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改造完成出來後,他去看望活著的太監,太監竟這樣稱呼他?

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溥儀改造以後去看望他的太監如何稱呼他

縱觀溥儀的一生,溥儀確實沒有給中國帶來任何實質性的好事,同時身為清遜帝的溥儀卻被人利用做了不少壞事。他的前半生註定是受人擺佈和利用的,過著傀儡的生活。

溥儀三歲便被推上垂垂老矣的清政府的皇位,然而稀裡糊塗的當了三年皇帝之後,又被袁世凱趕下了歷史的舞臺,成為了空有虛名的清遜帝,每年拿著民國政府給的500萬經費,在北京紫禁城中做著自己為所欲為的皇帝夢。

溥儀改造完成出來後,他去看望活著的太監,太監竟這樣稱呼他?

說起溥儀,對待身邊的下人一直還是不錯的,不會記仇。當年在偽滿洲國當“皇帝”時,侍衛李體玉與皇后婉容有染,連孩子都生出來了,溥儀還給了他們400塊錢的封口費轟走。巧的是,這李體玉也來到了北京,住的地方離溥儀還不算遠,有一天居然在大街上遇見,溥儀看到李體玉穿戴,知道他家裡經濟條件一般,還上門送了錢物,來幫助以前的下人。

之後溥儀被日本人接到了自己的老家,滿族的東三省,在日本關東軍的“扶持”下做了偽滿洲國的皇帝,然而一切軍政大權還是被日本關東軍牢牢掌握,溥儀再一次成為別人手中的工具和傀儡。1945年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地區,迅速的擊敗了60萬日本關東軍,並且俘虜了大量的日本關東軍,包括正要逃跑的溥儀。就這樣溥儀和被俘虜的日本關東軍一起蘇聯紅軍押送到了蘇聯的遠東地區。在蘇聯的勞改所裡,溥儀度過了五年的牢獄時光。

溥儀改造完成出來後,他去看望活著的太監,太監竟這樣稱呼他?

隨後在中國的外交交涉下,溥儀作為戰犯被押送回國,關押在了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新中國的勞改,在這裡溥儀再次的度過了十年的勞改生活。直到1959年新中國關於第一批33名戰犯的特赦令的下達,

罪犯溥儀……該犯關押已滿10年,在關押期間,經過勞動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經有確實改惡從善的表現,符合特赦令第一條的規定,予以釋放。”溥儀的名字在這33名特赦人員名單之中。這一年溥儀54歲。

1959年12月4日,最高法院對末代皇帝、甲級戰犯溥儀宣讀了特赦通知書。從此,在撫順戰犯管理所關押了10年之久的溥儀,在全新的社會里,重新獲得自由。溥儀被釋放的理由是:確已改惡從善

溥儀改造完成出來後,他去看望活著的太監,太監竟這樣稱呼他?

什麼是惡?什麼是善?

溥儀的過去是惡,溥儀的未來是善。善惡只在一念之間,只要溥儀沒放下對過去的帝王之念,就會重新墮入“惡”,再次受到人民的審判。在離開戰犯管理所之前,管理所長囑咐溥儀:

“不要忘掉那些被你傷害過的人。”

帶著這句叮囑,溥儀離開東北,重新回到闊別35年的北京。

第二年,溥儀拿著北京市民政局的介紹下,被安排到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園工作,在這裡負責收門票。民政局還為溥儀在東冠英衚衕準備了一套房子,房子雖然有些破舊,但是好歹也意味著他自由了。

溥儀的住處,離紫禁城很近,走過一條街,就能看到紫禁城的金頂;若是在家裡,一抬頭就看到北海公園的白塔。這些窗外的皇家故景,很容易讓溥儀回想到往事的種種——儘管他已經改惡從善,過去的事情怎麼可能忘得一乾二淨?

金頂紅牆之下,埋藏著溥儀太多的記憶——

溥儀改造完成出來後,他去看望活著的太監,太監竟這樣稱呼他?

第一次爬上高牆,第一次向遠方眺望,第一次在偌大的紫禁城裡捉迷藏……所有的這些記憶裡,都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太監。

人說,最是無情帝王家,比帝王家更無情的,是帝王家的太監。

關於這幫太監,在溥儀的記憶裡,他們是紫禁城裡最低賤的存在。辦錯事要受罰、說錯話要受罰、走錯路要受罰;有時候溥儀手癢了,他們還要受罰。總之,只要溥儀不高興,他們就一定會倒黴。

對於這群太監,溥儀是又愛又恨:愛的是,生活中的任何事都要他們來辦;

說溥儀不恨太監是假的,他的生理機能就是葬送在這幫不太負責任的傢伙們的手中,當年正是因為他們頻繁把宮女們推倒在少年溥儀的龍床上,溥儀才由起床眼花很快過渡到萎靡不振,落下個永久的病根。

1923年7月16日,中國最後一批仍然在皇宮的太監們被溥儀一聲令下,趕出了紫禁城,並且發放了從20塊到200塊不等的一次性補償遣散費後,讓大家各尋後路。

也就是他對太監們的忍耐到了極點,爆發點是因為建福宮失了火,焚燬房屋一百多間,裡面的珍貴物品全都毀於一旦,失火現場有一股子濃濃的煤油味。溥儀知道,能縱火焚燬、虛報庫藏虧空的,恐怕只有這太監們了。偷偷的拿走也就忍了,現在放火燒屋也太狠點了吧?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是不是哪一天要連我都給燒了?

溥儀改造完成出來後,他去看望活著的太監,太監竟這樣稱呼他?

遣散這幫太監們當中,有的比較激憤,當場就跳了筒子河,少部分特別有錢的回到鄉下蓋了宅子回去享福了,也有一大部分苦無一技之長,他們早就未雨綢繆,攢錢投資寺院,以圖日後養老於此。這一天終究是來臨了,除了極少數沒做準備的太監去了地安門的燕翅樓,其餘的都去了經營多年關係的寺院。

溥儀大抵不知道,在他離開紫禁城時,宮裡尚有千餘名太監;到了北京解放時,只剩下不足10人,其中還有2個是跟著溥儀到偽滿“當漢奸”活下來的。

溥儀改造完成出來後,他去看望活著的太監,太監竟這樣稱呼他?

可見,太監在“宮外”的生活,十分悲慘。

解放後,僅存的這幾個太監,又被打上“地主階級”的標籤。在那樣的年代,這樣的階級屬性意味著什麼,冷暖自知。

有一天,溥儀的小妹韞歡告訴他:“宮裡過去的幾個太監還有七八個尚在人世,現在住在萬壽興隆寺,您要是得空,可以去看看他們。”溥儀聽了此話,心裡咯噔一下

萬壽興隆寺和紫禁城挨著,雖然隔著一條護城河,溥儀卻從來沒有去過這裡。因為那裡過去是老太監住的地方,溥儀覺得那裡“髒”,去那裡有失身份。沒想到幾十年過去了,還是繞不開這裡。

若論溥儀的本心,他並不想見到這些太監。過去,他們是主僕關係;現如今,他們都是新社會的同志。天知道,溥儀見到這些太監之後,會發生怎樣的事情。

可是,如果不見的話,又有些不妥。畢竟溥儀已經“改惡從善”,拒絕見這些被他傷害過的人,就是沒有正視自己過去的惡,這要是傳出去,溥儀十有八九得回爐重造。

無奈之下,溥儀只好選了個日子,決定去一趟萬壽興隆寺。

一個週末,溥儀早早地起了床,決定走路去看望這些太監。當溥儀出現在萬壽興隆寺門口時,他再次猶豫了一下。門口晃了一小會兒之後,溥儀毅然邁著步子,走進了興隆寺。

此時,幾個太監正忙活著在寺裡打掃衛生,準備開始新的一天。忽然,有一個太監跪在地上,嘴裡失聲尖叫道:“皇上!”

同時,腦袋不住地磕頭。其他幾個太監聞聲,趕緊跑過來,抬頭一看門口站著的那人是過去的小主子,頓時老淚縱橫——沒想到,忍辱偷生了半輩子,還能再次以太監的身份跪拜皇上,何其幸哉!

於是,他們紛紛跪在地上,嘴裡喊著“皇上”。溥儀看到這幾個太監如此稱呼他,嚇得魂都飛了——

要知道,這都新社會了,人人平等,冷不丁被幾個太監跪下來叫皇上,萬一有人揭發他“倒行逆施”,溥儀是百口莫辯呀!

溥儀趕緊迎過去,將為首的太監孫耀庭扶起來,嘴裡重複一句話:“我是來贖罪的,你們不要喊我皇上……”邊說,身體邊顫抖,似乎被噩夢驚著了一般。

孫耀庭看到“皇上”如此失態,恍然大悟,原來現在已是新社會,哪兒還有什麼皇上?

幾人坐在院子裡寒暄幾句之後,溥儀趕緊藉口離開,臨走前,叮囑孫耀庭,一定不要把見他們的事情傳出去,否則“咱們都要倒黴啦!”離開萬壽興隆寺,溥儀左晃右晃,又回到家中,把自己鎖在家裡幾天不敢出門。

確定沒人找他麻煩之後,才再一次出門去上班。

這一次見面,是溥儀一生中最後一次見到“伺候過”他的太監,也是最後一次被人當著面跪下喊“皇上”。從溥儀的表現來看,他的確已經“改惡從善”,畢竟像他這樣的甲級戰犯加漢奸身份,理應按槍斃處理。

唉!溥儀的一生,是悲慘?是無奈?還是該有的懲罰?但是,他肯來見太監最後一面,對這幾個太監來說,也算是一種“善”。

出獄後的溥儀暫住在北京的親王府中,經過了這激情動盪的幾十年歲月,溥儀開始在新思想的薰陶下,慢慢放下自己曾經的皇帝身份,徹底的成為了一個新思想的公民。並且在北京植物園找到了一份差事,而且在國家的關懷下溥儀再次與一名護士結婚了。

閒來無事的溥儀打算去看一下老熟人,而從小生活在北京紫禁城牢籠之中的溥儀所謂的熟人便是曾經的太監和宮女以及侍衛,而依然還在北京的老熟人最多的便是太監了。

很快溥儀便打聽到了曾經伺候過自己的幾位老太監的住所,溥儀十分興奮的前去探望這些曾經的老朋友,然而令溥儀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溥儀踏進這些老太監的住所時,剛開始這些老太監,並沒有認出溥儀,但是當溥儀唸到其中幾個人名字時,這些老太監紛紛跪在地上:萬歲爺,您是萬歲爺,老奴給您磕頭了!

看到這種行為,溥儀趕緊制止,並且上前扶起幾位老太監,語重心長的對這些老朋友們說:現在我已經不是什麼皇帝了,我也是一個新時代下的公民,今天就是來看看老朋友們,你們以後還是稱呼我同志就好了。

這些老太監們激動的答應了,但是我們可以猜想到這些老太監的內心依然不能平靜。畢竟傳統的封建思想在這些老太監的腦海中,留下了太深的時代印記。

後來溥儀依然經常去看望這些老朋友們,大家就再也沒有用萬歲爺這種稱呼,但是老太監們依然對溥儀保持著恭恭敬敬的態度。

關注千宇帶你走進更多秘史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