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的人都经历过什么?

智锁麟囊


没有以前的苦,那来现在的甜。现在的幸福是五六十年代的人奋斗、苦干打下来的基础,是他们壮大了集体经济,让贫穷的中国度过了刚刚从废墟里建起来的新中国。现在吃水莫忘过去的挖井人!人要学会感恩!而不是去嘲笑、挖苦和忘恩负义!


芲穹展翅


我生于五十年代,自觉得对这个问题是有发言权的,六零年的苦好象因为小没感觉到,到时母亲说的一件事我是忘不了的,那时大伯家住城市(我们家在郊区农村)因为大伯家刚有了我一个堂弟,(我2岁)祖母就带着我到大伯家看小孩,一天,大伯中午拿来了一个鸡蛋,晚饭时,奶奶把鸡蛋一分为二给我和弟弟各一半,又料被大伯看见,和奶奶吵了一架,后来父亲就骑自行车摸黑把我和祖母接回了乡下老家,但我不埋怨大伯,因为贫穷,人什么荒唐事都可能做得出来,我诅咒贫穷,我感谢邓公,只有让人们摆脱贫困,生活富裕的人才不愧对伟人的称号!


goodluck85636


看了很多回答,都说饥饿,贫穷,瞎折腾,人斗人等,我想问各位四九年前(解放前)你们及你们的父辈,祖辈富贵吗?吃得好穿得暖吗?和平安定吗?如果解放前不是百分之八九十的人贫穷,可以暴发革命吗?说五六十年代苦难道比四九年前苦吗?刚解放时我国一穷二白,军事,科技,医疗,工业等都很落后,而五六十年代,摘掉了一穷二白的帽子,工业上有了石油,钢铁等,科技方面有了两弹一星,军事上敢与美苏较量,抗美援朝,珍宝岛之战换来了五十年的和平,你们不知道吗?农业八万座水利建设粮食有了保障(排水灌溉,旱涝保收)。农民交公粮不假,但实行计划经济按人口分粮,贫困地区国家都给救济粮,农村医疗合作化,赤脚医生身背药箱走村串户为民服务,你们忘了吗?城市实行工资制,工农兵学商互相学习,政治地位平等,老百姓可以跟干部提意见,职工可以揭发批评犯错误的领导,你们可知否?任何时代都有不足,但是抹黑新中国建设历史功绩是不对的!


清萍60241970


我的经历:三年饥荒,挨饿的趣闻。

1.临近春节,凌晨五点起床摸黑排队买鱼,一年就能吃一次鱼,渴望之心按捺不住。2.夜里因为肚里无食,半夜饿醒哇哇大哭,父亲为我特意煮了一碗面条,面条很少但汤水很香,令我终身难忘。3.每天早上习惯性按一按小腿,如果按下去有坑,就是浮肿的现象,喜事来了,可以去卫生院检查,如果浮肿按规定可以买半斤黄豆,多么诱人的黄豆。4.那三年,我有幸入选少年游泳队,每次训练后,可以喝一大碗羊汤,羊油还可以炸窝头,这就是最好的待遇了。5.那三年我的数学(小学)成绩提高的很快,皆因自己管理国家配发的粮票,这个粮票就是我的活命票,必须管理好,每天都要数一数,分配好早点,中午饭,晚饭的用量,严格按计划使用,一旦算计不周就会因挨饿得病。6.我的身体虽然不强壮但很少得病,唯一一次得病是吃撑着了,吃的啥,当时叫代食团子就是现在畜牲都不吃的野菜,豆腐渣,草根等掺在一做成的团子,因为随便吃不要粮票,所以开怀大吃一顿,得了严重的消化不良症。


老乐160608971


我52年生人,59年上小学,印象最深的是挨饿,小学上学期还挺好,下学期突然方格本,算草本由白纸变成黑纸了,写出的字都看不清楚。粮食一下子就不够吃了,而且每人不论大人孩子还要节约几斤,这种所谓的节约可不是自愿的,是直接扣除。吃不饱怎么办?就和姐姐到郊区菜地去捡菜叶,现在我们吃的圆白菜的外边要砍掉许多又绿又硬的叶子,根本不能吃,可当年我们都把这些扔掉的叶子捡回来剁碎了加点苞米面熬粥喝。再就是捡些白菜帮子晒干了,再剁碎掺上苞米面蒸窝窝头,吃的我们一脸菜色。那时每月到25号开始供应下月粮食,天还没亮粮店外就排起了长龙,因为家家户户粮食都不够吃,接不上捻了,我们不少家里男孩子多的邻居真有揭不开锅的,到了月底只好到东家借碗面,西家借碗米。真想象不出来我是怎么熬过那个可怕的年代的。有时网上会提起当年挨饿的事,有些人居然认为是假的,真不明白这些人是怎么想的,真叫人无语。


shanghai2010


我父母们是五六十年代生的人,他们经历过三年大饥荒,说起来都是泪啊!

外婆生了五个女儿一个儿子,其中两个女儿因病没挺过大饥荒,那个时候真的是吃树皮吃草根,冬天的时候连这些都吃不上,所以经历过那个时候的人过日子都特别细,精打细算,长年养成的习惯,就算是以后条件好了,仍然很抠,不浪费一点东西,吃饭一个米粒都不剩,如果我们剩饭会挨批评。

他们还经历过集体公社,集中在一起劳动,吃大食堂,八几年开始分的。现在村里有什么一队二队三队都是公社时候的产物。后来分田到户了,这些名称还保留着,恩,说也怪,还是一个队的人亲,像亲人一样。

集体公社时的劳动也很艰苦,挖沟什么的,都要出力,赚工分,工分就是钱,就是粮食,哦,那个时候买什么东西光有钱不行,还要票,有粮票,油票等。买饼干没有票也买不到,奶粉也是。

再后来分田到户之后,就是改革开放了,家家想法赚钱,各显神通,到了八十年代末出现了万元户,那时候的万元户了不得,家里有一万块钱的在村里是大能人,能买的起电视了,《霍元甲》《陈真》都能看了,呵呵。

我记的那时候三间屋里住了八口人,就两间卧室,有男有女,真不知道怎么住的,现在说起来年轻的都不信,那个老房子我还记的,黑乎乎的。


口水丁羊羽


我所经历的三年困难时期

我1941年3月,出生于四川西南山区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51年土地改革时,农会办学让孩子们读书,所以,我10岁入学。1958年秋季,我入初中,1961年秋季入高中。在初二和高一时间,则是我国三年困难时期。

我记得1959年秋季发生了严重干旱,山地里的红苕挖了以后种小麦,十天半月,甚至一月以后,把小麦种子掏出来,还是干颗粒,未发芽。所谓干旱,是天不下雨,山地中无水源的土地,不能下种,无收获。靠河流和低洼潮湿的田地,仍可下种并有收成。因此,农业严重减产。旱地多,水田少的生产队,全年的粮食收成不如好年份的一半,甚至更少。我们的生产队就是旱地多,水田少。对三年困难时期的理解,不要理解为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农业颗粒无收。在那个年代,粮食全面丰收,多数地区也只能满足大约十个月的口粮。因此,全国多数农村都是农忙时吃干,农闲时吃稀。三年困难时期则是全国性的严重缺粮。是缺少口粮,不是完全无粮。

全国各城市居民,每月二十六斤口粮,工人和重体力工种高一些。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三市是保证口粮和副食品供应。其他城市副食品供应甚少,春节时要供应一点肉类等副食品。在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严格要求自己和全国人民一起渡荒,坚决不吃肉,和居民标准一样。因此,毛主席在困难期也发生了水腫。周总理吃完飯,用开水涮碗当汤喝。我们的伟大领袖啊,中国几千年,哪朝哪代的皇帝,国外哪国的国王,总统,有我们的领袖伟大啊?我是农村户口的学生,在三年困难时期,国家为了保护青少年的成长,保护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农村户口的学生全部转为居民户口,每月二十七斤口粮。三年困难时期以后,农村学生转回农村户口。学生全部在学校搭伙,每月伙食费五元。家庭有困难的学生评定助学金,我的助学金每月四元,自交一元。这就是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城市居民和青年学生的渡荒情况。

在农村,我的生产队的公共食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全生产队的社员早、中、晚三歺仍然在公共食堂集体开飯。第二个阶段是各家从公共食堂打飯回家,自家再添加自留地生产的食物,保证各家吃飽。第三个阶段是公共食堂将各家的粮食标准发给各家拿回去,自家添加自留地的食物自煮,自吃,保证各家吃飽。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三年困难时期,全国的粮食是由国家统一调配的,保证每个地方农民不断粮。四川也是调出粮食的省份。省内各县,各公社也是相互调配的。当时的各级政府是称职的,人民关天,谁都懂。各级政府,各公社,了解到哪个公共食堂缺粮了,马上调配。我们的生产队山地多,水田少,受灾严重,我也和社员们到别的公社去运粮。我一生中,也是第一次吃到从别的公社调配来的苦荞麦,也是第一次全吃高梁。高梁应该是北方调来的,我们那些地方沒有大面积种高梁的。全国上下,从中央到地方,共渡荒年,应该是每个地方沒有完全断粮的情况。因此,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社会稳定,无偷,无抢,无流浪,无逃荒者,无卖儿卖女的。相反,仍有生儿育女的。我们的生产队就有在困难时期出生的。

我们公社的社员也有发生水腫的情况。公社把发生水腫的社员集中起来,派医生治疗,在营养食物上也给予照顧,让他们早曰恢复健康。我的亲人中也有发生水腫的,恢复健康后,享年86岁。

在1960年,政府还派来医疗队,给农村妇女治疗子宫脱垂。这是一种与灾荒无关的疾病。医疗队在这时来农村治疗这种与灾荒无关的疾病,说明当时农村仍然具有治病的生活条件。

1960年6月,我们全班同学远离学校约五十公里的公社支农,给玉米锄草,给玉米株根部护土,防备大风将玉米株括倒减产。田间休息时,我们到社员家玩,看见社员家人大人小孩身体健康。星期天,我们到当地集市上玩,看见四面八方来赶集的人很热闹,集市上买卖的农副产品比较丰富。

1960年春节,我们全班下乡,远离学校约四十公里的公社扫盲。两个学生负责一个公共食堂,趁早,中,晚社员三次来食堂吃飯的时间,教社员们识字,记工分,算工分账。短短的一个月,我和社员们建立了感情,。后来一些社员来县城赶集时碰上我,还称呼我王老师。在公共食堂,我们是交我们的口粮标准,和社员们共同进歺。当时食堂确实困难,是将粮食和蔬菜混在一起做成大飯团,一人一个,重约五,六百克。我在早中晚三歺时间之外,也到一些社员家里玩,看见他们自留地收的农产品较好,家里养有鸡鸭。社员们三歺时间自愿来学文化,反映了他们的精神状态良好。我当年已经是一个十九岁的大小伙子,如果我在这个公共食堂吃不飽,我在这里也撑不了一个月。

我的家在学校附近,早上入学,晚自习后回家。家里人除了在公共食堂吃飯,家里也要生火,特别是冬天更要取暖。我们那里多数人烧煤,星期日我和邻居到离家十五至二十公里的煤矿当煤,不同的煤矿距离不一样。几年间我从担八十斤到一百斤。天不亮动身,下午四,五点钟到家。困难时期,我和我们生产队的社员们能负重行走十五或二十公里,证明我们的身体状况良好。

1961年末至1962年初,我被县武装部选中参加县民兵代表队,参加宜宾军分区举行的民兵文化,军亊大比武。我县代表队获第四名。参加民兵代表队的大多数是农民。从参加文化,射击,投弹,战术比赛项目看,民兵们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情况良好。在宜宾郊外的山头上进行的战术比赛是需要体力的啊!再说宜宾军分区下辖十几个县,各县武装部也要组织训练选拔参赛民兵代表队。若这时农村飯都吃不飽,宜宾军分区也不会组织这样大型的军亊比赛。

1964年秋,我考入了成都的一所大学。我经历过土地改革,互助组,农业初级合作社,农业高级合作,1955年至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前,我还担任农业社会计。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我深知水利对农业的重要性,我选择的专业是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我们学校的学生食堂早歺牛奶,稀飯,饅头,油炸花生米,盆蒸鸡蛋,像现在的自助歺,各人喜欢什么吃什么,不限量。中午红烧肉,回锅肉,粉蒸肉,鱼类几个莱,主食是大米飯,大木桶装的,各人随便吃。晚上只是菜少一点。学生伙食费每月十二元五角。我们班上多数同学评助学金,基本上不交伙食费。我的伙食费助学金每月十二元五角全免,另有每月一元零花钱。当时大学是不收学费的,毕业后国家包分配工作。这就是三年困难时期以后,全国恢复生产和恢复生活的一个缩影。

我1965年入党,是一个具有53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忠诚老实。飲水思源,不忘本,我只能为党,为毛主席唱颂歌。


王家福578


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那时毛主席带领各族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缔造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刚刚建立了新中国,把劳苦大众从水深火热的苦海里救出来。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党的执政地位,以及东方大国的国际地位,独立自主,及加入了联合国,真正跨入了大国的行列。

四九年刚刚建立了新中国,那时祖国的大地上被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打的、炸的、烧的、一片狼藉、废墟。国家需要建设,人民群众需要温饱。那时的国情实再是穷,就是毛主席带领军队跋雪山过草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时都是穿着草鞋,吃树皮、喝雪水,牺牲了千千万万个先烈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在顽强不屈的精神为人民夺得了天下。

建囯后毛主席带领人民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努力奋斗的精神建设祖国,建设家园。那时虽然条件艰难困苦,穿的不好,吃的不好,但是我们跟着父母努力干,白天工作,晚上陪着妈妈上夜校,生活不富裕,心里是甜的,很快我们就过上好日子了,那时人们非常团结,互帮互助。没有打架斗殴的,害人的,偷孩子的,没有压力。那时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国家发展很快,六四年在独立自主的研制出"两弹一星一潜艇"。

在"三年灾害"期间,毛主席跟老百姓一样,忍饥挨饿,饥肠辘辘,腿脚常常浮肿;一样有供货本,布票,油票,和北京的普通市民一样的标准,一样的定量;主席的女儿也一样挨饿,常常饿的"夜不能寐"。毛主席说,"挨饿?谁让你们是我毛泽东的女儿啊!

那时该经历的事情,全国人民都经历过,首先值得想念怀念的人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如没有毛主席领导打下的江山,建立的基础,中国就没有今天的成绩,就没有今天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


血肉之躯635873


即使三年自然灾害,我母亲都没感觉熬不过去,她常说四十年代苏北战乱,带着孩子经常躲在芦苇荡里,一躲就是半个月,一个月,头上炮弹子弹乱飞,水里经常漂来浮尸。九十年代,她已八十多岁高龄,每天天不亮起床迈着三寸小脚在村里转一圈,高兴时还伴着日出,高唱东方红,声音非常洪亮。遗憾的是99年正月曾孙淘气跑丢了,着急突发脑溢血去世,九十岁,一辈子几乎没有看过病。她对晚年的生活就一句话:睡着了笑醒了。


一片云2277


我60后。经常回溯过去的岁月,抚今忆昔,不免生出许多人生感慨,也油然而生许多对生活的满足感、幸福感。

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相连,折射出时代变迁。大凡60年代出生的人,经历过农村大集体劳动,经历过文革,亲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波澜壮阔,感受到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繁荣富强、我们的家庭及个人生活越来越好,确实不枉此生。

对儿童时代,已经没有多少记忆。那时大人们参加生产队里集体劳动,也没人顾得上孩子。反正没有幼儿园、学前班,也不需要学什么东西,就是成天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自由玩耍。


上中小学时期,正赶上十年文化大革命。文革初期,学校成为红卫兵造反闹革命的阵地,经常停课。后来,社会上不同的派别开展武斗。再后来两派大联合,学校才恢复上课。

七十年代上学也很轻松,教材不难,没有家庭作业,也不怎么考试,老师及家长也不在乎成绩。曾有一段时间学习白卷英雄、反潮流英雄,师道尊严被破除,上学更是没有任何压力,学习完全放任自流。


77年秋季,国家恢复了高考招生制度。那时正上高二,距离高中毕业还有半年,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就埋头学习,在78年顺利考上大学。那时全省就2万余招生名额,考上大学,意义非凡,转城镇户口,国家分配工作,成为改变我人生命运的关键转折点。

8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学当了一名英语老师。91年后相继转调到宣传部门、文化部门里体育部门工作,几十年来,见证了改革开放逐渐深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我们国家日益繁荣富强。

我们家95年购买一套60多平米的住房,2012年年又改善住房条件,贷款购买了一套120平米的新房。如今,我们夫妻两人吃穿住不愁,身体健康,家里彩电冰箱空调小车齐全,子女学业有成能够自立,赡养着80多岁、生活仍能自理的岳父岳母,虽不富贵,也达小康。

这就是我这个60后的大概经历,从农村走出来,从贫困中走出来,一步一步走向小康生活,并即将走向幸福、快乐、安定的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