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摘帽”,漣水有一套!

一望無垠的田野上,金銀花、葛根、玄參、白朮等中草藥的幼苗破土而出,在漣水縣陳師街道辦事處1.8萬畝的“百藥園”裡,每天都有200位以上的村民在此務工,他們中大部分是低收入農戶。中草藥採摘、地塊除草等用工高峰期,還會有近千人上工,不算土地流轉等收益,僅僅務工這一項,每人每天就有60元的收入。


貧困戶“摘帽”,漣水有一套!


如今的漣水鄉村,一個個產業扶貧項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成為脫貧攻堅的不竭動力源泉。

推進脫貧攻堅戰,漣水縣通過扶持產業發展來夯實富民根基,同時,聯繫實際創新舉措釋放脫貧機制活力,充分發揮紀委監督執紀職能壓實扶貧責任,在衝刺脫貧攻堅中跑出了加速度。

產業夯實富民根基

貧困戶“摘帽”,漣水有一套!

“這些人都已五六十歲,外出打工很困難,在家門口就近就業,省下了來回路費和每天吃喝開支,收入也不低,划算多了。”閩卓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卓永芳在“百藥園”裡簽約了2800畝土地,以前搞房地產開發的他十分看好中藥材市場,並希望以此帶動更多的低收入農戶脫貧致富。

“百藥園”項目於2016年下半年啟動實施,涉及團結、合心、紅旗、高莊、國民等5個村850戶農戶。目前,已成功簽約20箇中草藥種植項目,種植總面積達到8000畝,年內有望擴至2萬畝。以此為基礎,陳師街道辦事處全力打造“中醫藥養生小鎮”。

“通過土地‘規模化’流轉,實現集中連片種植中草藥,提高土地的產出效益,顯著增加農民收入。改變扶貧的傳統方式,形成集旅遊觀光、文化展示、醫療保健、養生養老於一體的健康旅遊目的地,使產業扶貧有了可持續的載體。”陳師街道辦事處藥材辦工作人員王浩宇這樣歸納“百藥園”帶來的變化。


貧困戶“摘帽”,漣水有一套!


  漣水縣扶貧辦主任席虎介紹,近兩年來,他們重點圍繞特色種養扶貧產業,調優產業結構,打造產業基地,成功打造了1.2萬畝瓜蔞和中藥材種植基地、3000畝蘆筍種植基地、3.1萬畝花卉苗木基地、2000畝食用菌產業基地,培育形成了12個特色產業精準扶貧示範村。

為了進一步提升產業扶貧成效,漣水縣規劃了“一路一廊”產業帶,沿淮高路現代農業產業帶帶動漣沭片區脫貧致富,沿古淮河生態廊道帶動渠北片區脫貧致富。除了“一路一廊”總體佈局外,再在每個鄉鎮打造農業產業園或農業示範基地。


貧困戶“摘帽”,漣水有一套!


  “截至2018年底,全縣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11.27萬人,53個省、市定經濟薄弱村,已有9.5萬人實現脫貧,45個省、市定經濟薄弱村脫貧出列,累計脫貧率分別達到84.3%和84.9%。”席虎介紹。

創新激活脫貧機制

很多低收入農戶受思想認識、知識結構等方面限制,很難編制出帶動增收能力強的項目,即使編制實施了精準到戶項目,也受項目規模等方面影響,市場競爭力不強,抗風險能力差。為改變這種情況,漣水縣探索建立了“1+N”利益聯結機制,成立漣水益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統一管理扶貧開發資產的投資和收益,統籌精準到戶項目補助資金,實施大項目帶動經濟薄弱村和低收入農戶增收。

“石湖年出欄40萬頭仔豬繁育場、年出欄20萬頭生豬育肥場,高溝年出欄20萬頭生豬育肥場,漣水經濟開發區飼料廠,這些項目構成了漣水正邦牧業豬舍購置及返租項目。”席虎介紹,該項目由漣水縣益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組織實施,漣水正邦牧業每年按投資比例支付租金給公司,公司根據各個村的省補資金數額將租金受益及時撥付到各村。所得租金全部用於提高新燈塔村、前進村、嚴黃村、中營村、紅旗村、卜圩村、薛橋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目前,已有51.75萬元租金到賬,均分發到這7個村。

公司還以股份制投資形式,在梁岔鎮、紅窯鎮實施兩個光伏項目,預期年收益率可達10%;以收取固定租金的模式,分別在義興鎮建設食用菌產業園,在高溝鎮建設光伏產業園,在縣經濟開發區建設精準扶貧產業園,每年按照投資總金額7%—10%收取租金。這些投資所得收益,均由公司統一繳存至縣扶貧專戶,並由縣財政統一撥付給經濟薄弱村和低收入農戶。

貧困戶“摘帽”,漣水有一套!

  縣扶貧辦的辦公室隔壁就是全國首家以“扶志扶智”為主題的扶貧超市,電子屏幕上滾動播放著技能培訓、政策服務等內容,十幾位群眾正在此尋找適合自己的招工信息。扶貧超市以創業就業、慈善求助、諮詢服務為主題,變“政府端菜”為“群眾點菜”,將富民壯村項目、就業崗位信息、慈善求助信息等清單式展示,分為“我想創業”“我想就業”“信息發佈”“我想諮詢”四大功能板塊,供各類人群自助查詢,有效消除信息不對稱等難題,打通扶貧“最後一公里”。這一創新做法,在全市推廣。

嚴紀壓實扶貧責任

“我們在收到整改督辦函後,針對問題整改清單,迅速成立問題整改小組,明確專人,對檔案資料中的缺項、漏項進行查補。交辦的問題一針見血,整改的要求明確明瞭。”朱碼街道辦事處扶貧工作分管人解耀斌對記者說。

朱碼街道辦事處收到的整改督辦函是“一單一函一書”(問題交辦單、整改督辦函、問責決定書)中的“一函”。該縣充分發揮紀委在脫貧攻堅戰中精準監督執紀的職能,創新設立“一單一函一書”責任落實機制。縣紀委與縣扶貧辦建立聯合督查組,開展扶貧工作督查,現場下達問題交辦單,限時整改;對在規定時間內未能整改到位的下達整改督辦函,再次限時整改;對督辦仍沒有整改到位的下達問責決定書,對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進行問責。


貧困戶“摘帽”,漣水有一套!


  “紅窯鎮有建檔立卡3583戶、10543人,到2018年底,還有649戶、1746人沒有脫貧。我們最大的體會就是扶貧責任必須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在第三方入戶調查中,工作人員發現一個農戶的部分數據有誤差,村支書和村會計因此受到處分。”紅窯鎮副鎮長姚永餘說,精準識別是精準扶貧的第一道關口,必須做到讓每一位低收入農戶真正享受到扶貧政策。

記者瞭解到,2018年,漣水縣紀委和扶貧辦共下發交辦單22份、整改督辦函9份,交辦問題60餘個。

貧困戶“摘帽”,漣水有一套!

▲採訪現場

為徹底杜絕脫貧攻堅過程中虛報冒領、貪汙挪用、優親厚友等違法違規問題,從2017開始,該縣把低收入農戶確定、扶貧項目申報實施、幫扶資金撥付使用等全部納入村居小微權力監督內容,按季度開展交叉滾動檢查。同時,常態化組織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專項整治,並率先在全市實現扶貧領域專項巡察全覆蓋。

- END -

來源 | 淮安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