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最大的缺點是什麼?

李振亞love


如果關羽的性格缺點是傲,那麼諸葛亮的性格缺點就導致蜀國滅亡 !


《三國演義》凡看到關羽敗走麥城時,與諸葛亮病死五丈原都不禁扼腕嘆息,為二個人感到可惜,關羽死的時候50多不到60的樣子,諸葛亮死的時候也是五十多點,真是長使英雄淚滿襟啊。

在《三國演義》裡面關羽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釋曹,水淹七軍,單刀赴會,活著時無疑是英雄,就是死以後還顯聖向呂蒙索命,嚇病曹操與孫權,託夢給劉備,幫助兒子興,在民間尊稱為“關公”但是關羽有一個性格上的缺點,目中無從,為人太傲,最後也因為輕敵敗走麥城,身首異處,關羽性格上的缺陷不僅斷送了自己,也使兄長劉備的大業受到重創,讓人婉息! 諸葛亮在在《三國演義》裡面,初出茅廬三分天下,火燒博望,新野,東吳舌戰群儒用奇謀草船借箭,空城計,六出祁山,星落五丈原不得不說,《三國演義》上的諸葛亮能掐會算、呼風喚雨之異能,讓諸葛亮超凡入聖,出神入化。


經過千百年的口手相傳渲染附會,今天的諸葛亮成了智慧之化身,成了世人意念中完美到極致的完人,但是人無完人,諸葛亮有什麼缺點那? 其一“諸葛一生唯謹慎,可以說謹慎是諸葛亮一生最主要的性格特徵。這一特徵主要體現為諸葛亮考慮事情的詳致周到、細心縝密。就連出山助劉備,劉備去東吳和親,草船借箭等等都是,謹小慎微,思精慮遠,全面周到。

這可以舉出很多例子,譬如甚至在他星隕五丈原的最後時刻,他還謹慎細緻地做好了死後讓蜀軍安全撤退的全程籌劃,幾乎每一步他都考慮周全,蜀軍只需按部就班,便可以回去. 而且他連死後魏延必反也考慮到了.就是因為他考慮的太周到長遠,而沒有下決心冒一次險派一個與曹操無關的人去攔截曹操,致使曹操就此逃過了一劫也絕對不會冒險出奇兵. 因此,魯迅就曾無情地給出評價,說羅貫中“狀諸葛之智而近妖”。

對於漢室,諸葛亮更是盡忠盡責,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昭彰後世。在白帝城託孤的章節中,劉備告訴諸葛亮如果自己的兒子不是國主之才,就讓他取而代之。這也充分體現了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與厚望。但諸葛亮自始至終都謹遵先主遺命,忠心耿耿,輔佐劉禪,從未有過僭位思想。

其二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記載:“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魏氏春秋》記載:“罰二十以上,皆親攬焉”。簡單時候就是諸葛亮事必躬親。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儘管事必躬親這樣的堅持確實難能可貴。但是偌大的國家會有多少事需要處理?就算日理萬機,也未必能夠盡數做完。更何況一個人的效率始終太慢。優秀的領導應該是用人多過做事,而不是以一當十的辦盡所有事。

孔明累死了自己也生疏了他人,其結果乃是雙輸。憑藉一己之力根本改變不了國家滅亡的大局。過猶不及、月滿盈虧的道理,被稱為智慧化身的孔明不會不懂。他的一生可歌可泣值得尊重,他的功績雄偉值得大書特書,但是他並非完人。在客觀環境、個人追求、性格缺陷的綜合影響之下,最終他還是先走了一步,而蜀國也是緊隨其後。


晉運達人


諸葛亮做事“事必躬親”,看起來是好事。卻正好說明,他信任的人很少,或者說他不相信別人,什麼事都事無鉅細,親臨現場。別人就沒有發揮成長的空間,所以,他這點不如劉備,劉備什麼人才都能用,善於發現人才,就其所用。



諸葛亮清高自傲,一生只發現了姜維是個人才,為其所用。他的工作方法,使人才埋沒,人不能盡其才,他也沒有為蜀漢儲備培養後繼人才,使蜀漢出現早衰。

諸葛亮用人不善,留關羽守荊州。關羽剛愎自用丟了荊州,直接導致諸葛亮《隆中對》戰略的失敗。後來,又用馬謖,失街亭,直接導致戰爭的失敗。

諸葛亮一生用兵謹慎,拒絕了魏延子午谷突襲的策略,卻在馬謖那裡翻了船。這還是劉備臨死遺囑交代提醒過的,馬謖不可重用。司馬懿在給弟弟司馬孚的信裡說:“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墜我畫中,破之必也”。




諸葛亮身居高位,並不善於處理內部矛盾,用人方法僵化,導致蜀漢內部矛盾不斷。比如,諸葛亮是從荊州到的四川,所以他用的幹部都是荊州的,楊儀,馬謖等。不如劉備時,用了不少益州幹部,使內部矛盾平衡。

楊儀是諸葛亮提拔的參謀長,與魏延早有矛盾,諸葛亮不能很好的調解處理,導致蜀漢內部大亂。

諸葛亮善於施政,管理具體事務,給蜀漢帶來了生產,經濟的發展。但是,缺點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說,諸葛亮也是普通的人。



路遙lgy


說諸葛丞相有何缺點,真心不好回答。

不用看後人評價,但看丞相的兩篇《出師表》,就知此人堪稱完人。

要情懷有情懷,要智慧有智慧。

既然是人,便總有不足,所以只能強言擇其一二吧。

1.陳壽褒貶,純屬書生之見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陳壽的點評,指出了諸葛亮的兩個缺點:

一個是連年動眾,不好聽的說就是窮兵黷武而不愛惜民力。

陳壽的立足點是諸葛亮的連年北伐,但《後出師表》全部回答了北伐的目的。

蜀漢不能坐等長策取勝,只能以戰止戰、以戰爭的偶然性博取生存的機會。

另一個是“應變將略,非其所長”,不好聽的說就是諸葛亮不會打仗,打了那麼多年卻毫無戰績。

立足點就是諸葛亮北伐,不僅沒佔到多少土地,也沒打過幾場大勝仗。

這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了,蜀漢總共也就能派出去二十萬兵,而雄踞六州之地的曹魏能組織多少兵?

而且諸葛亮是堵到你家門口去打的,說他不會打仗,司馬懿真有本事,也兵臨四川一番。

沒佔多少地,是因為蜀軍出不了川,蜀漢沒有生存空間和戰略迴旋,所以才得死命北伐,但凡出川決戰,就知道能佔多少地了。

沒打過幾場大勝仗,是因為司馬懿根本不跟諸葛亮打,司馬懿就是要耗死諸葛亮、耗死蜀漢,因為曹魏的國力夠雄厚,能耗死你就沒必要打死你。

2.諸葛亮的敗筆,馬謖失街亭

諸葛亮一生的最大敗筆,可能就是首次北伐的功敗垂成。

馬謖守住街亭,諸葛亮兵取隴右,那麼天下三分就是另外一番形勢。

蜀漢割據四川、漢中和隴右地區,而後則以四川為大後方、漢中為中轉、隴右為前沿,時刻威脅曹魏的關中。

雄踞中原的曹魏只能向關中之地聚集大軍,勢必造成荊襄空虛,而孫吳就可以取得戰略主動,時刻威脅成皋滎陽。

那麼,曹魏就會陷入窘境,當真是腹背受敵了。

但是,馬謖失街亭,就是諸葛亮的問題了。

首先,諸葛亮是北伐總司令,必須負總責。

其次,選人任將,是諸葛亮力主馬謖的,原因就是諸葛亮器重馬謖,要培養馬謖。

(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

所以,諸葛亮用人失察的問題、任人唯親的問題,也就暴露了出來。

但是,諸葛丞相也有自己的難處,任命大將,首先考慮的是忠誠而不是才華。

諸葛亮要培養馬謖是因為他信任馬謖、瞭解馬謖,但是馬謖卻不能獨立任事。

而其原因就是夷陵之戰後,蜀漢已經人才凋零,當真沒啥可用之人了。

3.諸葛亮《隆中對》的過分樂觀,戰略設計上的不全面

說諸葛亮沒有重用魏延、沒有選好接班人、沒有治理好四川,這些都是因為形勢不得已,諸葛亮逼不得已,只能盡力做到最好。

魏延的子午奇兵之謀,根本沒法用,首先能不能走出子午道是個問題,其次走出子午道能不能佔定關中則更是一個問題。要考慮當時的形勢是魏強而蜀弱。

沒有選好接班人,但關鍵是得有接班人,蜀漢一州之地能選出什麼不世出的人才。

蜀漢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就能說明一切了。

而劉備、諸葛亮、關羽、趙雲、張飛,甚至包括黃忠在內,這些精英級人物沒有一個出自益州。

沒有治理好四川的問題,主客矛盾一直都存在,益州士族與荊州勢力,當真是難以調和,出路只能是把蛋糕做大,但是蜀漢的蛋糕卻越做越小,隴右和關中沒佔到卻又丟了荊州。

所以,以上這些都不是諸葛亮的缺點,形勢不允許、英雄也沒辦法。

而諸葛亮的一個非常大的戰略問題就是《隆中對》,聯荊州、益州而後東西兩路出擊曹魏。

首先是理想豐滿,但現實骨感。

你劉備啥也沒有、憑啥就能佔據荊州、益州。

但是先住劉備當真是雄蓋三國,一個賣草鞋的說把荊州、益州拿下就拿下了,所以劉備這個執行者很厲害,執行能力秒殺《隆中對》的戰略設計。

第二是佔了荊州益州也沒用,因為中原已經不再混亂。

以二州之地而圖六州曹魏,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力量上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語。

《隆中對》要能成行,必須得中原混亂才行,就是說得有機會,最好是諸侯伐董卓或黃巾起義的大機會。

但是,誰會給你機會呢?

所以,諸葛亮的戰略設計有問題,過於樂觀,陷入了一種確認偏誤。

總結來說,諸葛亮的缺點有兩個:一個是用人不當;一個是戰略不當。

而至於性格方面的缺點,我算是個孔明粉,也就一樣的確認偏誤了,所以當真說不出什麼了。希望評論留言,能聽到真知灼見吧


減水書生


答:諸葛亮最大的缺點是沒有在培養接班人上下功夫。以至在他死翹翹後,蜀國治國無干才,帶兵無帥才。就一個姜維,還是半道撿回來的。而魏國在司馬懿之後,有司馬師,司馬昭,鄧艾,鍾會,陳泰,郭淮,夏侯玄,夏侯霸等,吳國在周瑜魯肅之後,有陸孫、丁奉,諸葛咯,步鷙等二代人才。

如果諸葛亮在百忙中稍微注意點教育問題,辦個諸葛亮政治軍事大學,自任校長,親自授課,讓趙雲擔任武術教練,魏延做課外輔導員,收羅二代子弟,悉心培養。憑這麼雄厚的師資力量,學校定會人才輩出,那蜀國說不了真能逮著機會統一天下,至少能多活個幾十年吧。

再者,就是身邊的同事,諸葛亮也沒栽培好。出門辦事,行軍打仗,總愛給個紙疙瘩。到地方拆開,按指示辦。這不是按圖索驥嗎?把年輕同事都慣成呆子了。你看司馬懿就不一樣,他出門打仗,總把孩子帶上,從小就上戰場歷練。






文史品讀


諸葛亮,這個在中國幾乎被封神的人,在歷史上有太多關於他的故事。三顧茅廬、六出祁山、七擒孟獲,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於諸葛亮,每個時代都有關於他的評價。

唐朝時候,名將李靖特別推崇諸葛亮。他曾經和李世民交談的時候說過,自己學過排兵佈陣的本事,都是從諸葛亮的兵馬、八陣圖裡演變過來。李靖自己本人就是能征慣戰的大將,他幫助唐朝平定了南方的大半江山,後來又擊敗北方的突厥人。可以說,這樣一個軍事專家對諸葛亮兵法的評價,是非常有含金量的。

不過,諸葛亮的本事可不是隻有行軍打仗。後世對諸葛亮一生的總結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這些評價可不是胡吹亂捧。軍事家前面已經講到過了,諸葛亮政治家的本事,主要體現在他治理國家方面。跟其他兩個國家不同,蜀地雖然有蜀錦,但是依然比較貧瘠,沒有什麼其他致富的手段,而且諸葛亮還要收復天下,自然是要花錢。但根據當時的史料記載,諸葛亮治理國家的時候,蜀國被治理地井井有條,雖然要打仗,但老百姓的日子過得還算挺好的。賞罰分明,不會因為跟諸葛亮關係好,犯罪的時候可以免受懲罰。也不會因為跟諸葛亮關係差,最後得不到重用。

諸葛亮在外交上,可不是隻有在東吳舌辯群儒。諸葛亮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他在隆中的時候,為劉備定下了聯合東吳,跟蜀地西邊和南邊的少數民族打好關係的策略。這個策略,對於蜀漢來說,意義重大。當然了,他本人在外交手段上特別厲害,跟孫權、孟獲之間,聊得特別開心。

文學家跟書法家,主要是因為諸葛亮寫了那篇《出師表》,那真的是一片好文章。這篇奏摺的內容,如果放在就是”30天,教你從一個普通人當皇帝“。可惜阿斗實在不爭氣,看了半天,也沒學到什麼東西,還把蜀漢這口鍋砸在自己頭上。木牛流馬、連弩,就是諸葛亮作為一個發明家的底氣。

從上面的這些來看,諸葛亮真的是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完人,能力高,品德好,長得又帥,基本上是沒有缺點了。不過,他一生的死對頭司馬懿,卻給出了一個跟其他人完全不同的評價。司馬懿說:”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

不愧是諸葛亮一輩子的對手,司馬懿的這個評價,確實反應出諸葛亮在後期的困境。司馬懿認為,諸葛亮志向遠大,但缺少機謀,能夠謀劃大事,卻缺乏果斷,想出兵北伐卻不能親自掌握大權。

諸葛亮是個謀劃型的人才,做事情講究謀劃佈局好一切再動手。作為謀士,這確實沒有問題。但如果是自己執掌大權,就會遇到一些問題。往往會因為過於謹慎,錯失良機。而且諸葛亮雖然是軍政、外交一把手,但真正的大權還是在劉禪手裡,他並不能自己一個人說了算。這意思是諸葛亮後來遇到的,最大的一個缺陷了。


淡淡的憂傷6688


諸葛亮最大的缺點就是,曲高寡和。沒有更好的吸引和培養後繼人才!蜀中要在幾十年內,謀出幾個諸葛亮,武出幾十趙子龍?然後步步為營,漸出祁山。未嘗不可以打敗曹魏,一統中原。可惜就這麼一個諸葛亮,就那麼一個趙子龍,老去死了之後,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可嘆可悲!




國風1974


諸葛亮最大的缺點是沒有認清楚蜀國的國力狀況,連續發動戰爭不旦沒有取得勝利,反而對後來蜀國滅亡埋下了隱患,這就是過度的自信所誤。

三國形成對立,憑諸葛亮的才能發展國力,等待時機為時不晚,但諸葛亮沒有這樣做。諸葛亮平定西南,雖然沒有了身後憂患,統一國家還是沒有強大的物力財力支撐。

諸葛亮的缺點是地理侷限了才能的發揮,往魏國的方向攻城掠地始終風水不利。


白雲3498


諸葛亮的最大缺點是沒有培養出優秀的下一代。



這一點跟司馬懿比較一下就知道了,司馬懿把下一代培養成了優秀的帝王之才,所以在司馬懿去世之後,他的下一代能幹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來,最終統一中國。反觀諸葛亮,他沒有將他的下一代培養成優秀人才,導致諸葛亮病逝之後,蜀國無人可用,無人能與司馬家對決,從而使蜀國在與魏國的對抗中一敗塗地。

如果諸葛亮培養出了優秀的下一代,要說蜀國能統一中國可能有些誇張,但至少能使蜀國的滅亡推遲一些,能為蜀國的長期生存發展奠定基礎。


伍洲音樂


他的優點就是他的缺點,他的缺點反而是他優點!


南方小周


又想成就霸業又想遵規守距,即使他沒累死,也沒辦法替劉禪打下江山,因為劉禪就不是和他志同道合的領導,他做多少都是無用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