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眼联盟”是怎样的一个组织?

suhuanxiong


在西方世界,有一个特别神秘的机构,叫做五眼联盟。1946年3月5日,为了共同对抗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美英两国签订了《美英防卫协定》(UKUSA Agreement),协定确定了美国和英国共同搜集、分享苏联以及其他华约国家的通信情报,从而开启了两国的“铁杆盟友”之路。

后来,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三个英联邦国家也被吸纳进《情报协定》,五眼联盟正式成立,美英加澳新五个国家共同签署了间谍网络协议,旨在使这五个英语国家联盟间进行情报分享,联合拦截敌国情报。

五眼联盟最根本的职能,是对全球进行监控。五眼联盟的整个机制运作了很多年,极端保密,秘密到什么程度呢,签订联盟国家的政府可能都不知情,因为五眼联盟更多的是机构间合作,从二战时一直延续到冷战结束,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澳大利亚总理首次知道五眼联盟的时候,都觉得很不可思议。

五眼联盟中美国部分情报站点所处的位置

下面列举五眼联盟各国参与监视和情报收集的部分已知组织,相信很多你都可能有所听闻:

•美国:中央情报局(FBI)、美国国防情报局、联邦调查局(FBI)、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美国国安局(NSA)

•英国:英国国防情报局、政府通信总部、军情五处(MI5)、军情六处(即秘密情报局MI6)

•加拿大:加武装部队情报司令部、通信安全局、安全情报局

•新西兰:国防情报安全局、政府通讯安全局、新西兰安全情报局

•澳大利亚:澳秘密情报局、澳信号安全局、澳安全情报局、澳地理空间情报局、国防情报局

2018年8月,五眼联盟成员国的部长级会议在澳大利亚举行。

可以说,五眼联盟的五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来完善一个遍及世界任何角落的恢弘情报网络,无论是中美洲的热带雨林还是中东的沙漠深处,任何可能威胁美英等国安全的行为都会被侦察到。

美国深知“人多口杂”的道理,所以在五眼联盟成立至今,其他国家在试图加入该组织,都会受到百般阻挠,即使是美国的战略盟友。2009年,法国就差点让“五眼”成为“六眼”,在法国咬牙接受一大堆苛刻条件后,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仍然不同意法国加入;2013年德国试图加入五眼联盟,但是拖延至今仍未有下文。

五眼联盟监视名单上,熟悉的名字数都数不完:卓别林(没错,就是那个喜剧演员)、南非已故总统曼德拉、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著名披头士乐队主场约翰列侬、以色列前总理艾胡德奥尔默特、英国已故王妃戴安娜等等。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德国现任总理安吉拉•默克尔,自从2005年起,默克尔的手机就一直在被五眼联盟所监视,这也是五眼联盟的STATEROOM“特等舱”监视计划的一部分。好在德国没有加入五眼联盟,不然默克尔要是知道身为成员,却曾经还受到过“头等舱”服务,那还不要气死。


科罗廖夫


日前,任正非的女儿,华为CFO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时被拘留,背后黑手疑是“五眼联盟”。

2018.10.12,路透社曾以“五眼联盟”构建同盟对抗中国为题发表独家报道。

那么,五眼联盟是何方神圣?

五眼联盟是个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五个国家的情报机构组成的情报间谍联盟。简称“UKUSA”(油裤衩)。

始建于二战时期,英美的情报共享,目标是对付日德,后对付华约。为增加讨价还价能力,英国拉进来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样就形成五只眼睛。内部实现互联互通情报信息,窃取来的商业数据也在这些国家的政府部门和公司企业之间共享。

12日路透社的独家报道是说,有四位外交官证实,五眼联盟在谋求与德法日情报机构的合作。主要目标是我们。

世界已是龙争虎斗刀光剑影。

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理智,加强团结,减少内耗,一致对外。



恬然滋味


“五眼联盟”,它到底是什么组织?

在国人的眼里,西方有很多神秘的组织,像骷髅会、共济会,至今弥漫着阴谋的雾霾。“五眼联盟”也是一个西方组织,由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5个国家加入的情报联盟,成型于1948年。

“五眼联盟”的成员有3个特点:1、传统的基督新教国家;2、过去的英联邦国家;3、拥有共同的价值观。

这个组织的领头羊是美国,拥有一个代号叫“梯队”的全球监听网络系统,能够拦截各种媒介的通信情报,包括手机、电话、传真、卫星、互联网……

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

早年间,“五眼联盟”的成员分工负责区域侦听,工作重点是苏联及东欧地区。近年来随着战略转移,在美国主导之下,注意力更多转移到亚洲。

不得不说,“五眼联盟”的“梯队”系统因技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高效,是令人生畏的全球监听工具。现在,美国人不怕GDP会被他国超过,就尖端技术不如人,那就意味着美国现有的国际地位将会瓦解。

以同盟形式提升网络情报能力

互联网时代,美国宣布建立新的网络安全合作关系,抓好关键基础设施、先进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问题。“五眼联盟”制定规则,强制要求科技企业在产品使用的加密方式中安装后门,以便于开展情报侦查、执法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在全球大体和平的前提下,“五眼联盟”的重头戏在于打击他国的科技企业。美国情报机关会手里对手的不利证据,尽可能与盟友机制化分享,并且组团合作打击。

总结“五眼联盟”

“五眼联盟”是5个英语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构建的情报分享联盟。美国占据主导作用,联盟的情报会被分享给每一个成员国,核心的工作原则是互相帮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五眼联盟”属于全球最顶尖的情报侦听系统,它的级别也具有最高位。现阶段,“五眼联盟”的一大要务,是打击全球的高科技企业,以保持美国现有的科技优势地位。


子屠龙


我是“头条号:无名高地”,长期关注军事装备及相关领域,希望我的解答能给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五眼联盟”,缩写为FVEY( Five Eyes),核心是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国、美国五个国家组成的情报共享联盟。

该联盟最早起源于二战后期,基于当时的“大西洋宪章”为基础。该宪章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战后盟军主导的世界体系,核心还是情报共享。目前的消息是该联盟正式确立是在1948年,起源来自“AUS / CAN / NZ / UK / US EYES ONLY”。在冷战时期,该联盟主要基于ECHELON监视系统,来监视中、苏、东欧等国的信号情报。同时该联盟也广泛插手世界上各个主要热点地区,最主要是联合起来推翻反对者。

不过,得益于全球电话电报网络的兴起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该联盟的几个成员都在跨大洋通讯线路的节点上,使得他们可以获得第一手的信息流。同时,由于主要互联网企业也都在该联盟成员的国内,也使得他们可以利用行政手段来获得这些企业的数据。

从2001年开始,该联盟不仅仅开始监视互联网和互联网企业,还把触角深入到了政府、媒体、甚至政敌的家里。在“斯诺登事件”后,该联盟被公之于众,也被认为是当今世界影响力最大,人数最广的情报组织。

本质来说,该联盟是盎格鲁-撒克逊,或者说英语海洋国家的联盟,利用成员国的地理位置来控制大洋和主要陆地。最终形成大一统的“英语语系”正统圈。


无名高地


所谓五眼联盟,就是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五个国家组成的情报联盟。由于上述五国同为英语国家,同文同种,文化认同,历史相似,因此五国关系非常紧密。比美国与其它盟友关系要好。


五眼联盟最初是由英美签署的多项秘密协议发展而来,统称联合王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协议,简称优库萨。签署这些协议要追溯到1941年,当时日本和德国极度扩张,美国认识参战不可避免,为此美英两国在1941年3月签定协议,双方决定实行情报共享。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正式对日宣战。然而,太平洋战场对美军极为不利,为此美国情报部门迫切需要破解日军的无线电通讯。 在美国的请求下,英国向美国传授了大量破解敌方电文的经验和技巧。到1943年5月,美英两国签订共享协议,建立情报共享和人员交流机制。



但在二战结束后,苏联成为西欧和美国新对手。为应对苏联威胁,美英两国决定继续加强情报合作。 1946年3月5日,英美两国签订“英美防卫协定”,约定共同搜集分享苏联以及其它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有关的通信情报,但英国在跟美国的合作中逐渐处于从属地位。


为制约美国,在1948年,英国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三个国家吸纳入这个情报联盟,五眼联盟正式形成。 1948年,美国、英国、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共同签署电子间谍网络协议,旨在对所有的政治、军事、商业情报实行高度共享 。

而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情报让五个国家人员都能查阅,共享请报上就会写有“秘密——澳、加、新、英、美眼睛均可”的字样。 到了后来,“眼睛”就成了五国情报机关的代称,因此这个组织就被称之为“五眼联盟”。


小甜嘟爸爸


5个以盎格鲁-萨克逊人为民族主体或核心的国家,组成一个情报同盟,共同监视地球上其他的“非盎格鲁-萨克逊国家”。

从近年来爆出来的情报丑闻来看,即使是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这样的核心盟友,也终究要被美国无孔不入的情报系统时刻窃听、随时监视,毕竟不是一个民族、文化圈的人,这关系就要差上一大截,更别提其他的外围盟友了。

五眼联盟,就是指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这里,美国是天然的核心国家,在这个组织里是天然的“家长”,而加拿大是美国的后院,对应俄罗斯和北冰洋的前哨阵地,国防外交对美国历来亦步亦趋。

而澳大利亚虽然也和加拿大一样地广人稀,但地理位置很重要,通过这里,可以随时介入亚太和印度洋事务,是美国在南半球重要的桥头堡,而澳大利亚对美国的忠心甚至超出了美国人的“期待”,这几年,澳洲政客的系列表演我们见得很多,一看就明白了。

新西兰地方偏,面积也不够大,人口不过相当于我们的一个地级市,体量太小,不过人家也懂的分寸,非常低调,在五眼联盟里属于被忽略的一员,一般不主动掺和国际上的事情。

英国则是美国“稳定欧洲”的最重要的前出基地,不过英国脱欧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对五眼联盟的情报工作其实并不利。

五眼联盟实行情报共享,把自己掌握的第一手情报资料第一时间共享给其他四国,这个共享程度几乎超越了盟友的界限。

比如任何一个人,在英国坐上了飞机,出了英国,那么这个出境记录几乎会在第一时间共享到其他四国的情报机构上,你可以理解为,在情报共享上,五国都是自己人,情报都是一家的。

比如这2年,华为在五眼联盟国家里的遭遇,基本上我们能在新闻里看到打压最多的政府,基本就是这五眼联盟里的政府,德国和法国都能理直气壮的拒绝美国“不要使用华为设备”的要求,英国人却做不到,连英国政府开会确定“允许部分非核心部件使用华为”之类的决议,都能第一时间被五眼联盟知晓,最后美国政府进行“善意询问”,英国首相只能“低头认错”,当然,涉嫌泄密的国防大臣也被暴怒的首相要求直接滚蛋。

五眼联盟里,英国人可能碍于当年“大英帝国”的颜面,还不至于对美国绝对的亦步亦趋,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就不同了,简直是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甚至不惜放弃许多的国家利益,跟着美国家长在后面兴风作浪,大哥要他们做的,他们做了,大哥没让他们做的,他们做的更带劲,一副要向大哥邀功请赏的奴才样。

这个不好用常理去解释,只能说那四个字“血浓于水”,而这句话,在10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就有人说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美国军舰在大沽炮台附近,当时英法联军正在进攻这个炮台,美国军舰的指挥官约西亚·塔特纳尔准将动用舰炮火力支援了英法联军,在回答下属的疑惑时,这位准将就说了句: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

值得讽刺的是,这位准将年轻的时候,在1812年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时,还和英国人拼杀过一阵子。

尽管如此,虽然盎格鲁-萨克逊人之间有时会争的你死我活,但一旦面临异族,那肯定就要把同族的仇恨放一边,先把异族干掉再说。

美国第一次独立战争时,得到了法国人的大力帮助,法国人就图一个在海外有个能对付英国的盟友,为此路易十六还搞得财政崩溃,后来革命爆发,路易十六不仅丢了王冠,还丢了脑袋。但是英美最终还是单独媾和,英国人带着全欧洲揍拿破仑,也没见美国人帮上什么忙,最终拿破仑被失败被囚,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也被美国全部骗了过去。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云中史记


五眼联盟,是指由美国、英国、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五个国家组成的情报联盟。这五个国家同为英语国家,有高度相同的文化和历史,堪称同文同种,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甚至直到二战之后才正式脱离英国独立,建立法律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因此五国关系都非常紧密。

五眼联盟最初是由英美签署的多项秘密协议发展而来的,这些协议统称“United Kingdom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greement”(联合王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协议),简称“UKUSA”(优库萨)。这些协议的历史要追溯到二战时的1941年。

当时美国尚未参加二战,但美国政府早已经开始警惕日本和德国的扩张,而美国高层也明白美国参战是不可避免的,为此美国与英国在1941年3月达成协议,双方决定互相共享情报。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在战争初期,太平洋战场上的局势对美军是极为不利的,为此美国情报部门迫切需要破解日军的无线电通讯。

于是在美国的请求下,英国向美国传授了大量破解敌方电文的经验和技巧。到1943年5月,美英两国签订共享协议,建立情报共享和人员交流机制。

在二战结束后,和平并没有如其而至。随着东欧铁幕的落下,苏联取代纳粹德国成为西欧和美国的新对手。为了应对苏联的威胁,美英两国决定继续加强情报合作。

1946年3月5日,英美两国签订的“英美防卫协定”,约定共同搜集分享苏联以及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有关的通信情报。

不过在这个情报联盟之中,英国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毕竟在经历了二战之后,英国依然成为一片废墟,国力无法和战前相提并论,在跟美国的合作中也渐渐处于从属地位。

为了制约美国,英国人希望找几个盟友一起入伙。1948年,英国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三国被吸纳进入这个情报联盟,五眼联盟正式形成。

1948年,美国、英国、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共同签署了电子间谍网络协议,旨在加强这五个英语国家联盟之间的情报分享与联合拦截敌国情报的能力。根据五国签署的协议,五国情报间谍联盟内部实现互联互通情报信息,所有的政治情报、军事情报、商业情报高度共享

(在美国的情报盟友中,五眼联盟是最亲密的情报伙伴,地位要高于德、法、日、韩等盟国)

其实在最初的时候,这个组织全称就叫“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国、美国情报联盟”,名字非常长,也非常拗口。而“五眼联盟”这个名字来自于五国情报人员私下的称呼。

在五国的情报网中,虽然大家都是互相合作,但是有些情报只能由本国情报人员阅读。例如,一份只英国情报人员才能查阅的情报上会印有“绝密——仅限英国眼睛”的字样。也就是说,这份情报只能由一双英国眼睛去阅读。

而假如一份情报五国人员都能查阅,那么共享请报上就会写有“秘密——澳、加、新、英、美眼睛均可”的字样。

到了后来,“眼睛”就成了五国情报机关的代称,因此这个组织就被称之为“五眼联盟”。


千佛山车神


说到“五眼联盟”,就不得不提日本极其神秘的间谍机构——DFS。

1983年9月1号的凌晨,库页岛西南处的公海正要迎来新一天的曙光。突然,苏联空军一架苏-15截击机划破静谧的天空,呼啸着向在这一地区飞行的大韩航空007号班机扑去。随机,苏-15截击机朝着这架倒霉的客机发射两枚导弹,导弹瞬间击中007号班机导致机上269人全部死亡。

事件发生后,苏联空军解释为防空雷达将007号班机识别成了美军飞机,由于其侵犯了苏联领空便派出战斗机前往驱赶,飞行员因天色阴沉难以辨认飞机机型,与该机通话也得不到进一步回应,随后对其进行击落。

本来,这件事情可以用这个理由掩盖过去,但是日本DFS机构根据对苏联雷达进行探测的结果分析,苏联早有预谋。由此,DFS首次公开在世人面前,美国根据DFS提供相关情报针对苏联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活动。但从此以后,DFS却消失在世人面前。

根据日本NHK电视台的解密,DFS长期以来针对苏联/俄罗斯和中国开展针对性的情报搜集活动,涵盖军事和民用等领域。DFS在日本境内还拥有多个雷达观测站,用于监视来自俄罗斯的各类地面和空中目标,甚至解析来自两国的电子信号,搜集情报。

DFS的情报主要提供给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以及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等西方国家情报机构,为他们提供应对俄罗斯和中国发展的有力情报。其实DFS就是美国针对中俄情报搜集的前沿阵地,然而这种关系是不平等的。DFS无条件向美国等国提供情报,然而美国等国却不会将搜集的情报告诉DFS。

接收DFS情报的这些国家即于1948年成立的“五眼联盟”(Five Eyes),联盟成员国为美国、加拿大、英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他们只在内部实现情报共享,不会对任何国家和组织透露大部分有价值的情报。

DFS对“五眼联盟”极其重要,可以作为搜集中俄情报的前沿阵地——这也正符合“五眼联盟”成立的初衷。但受英语族群的影响,都是英语国家的“五眼联盟”一直对日本有所顾及。DFS也不断处在“五眼联盟”金字塔的最底端。

但很多美国安全专家认为日本已经有足够的资格加入“五眼联盟”,同盟国开展更为广泛的情报合作,遏制潜在的对手发展。


利刃巨透社


“五眼联盟”是一个什么组织之前?那就从二战的时候开始说了。“五眼联盟”联盟发展于二战时期,1948年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五个国家的情报机构组成共同签署了电子间谍网络协议,旨在使这五个英语国家联盟间进行情报分享与联合拦截敌国情报。

来源

“五眼联盟”的前身是英美战后多项秘密协议催生的多国监听组织“UKUSA”(即United Kingdom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greement)。

二战初期,通信情报合作在盟军之间几乎不存在。为了改变这种单打独斗的局面,英、美两国于1941年3月达成协议,考虑正式建立情报合作关系。

战争结束后,成功破解日本和德国密码的英、美双方决定将合作延续下去。更是对抗美国为了增加讨价还价的分量,英国于1948年开始拉来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参会。最终,为英国站脚助威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3个英联邦国家都被吸纳进英、美情报协定,“五眼”情报联盟正式成立。

名字由来

英国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达成的联盟,旨在使这五个英语国家联盟间进行情报分享与联合拦截敌国情报。

每份联盟情报不仅标有秘密等级,还标明了哪个国家具备阅读权限。比如,一份加拿大人才能阅读的情报上会盖上“绝密——仅限加拿大眼睛”的红色印戳:而一份五国都能阅读的情报则会标上“秘密——澳、加、新、英、美眼睛均可”的字样。在这里,“眼睛”就是国家的代名词。一来二去,五国情报人员开始在私下交流时使用“五眼”这个简洁的名字,而不是又长又拗口的“澳加新英美情报联盟”。

施压华为

随着美国日益强大,“五眼联盟”也成为了美国制裁他国的一种手段。对此英国曾拉近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三国为了对抗美国的独权的态势,现在不知为虎作伥成了美国忠实的狗腿子。

近日更是为了打击我国的华为5G再度启用了这个“臭名昭著”的“五眼联盟”对华为进行打压,然而对此英国和新西兰将不会跟其他两国一样“为虎作伥”。


汇通网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五国之间一直存在着极为特殊的外交关系。尽管美、加、澳、新都是移民国家,其国内并非只有英裔移民,但不能否认的是英裔移民在这些国家无论人口数量或是对政治经济的控制力度上都具有优势: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英裔移民在人口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同时控制着两国的政治经济命脉;在加拿大英裔移民和法裔移民分庭抗礼,不过仍具有相对优势;相比之下美国作为彻彻底底的移民国家,在其国内英裔移民已不在总人口中占据绝对优势,但由于中美国的早期建国历程中所起的独特作用以及对美国政治经济的控制仍使英裔移民成为美国的主体族系。因此美、英、加、澳、新五国均能被视为广义上的英语民族国家。自二战起英国就和美国形成了极为特殊的关系,在二战结束后的国际事务中英国始终秉承追随美国的外交立场,同时英国也扮演着沟通美国与欧洲国家的桥梁角色。加拿大和美国拥有全世界最长的非军事化边界线,双方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商贸往来和军事合作。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美国控制亚太地区的桥头堡。五国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在情报领域的产物就是五眼联盟。

五眼联盟是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五个以盎格鲁-撒克逊后裔为主的英语国家于1948年建立的一个情报共享联盟。事实上五眼联盟的最初发轫还早于1948年:二战过程中反法西斯同盟国为应对德、日等法西斯国家而有过组建情报共享体系的讨论,尽管这时各国是同盟关系,但出于各自的国家利益并不愿意与别国分享自己取得的情报。这其中唯一的特例就是美、英两国——1943年4月美国军事情报局派人前往英国布莱彻庄园,向英国密码人员学习德国“超级”密码的破解经验和技术,此后美、英两国逐渐实现了较好的情报共享机制。二战后随着英国自身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下降开始逐渐在国际事务中形成追随美国的一贯立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英两国于1946年3月5日双边协议的形式将情报共享机制明确化制度化。

1948年英国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共同签署了电子间谍网络协议,旨在使这五个英语国家联盟间进行情报分享与联合拦截敌国情报。至此这一情报共享联盟发展成为拥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五个成员的体系,因此被称为五眼联盟。五眼联盟自成立之日起就在全世界范围内一直进行着或秘密或公开的监视监听等情报搜集工作:在冷战时期这一情报搜集工作主要针对的是以苏联为核心的华约阵营,不过这并不是说情报搜集的范围只限定于华约成员国,事实上五眼联盟所监测的对象包括自己的盟友以及国内企业乃至公民个人。

尽管德、法、日、韩等国同英、加、澳、新一样属于美国盟友,但一直以来这些国家的高层政要、商界精英、科研机构一直是五眼联盟的监测对象。五眼联盟所搜集的并不只是单纯的军事情报,同样会搜集商业情报,甚至还监听一般公民的言论,然后将搜集到的情报在五国的政府机构和和公司企业之间进行共享。事实上华为事件仅仅只是冰山一角,其实冷战结束以来五眼联盟一直在有机会有步骤地针对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越南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进行军事和商业方面的监测。迄今为止在五眼联盟内部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分工机制:英国负责监测欧洲、俄罗斯西部、中东和香港;同时美国也监听中东,再加上中国、俄罗斯、非洲和加勒比地区;澳大利亚则负责南亚、东亚;新西兰负责南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加拿大负责俄罗斯和中国以及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区。尽管存在这种分工,但是相互合作是核心,而最终的情报都分享给每一个成员。美国在其中事实上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