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6背上还有减速板吗?

好猫40330248


有啊,毕竟“修改原始设计要慎之又慎”。

开局先上一张图,算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这张图的质量有点渣,但是从双座、、双前轮、浅色雷达罩、太行发动机等特征可以判断出这是一架歼16的原型机,正在展开机背上的减速板,所以歼16没有取消苏27战机祖传的机背减速版,有图有真相。

当然有很多朋友要抬杠,原型机有减速板,不代表定型后还有减速板,毕竟原型机可以在试飞中逐步优化,歼20就是这样。对于这种建筑工地上急需的抬杠人才,笔者准备了另一张图:

参加2018年“金头盔”竞赛性考核的东部战区航空兵某旅的歼16,在完成一次对抗后降落,同时展开了减速板、放出了减速伞。该部在2018年的“金头盔”比赛中表现优异,拿下了三代半组别的冠军和数顶金头盔。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歼16首次参加“金头盔”比赛。

减速板的主要作用就是在降落时通过增大迎风空气阻力降低飞行速度,进而降低降落难度,所以在喷气式战机中广泛装备。

F15也有显眼的大型机背减速板。除了苏27、F15这样的机背大型减速板,还有一些其他位置、其他形式的减速板。

F16较小的减速设置在机尾两侧,上下打开,幻影2000好像也是这样的安装位置。除了在机身上设置专用的减速板,鸭式布局战机硕大的可动鸭翼天生就可以执行减速功能。

JAS-39拥有出色的短距起降性能,鸭式布局功不可没,硕大的鸭翼在降落滑行阶段下偏,起到很好的减速效果。

虽然减速板的存在提高了战机降落性能,但是由于大型减速板及其配套的动作机构占用了宝贵的机体空间、增加了飞机重量,因此在飞控技术的支撑下,目前的先进机型通过多组动作面联动的方式增加阻力、形成“虚拟减速板”,取消了真正的减速板。目前F22、F35、歼20等先进机型均取消了减速板,俄罗斯在苏35上也取消了苏27家族祖传的机背减速板。

苏35为了保证机体大幅增重的情况下载荷航程性能不减,需要想法设法增加机载燃油,于是在先进电传飞控的支撑下取消了机背减速板,代之以多个气动面联动的方式起到减速效果。注意看上图降落中的苏35,左右垂直尾翼上的方向舵大幅度外偏,起到了减速效果。

中国在引进苏27的基础上衍生了大量的国产侧卫,包括歼11B、歼11BS、歼15、歼16等型号在内,均保留了机背大型减速板,这说明无论厂商怎么吹,仍然没有完全吃透苏27原始的气动设计,不敢想苏35那样完全取消机背减速板。

这又与沈飞方面对苏27飞控系统的消化、改进有关。在歼11B这型首个国产苏27型号上,由于军方需求急迫,歼11B的研制求稳求快,飞控系统仍然沿用苏27SK的模拟电传,直到歼11BS上才实现了数字电传。但是,歼11BS的数字电传仅仅是将歼11B的模拟电传换了个马甲,没有质的提升,歼11BS还因电传飞控故障发生过一等事故。歼15、歼16的飞控系统可能沿用了歼11BS,也没有质的飞跃,歼15因飞控故障已经坠毁了3架,它总共生产了约30架。不知道歼11D和歼15弹射型的飞控系统有没有新的突破,笔者很期待。

这也说明“山寨”、“仿制”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虽然有参考对象,但是却容易出现“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在没有吃透原始设计的情况下,想改却无从下手。

在这方面,歼20减速板的变化说明了自主研发的重要性,自己研制出来的东西知根知底,改起来也会非常顺手。

歼20首架验证机还有机背减速板,设计思路略显保守。

但是在原型机及量产型上已经取消了减速板,代之以多气动面联动的“虚拟减速板”,这就是自己完全掌握气动和飞控设计的体现,与沈飞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沈霍伊的魄力不足,在飞控比苏35S更先进的歼16身上,没有实现取消减速板的设计,当然有些事情也怪不得沈霍伊,毕竟战斗机的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计,不能轻易改动,这也不是说沈飞没有这个技术,实在是没办法再走一遍流程了。


比如说吧,要实现取消减速板这样大的改动,需要制造一架静力测试飞机,然后把它放在专门设计的测试台上,对其进行扭曲、拉伸、震动,以测试其能承受的最大的机动过载,以及其机身结构强度和在不同的动作情况下的受力分布情况,然后得到这些数据后,对飞机的整体结构进行微调,以实现设计师想要的技术性能。


但是这就涉及到较大的工程量、测算量了,实际上,这样的测试等同于重新设计一个机体所需的精力和物力,有这个时间,倒不如真就设计新的飞机去了。何况,苏27侧卫系的机体设计非常完美,是苏联的顶级技术水平,对其进行大改也完全没有必要,小修小补即可,更换复合材料减重也可以,但是对其基本的框架就不要动了,他已经设计成熟了几十年,问题不大。


当然,要说苏35S为什么要取消减速板,因为人家有矢量发动机,也有先进的可动翼面联动设计,他可以动用所有的飞控系统去调整飞机的姿态,当然歼16也能做到,可是歼16毕竟没有矢量发动机呀,如果是歼10B矢量型还可以,但是歼16实在是不行,所以如果要让歼16这样重型的战斗机取消减速板,恐怕还是要从动力上想办法了,结构上的改变就不要太奢望了。


海事先锋


沈霍伊根本没这个能力,苏-35取消减速板也是靠TVC矢量帮助

歼-16上面依旧保留减速板,目前全世界的苏-27家族战机中,只有苏-35取消了减速板功能,沈霍伊的水平,目前根本不可能实现。


大型战机要想取代减速板功能,依靠的飞控系统进行调整,以气动控制面进行联动,增大迎风面面积,来代替减速板。比如某20,前面两个大鸭翼,后面两个全动垂尾,就是四扇门板。所以最初原型机为了保险装了减速板,后面飞控完善后就取消了减速板设计。

但是苏-27家族一开始抬头力矩就特别大,都还曾进行低空机动飞行时发生机首断裂事故。本身气动控制面配平压力非常大,难以承担进行气动减速的要求,所以一开始就在机背设计了大型减速板。唯一能够取消掉这个减速板的苏-35,主要是飞控和TVC矢量技术的完美融合,在襟副翼、平尾和垂尾气动控制面进行气动减速时,TVC矢量喷口进行承担抑制抬头力矩和进行气动调整,从而可以取消减速板。


TVC矢量还必须与飞控融合,实现飞火推一体化设计才行,苏-30SM尽管也使用TVC矢量发动机,但是未实现与飞控融合,飞控系统下达指令到TVC发动机完成动作和推力调整需要1-3秒的反应时间,所以照样无法取消掉减速板。
所以到目前为止,整个苏-27家族就完成飞火推一体化设计,的苏-35可以取消机背减速板。飞控系统提前进行预判,下达指令给TVC发动机,进行提前调整、无缝对接。


然后再回到歼-16,尽管现在太行也推出了AVEN矢量喷管的数字太行,歼-10C也实现矢量喷管与飞控融合一体的飞火推一体化设计,但是,时间进度上赶不上歼-16的研发进度。而且,沈霍伊有这个能力么?修改原厂设计还是慎之又慎才是最重要!

苏霍伊不仅掌握苏-27系列原始设计资料,在这方面30多年来一直没有中断研究。沈霍伊靠逆向分析苏-27SMK的模拟输出信号开始搞,歼-11BS上搞三轴四度余飞控还栽了个大跟头,重新编写后在歼-15上又发生过好几起飞控事故,空军宁可重新投产模拟飞控的歼-11B也不愿意接盘歼-11D就很说明问题。修改原始设计慎之又慎很好很重要,歼-16很多结构宁可抄已经熟练的苏-27SMK/歼-11B,也不愿意去分析苏-30MKK很务实嘛!要求不要太高,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了。


五岳掩赤城


上图,不解释。



因为所以8264


海上巡逻舰船,航母甲板长度等问题都需要低速,所以肯定要减速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