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为何没有成为昆山?嘉兴为何没能发展成为长三角的另一个苏州?

沙漏遗爱


嘉兴成不了苏州,什么原因?两者均靠近我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均是平原之地魚米之乡,均是人相亲地相近。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何也?

看看地理位置吧!上海往南是嘉兴,嘉兴往南是杭州,杭州再往南就没有什么大城市了。而上海往西是苏州,苏州往西是无锡,无锡往西是常州,常州往西是镇江,镇江往西是南京。一条強线,一条弱线,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你叫嘉兴怎么与苏州相比?这是其一。其二,嘉兴处在上海与杭州之中,两个都是大城市,正如两颗大树,树底下的小草怎么长成大树?反观苏州,往西是无锡,无锡与苏州实力相同,两颗树相同,谁也遮不住谁,互相竞争,越来越強!如果无锡是南京,上海南京夹着苏州,苏州就只能是一颗小草了。


凤林王209


毫不垮张我基本上毎半个月就去嘉兴,在嘉兴买了房,所以对嘉兴比较了解,感觉嘉兴就是个农村城市化,人文精神状态不足,老百姓求安稳没有上进心,乡土味浓,不求上进,头班公交车7这才上班,城市中没有地铁,人囗500万左右、根本就比不上苏州。感觉住在嘉兴死气沉沉,二年一到赶快将房子抛出。所以一直以来嘉兴市区的房价一直涨不动。有价无市。买房容易套住。


为忠


作为家在上海,苏州工作过的人,20年来看着江南变化的人,可以说说个人看法。1,苏州从一开始就是两个策略:建立中国最好的开发区,和上海融合。这两点是不折不扣坚决执行了30年,从新加坡园区开始。苏州的经济定位是上海的生产基地。无数个企业把总部放在上海虹桥,无数个外企老总把家放在上海虹桥,但是工厂都放在苏州,每天像白领上下班一样来回沪苏。2,苏州政府和上海政府一直是亲如一家的合作关系。苏州工厂的货,通过虹桥机场发往世界各地,虹桥货运来源非常大一部分是苏州的。上海为了方便苏州,甚至把海关设在了苏州开发区。3,昆山是台商大本营,这些台商从来没有认为昆山是江苏的。潜意识昆山是上海的。公司研发商务业务都在上海。4,上海一直希望把昆山划给上海。为了一体化,地铁都修到昆山了。上海自己出的钱。5,历史上上海就是苏州的,上海的区县从苏州划给上海不过几十年。上海人和苏州人是天然的一家人。苏州人从来不觉得自己和南京有什么关系。上海话上海菜上海文化和苏州是最一致的。上海人祖上的墓地在苏州的太多了,每年清明上海去苏州的公路是全面瘫痪的。


知心大老


嘉兴和苏州分别是浙江和江苏与上海接壤的两个城市,但是纵观两城的发展,以GDP为例,2018年苏州GDP是18597.47亿元,位居全国第7;嘉兴GDP则为4871.98亿元,位居全国第45,只有苏州的1/4左右,高下立判。嘉兴为何没能像苏州发展那么好呢?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嘉兴的起点本来就没有苏州高。嘉兴和苏州,虽然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是繁华的江南城市,但嘉兴底子不如苏州深厚,这是肯定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白叫的,上海当初也都是从苏州手中划出去的。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前,苏州的生产总值都要远高于嘉兴,因此两者的起点本来就不一样了。

第二,地理位置靠近不一定就发展得好,比如粤北的清远、韶关与一线城市广州接壤,它们却是广东经济比较落后的城市之一,这足以说明地域并非决定性因素。上海本来就是从苏州划出去的,两城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而且苏州也主动融入上海的发展当中去,因此发展得很好。而嘉兴则不一样,浙江省政府有意识的限制了嘉兴的发展,为了防止上海对浙江经济的虹吸。

第三,苏南地区在突破旧思想旧观念上是走在浙北前头的。改革开放之初,苏南地区就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出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这样的发展模式被称为“苏南模式”,而浙北地区则没有这样的创造性。


锦绣中源


你这个问题好复杂!纠缠太多。我们好好理理思路!

嘉善不如昆山

1: 嘉善目前是县--县农业为主,

昆山是县级市--但工业为主,还有国家级工业区!

这个是历史原因。昆山偷跑,先自行建出口加工区和开发区再去审批

所以引进企业方面嘉善慢了一拍

2: 位置昆山离虹桥40公里,高速45分钟,高铁20分钟!

嘉善离虹桥和人民广场60公里以上,高铁也是没几年而且车次少!

3: 交通枢纽上海往西必过昆山,而上海往南可以不通过嘉兴哦!可以吴江可以跨海大桥!等

4: 发展重点嘉定的安亭汽车城直接拉动了周边昆山花桥,而青浦是农业为主,金山化工为主。没有引进很好的外资是一个巨大缺陷!特别台资引进!而嘉善更多是民营经济!

5: 人口流入,昆山拦着大批安徽湖北河南东进的人口。有企业的流入就直接有人留下!而嘉善要靠上海和杭州外溢人口

6: 管理人员:简单一句话外资台资带入先进管理人员和培养了管理人才,而民营经济很难留下这些!

嘉兴和苏州与以上类似,但最大区别是不是一个等级不好比,苏州工业园区有几个?太湖有几个?

除了区域差异,就是领导管理水平和理念的差异!思想不改革很难超越!



松哥看房产


三个主要原因:①时代背景②产业基础③产业升级,城市功能化定位

浙江省
2019年12月份,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成果发布会上 公布2019年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名单,浙江省18席位,

浙江省进入前10的为 慈溪市,义乌市,在改革开放后,形成的老的一批制造业贸易基地。

且彼此之间产业连接不紧密,没有江苏这样的地势平坦,路路交通比不上江苏省。

江苏省

江苏省前10的百强县,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宜兴市,(前十强中,包揽前4强全部为江苏省,占6袭)

均为沿长江流域城市,拥有天然的长江航道,且长江(南京到上海段为因为10万吨级、20万吨级海轮分别进入到南京、江阴,意味着当地很多出口的货物,不必再到上海洋山港或者宁波舟山港装上海轮,而是直接在本地港口就可以出海。同时从海外进口的集装箱,也可直接在南京或者江阴卸货,而不是在洋山港和舟山港换船)

这些都是自然的优势,地位优势,产业政策扶持的结果。

长三角城市一体化中对于各大城市的人口,以及发展的要求

2019,国家发改委网站全文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到2030年,长三角城市群配置全球资源的枢纽作用更加凸显,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值得提出的是,《规划 》提 出 ,上 海、苏 南 、环 杭 州 湾 等 地 区 要 率先转变空间开发模式,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适度扩大农业和生态空间 。

规 划 对 上 海 提 出 诸 多 要 求 。严 格 控 制 上海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引导人口向郊区、重点 小 城 镇 和 临 沪 城 市 合 理 分 布 ,同 时 建 设 好卫星城;其次在创新上,强化上海创新思想策源、知识创造、要素集散等功能,加快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重点提升原始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

上海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七成,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成为拉动上海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上海在长三角迎接新一轮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大趋势和实现“四个中心”战略目标的过程中,随着产业转移对长三角周围地区的扩散和辐射效应越来越强烈.

在此进程中,拥有地面交通,通勤交通以及大交通,公路,铁路,产业政策支持方面,明显江苏省比浙江省基础更厚实一点。

1嘉善的城市定位: 嘉善要打造成为上海的卫星城,更直接有效地融入上海,举行此次推荐会主要目的是引进一批品质开发能力强的企业,提升嘉善城市建设的品牌与品位,把嘉善打造成美丽的大花园。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按照“争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求,对标“雄安质量”,时代特色明显。

综合以上所述,简单整理,不妥之处,多多指导,时代不同,每个城市承担的使命不一样。

在长三角城市一体化中,建设新型城镇化,每个人实现安家乐业,才是王道,建立城市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区“嘉善县-吴江区-青浦区”只是一个开始,每个城市都有机会和机遇。

沿沪 城市中的 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区,嘉善县,平湖市,各有千秋,各有产业配套以及交通上大的规划和变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e4b00032e7d1b2badc7\

创智资讯史志辉


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浙江地理、地形所致。浙江省域面积中山地占70.4%,平原占23.2%,河流湖泊占6.4%,所以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浙江地形图

这二分田主要集中在嘉兴和湖州地区,而每个省都有耕地红线,嘉兴和湖州的耕地就被限制工业发展。苏州不同,江苏苏北几乎全是平原,苏州经常用本地的耕地和苏北的置换用来发展工业区。

多山的地区有好处也有坏处,没有耕地就没有粮食,养不活太多的人,怎么办,只有做生意,所以浙江老一辈人多出去经商,也造就了今天浙江发达的民营企业,和富裕的人民。北方地区的平原地带,就是因为有了地,能养活家里人,改革开放的时候多在家里种地,如今还是在家里种地。不过现在种地也养不活一家子了,也都出去打工或者做点小生意。穷则思变或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第二个原因。

浙江发展方向。浙江省政府从一开就没想过要对接上海,主要想发展自己的“钱塘江湾区”,包括杭州、绍兴、宁波和嘉兴海宁等“湾区”两岸的城市。刚提出“钱塘江湾区”时上海被闷头一棒,上海自己都晕了。浙江根本不陪上海玩,上海还要逼不得已配合一下“钱塘江湾区”。同时浙江大力发展自己宁波港和舟山港和上海港抗衡。看一下浙江港口吞吐量,这也是“钱塘江湾区”有实力叫嚣上海的原因之一。

2017年全国10大港口吞吐量

虽然说嘉兴没有发展成苏州那样,嘉兴属县嘉善也不像苏州的昆山,但是嘉兴的富裕程度也是名列前茅的,即使在富裕的长三角地区也是排的上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长三角最高。

2017年长三角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7年长三角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关注区域城市发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城市观察员Real陈


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是历史积淀,本身就不如苏州深厚。无论在什么时期,嘉兴始终不如苏州发达。明清时期嘉兴进入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嘉兴凭借着优越的地理条件,成为了浙江省内最富庶的两个城市之一,另外一个是湖州。当时这两个城市的富庶程度,甚至于超过了省城杭州。宁波虽然有港口之利,但当时海运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尚未体现出来,所以其发展水准比嘉兴要差一个档次。至于温州义乌这样的浙南山区,在历史上一直都是浙江最穷的地方。发展层次更是远逊于嘉兴。不过,同一时期的苏州,其发展程度却在嘉兴之上。无论是在农业还是手工业上,苏州当时代表着中国的最高水准。嘉兴虽然也是第一集团成员,却始终与苏州有一定的差距。

第二个原因是,浙江省政府的发展战略。浙江省政府有意识的限制了嘉兴和湖州的发展。主要目的有两点。第一,强化浙江经济的独立性减少对上海经济的依赖,尤其是为了防止上海对浙江经济的虹吸。第二,嘉兴和湖州是浙江省内,少数以平原为主的地区。从保障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为了保障耕地,限制了工业用地的发展。这就导致嘉兴很难直接对接上海,接受上海经济资源的外溢。作为和苏州一样,上海相邻的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去落后了苏州一大截。

不过近年来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国家战略。上海凭借着自身的经济和政治优势地位获得了主导权。随着上海都市圈的划定,必然导致浙江省政府对于嘉兴和湖州控制能力的削弱。这两地对于接轨上海的意愿也日益强烈。这是否会导致浙江省政府传统经济战略的调整或者失败,还有待观察。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嘉兴的经济虽然在账面上的成绩不如苏州显著,但是从人均收入这个硬指标来看,嘉兴的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以说是中国普通城市当中的典范。


用户4325101516


上海的近邻有两个:一个就是杭嘉湖的嘉兴,另外一个就是苏锡常的苏州,两个近邻都是明清以来历史上最富庶的江南地区。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两个地区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差别,2018年国家GDP排序苏州是第七位,地级市第一位,而嘉兴排在第四十五位。

嘉兴沦落到这个地步,似乎与浙江给嘉兴的定位有关。江苏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是由南京到上海的高速公路。而浙江省第一条公路,是由杭州到宁波的高速公路。由此可见浙江怕上海的虹吸作用。

年前浙江有人提出大杭州湾城市群的口号,将上海置于杭州湾城市群的一翼,似乎有抛弃长三角城市群的想法,作为国家定位长三角的龙头,中国第一大城市的上海不可能呼应这么一个口号。

现在上海已经有轨道交通连接到苏州的昆山花桥地区,不久就要连接到苏州市中心。而上海到嘉兴,甚至有几条公路都是断头或不配套。轨道交通更是遥遥无期。昆山市是全国首强县级市,而近邻的嘉善排在63位。

三年前,原来任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院长的胡海锋,由嘉兴市委副书记担任嘉兴市市长,提出全面与上海接轨,风生水起,很多方面开始热火朝天。房价也由长三角的低洼地每平方米仅6千左右(低于其下面的县级市)由于上海人的购买等因素,翻了一倍。虽然如此现在还是长三角房价最低的城市之一。

年前胡海锋由嘉兴市市长转任丽水市市委书记以后,似乎与上海全面接轨的呼声逐渐平息,对于胡海峰的离开嘉兴,嘉兴老百姓有些遗憾。

笔者本人十年以来,每个月有两、三次到嘉兴工作。每个月也有两次到江苏工作的体验,对此有一些肤浅的认识,不喜勿喷。




戚广崇男科


大城市的辐射及小城市的主动接轨,需要各自因素的有机结合;并不是单纯依靠地域临近,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苏州地区靠近上海最近的太仓,其发展状态反而不如离上海更远的常熟和张家港,就足以说明地域并非决定性因素。嘉善落后于昆山,嘉兴不如苏州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祖籍浙江,出生在上海,定居在江苏的人士;对于江浙沪地区的发展模式,具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做省际角度分析,江苏在改革开放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致力于本省经济的发展;其模式属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江苏的行政机构比较强势,属于政府主导型经济。

苏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实早在1971年左右就已经启动,当时被称为“社办企业”,我的表姐作为“知识青年”,还担任“社办企业”的厂长。1978年的改革开放,1990年的上海浦东大开发,苏州有足够的基础与此对接;正因为抓住了历史性机遇,苏州一举成为“新一线城市”。

而浙江早年的发展,更多是市场化行为;诸多浙江精英都外出经商开厂。“浙商精神”以及“东方犹太人”由此得名,而且藏富于民。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杭州郊区的萧山的别墅就星罗棋布,相比之下,江苏的苏锡常地区却相形失色。而大批在外经商浙商回归本省,浙江的GDP数据就立竿见影,急起直追成为全国经济第四大省。

1978年,深圳与珠海、汕头、厦门一起设立为经济特区。1984年,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

斗转星移,三四十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十八个城市中间,唯有深圳一枝独秀,并一举创造全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发展奇迹。按照比例来计算,其中大部分城市的发展,没有完成应尽的历史使命。

而上述现象的产生,未必就是当地政府及民众“不力”,而是“天时地利人和”使然。苏州的成功绝非偶然,其成长过程源远流长,只是很多网友不了解而已。


插图选自网络,侵权必删。顺祝周末生活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