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临死留下奇怪遗嘱,墓葬两千年未被盗,墓内藏三件宝物

“皇帝”临死留下奇怪遗嘱,墓葬两千年未被盗,墓内藏三件宝物

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曹操

三国纷乱,曾涌现出无数历史上争辩不休的人物。在他们身上有着两种偏差的评价,如曹操、刘备之人主雄才,人们至今对其争议不休。可还有一位,以人臣之身份,最终成就了三国一统之后的江山基业,其人的争议丝毫不逊色于曹刘二人。

有些人称他为国之干臣、有人斥他为窃国大盗,他就是司马懿。一个熬死了同时代所有英雄豪杰的人物,最后篡魏定鼎司马家的社稷基业。在其死后留下一道让人深思费解的遗嘱,死后墓葬内藏有三件重宝,至今流传多年未被盗墓贼光顾,得以安详稳定。

虎视狼顾之相

司马懿于179年出生在河内郡温县孝敬里(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史书记载其人:自幼聪明、好闻博学、通达儒学义理。最初曹操一度征辟司马懿为官,他却因看不起曹操的出身多次拒绝。可曹操屡次听闻旁人举荐司马懿之后,便强行征辟他为

文学掾。后来因司马懿审时度势极会站队,表态支持曹操称帝,成为了曹氏心中的骨干大臣。

“皇帝”临死留下奇怪遗嘱,墓葬两千年未被盗,墓内藏三件宝物

曹操掌权期间司马懿的才华并未显现出来,因曹操对其人始终心怀忌惮,可却抓不到什么把柄来处置他。后司马懿又辅佐曹丕称帝,曹丕临终前以司马懿、曹真等四人作为顾名大臣,司马懿在魏明帝一朝屡升屡降,可依旧权势不减。

只可惜魏明帝曹叡体弱多病、英年早逝,还没有熬过司马懿这个半大的老朽,加之外有蜀汉、东吴政权的威胁,只得将幼子曹芳托孤于其手。司马懿因屡屡遭受另外一位托孤大臣曹爽的打压,司马懿趁曹爽、曹芳去高平陵祭陵之机,在京都洛阳发动政变,进而谋权功成。

隐忍一生、爆发一时,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于床榻之上,享年七十三岁,葬在首阳山,谥号宣文。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皇帝”临死留下奇怪遗嘱,墓葬两千年未被盗,墓内藏三件宝物

常言有道是,人在临终之前往往会回首生前历历在目的往事,司马懿曾亲身经历三国时期波澜壮阔的斗争,直到暮年谋权功成之后,心态自然而然的会产生不一样的变化,可人的本性是相同的,司马懿遗言就是告诉儿孙:“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恐惧。吾死之后,汝二人善理国政,辅帝平九州,慎之!慎之!”

从司马懿的遗言来判断,无疑给人造成了一种错觉。这句话的意思本是:我侍奉曹魏历朝四代,官位被授予太傅一职,这作为人臣来说地位已经是达到顶点了,时人常常怀疑我侍奉曹魏心怀二志,我听闻之后心中多有恐惧忧虑,我死之后,你们兄弟二人一定要尽忠职守的打理朝政,辅佐皇帝平定天下。谨慎为之、谨慎为之!

可当时的司马懿显然已经篡位自立,即便是辅佐了新帝登基,明确的彰显其二心异志,这已经是铁打不动的事实了,却还在临终前如此嘱咐儿子。后人直呼司马懿留下的这道遗嘱非常奇怪,叫人深思不解。

“皇帝”临死留下奇怪遗嘱,墓葬两千年未被盗,墓内藏三件宝物

珍宝遗存震惊撼世

除却上述的遗言之外,在野史中还有一段关于司马懿另一段遗言的记载。他还告知自己的两个儿子:“凡司马家子孙不准上坟!”。这句遗言比起上一句就更为离奇了。在中国古代是尤为重视宗法礼教的,人常流传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便深刻佐证了古人对于血脉传承的重视程度,与之相对应的是,对于祖先宗族的祭祀,也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仅是体现家族枝繁叶茂的表现,更是中国古人在亲情伦理上的追溯,即便是平民之家也有祭祖追源的历史根据,古代的清明节正是由此产生而来。

司马懿之家族为河内大族,其族谱来历可以追溯到高阳之子重黎这一代。到了司马懿这一代,父祖都身居要职,其家更是钟鸣鼎食、诗书礼教之族,司马懿更是号称当时的“司马八达”之一,与当时的才子杨修齐名。后代晋武帝司马炎曾自夸其家族渊源为:“本诸生家,传礼来久。”这很显然不是忽略了宗法礼教,

恰恰反映了司马懿内心不为人道的隐晦

“皇帝”临死留下奇怪遗嘱,墓葬两千年未被盗,墓内藏三件宝物

遗留下如此怪异的遗言,正是因为司马懿所谋夺的权力和地位,是通过死士和阴谋,借曹芳、曹爽乘机不在京都之时机,所获得的一切。因此留下这样的遗言,来保证自己死后墓葬的安宁。

司马孚遵照兄长司马懿临终的遗愿,将司马懿深葬于首阳山地底,更有传闻说是深埋地下三百尺,并且附带有三件宝物,归其人入葬黄土。首先就是司马懿在任职都督大司马、骠骑大将军一职时期,一直以来佩戴的

“司马剑”,此剑锋锐无比、传闻可破金石,通体镶金嵌玉 、华贵无双,司马懿常年于诸葛亮对阵于军伍,也深喜此剑,便将其带为随葬。

“皇帝”临死留下奇怪遗嘱,墓葬两千年未被盗,墓内藏三件宝物

功过参半慰平生,被称“心机谋略之祖”

人们常说司马懿隐忍一时、心计深沉、且富有谋略、儒教文礼之学识

,而他在身前还编撰遗留下了《司马法》一书。这本奇书当中不仅书有军阵武略、还有谋略攻心之术,晋武帝司马炎就是精研此书,最终成就帝位,可后世并未遗传此书的下落。因此有人猜测,这本《司马法》被司马懿带入了墓葬之中,或有留存。

以及上述遗言之中论及的《顾命三篇》,其弟司马孚遵兄长之命,将此放入司马懿墓葬之中,作为陪葬品。司马懿作为顾命大臣辅佐魏国三代人君,曹操时候曾辅佐于曹丕、曹丕死后有辅佐曹爽、曹爽死后又辅佐幼主曹芳,堪称一代顾命大臣。《顾命三篇》之中,写得就是司马懿做为顾命大臣,为曹魏政权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特意标榜其人历史功绩。

“皇帝”临死留下奇怪遗嘱,墓葬两千年未被盗,墓内藏三件宝物

能为司马懿作《顾命三篇》的书法大家的人选索靖和卫瓘,索靖其人官拜酒泉太守、征西将军,常年戍边,故此,卫瓘很有可能是此书的真实作者,卫瓘年轻时书法有成、文思敏捷,还担任过西晋的尚书令,因而有此推断。

司马懿在世之际,半生才气过人却和光同尘,最终一举定鼎晋祚之基业,不少后人称道和标榜其人为心机谋略之祖。

我们从其对于后事的料理和安排,便能够看出司马懿的不凡之处,其实在他心目当中还是为谋取一事耿介于怀的,担忧后世人对于自己所做出的事情诟病不齿,所惊扰到自身的死后墓葬安定,才会留下这样的安排与谋划,使得司马懿的墓葬至今两千余年依旧未被发现,如若今天发现,也是属于一代历史文物奇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