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崗:舍利馬村委會貧困戶們的“親戚”

“我倒下了,脫貧工作還要繼續,我要把扶貧工作安排好,才能安心養病。”這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財政局派駐冷泉鎮舍利馬村委會駐村的第一書記趙崗在做完心臟支架手術甦醒後說的話。貧困群眾是他最深的牽掛,也因為這份牽掛他將婚期整整推後了一年。

在冷泉鎮舍利馬村委會,一棟棟嶄新的小洋樓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熱情的村民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愛串門的“親戚”

2018年3月8日是趙崗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天。30歲的他帶著滿腔熱血來到了少數民族聚集的深度貧困村——舍利馬村,接下了“第一書記”的重任。這個村裡有391戶1727名貧困群眾,趙崗來了以後,經常到這些貧困群眾家裡“走親戚”。

“舍利馬村委會下轄14個自然村,以彝、苗、漢等民族為主,有農戶587戶2599人,其中建檔立卡戶391戶1727人。作為駐村工作隊隊員,我們只有通過多次走訪串門才能全面地瞭解村情村貌,才能對症下藥,才能做到精準扶貧。”趙崗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在我們駐村將近2年的時間裡,我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清晨和晚上進村入戶,因為農戶只有早晚才在家。所以,我們經常一入戶就到晚上十一、二點才結束。”駐舍利馬村委會的扶貧工作隊員周群介紹,“現在,我們對舍利馬村委會各家各戶的情況瞭如指掌了。比如哪家的小孩讀幾年級、哪家有人身患重病、哪家有幾口人,我們一清二楚。”

這期間,趙崗和其他工作隊員穿壞了十多雙鞋,周群甚至還在“串門”的過程中把腿摔成了骨折,但換來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趙崗他們駐村以來就成了我們村裡人的‘親戚’。村裡哪家蓋房子,他們經常過來搭把手。政府有什麼政策,他們第一時間傳達,慢慢地,村子裡的人有困難都會主動跟他們說,村委會有什麼事情也會跟他們一起商量。”舍利馬村委會總支書記王付林說。

辦法多樣的“引水人”

在掌握村情村貌後,趙崗針對舍利馬村委會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落後的情況,充分發揮下派幹部的優勢,在單位市財政局的支持下,多方籌集資金,為村裡引來源源不斷補齊短板的“活水”。

截至2019年11月,在趙崗的協調下,市財政局積極爭取項目、籌措資金,累計投入資金851.19萬元。其中:爭取上級彩票公益金、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610.36萬元,局機關自籌經費138.97萬元,組織幹部職工捐款21.86萬元,協調企業贊助30萬元,爭取市政府領導切塊資金50萬元;幫助建成村民小組活動室及配套設施8個、村內道路硬化6條、建成“美麗鄉村”示範點1個、文化廣場1個;實現11個村小組都有活動場所且設備功能完善。僅2019年,舍利馬駐村工作隊就幫助爭取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資金410萬元。一系列民生“補短板”工程讓村子重煥光彩。群眾期盼的配套設施不斷建成,讓群眾臉上笑開了花。

“趙崗總是跟我們說,他多跑一次、多做一點,村子的發展就多一分希望。我想,這就是他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的初心。”周群說。

有主意的引路人

基礎設施好了,但是制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的“死疙瘩”仍待解開。對此,趙崗摸著石頭過河,開始了他為舍利馬村委會尋找發家致富“金點子”的探索之路。

趙崗發現,石頭寨及其周邊村子裡有養殖肉牛的基礎,於是他在與農科專家進行確認後發動石頭寨的村民擴大養殖規模,並主動為村民協調小額信貸資金。

“多虧了趙崗當初動員我擴大養牛規模,你看現在一頭牛可以賣到好幾千甚至上萬。我家不僅把小額信貸的錢還清了,還淨賺了好幾萬呢!”石頭寨村民陶永輝樂呵呵地對記者說。

除了動員村民發展養牛產業,趙崗還因地制宜,與單位市財政局協調,利用產業扶持資金為舍利馬村委會購置花椒苗、柿子苗等經濟作物種苗和仔豬等,幫助貧困群眾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脫貧致富。截至2019年,舍利馬村委會養殖肉牛5至10頭的有41戶,10頭以上的肉牛養殖大戶12戶;養殖生豬5至10頭的有279戶,10頭以上的有50餘戶。通過幫助貧困戶培育產業,實現戶人均穩定增收1500元以上。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趙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第一書記”的職責,用自己的忙碌和奔波,修補著貧困村欠缺的一點一滴,為貧困村的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雲南網記者 黃磨西 通訊員 陳波 邱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