勢。

米芾體特徵:

脫落凡近人之法度

時有諧氣,而諧不傷雅,因筆姿十有七為晉韻致,三分刷意性之筆。

故不傷其雅。

出入晉醞釀天真爛漫,超妙氣凌雲,格調實為調皮不羈。

形成此體,靈感來自

觀摹古帖,及線穆父訶其刻畫太甚,當以勢為主,乃大悟。

盡脫本家集字筆。自出機軸。

下筆痛快,風檣陣馬。


狂喜淡墨a


古人總是給後人出難題,“宋四家”就是如此,留下個“蘇黃米蔡”的說法,於是給後人出了兩個謎:

1、“蘇黃米蔡”的蔡,究竟是蔡襄還是蔡京?

2、這樣排序的依據是什麼?

關於“宋四家”的來歷,我比較認同啟功先生的看法。

啟功先生從書法發展史的角度分析說,北宋書風,大約是三大類:

a、蔡襄、歐陽修、 劉暢等為一宗,有繼承而無發展;

b、蘇、黃為一宗,大出新意而不違古法;

c、米芾和蔡京、蔡卞兄弟為一宗,“體勢在開張中有聚散,用筆在遒勁中見姿媚”,這一宗才稱得上是宋朝書法的世擘。

三大類中,要選出四位代表,蔡京為人大奸大惡,且書法成也未能超超米芾,故“宋四家”應為: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關於四人的名次,歷來也有各種分析,這說法那解釋,似乎都有理,又似乎都不對。

但學者周汝昌先生簡簡單單一句話,似乎一下子讓人明白了其中奧妙。

他說,這四人的排列,並不是按照書法藝術的高下,與輩分先後也無關,而是按照四姓漢語發音四聲的天然次序而排列,這樣念起來最自然、最得力、最順口,聽起來也最順耳。


不由想起惠能法師的詩: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一)米芾的歷史評價

米芾雖說位列宋四家,實際上歷史對他的評價不一,有說是宋四家之首,有說米芾的字只能位列“能品”。

(二)

米芾學了誰?

米芾的體來自哪裡?是他自己的創新麼?

米芾《自敘帖》說“學褚遂良最久”

而褚遂良傳世作品只有《文皇哀冊》(如圖四至六)最接近米芾,雖然有人懷疑《文皇哀冊》是米芾做的摹本。

事實上褚遂良《文皇哀冊》不是米芾所造,早在唐代,褚遂良之後有一個叫吳通微的書法家,他的《楚禪師碑》(如圖一至三)就已經有這種風格,從此碑可得哀冊的風格不是米芾所創,起碼早在吳通微時代就有,所以說《文皇哀冊》我認為只是褚遂良某個時期階段的風格,被米芾學到而已。

褚遂良《文皇哀冊》就是米芾小楷《向太后輓詞》(如圖七至九)的藍本。

(三)看到米芾想起了啟功

有人說啟功是創新,實際上啟功的體主要來自梁詩正,看梁詩正的小楷作品,很多字拿出來和啟功《論書絕句》小楷比較,會發現結字用筆風格完全一致。

所以說米芾也是和啟功一樣,他的體也是來自別人,而不是自己創的。

(四)從源頭來說,蘇黃米蔡都是學來的,而不是他們自己的創的。比如蘇軾學李北海,黃庭堅學五代民間書法,米芾學褚遂良,蔡京學王獻之。

從技法來說米芾最好,用筆八面出鋒,結體精熟變化莫測,代表作《苕溪詩帖》《蜀素帖》

從文采來看蘇軾蔡襄更加溫文爾雅,不像米芾比較野氣。米芾於此還輸蘇蔡一籌。

從創新來說米芾過於接近褚,缺乏自己的新意,所以評價他為能品也有他的道理。











法永禪師


米芾[fú],男,漢族,北宋時期湖北襄陽人,公元十一世紀中葉至十二世紀初在世(1051-1107)。米芾的那個芾本來是黻[fú]的,後來他覺得那是個生僻字,後世的人輕易念不對這個名字,不利於自己聲名的遠播,所以就改成芾了,畢竟叫米市比叫米發要好聽要合理些。米芾這個人,素有顛名,時人稱其為“米”好書寫更好罵人,他首創“惡札”一詞,說什麼“一洗二王惡札”、“ 柳公權師歐 ( 歐陽詢 ),不及遠甚,而為醜怪惡札之祖。”

而他的顛,在於認了石頭做了哥哥,還對石頭極其崇拜。據史料記載,他在安徽做官時,濡須河邊突然出現了一塊長得奇形怪狀的石頭,河邊的村民們都不敢動它,怕招來禍祟。而米芾卻不怕,他有的是義勇和正氣,將那石頭請回了家裡,放到桌子上,上些貢品請它享用,還要跟它結為兄弟。這事被他同事看見後傳了出去,一致認為這麼瘋瘋癲癲的人都能做官,簡直是有失官體,於是一封彈劾的奏摺將他罷了官。

這可就太荒謬了,要知但凡動物,若非胎生,定為卵養,如此才能有兄弟姐妹,而石頭裡能否孕育出生命呢?其實這也是有的,比如賈寶玉,他本是女媧補天時多煉了的那塊補漏建材,置之無可用,就被女媧隨手扔到大荒山無稽崖的青埂峰上去了。再一個孫悟空,花果山的石猴。但那是文學家們的想象虛構,生物學家是斷然不敢承認的,世人都是從生物學家的角度看待米芾認石頭為哥哥,所以會覺得他顛,其實他不顛,從要成為文學家藝術家的角度來看,這是必需的特質,而米芾顯然具備這種特質。

官丟了,他到也不生氣,不氣惱,也不罵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不當官了後,有了大把的空閒時間,沒人管了,他反而覺得少了許多束縛,解放了天性後,在藝術上的靈感反而更多了,轉手就畫了一幅《拜石兄圖》,嘲諷了世人一把。

米芾擅長篆、隸、楷、行、草等多種書體,他的作品極富個性,並深得皇室的喜愛,宋徽宗十分喜歡他,曾將一方珍貴的硯臺賜給了他。宋高宗趙構評價他說:“米芾得能書之名,似無負於海內。芾於真楷、篆、隸不甚工,惟於行、草誠入能品。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筆端,故沉著痛快,如乘駿馬,進退裕如,不煩鞭勒,無不當人意。然喜效其法者,不過得外貌,高視闊步,氣韻軒昂,殊不究其中本六朝妙處醞釀,風骨自然超逸也。”留存的墨跡有《向太后挽辭》、《蜀素帖》、《苕溪詩帖》、《拜中嶽命帖》、《虹縣詩卷》 、《 草書九帖 》、《 多景樓詩帖》等帖。

《蜀素帖》

史小館


宋四家最厲害者非米元章乃蘇東坡,理由是文以載道,書者末也,文載道,書載文,上層之高決定下層之格,蘇子貴為宋文壇領袖,遊歷廣,遠至瓊島,挾天風海濤,氣魄大,米芾雖有〝墨色染遍萬壑泉〞的氣概,終於是過於追求於技,在道的層次上處下風。可閱拙文《說宋朝書法四家》。

雷家林:說宋朝書法四家

唐朝與宋朝的風格特徵的區別似乎可以用四個字來說明,那就是“外拓”、“內擫”。恐怕不僅僅是書法流風的所在,還有一個王朝總的氣象,並且在藝術風格方面的折射,以顏真卿為代表有唐朝書法風尚正是體現了至大至正的外拓風格,事實在政治軍事上的唐朝上半場,就是這種尚武精神,開拓邊疆與文化的建樹及對於邊區的滲透力與影響力,是在全域上,各個方面的。單單論書體風格,這種至正至剛還帶有溫馨平和的意味的顏體風格其實是源於晉朝風流中的外拓部分,再具體一點就是從類似王羲之《姨母帖》之式類的外拓風格中來,不僅僅是從王獻之的主要風格而來的,事實上還有王導,或者鐘太傅的那種風格的進一步的強化與工整化而帶來的氣象。至於宋朝的內擫風格,與他的王朝的總體氣象一致,而且與晉代的氣象一致,國家承平時間不長,在開拓邊疆的意願上不是特別的強烈,而是呈退守態勢,到下半場成了半壁江山,生存空間進一步的壓縮。如此在這種態勢下,宋人“寶晉”的心理是容易理解的,由唐而宋,中間的五代事實上成為一個過度色與連接點,主要的人物就是楊風子凝式大師,這個似乎生活在所有五代之朝的傑出書家,成了開啟宋朝內斂風格的媒介。但是我這章說宋朝書法四家的重點是蘇黃米蔡,楊凝式的文字加上另一個宋朝重要的書法人物趙佶亦列入附文章部分,以便讓諸位對於宋朝書法的流風餘韻有一個大體式的瞭然。

目錄:

1雪泥鴻爪,天風海濤—說蘇軾書法

2蘇軾《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兩帖的微酣

3天馬開張—說黃庭堅書法

4《晉卿帖》的風姿與神韻

5“石壓蛤蟆”與“樹梢掛蛇”的真實意味

6人癲字奇—說米芾書法

7說宋朝書法三蔡

8附文章:

a王羲之書法問題二則

b楊凝式草書線條的瘋狂與沉迷

c趙佶瘦金體的風尚纖細如蘭而勁節如竹

d趙佶的瘦金體—脆弱的水墨之花


雷家林書畫


這個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米芾的確是宋代書法第一人!

從流傳後世的作品水平以及後世書壇影響的面積來看,黃庭堅,蔡襄,蘇軾是難以望米芾之項背的。

理由如下

1.從用筆的角度來講,米芾不僅繼承了二王正宗筆法絕學,並且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揮,我個人認為米芾的書寫技巧是遠遠高於王羲之的!

這個發揮指的是二王是用單鉤執筆法,米芾是用雙鉤執筆法,單鉤更適合寫精細的小字,而雙鉤不僅適合寫小字,也適合寫擘窠大字!

隨著字的大小的增加,筆法的難度呈幾何級增長。拳頭以上的大字與比指甲大小的字的筆畫筆法的要求要大十倍以上。

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的陳海良博士說過,把二王行楷書放大到拳頭以上來寫是非常艱難的事情,誰寫誰失敗。而恰恰米芾很多流傳於世的經典作品,單字都是很大的,並且鋒芒畢露,精細的程度絲毫不亞於小字。

2.從結字的角度來,米芾的結構更加奔放奇特,非常耐看。

很多初學者不喜歡米芾,但是看多了會越看越喜歡。相對於王羲之結體的中規中距,不失為對傳統結體的一種突破。在動盪中求得平穩看似簡單,實則極難!

另外需要提醒米芾學習者的是,米芾是精通二王筆法的,如果你沒有老師帶你進入二王筆法的殿堂,你學米芾是很難寫出他刷字,八面出鋒的感覺。

學習者往往拼命臨摹幾年之後,只是能夠很緩慢的寫出筆畫的形狀,一寫快點,筆畫線型在很多細節就寫不到位了。這種情況在比比皆是!

佳順書法網絡學院的才主哥哥精研二王筆法,並總結出來了一套有效的練習方法,希望與各位朋友交流,有什麼書法問題都可以留言哦!


佳順書法網院才主哥哥


北宋四大書法家(蘇軾、米芾、黃庭堅、蔡襄)在我國書法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北宋的整體書法確實很豪邁很奔放,創新也很多,真的是百花爭豔。北宋四大家很難說誰最好,只能說各有擅長,各有風格,各有喜好。

總的來說蘇軾行書造詣最高;米芾最全面各體皆通;黃庭堅草書獨領風騷;蔡襄大小楷書為北宋四大家之首。

蘇軾(公元1036-1101年)書法平實淳樸,但字裡行間有一股汪洋浩大的氣息,筆法以圓為主,字形左低右高,章法整齊。他的行書應該是幾位中造詣最高的,“黃州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

米芾(1051-1108)是北宋著名大書畫家、鑑藏家。精通篆、隸、行、草、楷等各書體,是四大家中最全面的。米芾的書法筆力充沛,俊邁豪放,氣勢凌厲,很有快刀利劍的氣勢。其傳世墨跡主要有《苕溪詩卷》、《蜀素帖》、《方圓庵記》、《珊瑚帖》等。

黃庭堅(1045--1105)的書法用筆瘦勁,長筆較多,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風,書韻極高。黃的草書在四大家中水準理應居首位。

蔡襄(1012-1067),在幾位中喜歡寫規規矩矩的楷書的,還是蔡襄。蔡襄書法嚴謹遒勁、方圓兼備,構字收放合度。楷書端莊溫雅,盡現妍麗遒勁之態。傳世作品有《謝賜御書詩》、《萬安橋記》、《晝錦堂記》、《澄心堂紙尺犢》等。


關淇科技專營廣西特產


有史書記載,南宋以來的著名匯帖中,多數刻有米芾法書,流播之廣泛,影響之深遠。

“北宋四大書家”中年齡最小的米芾,一向以心氣孤傲,個性狂縱著稱,他說《王略帖》為天下第一帖。《蘭亭序》為神助留為萬世法。並誇自己:自任腕有羲之鬼。“他自譽:“隨意落筆,皆備自然,”意足我自足”。這寥寥數字表現出米芾書法的自戀狂。又云:“以腕著紙,則筆端有指力無臂力,”主張筆力通過手臂達到毫端,故須懸手提筆。他說,以此筆法,八面出鋒,才能達到,“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亦即“骨勁、皮肉、脂澤、風神皆全”。

米芾褒獎自己毫不吝嗇,而對古人的批評卻非常尖銳,他曾說,“餘閱書白首,無魏遺墨,故斷自西晉,”他認為西晉以前的墨跡,當以《晉賢十四帖》為準,不露風華,毫無矯作之態,是“天下第一法書”。他對王羲之評價甚高,但在論及王獻之的法書時,卻雲:“子敬天真超越,豈父可比也”,認為獻之變右軍法為今體,字畫秀美,妙絕時倫。”對唐人法書,評價更為尖刻,米芾在寄給薛紹彭的一首詩中道:“歐怪褚妍不自持,猶能半蹈古人規;公權醜怪惡札祖,從茲古法蕩無遺。張顛與柳頗同罪,鼓吹俗子起亂離;懷素獦獠小解事,僅趨平淡如盲醫。”此外論顏真卿楷書“便入俗品”等。 以上論書,不免有失偏頗,然反映出米芾在傳承古法上,不墨守成規,認為作書貴在自然,反對故作姿態的精神是可取的。

當局者之謎,旁觀者清。他的朋友評價米芾褒貶不一,最為典型的為蘇軾和黃庭堅。蘇軾在《雪堂書評》說:“海嶽平生篆、隸、真、行、草,風牆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鍾(繇)、王(羲之)並行,非但不愧而已。”將他與書法界的頂級人物鍾、王相提並論,推崇極高。黃庭堅說:餘嘗評米元章書,如快劍斫陣,強弩射千里,所當穿徹,書家筆勢,亦窮於此。然亦似仲由(子路)未見孔子時風氣耳。”贊米芾的筆勢雄強峻利,但又借子路未見孔子一說,批評米芾有著桀驁不馴的氣質,神情沒能內含,有欠彬彬之態。

從米芾的存世作品書法來分析,他下筆倜儻縱橫,使轉自如,八面生姿,氣勢飛動,發抒情性天趣,出新意法度之外,若僅論體勢俊邁,應為三家不及。但過趨飛揚勁快,不免風華畢露,缺少蘊蓄的情致,是為允中之論。






如石書藝


宋四家,蘇黃米蔡,這裡簡單的作一下介紹:

一,蘇東坡,首先是一個文學家,然後才是一個書法家。蘇東坡的書法具有文人性,也就是文人書法。強調的是突出自己的個性,而並不注重書法的筆畫與字形。以黃州寒食帖來看,單個的字並不好看,但整體上卻很有藝術性。

二,黃庭堅,雖是文人,但黃的才名遠不及蘇東坡,黃庭堅的一生與蘇東坡一樣,是顛簸流離的一生,最後客死異鄉。黃庭堅的字也是文人書法,但是比工業化東坡的豪放,或者說比蘇東坡的更隨意,但是字形卻比蘇東坡的工相對工整。

三,米芾,米芾的一生只做過散官,作為一個專職的文人散官而生存。所以米芾的一生相對平穩,所以書法作品相對蘇、黃來說,米芾更接近於前代傳統書法,而不是刻意的突出自己的個性。所以說米芾的書法作品更有晉唐風格,而不像蘇、黃,突出的是文人性。

四,蔡京/蔡襄,不管這個蔡是蔡京還蔡襄,可以肯定的是,二人都是官僚,與蘇、黃相比更加的保守,更加的工整,也更加缺少文人性,或者可以說更近於館閣體。

綜合來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書法特點,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書法個性。從藝術的角度來說,無法說誰比誰的書法更好,但拋開書法來說,他們四人的才氣立現。

在這裡,我一直強調的是各人的生活的客觀環境,因為我認為藝術雖是個性的東西,但也是客觀條件的一種反映。有什麼樣的生活環境,也就有什麼樣的書法作品。蘭亭序是王羲之酒後的作品,自敘帖是懷素醉後的作品,祭侄文稿是顏真卿悲憤之中的作品……客觀環境的改變,影響到藝術作品的產生。

從我的觀點看來,米芾才是真正的書法家,而蘇、黃是文人,而蔡京與蔡襄都是官僚。如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