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項羽過江東還有翻盤的可能嗎?

老田1966


這是完全不可能的。原因有三:

一是有功不賞寒功臣之心

項羽雖勇冠千軍,悍勇無人可敵,但對待有功將士上卻顯的小肚雞腸。韓信曾評價項羽,說項羽當有功該封爵時,總拿著印璽翻來覆去,捨不得給。這說明項羽缺乏政治眼光,目光短淺,不懂得有舍才有得,不懂得與人分享權力才能獲得最終權力。“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就曾言“項籍有取天下之才,而無取天下之慮。”

二是不會用人也不會挖掘人才。

劉邦身邊人才濟濟,文有蕭何張良,武有韓信彭越,而項羽只重個人勇武,惟一的謀臣范增也不用。正如劉邦所言“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項羽帶著8000江東子弟起兵反秦,滅秦後,其所分封的十八諸侯,沒有一個是他江東起兵時的舊人。數千人中竟沒一個嶄露頭角的,說明了項羽過分自信個人武力,不去發掘人才,也不會有意識的培養人才,使得項羽在逆勢時無法得到有效支援。一個好漢三個幫,項羽個人能力再如何突出,一個人是無法單打獨鬥獲取天下的。即使過了江東,重新招攬江東子弟,不過也只是多增加數千枯骨而已。

三是看不清天下大勢。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自西周採取分封制大封諸侯,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已800年有餘。這一時期,諸侯並起,百姓厭戰情緒高漲,墨家主張的“非攻”“兼愛”受到不少人歡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兼併戰爭結束了,讓不少六國之人享受了一段難得的和平時光,也讓不少人意識到只有天下一統才能真正結束戰爭。項羽滅秦後,卻大搞分封,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魏王豹為西魏王,申陽為河南王,司馬卬殷王,趙王歇為代王,張耳為常山王,英布為九江王,吳芮為衡山王,共敖為臨江王,韓廣為遼東王,臧荼為燕王,田市為膠東王,田都為齊王,田安為濟北王等十八個諸侯王。這意味著戰爭仍然會繼續,對飽受戰亂之苦的人們來說,項羽這一舉措適得其反,反而讓人們更加反感項羽。

項羽之所以在歷史上名氣這麼大,宋代女詞人李清照亦發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感慨,只不過因為項羽是一個帶有悲情主義的失敗者,而人們對失敗者總充滿了同情。


老袁侃歷史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項羽幾千年來一直是文人墨客追逐的對象,雖然他失敗了,但是這並不降低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力。但是,就與當時的環境而言,就算他沒有自刎烏江,而是渡江而去,恐怕翻盤的機會也很小。

天下大勢已無法逆轉。

項羽早已已經看清楚了天下大勢。他也無法挽回局勢。天下大勢就是群起而敵項,項羽已成眾矢之的,敵眾而我寡,身邊的得力干將,超群謀士已所剩無幾,所以項羽不肯再過江東,就給江東父老留下一些安寧吧。

江東父老難再支持。

項羽叔侄起兵時的江東八千子弟在南征北戰後,已經所剩無幾,項羽後來手下的大將幾乎都不是江東人。而且,叔叔項梁死了,代表江東楚人的范增與項羽決裂後也死了,楚人擁戴的後楚懷王熊心被項羽殺掉了。項羽和江東的關係早已蕩然無存。就算項羽回到了江東,那麼江東子弟真願意一起捲土重來嗎?

劉邦不會給機會。

項羽的八千子弟都損失殆盡。幾十萬能征善戰的精銳在數次大決戰中或死或降。縱然劉邦有興趣給項羽一點時間讓他前往江東區重新打造一支勁旅,且不說項羽要不要面子。練兵是很耗費時間的。而且就算是練出幾萬人也不足以扭轉局勢了,因為你在發展,劉邦也在發展。更何況劉邦又有更多的地盤和人力。而項羽也從未明白自己到底輸在了哪裡。即便捲土重來,面對人才濟濟的劉邦,其結局也一定是失敗。在這種情況下,在烏江自刎實在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南海風雲眼


不可能,楚漢那些事情經過漢朝的潤色之後還給項羽塑造了不錯的形象。

可以見得項羽比史書中還要沽名釣譽,還要講義氣。

你告訴我一個一板一眼的老實人去和一群老奸巨猾的兵痞爭天下?

這不是必輸無疑嘛?

項羽逃回江東依舊沒救,讓曹操李二等人穿越過去性情大變不擇手段一下還有可能翻盤。

不趁著敵人半渡而擊之,贏得了仁義之名,到那是對自己的殘忍。


發熱老雪糕


翻盤機會渺茫。喑啞叱吒風雲如項羽也知道如登天之難。項羽大部隊被圍垓下,彈盡糧絕。加之四面楚歌,士兵思鄉之情油然而生。軍心已然渙散,霸王英雄氣短,騎上烏騅寶馬,從容指揮騎兵作最後一戰。雖斬首頗多,沒奈何已處十面埋伏之中,困水蛟龍不得乘風乘雨落得被魚蝦嬉戲。縱使坐船過得江東,大勢已去。中原已然是改朝換代,大局已定。捲土重來已是豪情萬丈,卻抵不過大漢王朝的滾滾車流。



長安樓主


漢高祖劉邦當上皇帝后寵幸戚夫人,想廢掉太子劉盈,劉盈是劉邦與呂后呂雉的兒子。

敏銳的呂后發現了這個苗頭,問計於謀臣張良。張良向呂后推薦了“商山四皓”,就是隱居在商山的四位隱士,邀請這四個人來輔佐太子。

一天,四皓侍太子讀書時見到了高祖劉邦,劉邦大吃一驚,詢問其由,四皓說因為太子仁孝,天下的賢士都肯為太子而死。

高祖劉邦說:“(太子)羽翼成矣!”隨輟廢太子之議。

現在看項羽的處境,即使他過了江東,逃得性命,但是劉邦“羽翼成矣”,而項羽需要一切從零開始,最最重要的人的壽命是有限的,項羽沒有機會翻盤了。

宋代著名詞人李清照寫過一首詩云: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詩最後感嘆的,也是項羽作為英雄,看透了時勢,認賭服輸。


紅樺南


我認為項羽過江東要想翻盤,一個字,‘難’;倆個字,‘太難’。在這裡,我並沒有小覷項羽,相反,我內心裡挺欣賞項羽,做朋友,他有擔當,講義氣,一個有血有肉真性情之人。個人武力方面,‘力拔山兮氣蓋世’,男人當如世也。也正是性格使然,也註定了他失敗的結局。就像《神話》電視劇裡劉邦回答易小川的話:“假如我統一天下你覺得我放過他,他會接受嗎?相反,如果項羽統一了天下,還請賢弟多多幫我向項羽求情”。是啊,就算放過項羽過江東,項羽也必然接受不了自己的失敗,他的剛愎自用,他對江東父老鄉親愧疚,帶去八千子弟卻無一生還。他回江東後只會有一個結果,他的重情只會讓他餘生陷入對江東父老鄉親和子弟兵深深地愧疚折磨中,最後一蹶不振,或是變成瘋子出現在大街小巷中,或是泯然眾人已,變成普通老百姓的一員(這還算是他最好的結局)。其實,項羽不肯過江東就已經有死志了,虞姬沒了,八千江東子弟兵沒了。他自己心裡也明白,自己根本就沒有重新振作的可能。


夢殤子語


當然有機會翻盤,當時的局勢根本就是項羽、韓信、英布、劉邦為主,重整旗鼓應該是分分鐘的事,檢討自己的過失,再找幾個比他陰的謀士,以他的聲勢完全可快速集結一支大軍。可惜性格所致(韓信也是性格問題),寧願死也不上船,看他的詩他那種凌駕於天地的霸王豪氣可以感覺得到。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剪陽森林


有難度:

第一:天下大勢已改變,正所謂時勢造英雄

第二:項羽是英雄,但英雄很多時候不能統治天下,英雄是個人,但統一天下的人是天下的,所謂性格決定命運

第三:江東子弟信任度減少,項家前幾輩積累的名聲已消耗。

最重要的一點,天下久經戰亂,人心思安,加之劉邦一直以來的各種舉措很得人心。政治上,項羽沒有任何優勢。


歷史哲理


通過分析沒有翻盤的可能,項羽是一個好將軍,勇武有餘,但是智謀不足。當時項羽的實力遠遠高於劉邦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劉邦善於用人,手下聚集了一批文臣武將,使形式發生了逆轉,所以,項羽的失敗是必然的。

因為項羽不是失敗在一兩次偶然的失誤,而是失敗在個人的謀略和性格因素,所以即使再給他一次重來的機會,也不見得能有翻盤的機會。


文史紅塵


翻不了盤,秦末群雄戰亂,其一民心思定,項羽帶去的八千江東子弟全軍覆沒,項羽已經沒有原來那麼大的號召力了。其二,劉邦集團經過楚漢之戰已經羽翼豐滿,兵精將廣,謀士濟濟,他們怎麼可能輕易放虎歸山,肯定是宜將剩勇追窮寇。其三,項羽已經失去可以和劉邦力拼的經濟物資基礎了,劉邦已經佔據了大部分最豐碩的土地,江東只是一隅,不可相提並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