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多省中醫藥防治方案來了

新冠肺炎,多省中醫藥防治方案來了

賽柏藍2020年的第94篇文章

本文7418字,閱讀全文約15分鐘

新冠肺炎,多省中醫藥防治方案來了。

新冠肺炎防治,中醫藥積極介入

1月28日,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

新冠肺炎,多省中医药防治方案来了

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通知中要求,各有關醫療機構要在醫療救治工作中積極發揮中醫藥作用,加強中西醫結合,建立中西醫聯合會診制度,促進醫療救治取得良好效果。

1月28日,鍾南山院士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提到,“我們也在考慮中醫的作用,中醫一開始就要介入,別到最後不行了才看。在廣東就是這麼做,在很多地方也這麼做”。

同日,中央電視臺採訪了在武漢一線抗疫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院士。

仝小林院士在節目上表示,中醫在預防新冠肺炎上可以減少發病,在治療上針對噁心嘔吐腹瀉等新冠肺炎的症狀,也能發揮很好的作用。

“各地可根據病情、當地氣候特點以及不同體質等情況,參照方案進行辨證診治”,仝小林建議。

他進一步表示,“凡是武漢輸出的病人,與武漢當地病人治法基本相同。對無武漢病人接觸史的患者,可以根據當地情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制定適宜的治法和方藥”。

據賽柏藍梳理,截至目前,河南、北京、江西、陝西、天津、廣東、甘肅、山東、四川、雲南等省市已發佈本省的新型肺炎中醫藥治療方案。

其中,河南省衛健委更是要求,所有確診病例全病程使用中醫中藥。

3,確保所有確診病例儘早、及時、全病程使用中醫中藥;

4,確保中西醫協同機制落實,有效發揮中醫中藥的治療作用;

5,要建立規範的中醫診療流程,做好中醫診療記錄整理和總結。

在非典期間,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這場戰役裡,中醫藥的作用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視。

10省市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

各地可根據病情、當地氣候特點以及不同體質等情況,參照下列方案進行辨證論治,同時注重中醫臨床診療相關資料的收集總結工作。所有治療處方不可用於預防。

(一)溫邪犯肺

臨床表現:低熱或未發熱,乾咳,少痰,咽乾咽痛,頭痛,倦怠乏力,肌膚困痛,胸悶,脘痞,或嘔惡,或便溏。舌質淡紅,苔白或薄黃膩,脈浮數。

治法:宣肺散邪,清熱祛溼。

推薦處方:麻杏薏甘湯合升降散或達原飲;或羌活勝溼湯加減。

基本方藥:炙麻黃、杏仁、草果、姜厚朴、檳榔、蟬蛻、連翹、羌活、蒼朮、桔梗、酒大黃。

(二)溫熱壅肺

臨床表現:發熱,口渴,不欲飲,胸悶喘息、咽乾少痰,納差,大便不暢或便溏。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

治法:宣肺透邪,清熱解毒。

推薦處方:麻杏石甘湯合銀翹散加減。

基本方藥:炙麻黃、杏仁、石膏、金銀花、連翹、黃芩、鬱金、浙貝、赤芍、膽南星。

(三)溫毒閉肺

臨床表現:高熱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黃痰,胸悶喘促,腹脹

便秘。舌質紅,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

治法:宣肺通腑,瀉熱解毒。

推薦處方:宣白承氣湯合黃連解毒湯,可配合犀角地黃湯加減。

基本方藥:杏仁、生石膏、膽南星、酒大黃、炙麻黃、葶藶子、水牛角、桃仁、赤芍、生甘草。

(四)內閉外脫

臨床表現:神昏,煩躁,胸腹灼熱,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輔助通氣。舌質紫絳,苔黃褐或燥,脈浮大無根。

治法:開閉固脫,解毒救逆。

推薦處方:四逆加人參湯、安宮牛黃丸、紫雪丹。

基本方藥:人參、附子、山萸肉、天竺黃煎湯合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鼻飼。

河南

成人中藥預防處方

適用於流行期間普通人群的預防:

【處方一】

紫草10克、赤小豆30克、綠豆30克、生甘草6克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服,每日2次,可連服6天,無不適可繼續服用。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腹瀉者慎用,孕婦慎用。

【處方二】

蘆葦根30克、白茅根30克、生甘草10克、桔梗10克、黃芪10克

用法:煎或泡水代茶飲,不拘時,少量頻飲。

注意事項:老人、兒童皆可服用,孕婦慎用。

適用於流行期間特殊人群的預防:

【處方一】

適用於平素脾胃不和,或近期有腹脹,不思飲食,苔白膩等溼氣偏盛者。

藿香3克、陳皮3克、桑葉3克、蘆根2克、桔梗3克、甘草2克

用法:一日一劑,加水煮沸後代茶飲。幼兒減半,孕婦慎用。

【處方二】

適用於平素易感冒,畏寒怕冷人群。

生黃芪15克、防風10克、炒白朮15克、前胡10克、藿香10克、生薏苡仁15克、生甘草3克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服,每日2次,可連服6天。孕婦慎用。

【處方三】

適用於流行期間普通人群,尤其適合伴咽喉不適、大便偏幹者。

麥冬5粒、白菊花2朵、射 幹2克、桑 葉2克、青果2克、貫眾2克

用法:以上6味藥代茶飲。孕婦慎用。

【處方四】

適用於流行期間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接觸或慢性基礎病患者的預防。

生黃芪9克、射干5克、北沙參9克、金銀花9克、蒼朮9克、藿香6克、貫眾5克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服,每日2次,可連服6天。孕婦慎用。

兒童中藥預防處方

適用於流行期間正常體質兒童的預防:

【處方】

生石膏10克、綠豆12克、蒲公英6克、竹葉6克 蘆根3克、貫眾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連服6天。1歲以下,每日半副;1-16歲,每日1副。

適用於流行期間特殊體質兒童的預防:

【處方一】

適用於氣虛體質:平素易感冒,動則汗出,肢體倦怠,怕冷,納差,便溏,舌質淡苔薄白。

太子參10克、生黃芪10克、防風6克、炒白朮10克、枇杷葉3克、貫眾5克、大棗6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連服6天。1歲以下,每日半副;1-16歲,每日1副。

【處方二】

適用於陰虛體質:平素易感冒,盜汗,口渴,心煩,便幹,舌質紅少苔。

太子參10克、石斛6克、麥冬3克、金銀花3克、貫眾5克、大棗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連服6天。1歲以下,每日半副;1-16歲,每日1副。

【處方三】

適用於痰溼體質:平素易感冒,體胖,面黃,乏力,口粘不渴,納差,便溏,舌質紅苔厚膩。

藿香6克、薏苡仁12克、蒼朮3克、厚朴3克、金銀花3克、貫眾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連服6天。1歲以下,每日半副;1-16歲,每日1副。

江西

一、預防

(一)醫務人員按照標準預防原則,嚴格按照有關操作規程開展工作。

(二)藥物預防使用玉屏風散加味,組成如下:生黃芪12g、防風10g、白朮10g、銀花10g、連翹10g、貫眾6g、佩蘭10g、陳皮10g、蒼朮10g、桔梗10g。

本病屬於中醫疫病範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病位在肺,基本病機特點為“溼、熱、毒、瘀”。

(1)溼毒鬱肺,樞機不利

臨床表現:低熱或不出現發熱,乾咳,少痰,咽乾,咽痛,倦怠乏力,胸悶,脘痞,或嘔惡,便溏,舌質淡或淡紅,苔白或白膩,脈濡。

治法:宣肺透邪、解毒祛溼。

推薦處方:麻杏苡甘湯加味。

基本方藥:麻黃、杏仁、薏苡仁、生甘草、柴胡、黃芩、連翹、貫眾、大青葉、牛蒡子、蒼朮、草果。

加減:便秘加重牛蒡子、杏仁用量;發熱重者加滑石、羚羊角粉;咳嗽明顯加矮地茶。

(2)熱毒夾溼,肺失宣降

臨床表現:發熱,口渴,不欲飲,胸悶,咽乾少痰,納差,大便不暢或便溏。舌邊尖紅,苔黃,脈濡數。

治法:宣肺瀉熱、解毒祛溼。

推薦處方:麻杏石甘湯加味。

基本方藥:麻黃、杏仁、石膏、生甘草、金銀花、連翹、大青葉、黃芩、浙貝、蒼朮、滑石、藿香。

加減:咽喉紅腫者合銀翹馬勃散。

(3)熱毒閉肺,腑氣不通

臨床表現:高熱不退,咳嗽痰少,胸悶氣促,或伴咯血,痰中帶血,多有黃痰,腹脹便秘,舌質紅,苔黃膩或黃燥,脈數。

治法:清熱瀉肺、解毒通腑。

推薦處方:宣白承氣湯加味。

基本方藥:杏仁、生石膏、瓜蔞、大黃、葶藶子、貫眾、大青葉、桃仁、白茅根、蘆根、生甘草。

加減:高熱不退加安宮牛黃丸或羚羊角粉(衝),便秘加枳殼、厚朴。

(4)內閉外脫

臨床表現:神昏,煩躁,胸腹灼熱,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輔助通氣。舌質紫絳,苔黃褐或燥,脈浮大無根。

治法:開閉固脫,解毒救逆。

推薦處方:四逆加人參湯(參附湯)、安宮牛黃丸、紫雪散。

基本方藥:人參、附子、山茱萸,送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散。

山東

預防調護

一、預防處方如下:

1、藥物組成:黃芪12g、炒白朮9g、防風6g、太子參12g、雲苓12g、陳皮6g、連翹9g、金銀花9g、蘇葉6g、炙甘草3g。

功效:益氣養陰,扶正固表

2、中成藥:玉屏風散(丸、顆粒)。

3、推薦適應人群:密切接觸者及醫護人員。

(二)其他應注意下列預防方法:

1.“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應注意適時增減衣物。減少到人員密集場所逗留時間;出門戴口罩;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更衣。

2.“食飲有節”。飲食清淡、規律,多喝水、多食用水果蔬菜及牛奶、雞蛋等,提高機體免疫力。

3.“起居有常”。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規律,起居作息規律,適當鍛鍊身體。

4.“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要做到心神安寧,情志舒暢。

陝西

中醫藥預防方案

一、預防方藥

(一)成人處方

1、組成:生黃芪15g、炒白朮10g、防風6g、炙百合30g、石斛10g、梨皮30g、桔梗10g、蘆根30g、生甘草6g。

2、用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後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400ml,分早晚兩次服用,連服3~5天。

(二)兒童處方

1、組成:生黃芪9g、炒白朮6g、防風3g、玄參6g、炙百合9g、桔梗6g、厚朴6g、生甘草6g。

2、用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後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每日分2~3次口服,連服3~5天。

二、食療方案

可適量食用荸薺、百合、蓮藕、雪梨、銀耳、山藥、山楂等;可適量飲用白茶、茉莉花茶、金銀花等。

本病屬於中醫“風瘟”範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病位在肺,基本病機特點為“溼、熱、毒、瘀”。結合我省氣候寒冷乾燥的特點,制定本方案,各地可根據患者病情、體質等情況,參照下列方案進行辨證論治(本方案不可用於預防)。

一、輕症

(一)寒溼束表,熱鬱津傷

主症:發病初期,乾咳,低熱或高熱,乏力,胃脘痞滿,或惡寒,或頭痛,或嘔惡,或咽乾咽痛,口微幹。

舌脈:舌質淡紅,苔薄白略膩,脈浮緊或浮緩。

治法:解表化溼,宣肺透熱。

推薦處方:甘露消毒丹合藿香正氣散加減。

基本方藥:藿香(後下)、蘇葉、桔梗、薄荷(後下)、連翹、蘆根、滑石(布包煎)、炒白朮、茯苓、陳皮、厚朴、生甘草;或選用麻杏苡甘湯合升降散加減。

(二)熱毒襲肺

主症:發熱頭痛,熱勢較高,口乾咳嗽,咽痛目赤,口渴喜飲,小便短赤。

舌脈:舌質紅,苔黃或膩,脈滑數。

治法: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推薦處方:銀翹散合麻杏甘石湯加減。

基本方藥:連翹、金銀花、桔梗、薄荷(後下)、牛蒡子、竹葉、蘆根、淡豆豉、麻黃、生石膏(先煎)、杏仁、柴胡、蟬蛻、生甘草。

(三)外寒內熱

主症:高熱煩躁,惡寒怕風,身痛無汗,咽痛口乾,咯黃粘痰或咳痰不利,大便秘結。

舌脈:舌質紅,苔白而少津,脈滑數。

治法:發汗解表,清肺化痰。

推薦處方:大青龍湯合千金葦莖湯加減。

基本方藥:麻黃、桂枝、杏仁、生石膏(先煎)、蘆根、冬瓜仁、桃仁、生薑、生薏苡仁、大棗、生甘草。

二、重症

(一)熱毒壅肺

主症:高熱不退,咳嗽明顯,少痰或無痰,喘促短氣,頭身痛;或伴心悸,躁擾不安。

舌脈:舌質紅,苔薄黃或膩,脈弦數。

治法:清熱宣肺,通腑洩熱。

推薦處方:麻杏甘石湯合宣白承氣湯加減。

基本方藥:生石膏(先煎)、杏仁、生大黃(後下)、全瓜蔞、炙麻黃、知母、黃芩、蘆根、生甘草。

(二)內閉外脫

主症:神識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淺促,咯粉紅色血痰,胸腹灼熱,四肢厥冷,汗出,尿少。

舌脈:舌紅絳或暗淡,脈沉細數。

治法:益氣固脫,清熱解毒。

推薦處方:參附湯加減。

基本方藥:生曬參(先煎另燉)、 制附片(先煎)、天冬、麥冬、生大黃(後下)、金銀花、水牛角(先煎)、山萸肉、五味子、蘆根、生甘草。

三、恢復期

(一)餘熱未清

主症:身熱多汗,或有微渴,心胸煩熱,氣逆欲嘔,口乾喜飲,氣短神疲。

舌脈:舌紅少苔,脈虛數。

治法:清熱生津,益氣和胃。

推薦處方:竹葉石膏湯加減。

基本方藥:竹葉、生石膏、太子參、麥冬、半夏、粳米、蘆根、炒谷芽、生甘草。

(二)氣陰兩虛

主症:神倦乏力,氣短,咳嗽,痰少,納差。

舌脈:舌暗或淡紅,苔薄膩,脈沉細。

治法:益氣養陰。

推薦處方:麥味補中益氣湯加減。

基本方藥:太子參、麥冬、五味子、生黃芪、炒白朮、陳皮、當歸、北沙參、杏仁、炙枇杷葉、炙百合、炙甘草。

四川

建議處方(試行第一版)

一、急性期

(一)風熱夾溼證

症狀:發熱,不惡寒,口渴,不欲飲,咽乾咽痛,乾咳少痰,口淡無味,不思飲食,胸悶,脘腹痞滿,或嘔惡,倦怠乏力,大便質稀軟不爽,舌質淡紅,苔白膩,脈濡數。

治法:辛涼解表,芳香化溼

處方:銀翹散、藿樸夏苓湯合方加減

銀花30g 連翹30g 荊芥15g 牛蒡子15g 薄荷15g 桔梗30g 杏仁15g 廣藿香15g 厚朴 15g 茯苓 30g 法半夏15g 豆蔻15g 薏苡仁30g 白扁豆30g 焦山楂30g 建曲15g 蘆根30g

煎服方法:上藥用冷水浸泡30分後,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繼續煮15分鐘,連續熬3次,將3次所熬藥液混勻,每次150ml,每4小時一次,一日一劑。

(二)風寒夾溼證

症狀:發熱,微惡寒,頭身疼痛,乾咳無痰,口淡無味,不思飲食,胸悶,脘腹痞滿,倦怠乏力,大便質稀軟不爽,舌淡,苔白膩,脈濡。

治法:辛溫解表,芳香化濁

處方:荊防敗毒散、藿樸夏苓湯合方加減

荊芥15g 防風15g 川芎15g 白芷15g 薄荷15g 桔梗30g 廣藿香15g 紫蘇葉15g 厚朴15g 炒白朮30g 法半夏15g 建曲15g 薏苡仁30g 茯苓30g 豆蔻15g 杏仁15g 焦山楂30g 白扁豆30g 蘆根30g

煎服方法:上藥用冷水浸泡30分後,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繼續煮15分鐘,連續熬3次,將3次所熬藥液混勻,每次150ml,每4小時一次,一日一劑。

(三)溼邪鬱肺證

臨床表現:低熱或未發熱,乾咳,少痰,咽乾咽痛,倦怠乏力,胸悶,脘痞,或嘔惡,便溏。舌質淡或淡紅,苔白或白膩,脈濡。

治法:化溼解毒,宣肺透邪

處方:麻杏薏甘湯、升降散、達原飲。

蜜麻黃10g 杏仁15g 草果10-20g 檳榔10-15g 蟬蛻5-10g 連翹10-30g 蒼朮10-15g 桔梗20-30g 黃芩15g 牛蒡子15g 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藥用冷水浸泡30分後,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繼續煮15分鐘,連續熬3次,將3次所熬藥液混勻,每次150ml,每4小時一次,一日一劑。

(四)溼熱蘊肺證

臨床表現:發熱,渴不喜飲,胸悶倦怠,頭身困重,痰不易咯出,口淡無味,不欲飲食,大便不爽,舌紅,苔白黃膩或黃膩,脈濡數。

治法:清熱宣肺、芳香化溼

處方:清氣化痰湯合藿樸夏苓湯加減

陳皮10-15g 杏仁10-15g 黃芩10-15g 瓜蔞皮10-15g 茯苓15-30g 藿香15g 厚朴10-20g 青蒿20-30g 蘆根20-30g 金銀花15-30g 太子參30g 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藥用冷水浸泡30分後,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繼續煮15分鐘,連續熬3次,將3次所熬藥液混勻,每次150ml,每4小時一次,一日一劑。

(五)邪熱壅肺證

臨床表現:發熱,口渴,不欲飲,胸悶、咽乾少痰,納差,大便不暢或便溏。舌邊尖紅,苔黃,脈浮數。

治法:清熱解毒,宣肺透邪

處方:麻杏石甘湯、銀翹散。

蜜麻黃10g 杏仁10-15g 石膏20-30g 桑白皮15g 金銀花20-30g 連翹20-30g 黃芩15g 浙貝母15g 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藥用冷水浸泡30分後,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繼續煮15分鐘,連續熬3次,將3次所熬藥液混勻,每次150ml,每4小時一次,一日一劑。

(六)邪毒閉肺證

臨床表現:高熱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黃痰,胸悶氣促,腹脹便秘。舌質紅,苔膩或黃燥,脈滑數。

治法:宣肺解毒,通腑瀉熱。

處方:宣白承氣湯、黃連解毒湯、解毒活血湯。

杏仁15g 生石膏20-30g 瓜蔞皮15g 大黃5g 蜜麻黃10g 葶藶子15-20g 桃仁10g 赤芍15g 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藥用冷水浸泡30分後,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繼續煮15分鐘,連續熬3次,將3次所熬藥液混勻,每次150ml,每4小時一次,一日一劑。

(七)內閉外脫證

臨床表現:神昏,煩躁,胸腹灼熱,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輔助通氣。舌質紫絳,苔黃褐或燥,脈浮大無根。

治法:開閉固脫,解毒救逆。

處方:四逆加人參湯、安宮牛黃丸、紫雪散。

生曬參20-30g,炙附片(先煎去麻)30-60g,山茱萸15-20g,送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散。陽氣暴脫者可加參附註射液靜脈滴注。

煎服方法:炙附片先煎1小時至不麻口,加生曬參、山茱萸繼續煎煮30分鐘,共煎煮3次,每次100ml,每3小時一次,一日一劑。

中醫藥的治療重在早期介入,在分型治療的同時,應注重益氣養陰,可頻服參麥飲(人參60g,麥冬30g,煎湯600ml,一日一劑),益氣養陰,提高機體免疫力。不能進食者,可予參麥注射液靜脈滴注。

二、恢復期

餘邪未盡、氣陰兩虛證

臨床表現:心煩口渴,少氣懶言,痰少,或乾嘔咳逆,或鼻咽乾燥,口淡食少,舌紅少苔,脈細或細數。

治法:益氣養陰、健脾除溼

處方:竹葉石膏湯合四君子湯加減

竹葉15g 石膏15-20g 太子參20-30g 麥冬10-15g 半夏10g 白朮15-20g 茯苓15-20g 炙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藥用冷水浸泡30分後,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繼續煮20分鐘,連續熬3次,將3次所熬藥液混勻,每次150ml,每4小時一次,一日一劑。

天津

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

一、預防

用於密切接觸人員的預防。

基本方藥:柴胡18克 黃芩12克 枳殼12克 桔梗10克

厚朴12克 檳榔18克 銀花15克 貫眾10克 草果6克 青皮6克 佩蘭10克 荷梗6克

生黃芪18克 炙甘草6克

煎服方法:水煎服,日一劑,連服7日。

本病屬於中醫疫病範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病位在肺,基本病機特點為“溼、熱、毒、瘀”。請各醫療機構醫師根據患者病情及體質等情況,辨證論治。

清熱解毒,化溼祛濁。

(二)分證論治

1.輕症

(1)熱毒襲肺

主症:發熱,惡寒,咽乾痛,乾咳少痰,四肢肌肉痠痛,乏力,頭痛。

舌脈:舌邊尖紅,舌苔白或微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解表、清熱解毒

基本方藥:銀翹散合清瘟敗毒飲加減

藥物組成:銀花、連翹、薄荷、桔梗、芥穗、牛蒡子、玄參、丹皮、黃芩、石膏、蘆根、甘草。

(2)溼毒阻遏證

主症:乾咳少痰,咳聲聲重,胸悶,呼吸氣促,腹脹納差,大便溏。

舌脈:舌淡紅,苔白膩,脈滑。

治法:解毒化溼、透邪外達

基本方藥:三仁湯合升降散加減

藥物組成:杏仁、生薏仁、蔻仁、滑石、通草、竹葉、半夏、厚朴、澤瀉、酒大黃、殭蠶、蟬蛻、茯苓、桔梗、白前

2.重症

(1)溼毒蘊結證

主症:高熱不退,咳嗽,或有黃痰,胸悶,呼吸氣促,腹脹納差,大便溏。

舌脈:舌紅苔膩,邊有齒痕,脈濡或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燥溼化濁

基本方藥:柴胡達原飲加減

柴胡、黃芩、枳殼、草果、杏仁、厚朴、檳榔、藿香、滑石、浙貝、茯苓、赤芍、生薏米、萊菔子、地龍、甘草

(2)熱毒熾盛證

主症:壯熱,咳嗽,痰黃稠,胸悶,呼吸氣促,口渴煩躁,小便赤黃。

舌脈:舌絳紅,苔黃或燥,脈數。

治法:清熱涼血、瀉火解毒

基本方藥:白虎湯合清營湯合清瘟敗毒飲加減

藥物組成:生石膏、知母、玄參、生地、丹皮、竹葉、銀花、連翹、黃芩、梔子、薄荷、赤芍、鬱金、葶藶子、甘草

北京

新冠肺炎,多省中医药防治方案来了新冠肺炎,多省中医药防治方案来了
新冠肺炎,多省中医药防治方案来了新冠肺炎,多省中医药防治方案来了
新冠肺炎,多省中医药防治方案来了

廣東

新冠肺炎,多省中医药防治方案来了

雲南

新冠肺炎,多省中医药防治方案来了新冠肺炎,多省中医药防治方案来了
新冠肺炎,多省中医药防治方案来了新冠肺炎,多省中医药防治方案来了
新冠肺炎,多省中医药防治方案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