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单位干多干少报酬一样,干得越多错的越多,大家工作积极性很差,怎么办?

O55651381初见永恒


一、首先,分析一下为什么存在干多干少的问题。

1、单位中,有人干得多,有人干得少,首先源于职责分工的不明确。 在这种单位,很多领导可能习惯于谁用的顺手就安排谁工作,而不管安排工作的工作是不是员工分内的事情。我们经常给看到一些领导,随便叫个人就把工作安排了,反而应该做这个工作的人没事可干了。

2、干多干少,源于工作的没有计划性。 很多单位的领导,从来不主动做好计划,更多的是碰到事处理事,工作没有计划性。所以,一段时间会很忙,而另一段时间会很闲。同时,有可能碰到比较着急的事,一通乱安排,出现了忙闲不均的局面。

二、干多干少,薪酬都一样,肯定是单位的工资体系出现了问题。大家都在吃大锅饭,都在等靠让,反正干多少跟工资没有关系。时间长了,优秀员工会变得怨声载道,而偷懒的员工却如鱼得水。长期这样下去,积极性能好了才怪!

三、干的多错的多,这本身就是大问题。对于员工来说,干得多,还要干的漂亮,这才是好员工的标准,所以,单位的价值观是有问题的。 四、那应该怎么改变这种状态呢?

1、明确职责分工。把部门职责梳理清楚,然后根据岗位设置情况,把职责划分下去,严格按照职责安排工作,及时检查和督促。

2、做好工作计划,精确到责任人。这样既可以 避免工作上的胡乱安排,也可以有效的监督相关人员的工作质量和绩效。

3、设定以岗位价值为标准的薪酬体系。干多干少不能一样,那是承担的业务量不一样。干好干坏不能一样,那是工作的绩效不一样。薪酬纪要体现内部的公平,也要体现效率优先的原则。谁承担的工作多,谁对公司的价值奉献大,谁的绩效考核分数高,就可以拿到相应的高工资,打破大锅饭的局面。

4、建议高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切忌不要把考核作为惩罚的手段。考核是个工具,既要惩罚绩效差的人,更要激励绩效高的人。另外一点,考核要和工资及工资调整挂钩,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5、针对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除了薪酬绩效的改变,可以进行一些执行力、团队建设方面的培训,活跃员工气氛,增强团队凝聚力,改变目前懒散的工作作风和习惯。

欢迎评论!


职场菜根谭


干多干少一个样,多干不多得,少干不少挣。关键是干的多了,出错的机会就多,于是挨罚的几率就大。这样的情况我遇到过!

我在一个私企的时候,老板比较糊涂。当时我负责质量工作。为了改善质量管理工作,刚开始我提出了很多建议,老板一听,很好,很有道理,那你就去干吧。我一听就傻了,我提的建议就我来干,要人家主管部门干啥。再说了,我染指别人的业务,这是职场大忌啊。非但工作干不好,还得把关系搞僵了。于是,后来我就不提建议了。我又不多挣钱,还搞的大家不高兴,干不好,老板还要罚我,我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嘛!

像我们这样的,已经是职场老油条了,工作经验在那里摆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所以我们对多干少干没什么概念。如果你是一个年轻人的话,经验不足,能力欠缺,我倒是建议可以多干点。因为这是为自己积累工作经验,说白了是在为自己干!我在国企的时候,从来没考虑过我干的多了,你干的少了,我吃亏了等等。那时就是主动干,所以锻炼了自己,使自己具备了后来在私企生存下去的能力和资本。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只有把眼光放长远点,才会比别人成长的更快!如果你有人生目标,想比别人混的更好,挣的更多,那就多干点,真的不吃亏!

温馨提示:1.阅后如果喜欢,不妨关注、点赞和评论,谢谢

2.如果喜欢职场和管理知识,请关注本头条号阅读相关文章!


管理那点事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的不如混的好”,这种大锅饭平均主义,消灭了没有?没有。在个别企事业单位依然存在。所以,国人和外人经常质疑体制内效率低下,就是因为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机制,导致人员积极性不高,对混日子的人来说是天堂,对想干事创业的年轻人就是地狱,好好的青春就这样磨没了。所以,要从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你自己怎么看怎么办的问题。你想混日子,这种体制不是很适合你吗?你不想混日子,这种体制你还恋念什么?但是你也不能荒废自己吧。记住一句话:你可以留在体制内,但要具备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不能和混日子的人攀比,他混你也混,混得你温水煮青蛙?所以,本事是自己的,经验是自己的,智慧装在自己脑子里。多干一点,不为那点工资,只为自己积累能力和经验,把智慧装进自己脑子里。有本事了,就飞到高枝;本事不硬,就继续培养本事。

第二,如果认识多做多错。在职场新人阶段,多做必然多错,这是数学概率问题。领导又不傻。但是职场成熟人,就不应该多做多错了,当经验和能力具备时,多做少错,才是你追求的目标啊。就像炒股票,多赚少赔,你才是行家啊。等你有了多做少错的本事,这个本事是自己的。我经常遇到年轻人不认可这句话,宁愿不干,也不犯错。结果他的成长就会慢,以后可能会犯大错,丧失重要机遇。你经过错的洗礼,才不怕错。你犯错少,以后遇到大错,你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第三,你不幸在这种单位怎么办?你在一个积极性很差的单位,你怎么定位自己?这是一把双刃剑。别人懒惰,你积极,你成长快。别人懒惰,你积极,别人排斥你。这就要看你的情商和智商了,有些人情商不高,瞎积极,不幸被枪打出头鸟。有些情商高,游刃有余,自己也锻炼了本事,还不被早日打掉。所以,从这些单位混出来的能人,都是智商和情商兼具的人。

举一个例子:我认识一个朋友,就是从这样的单位混了十年,本事也长了,也没有被排挤。这个人当了单位一把手之后几年,进一步拓展人脉和管理经验,很快跳槽到一个民企上市公司当CEO,年薪百万。这位朋友就是在这种环境内,锻炼了情商和智商,这个本事是自己的,未来总有一天,他会得到他已经得到的东西。那些混日子的人,还在那个单位挣4000元月薪,天天抱怨呢。


职场火锅


这确实是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最为明显。忙的人要忙死,闲的人闲得要命,并且越忙干活越多的人责任还越大,闲的人工作生活两不误,还不耽误提拔。

我之前单位就有这样的一名女同志,人家不管到哪个处室总感觉很清闲的样子,靠给人家什么活,人家总说干不了,但是你也没办法啊,你又没有权力给人家降工资,更别说开除人家了。周末别人忙的要命,天天加班,人家却从来不用加班,因为就算让她来,她也是歇着。我们天天连轴转,人家朋友圈天天晒旅游,晒美食。并且,但凡让人家加一次班,就马上在朋友圈晒,“我们又加班了”,真的是很无语。

不过,任何单位都会有这样的人,毕竟每个人的处世方式不一样。现在,各级都在出台激励担当作为和容错纠错机制,正是为广大敢于担当作为的人撑腰。所以说,这种情况终将会改变的,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即可。


中省直遴选


你说的这个问题是一般党政机关的通病,也是我们单位目前面临的困境。用一句俗语概括就是:看的看,干的干,看的给干的提意见。我也在思考该如何破解这个难题,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单位的全面建设。下面,我分享一些我的看法吧。

首先,要全面了解职工的情况。职工的基本情况决定了他的工作目的、工作动力和工作状态。以我们单位的人为例,有的家庭背景深厚,个人也干劲十足、能力突出,只是想尽快地做出成绩,尽快地提拔离开;有的家里条件一般,工资是他全部的收入,想努力工作认真养家糊口;有的家里经济十分富裕,工资这点钱还不够他吃喝,人家就是把工作当做来消遣的;有的是善于经营,把工作单位当做一个平台,在这里想认识更多的人,更好地利于个人事业的发展。全面了解职工的情况,明白其动机和目标,知晓其优点和特长,掌握其缺点和不足,这就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体谅痛处、照顾难处、用人长处。

其次,要仔细查找制度上的漏洞。

制度是干部职工的应该共同遵守的约定,是具备一定效力的约束性文件。要查找人员管理方面的漏洞,既体现鼓励激励,又体现约束管理,尽可能地给大家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要查找工资待遇方面的不足,体现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的原则,防止干多干少一个样、拿得少干得多等不公平现象。要查找相关制度在执行时出现的问题,防止管理制度一大堆,但缺少执行、缺少约束、缺少监督。总之,要建立科学完备、运转高效、系统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给干部职工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尽可能保障所有人的权益。

再次,要尽快建立公正的考核体系。考核是推动工作、评价工作的重要手段,也应该成为每个人赏罚的重要依据。如果有条件的话,将工资与出勤、工作量、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挂钩,客观公正评价每个人所做的贡献。建议参照一些企业,每季度对人员进行考核评定,建立一些淘汰机制,营造追赶超越、争先恐后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总之,要建立考核体系,明确考核要求,落实考核规定,让每个人的工作得到公正的评价,达到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最后,要认真做好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应该经常开展,也要发挥作用,充分了解每个人的思想状态,该一些工作不努力、不上进的要提醒,该对一些挑拨是非、说三道四的要教育,对一些勤奋努力、认真工作的要表扬,对一些出现问题的该处分的处分、该开除的就开除。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分享,期待我们的单位都变得更好,期待我们都得到更公正地对待!


富评


现在在单位干多干少报酬一样,干得越多错的越多,大家工作积极性很差,怎么办?

这在一些公职人员单位比较明显,大家的工资报酬,与工作业绩没有多少关系,主要是与职务、级别、职称、年限有关。

这种现象的确很无奈。即使是发奖金,也是平均主义,大家都是一样的,基本上不会有所区分,有的话也是根据级别来的,并不让大家服气。

首先,缺乏一个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因为不像企业,有可以明确量化的业绩,一般公职单位没有对业绩具体化,而且每个人的职位、职责也不一样,没有细化、可操作化的考评指标。所以每年虽然有考核,但几乎就是主观性的评价,采取的多是不负责任的投票方式,大家主要凭关系、人情来选择。

因此,改革绩效考核办法,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奖优罚劣,应是当下解决的主要问题。否则就会出现,单位的人很多,能干事、想干事的人却不多,有的领导就喊“缺人”,关键是人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其次,让老实人不吃亏,要靠实绩来说话。

我们常常讲,让老实人不吃亏,可是讲得越多的事情,往往就是无奈的现实。为什么老实人总吃亏?说明我们的一些用人选人规则出了问题。不少老实人就是干不过会说的、会玩的。

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至关重要,那就是如何科学的用人选人?应该以工作实绩作为核心指标,这个实绩应该是可以量化、细化的,也是能够对外公示的。老实人往往只会做事、谋事,不会去谋人、钻营。

最后,让干事创业成为一种风气,敢闯敢试成为一种精神,需要有良好的环境。

一个单位有没有这种风气,关键看干事的人是不是居于大多数。如果一个单位是:一个人干、三个人看、六个人查,那么这个单位就不正常,肯定不会是一个干事创业的氛围。

这样的风气,当然就得从主要领导带好头,这个头带好了,慢慢地环境也就形成了。


碧翰烽


很正常。到如何一个单位都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看你怎么理解。

若干年前,我也有这样的困惑,若干年后,在单位多做了事情,得到了回报,感受就不一样了。包括我认识的朋友晴。

晴最开始也是在单位不愿意多做一件事,整个单位都是如此风气。后来,单位效益不好,晴只能另谋生路。到了新单位,晴才体会到很多事情不会做的滋味了。

于是,晴开始积极的参与到新的工作中去,就是做错了事,被领导批评,晴不受影响,仍然开心的工作。

晴很是后悔,为什么一早没有开始多学多干。

其实在单位里,多做多干,有很多好处的,哪怕报酬是一样的。

1,对身体有好处

在单位多干活,对身体有好处的。如果你长期坐办公室,身体没有运动,多干活,相当于让你的身体在做运动,不需要下班后另外再找时间运动了,既节约时间又节约金钱。

现在的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这还赚到了。

2,对外貌有帮助

多干活,精力都在干活上,没有时间去想其他的事,也不会陷入那些小肚鸡肠的事情里,人就是怕多想,想多了事就多了,对人一点好处都没有。

心情愉悦,皮肤自然好。为什么有人满脸戾气,那是因为有太多不平衡的心态,影响了人的外貌。

3,学会独善其身

单位好不好?同事好不好?这些不是你能解决的。你要学会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不受环境影响,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以后不管到如何地方,你都能独立完成任务。

4,对你未来发展有帮助

多干活的过程中,你会学到很多知识。事情多了,如果安排时间?事情多了,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高效完成任务?事情多了,做的过程,如何学到更多的知识?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一点一滴,时间都会看见的。会在你不注意的地方,回报你当时的付出和坚持。

所以管他什么积极性?我保持好的心态和情绪。一切尽在掌握!


花妖呀


我们公司就是这样,不过,我已提出辞职了,我们老板是个喜新厌旧的人,来了新人,就特别感兴趣,有什么事爱和新人商量,新人如果出谋划策,干活就是老员工来干,从我进公司开始做一个岗位的工作,变成现在做四五个人的岗位的工作,老板的口头禅是我们公司必须什么活都得会做,不会就得学!也就是公司所有人做的工作我必须都得会做,不管哪个岗位,我们公司,活特别繁琐,出了一点点小错老板就扩大化,开大会批评,每次开会都是我的检讨会,因为活都是我干的啊,这个新来的新人很会哄领导开心,天天追着领导,人也漂亮,所以跟老板同吃同走,每天都能搭公司的车,公司的什么事也爱插一手,就感觉自己也是个领导一样,再一个就是本来能上班时候干的活她非得拖到下班做,老板又是喜欢加班的员工,所以我这干活效率高的总不用加班,在老板眼里就是没有责任心,呵呵,有些事真是看不惯了,领导对她刮目相看,当然挨说的就只有我了,在公司两年,也付出了很多,如今实在忍无可忍,再过两个月我就可以解放了


用尽全力去爱


老板不懂管理,等着倒闭吧。遇到这样的企业,而且暂时不想离开的话,那就努力搞关系,多耍嘴皮子,少干活,反正工资又不少,企业业绩不好,自然有人着急,你急什么?这种不负责任的老板,就应该得到不负责任的报应。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企业,私企,开始非常卖力,渐渐发现越卖力给我的活就越多,有时候同样的工作,别人干不完,我干完了还要把工作交给我来做,我以为付出就会得到回报,直到后来涨工资,我们都一样,我就失望了,领导说,虽然干活慢,可是人家有敬业的精神,埋头苦干,我干得快,给同事分担分担工作,属于团结同事关系,也理所当然,我呸…第二年初我就辞职了。听还在的同事说,企业现在每周放假4天,休3天…偶尔放小长假,基本工资2000然后按上班天数折算…


网络趣味小视频


我最近也处于这种状态。最近领导交给我不少事,感觉自己挺忙的。而单位其他人却很悠闲的休息着,心理很不平衡啊!领的工资是按级别的,并不是按干的活多少来区分,严重打击积极性。刚开始看着自己把事情一件件解决还蛮有成就感,还安慰自己年轻人多做点没事,就当学习。但时间久了压力越来越大,现在都提不起精神了。做事也越来越敷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