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打航母?美軍升級老“戰斧”,反艦版射程增至2000公里

為了打航母?美軍升級老“戰斧”,反艦版射程增至2000公里

(俄亥俄級核潛艇佛羅里達號發射"戰斧"導彈)

反艦作戰,這是海軍的第一要務,畢竟海戰的首要目標就是摧毀敵方的艦隊,這樣才能確保己方的制海權。從1967年10月21日,以色列埃拉特號驅逐艦被埃及海軍蚊子級導彈艇的3枚"冥河"導彈擊沉(第四枚飛到時軍艦已經沉沒),人類海戰史就進入了導彈戰的時代,而海軍反艦導彈就成為世界海軍強國的必要裝備。近日,美國海軍一則"計劃將'戰斧'巡航導彈升級為反艦導彈,有效射程2000公里"的新聞報道引起了世界的關注——畢竟射程如此遠的反艦導彈,即使當年蘇聯也不曾裝備過。

為了打航母?美軍升級老“戰斧”,反艦版射程增至2000公里

("戰斧"巡航導彈)


作為世界第一海軍的美國海軍,其實長時間內憑藉著航母和艦載航空兵的優勢,對於海軍反艦導彈的研究並不是太上心。其海軍艦載機長期只能使用自由落體炸彈和火箭彈對海面目標進行攻擊,不過這也主要是因為自從1945年二戰勝利以來,美軍在大洋上已經沒有了對手,當時的蘇聯海軍由於在二戰中遭到重創,還處於恢復階段,而其他海上強國例如英國,已經成為美國的盟友,而日本則被徹底擊敗。由於美國人在海洋上長期沒有對手,所以讓美國的反艦導彈研製大大延後。


三軍通用的第一代"魚叉"


1967年埃及導彈艇擊沉以色列大型驅逐艦,實現了"蚊子吃大象"的壯舉,讓全世界海軍為之震動,也讓美國海軍意識到了反艦導彈的重要意義,再加上當時蘇聯海軍已經初具規模,特別是裝備著防空導彈的新式蘇聯驅逐艦和巡洋艦不斷列裝部隊,讓美國海軍艦載機已經無法依靠傳統的炸彈和火箭彈對蘇聯海軍構成有效打擊。另外更重要的是,蘇聯第一代"航母殺手"SS-N-3B重型遠程反艦導彈開始列裝部隊,當時蘇軍的E級核潛艇、J級常規潛艇以及"肯達"級巡洋艦等潛艇和水面戰艦都裝備有這種可怕的反艦武器,現實促使美國人必須開始研製一款有效對抗蘇聯反艦導彈的新式武器,這就是至今依然名噪世界的"魚叉"反艦導彈。

為了打航母?美軍升級老“戰斧”,反艦版射程增至2000公里

(美國第一代通用反艦導彈,圖為艦載版RGM-84型)


魚叉反艦導彈,正式稱呼為AGM/UGM/RGM-84型通用反艦導彈,其中AGM-84為空射型,UGM-84為潛射型,而艦載和陸基版則為RGM-84型。秉承美國的設計思路,魚叉導彈從一開始設計,就採用了通用構型,可以由飛機掛載發射,也可以由水面艦艇使用傾斜發射架發射,或者由潛艇發射,換句話說美國海軍從第一代反艦導彈的研製開始,就考慮到三軍通用的問題,而這也成為後世美國反艦導彈研製的一條重要原則。

為了打航母?美軍升級老“戰斧”,反艦版射程增至2000公里

(這個滿身凹坑,怪模怪樣的傢伙就是蘇聯海軍第一代"航母殺手"E級飛航式導彈核潛艇,也是六七十年代美國海軍最重要的打擊目標之一)


早期的魚叉反艦導彈設計思路非常明確——用於攻擊蘇聯的飛航式導彈潛艇。由於1960年代的蘇聯潛艇還無法在水下發射SS-N-3重型反艦導彈,因此無論是E級核潛艇還是J級常規潛艇,都必須浮到水面上,才能將其攜帶的反艦導彈發射出去。所以美軍的艦載戰鬥機和攻擊機可以掛載著魚叉導彈,在蘇軍潛艇發射SS-N-3導彈之前,搶先將其擊沉,進而消除蘇軍潛艇對美國航母的威脅。而基於這樣的目標,魚叉導彈採用了小型渦噴發動機,最大發射質量僅有1100公斤(空射型僅650公斤),有效射程在90~135公里之間,彈頭重量227公斤(英制500磅),為半穿甲設計,可以有效攻擊現役各種軍艦。

為了打航母?美軍升級老“戰斧”,反艦版射程增至2000公里

(魚叉導彈設計之初就考慮了多平臺通用性,因此小巧輕便,便於部署在各種軍艦和飛機上,所以頗受歡迎)


魚叉導彈由於大小適中,通用性能好,因此在問世後得到北約各國的好評,除了美國外,還出口到世界眾多國家,幾乎成為北約的制式反艦導彈。一直到今天,魚叉反艦導彈依然是世界最主要的通用型反艦導彈之一。在1986年的美國和利比亞衝突中,美國海軍A-6"入侵者"攻擊機發射AGM-84型空射魚叉導彈,成功擊沉一艘利比亞"納努契卡"級小型導彈艦,成為魚叉家族首開記錄者。

除了反艦導彈外,美軍還利用魚叉導彈優越的彈體設計,發展出了新式的"斯拉姆"對地攻擊型巡航導彈。新式的斯拉姆巡航導彈採用了類似於"戰斧"巡航導彈的機翼型摺疊彈翼,因此可以提供更大的升力,其射程也從魚叉導彈的135公里飆升到278公里,成為魚叉家族中射程最遠的一款導彈。


超越蘇聯的"戰斧"反艦導彈


儘管魚叉反艦導彈性能卓越得到了北約和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的好評,但是其特點也是其問題。那就是,由於魚叉導彈彈體重量相對較小,因此導彈射程有限,最大僅135公里,目前世界主流的遠程艦載防空導彈的射程普遍已經達到了150~200公里,這意味著攜帶魚叉導彈的戰鬥機必須冒險進入對方艦載防空導彈的火力殺傷範圍,才有可能獲取發射機會並擊毀敵方軍艦,這種作戰顯然風險太大,再加上,美國海軍的主要對手都已經裝備了固定翼艦載戰鬥機和滿載排水量6萬噸左右的大中型航空母艦,初步具備了獨立航母艦載航空兵作戰能力,其艦載機的防空半徑已經擴展到350~500公里。在這種情況下,老式的魚叉導彈顯然已經沒有性能優勢,因此亟需被替換。

為了打航母?美軍升級老“戰斧”,反艦版射程增至2000公里

(曾經列裝美國"新澤西"號戰列艦的反艦戰斧導彈)


實際上在冷戰時期,美國軍隊就已經在研製遠程反艦導彈。儘管美式遠程反艦導彈和耳熟能詳的蘇式反艦導彈無法同日而語,但是其性能卻依然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由於蘇聯海軍把美國的航空母艦作為最主要的海戰對手,因此蘇聯開發的遠程反艦導彈通常都是著名的"三超"導彈,即超視距、超音速、超低空的重型反艦導彈。蘇聯典型的SS-N-19型反艦導彈,長度超過10米,重量超過7噸,飛行速度在2.5馬赫左右,射程則達到驚人的550公里。通常可以攜帶750公斤常規彈頭,必要時還能換裝55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可以做到1枚命中即可摧毀整個美軍的航母戰鬥群。

為了打航母?美軍升級老“戰斧”,反艦版射程增至2000公里

(反艦戰斧導彈的對手——巨大的俄羅斯SS-N-19重型反艦導彈,北約很敬畏的給它起了一個"海難"的綽號,足見其威力)


不過這種反艦導彈的問題在於:體積太大,機動不便,因此彈道相對固定,這大大增加了導彈被攔截的概率。同時由於飛行速度高達2.5馬赫,所以導彈自身的紅外特徵明顯,儘管採用超低空飛行,但是由於紅外特徵明顯,所以依然很容易被紅外觀瞄系統遠距離發現。另外,最重要的是俄式遠程反艦導彈都需要"中繼制導"平臺提供目標參數修正。

所謂"中繼制導"的意思就是:由於導彈自身攜帶的雷達功率有限,所以偵測距離也有限,導彈自帶雷達的偵測距離會遠小於導彈的射程。在這種情況下,海軍艦艇或者潛艇在發射導彈時,通常要預設一個提前量,導彈並不是瞄準目標發射,而是瞄準提前量發射。同時還需要有除了導彈發射平臺以外的第三方平臺對導彈進行觀測和導航。利用這種平臺將導彈導引到軍艦附近,一直持續到導彈自帶的雷達開機併成功搜索到目標為止。在導彈飛行過程中,如果中繼制導平臺發現導彈偏航,就要立即發出指令以修正導彈的彈道,確保導彈能夠命中目標。

為了打航母?美軍升級老“戰斧”,反艦版射程增至2000公里

(由於地球是個球體,因此反艦導彈在超低空突防時需要有其他平臺提供中繼制導以修正彈道,確保準確命中目標。俄軍主要依靠直升機進行中繼制導,美軍則主要依靠E-2C預警機)


蘇聯是在本國海軍整體上弱於美國海軍的情況下,不得不劍走偏鋒,依靠大量的"三超"導彈來實現對美國海軍,特別是航母戰鬥群的有效打擊。但是美國海軍顯然要比蘇聯海軍強得多,所以美國海軍也採用了"拿來主義",直接將原先用於戰略打擊的陸攻型"戰斧"導彈,改裝為反艦導彈,用於海軍遠程反艦作戰使用,這就是美軍第一代反艦"戰斧"導彈。

為了打航母?美軍升級老“戰斧”,反艦版射程增至2000公里

(早期部署在提康德羅佳級巡洋艦上的戰斧導彈)


第一代戰斧反艦導彈代號為BGM-109B型反艦巡航導彈,該導彈直接使用了戰斧導彈的氣動外形,和魚叉導彈不同的是,戰斧導彈採用了飛機的氣動外形設計,把4片彈翼改為兩片平直翼,類似於飛機的機翼,因此可以提供更大的升力。反艦戰斧同樣使用渦噴發動機搭配固體火箭助推器的動力系統,其外形尺寸和BGM-109A對陸攻擊型巡航導彈外形完全一致。彈頭為1枚454公斤半穿甲戰鬥部,以有效擊穿和摧毀軍艦。反艦戰斧的最大射程為460公里,不過由於該導彈需要由E-2C提供目標數據導引,因此實際使用中最大射程通常保持在370公里,也就是和E-2C的最大對海搜索距離相當。在冷戰時期,反艦戰斧導彈是美軍裝備的射程最遠的反艦導彈,鑑於當時世界主要國家的海軍航空兵和防空導彈的射程,反艦戰斧導彈完全可以在絕大多數國家海軍的防空火力圈之外就對其發動攻擊,因此具備很強的先敵打擊能力。


射程2000公里的第二代反艦戰斧


2020年1月22日,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報道,美國海軍"戰斧"導彈項目主管約翰·瑞德上校在美國海軍水面艦學會年會上透露,美國海軍已經決定將所有庫存數千枚"戰斧"Block IV型導彈提升為最新的Block V型,其中部分導彈將升級為新型反艦戰斧導彈,這些新式反艦戰斧導彈將具備攻擊2000公里外水面艦艇目標的能力。而這種戰斧導彈一旦正式裝備美軍,則美國海軍將會具備全球最遠對艦打擊能力,甚至超過了鼎盛時期的蘇聯海軍!

為了打航母?美軍升級老“戰斧”,反艦版射程增至2000公里

(反艦戰斧打靶測試的瞬間)


美國軍隊從1980年代冷戰時期即開始生產和裝備戰斧巡航導彈,其中戰斧巡航導彈主要有三個不同版本:搭載核彈頭的戰略巡航導彈、搭載常規彈頭的對地精確打擊巡航導彈和反艦戰斧。三個版本的戰斧導彈都採用相同的氣動外形和動力設計,而彈頭則採用模塊化可拆卸的設計,因此可以方便的相互轉換——只要拆換彈頭即可。從量產至今,美國已經生產了5個批次的戰斧導彈,目前美軍庫存的主要是戰斧的block III型和block IV型兩種,其中III型導彈由於儲存時間過於久遠,將會在未來數年內陸續被銷燬。而相對較新的IV型導彈則將會被陸續升級為V型導彈。

為了打航母?美軍升級老“戰斧”,反艦版射程增至2000公里

(通常情況下,美軍每艘伯克艦會攜帶16~32枚數量不等的戰斧導彈,所以美軍現役儲備的戰斧導彈總數應該超過4500枚,這是一個巨大的數量)


主管"戰斧"導彈項目的瑞德上校介紹稱,目前美軍儲備的IV型導彈大多是在1999年前後生產,而經過升級改造後,這些IV型導彈在技術性能上將會升級到V型導彈的水平,同時將壽命延長至30年,因此可以讓美國海軍花費較少的資金,還能夠保持充足的導彈儲備,以應付世界熱點變化。不過本次美國海軍的戰斧導彈升級計劃中,最讓人關注的還是新版反艦戰斧導彈的研製和裝備,這種射程2000公里的全新反艦導彈將會超越現在全球其他所有反艦導彈(單指射程方面),甚至可以說具備了反航母作戰的能力,這在美國海軍二戰後的發展歷程上還是第一次。

為了打航母?美軍升級老“戰斧”,反艦版射程增至2000公里

(如果美國的核潛艇,特別是4艘改裝戰斧的俄亥俄級核潛艇,如果都裝備了這種射程可達2000公里的超遠程反艦戰斧導彈,這將有可能會改變海戰的作戰模式)


在冷戰時期,由於美國擁有全球最強大的航母戰鬥群,而美國海軍的最大對手,蘇聯海軍在整個冷戰期間雖然總共發展了3個級別一共約7艘航母(瓦良格號沒有建成,所以不算),但是蘇聯海軍的艦載航空兵和航空母艦根本無法和美軍相提並論,在冷戰時期,美軍使用由E-2C引導的反艦戰斧導彈就可以在蘇聯海軍艦載飛機和艦載防空導彈的火力圈之外輕鬆打擊蘇聯海軍的各型軍艦,從來不必擔心自己會遭到對方航空兵的威脅,而蘇軍雖然裝備了大量射程550公里左右的重型反艦導彈,但是由於美軍的F-14艦載戰鬥機的飛行警戒線在距離航母700公里以外,所以蘇軍對美軍航母實施突襲的概率並不高。

為了打航母?美軍升級老“戰斧”,反艦版射程增至2000公里

(俄羅斯海軍自蘇聯時代開始,就是反艦導彈研製的大戶,冷戰至今世界上反艦導彈參戰最多的,毫無疑問是俄羅斯反艦導彈)


但是在新世紀,隨著俄羅斯全新一代的"鋯石"反艦導彈的研製成熟,美國海軍開始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21日報道,俄羅斯海軍總司令尼古拉·葉梅諾夫公開對媒體表示,俄海軍"將會在一艘護衛艦上先試裝海基高超音速的'鋯石'反艦導彈進行測試。"媒體普遍認為,葉梅諾夫的話表明俄羅斯新一代"鋯石"反艦導彈已經接近於成熟。而這種新式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將會對美國海軍艦隊構成巨大威脅。

為了打航母?美軍升級老“戰斧”,反艦版射程增至2000公里

(外形奇特的鋯石反艦導彈,採用了乘波體設計,因此具備超高的飛行速度是可能的,這種氣動外形在美國已經下馬的"快鷹"導彈上也使用過)


根據俄羅斯媒體報道,新式的"鋯石"反艦導彈是一款高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其最大射程可達1000公里,並且最大飛行速度可達9馬赫(一說為10馬赫),相當於冷戰時期蘇聯海軍最先進的SS-N-19導彈性能翻倍。而且最重要的是,鋯石導彈的體積要小於前者,因此可以方便地部署在排水量4500噸的俄製22350型護衛艦上,甚至有消息稱,該導彈還能部署在僅2000噸的20380型護衛艦上!如果鋯石導彈研製成功並大規模裝備俄海軍,那將意味著:即使是排水量4500噸的俄羅斯小型護衛艦,也具備有效打擊美國航母的能力,並且鋯石導彈飛行速度極快,按照9馬赫計算,其飛行速度大約為10800公里/小時,飛行1000公里僅需要約5.5分鐘,因此鋯石導彈甚至不需要配備中繼制導系統,完全依靠彈載雷達就可以有效偵測和鎖定目標。

為了打航母?美軍升級老“戰斧”,反艦版射程增至2000公里

(俄羅斯海軍現役最先進的22350型護衛艦,該艦有望搭載鋯石導彈,重建俄羅斯海軍的海上威懾力量)


在面對全新威脅的情況下,美國海軍至少在短期內很難部署足以和"鋯石"對抗的反艦導彈武器,而且美軍現有的防空系統也無法有效攔截飛行速度高達9馬赫的高超音速導彈,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升級戰斧導彈,以更遠的射程對俄艦實施先敵打擊,在鋯石導彈發射之前就將其發射平臺摧毀,是美軍唯一可行的作戰模式。而這大概也是美軍急於全面升級現有的戰斧導彈,並開發反艦戰斧2.0版本的重要原因。

為了打航母?美軍升級老“戰斧”,反艦版射程增至2000公里

(儘管年代久遠,但是戰斧依然是美國海軍最重要的遠程打擊武器之一)


只不過,受戰斧導彈原始性能的限制,雖然全面升級射程2000公里的反艦戰斧對於美軍而言沒有什麼技術瓶頸問題,但是由於戰斧導彈本身為一款亞音速導彈,其巡航飛行速度僅為0.7馬赫,攻擊速度也不過0.9馬赫,即使按照全程速度0.9馬赫計算,飛行2000公里也需要大約2個小時,而且現代各國的艦載防空系統對於亞音速的反艦巡航導彈的攔截概率普遍在70%~90%之間,所以反艦戰斧2.0版導彈除了射程以外,對於現代其他世界主要強國的海軍沒有任何技術優勢。

為了打航母?美軍升級老“戰斧”,反艦版射程增至2000公里

(升級改進的反艦戰斧2.0版導彈究竟能否讓美軍贏得這場導彈之爭,不妨讓我們拭目以待)


目前美國政府已經在2020財年預算中,申請3.2億美元用於戰斧Blcok V導彈的研究發展,這種導彈是美國政府的新"導彈進攻戰略"。不過美軍計劃依靠反艦戰斧2.0版本來贏得對俄的反艦導彈優勢,目前看來希望確實有些渺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