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的革命——二战后155毫米火炮的三次进化

155毫米火炮是现在世界上各国炮兵使用的比较广泛的大口径火炮,但实际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155毫米火炮并不是当时世界上压倒性的主流大口径火炮,当时除了155毫米之外,还存在152毫米、150毫米等其他规格的大口径火炮。

炮兵的革命——二战后155毫米火炮的三次进化

比如二战中德国的150毫米榴弹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冷战氛围的逐渐加深,北约和华约的相继建立,在相应的军事框架内统一武器和弹药规格,就成为了美军的当务之急,既然是作为推动者,美军自然是推动将155毫米口径火炮作为北约将来的主流大口径火炮。

随着战争的结束,美军开始将自己的M114等155毫米规格火炮以军事援助的名义提供给北约各国,加上当时包括英国、法国等传统火炮强国在战后研发资金的减少,155毫米火炮成为北约主流炮种已经是不可挽回的趋势。

炮兵的革命——二战后155毫米火炮的三次进化

美制M114榴弹炮

不过,虽然北约内部已经确定将155毫米作为主流压制火炮的口径,但是在火炮的倍径上却没有取得统一认识。当时的北约各国在获得美国援助的各种155毫米火炮后,都纷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了改装。比如上文提到的M114榴弹炮,除了23倍径之外,还有联邦德国和比利时自己改装的39倍径,各国陆军装备的155火炮内弹道性能均未统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约在1963年制定了《第39号基本军事要求草案》,这也就是后来俗称的“北约四国弹道协定”。根据这份协定,当时的北约内部制定了全新的39倍径155毫米榴弹炮技术标准,对火炮的身管倍径和药室容积均作出了明确的技术规定,根据“北约四国弹道协定”研制的典型39倍径155毫米榴弹炮就是后来的M198型155毫米榴弹炮

GC-45榴弹炮

虽然美军最后并没有采用GC-45榴弹炮,但是GC-45榴弹炮却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45倍径榴弹炮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国的PLZ-45榴弹炮,成为中国外销成绩最好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炮兵的革命——二战后155毫米火炮的三次进化

PLZ-45榴弹炮

45倍径155毫米榴弹炮未能够大规模的推广,在于其内弹道性能在23升药室的前提下确实是比较均衡的,但并非没有可以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因此,在上世纪90年代,第三次155毫米火炮革命随之而来。

第三次155毫米火炮革命最明显的成果就是52倍径身管,虽然有其他版本的药室容积,但是北约各国主要还是用传统的23升药室搭配52倍径身管。在这种搭配之下,23升药室的火药能够得到比较充分的燃烧,在射程方面能够得到更好的拓展。

炮兵的革命——二战后155毫米火炮的三次进化

pzh2000自行榴弹炮

在进入新世纪之后,虽然各国仍然尝试发展更高倍径的155毫米榴弹炮,比如美国的58倍径155毫米远程榴弹炮,但是再也没有出现像前三次155毫米炮革命那样大规模的改革浪潮出现。

炮兵的革命——二战后155毫米火炮的三次进化

155毫米制导炮弹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现代弹药技术的快速发展,枣核弹、火箭增程单等特种弹药能够在火炮身管倍径不变的情况下,让火炮射程得到进一步的突破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药室与倍径也不再是155火炮性能提升的唯一途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