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正統文化全盛期,與盛唐相媲美的黃金時代:被遺忘的笈多帝國

笈多帝國是印度人創建的另一個大帝國。公元3世紀,摩揭陀國君主旃陀羅· 笈多一世(大約公元 320——380 年) 乘機興起,奪取華氏城,在恆河流域東、中部建立了笈多王朝。


印度正統文化全盛期,與盛唐相媲美的黃金時代:被遺忘的笈多帝國

到沙摩陀羅· 笈多(公元 335——380年)統治時代,笈多王朝大規模向外擴張,他在征服恆河上游及印度河流域東部後,又揮師南下,征服奧里薩和德干東部,勢力一度擴張到南印度馬德拉斯西南地區。他海上的勢力擴大到馬來半島、蘇門達臘和爪哇等地的印度人僑居地區,為印度歷史上另一個輝煌的大帝國——笈多帝國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印度正統文化全盛期,與盛唐相媲美的黃金時代:被遺忘的笈多帝國

沙摩陀羅· 笈多被稱為印度歷史上的拿破崙。他的事業由他的兒子旃陀羅· 笈多二世(超日王)繼承。後者在位時間大體是公元 380——413 年。超日王繼續實行對外征戰政策。他一方面用聯姻的辦法,加強與北印度和德干地區酋長們的關係,以穩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同時向統治西北印度的幾個塞種人小王國進攻,繼續擴大帝國的版圖。到公元 409 年前後,除了克什米爾以及印度南端的一些小王國外,幾乎統一了全印度,其版圖與孔雀王朝相當。


印度正統文化全盛期,與盛唐相媲美的黃金時代:被遺忘的笈多帝國

笈多王朝統治下的印度,經歷了約 100 餘年的政治統一和社會安定時期。王朝實行中央集權制,由中央政府控制著下面眾多的小王公, 王公下屬的官吏管理著行政。在這個時期內,以經濟富庶、人口稠密的恆河流域為中心,經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

旃陀羅· 笈多二世重視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設,修復了許多被破壞了的大型灌溉設施以發展農業。笈多王朝控制著孟加拉和西印度沿海港口,同當時的拜占庭帝國、希臘、埃及和阿拉伯世界進行廣泛的貿易。

對東南亞及中國的貿易主要是通過恆河三角洲以及羯陵伽港口,即沿“海上絲綢之路” 進行的。 印度商人經馬六甲海峽到達過中國的廣州進行貿易。當時帝國使用統一的貨幣地那拉。


印度正統文化全盛期,與盛唐相媲美的黃金時代:被遺忘的笈多帝國

由於工商業的發達,城市裡出現了一個富裕的工商階層,這些人成為高雅文化的消費者。 我國東晉高僧法顯赴印度求法,目睹了王朝的繁盛情況。他在歸國後撰寫的《佛國記》(即《法顯傳》)中,稱讚笈多王朝統治者施仁政, “人民殷樂” ,實際上當時正是王朝的鼎盛時期。旃陀羅· 笈多二世還實行宗教寬容政策,扶持學術文化,使古老的印度文化的各個方面——宗教、哲學、戲劇、詩歌、藝術以及天文學、數學等科學技術方面都呈現出繁榮的局面。這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據說旃陀羅· 笈多二世當政時,身邊有九位大學者,號稱後宮“九寶” 。這九位學者是:劇作家和詩人迦梨陀娑、天文學家彘日、名醫丹文塔裡、耆那教聖人克沙帕納卡、字典學者阿馬拉· 辛哈、數學家桑庫、詩人貝塔拉· 巴塔和加塔· 卡爾帕拉、文法學者瓦拉魯奇。用現在的話說,這些人都是大知識分子,把他們稱為“寶貝” ,可見當時統治者對知識和人才的重視。


印度正統文化全盛期,與盛唐相媲美的黃金時代:被遺忘的笈多帝國

笈多王朝是印度人自己建立的一個空前繁盛的王朝,它是印度正統文化——印度教文化的全盛期,也可以說是中世紀印度文明的全盛期。它被一些民族主義歷史學家稱為印度的“黃金時代” ,它在歷史上的地位可與我國的盛唐相媲美。從文化上看,在宗教、哲學、文學、藝術等出現全面繁榮的同時,印度文化也趨於成熟和定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