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死後雍正當上皇帝真的是康熙的旨意嗎?

用戶65253263


世稱清"康雍乾"盛世的中間那一位一一雍正皇帝。與父皇康熙皇帝和兒子乾隆皇帝相比,十三年的皇帝當的相當不容易。

至今都未洗清篡位的嫌疑。



康熙兩廢太子後,再不準朝臣妄議。故臨終不能說話時,人們都不知道他究竟要傳位於誰?成了千古一謎。

至於民間多有傳言,遺詔上是傳位十四子,而雍正改成了"傳位於四子",肯定是杜撰的。即不符合旨詔書寫規制,當時應是於而不會是"於"。

當然己掌握了康熙寶璽的雍正重寫一份傳位詔書是輕而易舉的。人們只所以對雍正的皇位存疑,是有原因的:


一,康熙生前從未有由雍正當接班人的痕跡。只是他登基後,才有了說法:康熙對雍正的兒子弘曆很是喜愛,接入宮中悉心調教培養,以便將來能繼承大統。所以雍正才成了沾兒子光的過渡皇帝。

二,雍正做為冷麵王,朝中並無勢力,九龍奪嫡,他是最沒有實力的一個。但他身也卻有一個高人一一鄔思道。康熙臨終召見諸皇子時,己為他制定了一個周密計劃:內廷由九門提督隆克多做內差,秘放十三弟去控制豐臺大營,外有門人一一陝甘總督年羹堯阻擊大將軍王胤禵。尤其是鄔思道最後一句話:即便皇位傳的不是你,我們也能奪得皇位,穩操勝券。


三,自雍正後,傳位詔書改為提前寫好,一份密藏,一份放在正大光明匾後面。這不正好印證了,為防止後世子女學他,應早有預案。

當然,雍正在位的十三年,是相當辛苦的,每天閱奏摺,硃批近三萬字,一直熬到三更天。

他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坤一體當差一體納糧三大新政甚得民意。

從另一角度講,面對朝野私下對他皇位的質疑不斷,以此做出,也是一種自我良心的安慰。


晚亭與落霞同暉


雍正帝繼位後整肅吏治,得罪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為了抹黑雍正帝,流言蜚語從朝廷到民間不絕如縷,其中最有殺傷性的流言就是雍正篡改康熙遺詔,認為雍正把康熙遺詔中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就是把“十”字頭上加了一橫,下面添了一個勾變成了“於”。言之鑿鑿,令雍正無法辯駁。

然而我們可以在清宮檔案裡找到答案,根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藏“康熙皇帝立四子胤禛(雍正)為儲君的詔書”,康熙遺詔有多種語言版本,其中有一份滿文一份漢文,內容是一樣的。

滿文是拼音文字,皇子被稱為阿哥,如此皇十四子為“juwan duici age”,皇四子為“duici age”,如若刪除十即“juwan”,是必出現字間距寬大空白的情況;當時亦無塗改技術,只能挖補重寫,若如此挖改則過於明顯。無論從字數、順序、筆畫都不是動幾筆就能完成的。所以滿文是無法篡改的。

至於漢文詔書,依據清皇室規矩,皇帝兒子稱為皇某子,例如十四子稱為皇十四子,雍正為四子正式稱呼為皇四子,所以依據傳說傳位十四子應該為“傳位皇十四子”,如把“十”改成“於”那就變成了“傳位皇於四子”,這無法說的通。

所以雍正帝是背了黑鍋的,至於誰給他背的,恐怕他自己都不知道。



棒棰島的棒槌


很高興能回答您這個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解答您的疑惑。

引言

皇位只傳給自己心儀的皇子,不合心意的直接PASS!

清·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一生有35個兒子,20個女兒,但寫入宗譜的只有24個兒子和11個女兒。康熙一生南征北戰,開疆擴土,立下了豐功偉績,卻唯獨在立儲的問題上,廢了立,立了廢,如此眾多的子嗣,試問,哪個不對皇位有意思?要我我也去搶,捨得一身剮,敢把皇位拉上馬。

由於康熙帝在找下一任接班人時,看看這個,相相哪個,和相親似的,始終搖擺不定。各位皇子見此情況,有能力的也跑過來瓜分這一塊“大蛋糕”,由此引發了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事件。老頭子能活,下面的阿哥們可坐不住,畢竟那個位子是相當的吸引人。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這個在位時間最長的老頭駕崩,將皇位傳給四阿哥胤禛。其他的阿哥如喪考妣,心灰意冷,大喊不信。在這場奪嫡大戰中,最終以“四哥”黨的勝出而落下落幕,“九子奪嫡”的鬧劇才算結束。

民間廣泛流傳著一個傳說,稱四阿哥胤禛(即後來的雍正帝)將康熙遺詔中的“傳位十四皇子”篡改為“傳位於四皇子”,他以不正當的方式搶奪了皇位。但是,在北京舉辦一場名為“

中國檔案珍品展”的展覽,其中有一件文物(複製品)特別引人注目,即《康熙傳位遺詔》

展覽中的《康熙傳位遺詔》為四阿哥洗清了不白之冤。康熙寫道:

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雍正皇帝不只是在位期間被人誤會,今天還是有很多人認為繼任康熙帝位的雍正是通過不光彩的手段奪來的。

但是我們看這個遺詔,四阿哥胤禛想篡改文字是不可能的,況且另外還有滿、蒙兩種文字。另外澄清一點的是,清朝的聖旨包括各種奏章的書寫習慣還是以繁體字為主,倘若康熙立詔:將皇位傳位於四阿哥,很明顯這個是坊間謠言。因為“於”這個字在當時的書寫習慣來說不可能是這樣,應該是“於”。同理,“十阿哥”也不可能用“十”來寫,並且後面沒有阿哥的名字,也不符合當時聖旨的書寫習慣。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雍正老爺子當皇帝完全是得到了他老爹的全權授權,遺詔就是授權書。因此,四阿哥胤禛正大光明的獲得了皇位,這一點也已是蓋棺定論。

那麼,康熙帝為什麼要把“授權書”給胤禛呢?我認為有四點。

讓康熙帝感到放鬆的老四

康熙帝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面對著一個“九子奪嫡”的局面,他的那些兒子們紛紛覬覦皇位,彼此之間明爭暗鬥。康熙為此傷透了腦筋。而四阿哥胤禛置身事外,似乎對皇位毫無興趣,躲在書齋裡修身養性。我信了你的邪。胤禛已經在這場奪嫡大戰中明白了“不爭便是爭”的道理,你不爭,皇上最起碼知道你對皇位不感興趣,哪怕皇帝心裡和明鏡似的,但是對於當時胤禛的做法來說,在康熙帝的眼裡還是很吃香的。

因此老四這種超然、淡然的態度反而增加了康熙對他的信任和喜愛。所以說老四還是懂得韜光養晦的,他尊釋教道學,自稱“天下第一閒人”,與諸兄弟維持和氣,與年羹堯和隆科多交往密切,同時向父親康熙帝表現出誠孝,康熙晚年到四阿哥的賜園圓明園達11次之多,他在其中徜徉遊玩、登樓吟詩,有著難得的快意愉悅,真是好一副父慈子孝的畫面。晚年的康熙對老四喜愛甚深,這也是老四無形當中爭奪皇位的籌碼。

從人情的角度講,一個能讓老人心情舒暢的兒子,自然更有可能繼承家業。當然,我們也可以說老四的恬淡是一種偽裝,但是不得不說的是,老四,你的偽裝很成功。

才能卓著、辦事幹練的老四

十五六歲開始,老四就開始奉命辦理一些政事。無論是祭祀曲阜孔廟,掌管正紅旗大營征討噶爾丹,還是檢驗永定河水利工程質量,參與治理黃河、淮河,都能高質量地完成,表現出治國理政的突出才能。很多人說,其他爭奪皇位的阿哥難道都是草包嘛?也不盡然,但是凡是就怕比較,別的皇子或許能力有,但是辦事不精幹,有的呢是辦事挺利索,但是在才能方面或許有點欠缺。

當然,老四的才能和辦事能力也是從青年時期磨礪出來的。可以說,這一點是四阿哥得以繼位的基礎,康熙帝一生英明睿智,他不會把江山交到一個草包手裡的。

性格剛強,能彌補康熙朝政之不足的老四。

康熙老爺子在位期間一直標榜仁政,到了晚年出現倦政的現象,導致吏治頹壞、腐敗橫生,國家形勢不太好,各種亂象很多。如果選一個性格柔懦的人為帝,就很難扭轉頹勢,甚至讓局面更加糟糕。而老四的性格比較勇猛剛強,雷厲風行,馭下嚴格,適合於臨危受命、收拾殘局。

性格剛強加上才能卓著,讓老四在皇位爭奪中成功了大半。

當上皇帝的老四也是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一改康熙年間的風氣,他針對康熙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主張“著意搜剔”,把攻擊這是“多事”的人斥為“淺見無知輩”。一時間,雍正朝換了新氣象。

康熙老爺子隱然選好了自己孫輩的繼承人

康熙帝非常喜歡四阿哥的兒子弘曆(即後來的乾隆帝),並把他從雍王府帶進皇宮親自撫養。弘曆聰明伶俐、儀表堂堂,處變不驚、舉止穩重,令祖父青睞有加。

康熙幹什麼事都會帶上這個可愛的孫子,外出巡幸要帶他,處理政務要帶他,甚至與大臣談論軍機大事,也允許他在一旁傾聽。可以說弘曆為晚年的康熙帶來很多快樂。

弘曆將來要做皇帝的傳言在當時就不脛而走。要讓弘曆當皇帝,就得先把皇位傳給他爹。毫無疑問,弘曆的存在,是四阿哥得以稱帝的加分因素。

一家之言

其實老四的生母是出身低微的烏雅氏,從出身上講,他在眾皇子中並沒有特殊的地位。他能登上皇帝寶座,必然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除了我所說的這些因素,你覺得還有哪些原因讓老四當上了皇帝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和點贊,記得關注我呦!

參考文獻:《清史稿》、《雍正傳》等。


上國史鑑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康熙帝作為歷史上名氣最大建樹最高的帝王之一,留下了許多後人難以匹敵的功績,真

的可以算做“千古一帝”。

但是在他老年之後,由於在立儲方面的猶疑不決和決策失誤,使得立太子一事成了他晚

年的一個敗筆,並最終造成了“九子奪嫡”的悲劇。

康熙的諸位有實力的阿哥們經過明爭暗鬥,四阿哥終於奪得皇位,即雍正。

雍正的上位一直很有爭議,他本身確實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勤勞肯幹,眼光獨到,兢

兢業業。

但是由於“九子奪嫡”的慘烈,很多人一直不太承認他繼位的合法性,並且民間傳說他

是通過篡改遺詔而登上帝王寶座的,那麼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主張篡位說的學者中,有的認為康熙去世過於突然,未來得及留下任何傳位遺詔,而雍正和隆科多等合謀搶佔了先機。

有的認為康熙生前兩立兩廢太子,對立儲君一事勞心傷神,直到臨終前才屬意皇十四子為儲君。

按照正統繼位說學者觀點,如果沒有實在的證據證明其他皇子為康熙所屬意,雍正的即位是有理由的。並且在詔書中一般都是加上個皇字的,比如傳位於皇四子。

根據歷史文獻來看,在清朝時期的傳位詔書,都是要寫的很清楚的。

比如說傳位於雍正,就會寫明“傳位皇四子”,這是有嚴格謹慎的格式要求的,而且在

清朝的時候,文字書寫還是當時的繁體字,所以“十”和“於”是不會像我們現在這樣

的簡體字方便更改的。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當時的傳位詔書都是會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兩套,這樣即便改了漢文

的詔書,滿文也會露出馬腳的。

所以從以上幾點看來,當時康熙確實還是比較鐘意自己的四兒子。而雍正繼位以後也確實沒有辜負康熙的信任,把國家建設的非常強大。


江水趣談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雍正當上皇帝,自然是康熙皇帝的遺旨。為什麼現在還有人懷疑雍正繼位是通過改詔篡位的?我想即使康熙明確讓雍正繼承皇位,恐怕也有人說是雍正耍了心計,逼迫自己的老爸康熙傳位於他。更何況雍正的繼位比較糊里糊塗。

那麼雍正繼承皇位,是否真的是康熙的旨意?

我想既然要證明這一點,就必須破除那些雍正繼位的所謂“謠言”。

  1. 首先,是改詔篡位說。有人說,康熙本來是想傳位於他的皇十四子胤禎,但是雍正和他的舅舅隆科多勾結,篡改了遺詔。將遺詔內容“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我想說,這純屬傳聞。為啥這麼說呢?很明顯,在古代,“於”不是簡體字,而是繁體字“於”。試想,“十”字如何改成“於”字?再者,一般詔書行文規範是“皇某子”,這樣的話,應該是傳位皇十四子,那麼要傳皇四子,如何能改?最後,清朝是滿族人建立的,遺詔會有滿文和漢文兩份,試想滿文如何篡改?


  2. 其次,那麼既然改詔篡位不可能,那麼就無詔篡位。不過這更不可能了,如果雍正沒有任何大義,貿然篡位,如何讓天下百姓信服?自然他那些兄弟更不信了,總不能雍正把他的兄弟們都殺過吧?唯一讓他們閉上嘴的只有傳位詔書。所謂無詔篡位純屬無稽之談!


歷史是勝利者記載的,自然在正史上不會出現雍正篡位的記載。所以所謂雍正篡位一說有可能是民間野史流傳,是真是假,那就誰也不知道了。


青史回聲


雍正的繼位是有詔書作為書面憑證的,並不是只有口詔這種爭議詔命。康熙當時只能選擇雍正繼位,皇長子兇殘,早己被圈禁。二皇子就是廢太子,早己失去資格。皇三子只是書蟲,無治理庶政能力。那之後的皇子就以皇四子雍正為長了。那由他繼位也就順理成章了。在古代的嫡長制中,往往是早生一天就是天,晚生一天就是地(弟)。

雍正是終清一朝史治最好的時期,所以現在才會有這麼多影視書籍來懷念他,他是清朝的好皇帝之一,他爹留給他的是史治混亂國庫空虛的國家,他留給兒子的是一個史治清明國庫充盈的國家。


進擊的梨子


對於雍正繼位合法性的問題,在雍正當朝時期就已經議論紛紛。特別是流傳的把"十改於"的改詔之說更是已流傳很久。史學界對於這個問題也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其實我個人認為雍正是動了太多人的利益,所以才會被抹過分抹黑。這不,在外國人那裡都有證據表明雍正的繼承合法性。

來自於德國傳教士戴進賢的兩封信和 《馬國賢日記》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這二位是誰?他們怎麼又會和雍正當皇帝扯上關係?

戴進賢是德國傳教士,天文學家,是康熙皇帝任命的欽天監正。後升為禮部侍郎,在清廷任職長達29年。他在1723年10月17日致信耶穌會總會長說到:

最主要和可能對在中國的差會產生損 害的新聞,是康熙皇帝於 1722 年 12 月駕崩 及其四子雍正皇帝的繼位。老皇帝狩獵回來, 在其北京附近的園子裡染上了重病,不久駕 崩。在賓天前幾個小時,他在遺囑中將其四 子任命為帝國的繼承人,告誡他要遠離已被 囚禁多年的皇長子和皇二子,要起用皇八子 和皇十三子為尚書並封他們為親王。後來 情況的確如此……12 月 27 日,各部擁戴皇 四子雍正登基。廣大的帝國也接受了。

1724 年 11 月 14 日戴進賢再次致信:

在其晏駕的當天,當著所有來聆聽王位 繼承問題的皇子的面,指定其四子為帝國繼 承人。皇帝的第四個兒子已經 40 多歲了他得到消息之後,便讓人改正了皇帝后期詔 令開始的國家行政工作中的一些缺陷。他提 升了皇八子和皇十三子的爵位和地位。另 外一些享有二等爵位的皇子們以前也是康 熙皇帝的繼承人,但是現在他們失去了繼承 權。這些皇子被授予二等爵位。

馬國賢則是意大利傳教士,擅長雕刻和繪畫,同樣在清廷任職,非常受到康熙皇帝的賞識。他在自己的回憶錄,《馬國賢日記》中提到:

後來我才明確地得知,皇帝對醫生完全 失去了希望,他把帝國託付給了他的第四個 兒子;然後他手握著那已經寫好,而且保存 在一個小抽屜裡的遺囑,下令說照此辦理。 在他大行後,遺囑開讀了,確實了第四子被 任命為他的繼承人,號雍正。對此,在場的 兄弟們無一表示反對,因此他開始發號施 令,君臨天下,大家一致俯首臣服。

其實除了這二位的信息中有相同的觀點,當時的耶穌會中國副省會長葡萄牙傳教士高尚德也曾發表了一份內容相似的信件給耶穌會總會。表明了雍正繼位是具備合法性的。

外國傳教士的言論是否可信?

根據戴進賢的在封信中的描述,康熙皇帝在病重時招來了兩位外科醫生羅懷忠和安泰,以便隨時應召。在臨終前更是將二人傳到了康熙皇帝寢宮之外,在隨詔後的不久便聽到了房內的哀嚎之聲,康熙駕崩了。

而馬國賢得知消息的渠道則是在佟國舅家吃晚飯後被明確告知皇帝已經駕崩,並指定了第四子為繼承人。由此可見,傳教士所得的消息都是第一時間的,並沒有可能被人惡意篡改。

那麼,另外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就是,傳教士們有撒謊的可能性嗎?關於這一點我覺得並不會。首先、信件是直接傳遞給耶穌教總會的,他們傳遞的是自己所知的具體情況,並沒有需要撒謊的動機。

第二、在對西方傳教士的態度上,康熙對他們是更具好感的,態度上也比較親和。而雍正因為和他們接觸比較少,在態度上就比較冷淡了。傳教士們也不太喜歡雍正。只有不利於雍正的傳聞才更符合他們的利益。所以信件所傳送的內容應該是符合事實的。

大山評說

通過外國傳教士的文獻內容,我相信雍正是真正接受到了來自康熙的旨意才順利繼承皇位的。根據後來的傳教士的信件,我不排除一種可能,康熙本來是打算將皇位傳給十四阿哥,但是卻擔心他從遠方趕回來期間,帝國會出現動亂,因此才將皇位傳給了雍正,希望他們兩兄弟能夠互相配合,將國家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