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艺术,为什么有的人说油画能在中国遍地开花,国画却没有在西方国家绽放呢?你怎么看?

艺术快递


油画能在中国遍地开花;而国画却没能在西方社会绽放呢?有历史原因,有西方社会工业文明领先因素,也有国画的绘画技巧难于油画的缘故。

一、西方油画是随着一批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

(01)明朝万历年间,西方的传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到中国传教,设立教堂,将西方油画悬挂在教堂,并将一些名画馈赠给某些亲王。很多研究者认为,这是西方油画进入中国的起源。

(02)清朝初期,一批擅长绘画的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并在宫廷任画师,最著名的有:郎世宁、潘廷章,王致诚等人。乾隆皇帝也曾选拔一些少年随郎世宁等人学习油画技法。

(03)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迫打开,中西方交往频繁起来。西方的宗教题材绘画和商业性油画一窝蜂拥挤国内。1905左右,南京两江师范学堂曾经专门开设油画专业。

(04)到20世纪40年代后,中国一些人便远渡重洋到国外学习油画,其中最具代表性、成就最大的有:李铁夫、李叔同、林风眠、徐悲鸿、潘玉良等人。

在这段历史时期,西方油画传入中国有传教士的功劳,更是西方入侵东方的附属品,当然也有洋务运动背景下,学习西方科技、文化等因素所致。

而反观这一时期,中国对西方的输出,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则少之又少。

二、油画的传入与西方社会科技发达有一定的关系。

洋务运动时,国人提出“师夷制夷”,即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来抵制西方的侵略。而随着国人学习西方的科技、武器装备、生产工具等先进科技时,西方的文化,包括油画、西方的文学、宗教等也悄悄地被引进到中国。

同样,在这段时期内,中国的文化输出也是少之又少。

三、国画的绘画技巧难于油画。

中西方的交往频繁起来后,一些外国画家也曾动过学习国画的念头,但国画的写意手法对于习惯于直来直去的外国人来说,则很难掌握;再加上国画里的诗词、题跋、印章等中国元素,让外国人更加摸不着头脑。

综上所述,西方油画能在中国遍地开放,源于传教士,被迫于国门被打开,而根本原因是西方经济和科技在近代领先于我们,作为经济的附属品——油画,便能自自然然地随着科技、经济一起传入中国。而国画没能被西方人学会,除了我们在近代经济落后原因外,就是国画的绘画难度比较大,西方人很难领会和掌握。


老梅寻梦


这个题目其实比较大。

今不揣浅陋,愿请教于方家。

首先,艺术是不折不扣的上层建筑,而近乎于道,不是人人都能随便入其堂奥,达成审美愉悦的。没有审美以及价值观的通达与认可,而指望风行天下,实属一厢情愿。

我们的茶叶和瓷器以及丝绸,老早就风靡天下,因为这是”器”,人人却能上手而享用,不需要多高的异域文化功底。

且不提中国画,唐诗、宋词,很牛吧,一翻译过去,意境全无,老外极难领会,因为这种精练纯粹的语言艺术,离不开汉字和它整个的文化历史语境。

中国画也一样。诗、书、画、印四绝,太精致、太讲究。别说老外了,就现代人,有几个能真正进入中国传统绘画。但是,如果拿掉诗、书、印而只留下画,水墨不是精神而是绘画材料,老外一样玩得挺好,当然不指望能玩出东方精神来。

这样来想问题,油画在中国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播和成绩,就不足为怪了。油画颜料五彩斑斓,不变色,技法全面,上手快,马上出效果等等优势,是它传播的硬基础。但它能逼真再现的功能,在现代影像技术的冲击下,审美已疲态尽显。

群众基础好,不代表就能出真正牛逼的艺术作品。在我看来,油画艺术在中国,用有高原而无高峰都是夸奖它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中国油画取得的成绩,和中国电影之于好莱坞,是一样一样的。这不是自贬,欧洲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就矗立在那里。不过聊以自慰的是,欧州人从事油画创作的人,现在不见得比国人多,因为人家不大玩这种文物级的艺术形式了。

全球化使各个国家的艺术家,几乎都面对这一绕不过去的命题。伟大而沉重的传统,纷繁复杂的当代生活,琳琅满目的表达手段,日益萎缩的收藏市场,无孔不入的商业炒作。

生存还是毁灭,艺术还是商业,尊重自我的内心感受还是与商业和光同尘,考验着每一个当代艺术家,每一个当代人。





天马行空郭大侠


同样是艺术,为什么有的人说油画能在中国遍地开花,国画却没有在西方国家绽放,掀起一阵文化风潮,给世界刮起一阵中国风?

可以这么说,油画跟微笑一样,是一种世界性语言,不存在是否看懂的问题,因为油画历来遵循写实原则,是对生活现实的高度还原和真实再现。



油画中的表现对象,不论是历史题材,宗教题材,还是人物肖像,风景画,静物画,画家在刻画它们时,通常对景写生,要么参照历史资料的文字描述来创作,要么直接参照模特来创作。

并且,油画有一套完善的科学创作手法,严格执行比例结构的大小,在色彩上尽量跟物象的原色保持一致,因此,我们观看油画时,跟观看照片的感觉没有多少区别。



另一方面,西方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后,逐渐走上快速发展轨道,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越来越强大,随即,西方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开始向全球传播他们的影响力。

油画正是在这样的大景背下,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从欧洲到美洲,再到大洋洲和亚洲,最后再到非洲,到21世纪,可以说,油画已在全世界扎下根,并绽放出光彩夺目的艺术之花。



国画遵循写意原则,重视画外之意和文化属性的表达,在意境展现上,流露出含蓄,内敛的特征,没有油画那么直观显眼,只有熟知东方文化才能进入国画的审美意境。

国画集合了诗书画印多种传统文化,追求“画中有诗”,把诗情融入到笔墨中,能达到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效果,才是国画的最高境界。



而油画显然没有这么多的额外要求,国画不但是一门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形态,油画更像是一门艺术化的技术,重视技巧方面的表现,对文化含金量的追求不是很明显。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一脉相传,历经五千年从没有断裂,保持了醇厚的味道,西方人要想全面了解,非常不容易,因此,对国画也就似懂非懂。


鸿鹄迎罡


为什么油画能在中国遍地开花,国画却没有在西方国家绽放呢?估计题主的这个问题触碰到某些国画艺术家的“痛点”了,但愿也可以引起人们的思考,是我们的国画“技不如人”还是我们的国画缺少在国外宣传推广呢?或许是“崇洋媚外”的思想在作祟吗?

论国画的文化底蕴绝对不会低于

西方油画,同时国画的发展也不会晚于西方油画,那就奇怪了,难道是因为国画的题材没有油画题材丰富?我曾经把国画比喻成一道素菜,油画比作一道荤菜,从人性欲望角度来讲,人们更喜欢吃山珍海味的荤菜,即使是没有七情六欲的出家人,看了西方人体油画都会想着要“还俗”,

从艺术的创作技法来分析,国画讲究太多了,就“笔墨”两个字都足够让人研究几十年才会懂其内涵,所以很多国画艺术家的艺术造诣都没有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那么不懂中国传统文化的西方人又怎么会把国画创作好呢?艺术创作是讲究灵活,而不是一味的“知难而进”,这样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相比起国画,油画就简单纯粹的多了,完全就是掌握好“色彩的特性”就可以了,稍微复杂点的就是素描的基本功,可以这么说,油画创作是不需要有任何的文化底蕴的,因为油画是追求简单的艺术,在乎的是视觉上的效果,而人也有“惰性”喜欢简单的思考、简单的做事情,自然油画就更受欢迎了,

从国画和油画的用途来理解,西方油画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成为资本家用来商业上的炒作,让艺术利益最大化,所谓的商业价值,这样无形中把油画进行了宣传推广,然而,国画是用艺术的形式传承中国文化,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仅此而已,综上所述,这就是油画能在中国遍地开花,国画却没有在西方国家绽放的原因。


诗夜城主


关于这个问题,牵涉诸多方面。比如,东、西文化,哲学,风俗习惯,社会发展,经济,政治等等不同,就形成这样的结果。但是,就我个人看法,最主要的还是意识形态上的问题。西方人的文明比我们华夏民族的文明发展滞后。思想意识形态上的认知修养、审美观念不同,表现在人体艺术上的不同。西方人崇尚个性发展,裸体张扬。提倡性爱自由,性欲开放,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我们华夏民族由于文化文明发展较早,比较内敛含蓄,识羞耻,知书达礼不放荡。这是我的问题回答,请网友们批评指导。


老吴17814


油画和国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绘画类型,国画重在写意,油画重在写实。在绘画艺术拓展进程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油画在中国遍地开花,国画却没有在西方绽放”。究其原因的话,我觉得根源性影响因素还是在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上。我个人的看法有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油画在我国遍地开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国画和油画虽然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但是国画诞生和发展的文化背景环境是中华悠悠上下五千年的厚重传统文化底蕴,讲究的是意韵和含蓄之美。而油画在诞生和发展过程中却深受资本主义精神文化传统的熏陶和影响,追求的是个性的解放。早期油画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描绘宗教人物和场景。特别是人体画曾一度盛行。

众所周知,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过代的文化。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从另一角度说明,我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很强。在各个领域皆是如此,只要你是优秀的,我们就敢于拿来,勇于尝试。

油画亦是如此,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全然的接受了吸收了油画的教学体系,目前各大美术院校艺考的主要内容,皆与油画的基础素描相关。

油画在中国遍地开花,与其说是油画的胜利,不如说是中国文化博大胸怀下产生的包容,而取得的累累硕果。

第二方面,国画在国外没有绽放,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复杂性

在我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影响下,我们遵循和合精神内涵,讲究中庸发展之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更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涵养支撑。

众所周之,国画追求的是以形达意,对于形的要求不是很高,像与不像不重要,重要的是传达画者的主观意愿,追求的画面的似与不似之间。

更为关键的是,国画的基础是诗词与书法。这两样东西,对于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西方人来讲,是两道巨大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想要画好国画,先要背诵大量的诗词,了解诗词背后的意境,从而生发于笔端。

书法,讲究线条之美,要从小开始从描红本开始习字,这些都需要付诸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中国这片土壤里才能结出中国画的硕果。

而油画来讲,油画的基础是素描与色彩,看重和追求的是技法的完美。只要掌握了相关的技法,一个生手,也会很快画的很像。应该说,油画的门槛更低,更宜在世界各地普及。而中国画,只能缘于中国文化的这片土壤。无法在其他地方进行大面积复制。

但我们也看到,自从油画进行中国以来,我们国家的国画家们,也在两者的融合中进行大胆大量的探索,画国画的借鉴油画,强化的具象的成份。画油画的借鉴国画,在写意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艺术,其实说到底,是每个体表达情感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最后演化成舞蹈、音乐、绘画等。最后,有了专业的机构专业的人才,从事这些行业和领域的艺术继承与再创造。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油画与国画,只是不同人种表达情感的方式问题。从人性的根本上讲,没有好与不好,谁占上风下风的问题。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方式,各有优长,各有短板。既要共融又要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如此这般,艺术之花才能在世界的大花园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以上为我个的见解,不妥之处,还请各位师友批评指正。如果有一定道理,希望您点赞,转发,评论。或与我私信,一起探讨绘画艺术的无尽魅力。


陈晓辉美术馆


(一)油画之所以能在中国遍地开花,我觉得有多方面原因。

(1)强势文明的话语权

当今社会,西方国家是最发达国家,西方文明在全世界占据着强势地位。他们的工业文明、商业文明、科学、文化已经渗透到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文化领域里的一个分支,艺术自然也会随着西方文明渗透到各个国家。

在中国国力强盛的时候,如唐朝、宋朝、明朝等朝代,中国的文化、书法、绘画对亚洲国家也曾有过很大影响,这是相同的道理。

(2)从欧洲留学回国的画家们起到很大作用

清朝末年一直到民国时期,中国政府不断派遣留学生前往欧洲国家留学,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以后大多成为各个领域的精英,其中也有不少画家。

以徐悲鸿为例,他由官方派遣,去法国留学归国以后,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以后更是成为中央美院的首位院长。徐悲鸿大力倡导现实主义的油画风格,这种观点对中国油画近现代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当代人的知识结构

当代中国从小学到博士的教育体系是在模仿西方近现代教育体系建立起来的,现代中国人的知识结构与古代农耕文明时代的知识结构相差甚远,导致对传统国画缺少共鸣,反而对西方的油画很容易接受。

(4)油画本身的特点

油画注重视觉感官的刺激,色彩饱满丰富,写实性油画立体感强,有视觉冲击力,抽象性油画现代感强,具有装饰性,较容易取得观众的视觉愉悦感。

(二)关于中国画没有在西方国家绽放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

(1)文化差异性导致其它国家的人很难理解中国画。

中国画根植于中华文明,儒家思想、道家老庄思想和佛教禅宗思想与中国画有剥离不开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懂中国文化,就不明白中国画,所以说,理解中国画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

(2)近代西方国家的艺术发展间接受过中国画的影响。

自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以后,油画逐渐从古典走向现代,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写实画风,引发印象派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浮世绘”。

日本浮世绘平面装饰的风格,没有焦点透视的构图等等,都对当时第一次见到浮世绘的西方油画家们很有吸引力,梵高就临摹过大量的浮世绘,可以说,没有浮世绘就没有今天的梵高。而浮世绘就深受明朝版画的影响,只不过当时中国的艺术还不为法国艺术家所熟悉。

(3)当代西方国家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中国文化和中国画。

事实上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与中国画正在逐渐接受。像大名鼎鼎的乔布斯就是佛教禅宗的信徒,如果没有禅宗思想对乔布斯的启示,大道至简的苹果系列恐怕还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法国里昂大学哲学硕士罗伯特▪佛和的水墨画画得很好,从他的画里已经可以领略到中国画特有的空灵、清冽的意境了,罗伯特▪佛和还有个中国名字“罗渭石”,因为他崇拜徐渭和石涛。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文化越来越广地传播到世界各地,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中国画。


宋宋说国画


这个问题,回答人也不少,有国画专业人、业余人、还有文学人士,还有……总之不人少,回答也是五花八门?!大部分人是有意?还是无意地避其锋芒、闪闪躲躲,王顾左右而言他?!

这个问题是学术、而非政治问题!

有多数人认为:若说中国画不好、西画好!会戴上崇洋媚外、不爱国、不爱老祖宗云云的大帽子!所以就夜郎自大、自觉良好、天文地理的胡吹海旁!……都是些“酱缸蛆文化”(作家柏杨(祖籍河南)语)!就不往正题上说!不再赘述!

为什么说油画能在中国生根开花、发展;而中国画不能在国外落脚发展呢?就是中国画理论不科学还啰嗦中国人都难懂,何况外国人了;画本身色彩又不丰富、不好看!。你再看中国人学画西画(油画等)前者有徐悲鸿一批学画油画,以及现在冷军为首油画一批家们画的比西方人画的还好!向他们致敬学习!这才是骄傲荣耀!

同样道理,为什么中国菜系能在世界各地风靡、品尝、盛赞呢!正是因为中国菜系丰富、科学、色香味俱全!

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艺术,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明耻励进能发展;夜郎自大等堕落!


埋没明珠W


西方国家较早进入工业发达社会,中国自五四运动后各方面多向西方学习,美术也是一样。加上国人喜欢画得象的东西,所以写实油画自徐悲鸿等之后得以在中国开端,后来中国第三代油画家靳尚谊、苏高礼等师从苏联老师,写实现实主义油画得以在中国长足发展,第三代油画家承上启下,徒子徒孙遍天下,所以目前油画比较繁荣。

国画没有在西方流行,有政治因素他们避开中国,中国的影响力也在国际上一直不够,当然现在好很多,所以没有什么人学国画,还有他们没有使用毛笔墨水的传统,最主要的是国画是静慢淡的艺术,要出成绩需要几十年功夫,现代生活是快节奏,西方人更难于接收考验。


中国书画大家


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年中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先生。为了搞中法文化交流,带了几个中国的画家,到法国搞文化交流。在交流现场,邀请了法国方面总统以及文化官员等等。中国的几个画家,现场挥毫写字画画。活动进行不到五分钟,先是总统离开,接着其他官员陆陆续续离开了。吴建民先生还以为法国人他们是上洗手间去了。结果等到中国的画家现场把画画完。也没见到法国人再回到现场来。吴建民先生事后了解到,原来法国人对中国人画画,他们看不懂。借故离开。由此可以看到中国画要想走向世界有多么难!

西方油画内容表达直接了当。中国画讲究意境含蓄。

西方油画色彩艳丽。中国画水墨黑乎乎。

归根结底,艺术品服务的对象是大众化老百姓,不是专业人士。哪一种艺术作品老百姓喜闻乐见,哪种艺术作品就有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