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岗:舍利马村委会贫困户们的“亲戚”

“我倒下了,脱贫工作还要继续,我要把扶贫工作安排好,才能安心养病。”这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财政局派驻冷泉镇舍利马村委会驻村的第一书记赵岗在做完心脏支架手术苏醒后说的话。贫困群众是他最深的牵挂,也因为这份牵挂他将婚期整整推后了一年。

在冷泉镇舍利马村委会,一栋栋崭新的小洋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热情的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爱串门的“亲戚”

2018年3月8日是赵岗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30岁的他带着满腔热血来到了少数民族聚集的深度贫困村——舍利马村,接下了“第一书记”的重任。这个村里有391户1727名贫困群众,赵岗来了以后,经常到这些贫困群众家里“走亲戚”。

“舍利马村委会下辖14个自然村,以彝、苗、汉等民族为主,有农户587户2599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91户1727人。作为驻村工作队队员,我们只有通过多次走访串门才能全面地了解村情村貌,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做到精准扶贫。”赵岗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在我们驻村将近2年的时间里,我们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清晨和晚上进村入户,因为农户只有早晚才在家。所以,我们经常一入户就到晚上十一、二点才结束。”驻舍利马村委会的扶贫工作队员周群介绍,“现在,我们对舍利马村委会各家各户的情况了如指掌了。比如哪家的小孩读几年级、哪家有人身患重病、哪家有几口人,我们一清二楚。”

这期间,赵岗和其他工作队员穿坏了十多双鞋,周群甚至还在“串门”的过程中把腿摔成了骨折,但换来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赵岗他们驻村以来就成了我们村里人的‘亲戚’。村里哪家盖房子,他们经常过来搭把手。政府有什么政策,他们第一时间传达,慢慢地,村子里的人有困难都会主动跟他们说,村委会有什么事情也会跟他们一起商量。”舍利马村委会总支书记王付林说。

办法多样的“引水人”

在掌握村情村貌后,赵岗针对舍利马村委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的情况,充分发挥下派干部的优势,在单位市财政局的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为村里引来源源不断补齐短板的“活水”。

截至2019年11月,在赵岗的协调下,市财政局积极争取项目、筹措资金,累计投入资金851.19万元。其中:争取上级彩票公益金、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610.36万元,局机关自筹经费138.97万元,组织干部职工捐款21.86万元,协调企业赞助30万元,争取市政府领导切块资金50万元;帮助建成村民小组活动室及配套设施8个、村内道路硬化6条、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1个、文化广场1个;实现11个村小组都有活动场所且设备功能完善。仅2019年,舍利马驻村工作队就帮助争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资金410万元。一系列民生“补短板”工程让村子重焕光彩。群众期盼的配套设施不断建成,让群众脸上笑开了花。

“赵岗总是跟我们说,他多跑一次、多做一点,村子的发展就多一分希望。我想,这就是他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初心。”周群说。

有主意的引路人

基础设施好了,但是制约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的“死疙瘩”仍待解开。对此,赵岗摸着石头过河,开始了他为舍利马村委会寻找发家致富“金点子”的探索之路。

赵岗发现,石头寨及其周边村子里有养殖肉牛的基础,于是他在与农科专家进行确认后发动石头寨的村民扩大养殖规模,并主动为村民协调小额信贷资金。

“多亏了赵岗当初动员我扩大养牛规模,你看现在一头牛可以卖到好几千甚至上万。我家不仅把小额信贷的钱还清了,还净赚了好几万呢!”石头寨村民陶永辉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除了动员村民发展养牛产业,赵岗还因地制宜,与单位市财政局协调,利用产业扶持资金为舍利马村委会购置花椒苗、柿子苗等经济作物种苗和仔猪等,帮助贫困群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截至2019年,舍利马村委会养殖肉牛5至10头的有41户,1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大户12户;养殖生猪5至10头的有279户,10头以上的有50余户。通过帮助贫困户培育产业,实现户人均稳定增收1500元以上。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赵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第一书记”的职责,用自己的忙碌和奔波,修补着贫困村欠缺的一点一滴,为贫困村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云南网记者 黄磨西 通讯员 陈波 邱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