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弋夫人是个什么样的女人?汉武帝为什么一定要立子杀母?

玩之道


钩弋夫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史书没有详细记载。关于她的来历,正史是这样说的:

汉武帝巡狩河间时,有一个善望气的方士告诉他,附近有奇女子出没。汉武帝半信半疑,令人去找。

结果从人找来一个妙龄女子,这个女子长得漂亮还是其次,奇怪的是据说她的手从出生起就握成拳状。汉武帝感到稀奇,就去掰她的手。谁知帝王之力很神奇,该女子的手一下就打开了,手里还握着一只小玉钩。

汉武帝立马把这位赵氏女迎入宫中,并设了一座钩弋宫给她居住,由此赵氏被称为钩弋夫人。

后钩弋夫人生刘弗陵,此子也被称为钩弋子。她怀孕生子的过程也颇为与众不同,足足怀孕十四个月才生刘弗陵。

因这与古书上所说的尧母生子的月份相同,汉武帝还很高兴地将钩弋夫人的宫门题为“尧母门”。

钩弋夫人的这段传奇虽然在正史上说得冠冕堂皇,但细究起来,有许多不合常理之处。有书君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推测这一场“传奇”:谁知道这其中有何蹊跷?搞不好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导演了这么一出大戏,反正晚年的汉武帝已经很相信方士、天命这一套了,编这么一段传奇正好满足他的自大之心。

汉武帝虽然为拥有这一段传奇而兴奋,但还没有彻底昏庸。当戾太子刘据死后,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他很郑重。

此时他还有四个儿子可以选择,三子刘旦、四子刘胥,五子刘髆,幼子刘弗陵。

三子太过急功近利,太子刚死,他就表现出了想当太子的意思,武帝不喜,四子为人奢侈,喜好游乐,行为举止毫无法度,也不为汉武帝所喜欢,五子刘髆本来有希望,谁知外家等不及造反了,于是被弃。

看来看去,只有六子刘弗陵合适,汉武帝见他年纪虽小,但很聪明,很像自己,决定就立他为太子。但汉武帝临死时,突然决定赐死太子生母钩弋夫人。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他觉得,儿子太小,母亲却正当壮年,将来免不了后宫干政,这很不好。

汉武帝之所以这么想,与他的帝王心术有关,更与他的切身经历有关。

汉武早年深受女主垂帘之害,因此不愿自己的子孙蹈己之覆辙。汉武帝的切身之痛主要来源于他和窦太皇太后的关系。

汉武帝钟情儒术,太后不喜欢,处处压制,汉武帝奖拔之儒士,太后杀之;臣下欲归权于汉武帝,太后又迟迟不放权。

汉武帝处处受其压制,一腔抱负无法伸展,在内心深处有一股无法向外人道的仇恨, 待窦太后一旦驾鹤西去,汉武帝这才长吁一口气,开始大施其拳脚。

正是基于自身的不爽经历,故此汉武帝才以残酷的帝王术除去钩弋夫人,即使他觉得钩弋夫人此时并没有错,心里也不讨厌她。为着免除后患,他仍然狠心杀了她。

可怜钩弋夫人就此香消玉殒,也不知此事会否给刘弗陵留下心理阴影:母亲何辜?竟至如此?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汉武帝临终,欲立刘弗陵为太子,狠心赐死了钩弋夫人,汉武帝的说辞是,子幼母壮,怕重蹈吕后覆辙,危及汉室社稷。当然这只是武帝顾虑的一方面,他应该还有难言之隐,才会对钩弋夫人痛下杀手。



貌美绝伦,年轻守寡恐会是赵姬第二

武帝六十多岁的时候,得到钩弋夫人,特别宠幸,随后有了儿子刘弗陵,晚年得子让汉武帝对幼子特别怜爱,欲立为太子。 汉朝从吕后开始,相继出现薄太后、窦太后、王太后干预朝政,甚至专权。 儿子刘弗陵年幼,若汉武帝驾崩,钩弋夫人正当盛年,作为太后必定临朝干政,武帝担心她会像吕后那样骄横跋扈,残害刘姓宗室。 而且钩弋夫人貌美绝伦,年纪轻轻就守寡,如果像秦始皇的母亲赵姬那样给他戴绿帽子,他是绝对不能容忍,皇家也丢不起这人。



钩弋夫人岂止手中有钩,心中也有“钩”

钩弋夫人年纪轻轻,无缘无故被赐死甘泉宫,很多人惋惜。她的悲惨结局,也赚取后人很多同情。 但是,钩弋夫人真的是一朵白莲花,是无辜被害的吗?未必!

其一,奇特的"献美"

钩弋夫人出现在汉武帝晚年,得到隆宠,有点戏剧性。据说,钩弋夫人一出生手中就紧握着一个玉钩,任谁都掰不开。唯独汉武帝! 这份所谓"天赐"的缘份让汉武帝格外珍惜。汉武帝封为婕妤,号称"钩弋夫人"。当时未央宫还流行一种游戏,叫"藏钩"。 但是细想起来,这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钩弋夫人的父亲因罪被处宫刑,是掖廷的中黄门。他深居宫中,对武帝的为人、喜好肯定很了解,策划联合一帮阿谀奉承的官吏导演一出那样的戏,一点不难。 当然,唯一的前提是,她女儿是一个美貌绝伦又聪慧的女子。不美不能吸引帝王;不聪慧在后宫很快会成为各种势力角逐的炮灰。



其二,独宠椒房手段多

汉武帝是一个文韬武略都很卓绝的帝王,能入他法眼的女人,一定是不简单的。武帝晚年椒房独宠钩弋夫人好几年,甚至连皇后卫子夫都难得见上皇帝一面。这其中钩弋夫人肯定明里暗里使了不少手段。



其三,"尧母门"可不是摆设

钩弋夫人得汉武帝宠幸后生儿子刘弗陵,据说这孩子在娘胎里呆了十四个月,跟传说中帝尧一样,于是汉武帝将钩弋夫人居住的宫殿门,改为尧母门。汉武帝也从不掩饰自己对小儿子的喜爱,觉得他像自己。 汉武帝对钩弋夫人以及小儿子的格外宠爱,让看在眼里的一帮蝇营狗苟的小人有了可趁之机。大将军卫青去世后,皇后卫子夫失去外戚倚仗,色衰爱弛,太子的储位因武帝的疏远变得岌岌可危。钩弋夫人盛宠多年,难免不垂涎后宫主位。



其四,巫蛊之祸幕后主谋

以江充为首的一帮小人,给卫太子下套,征和二年(前91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等人遭诬陷不能自明而起兵,兵败后皇后、太子相继自杀,许多人都受到牵连,包括司马迁的好朋友仁安。 "巫蛊之祸"如果说跟钩弋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鬼都不信。 试想,谁能给江充那么大胆子,敢嫁祸太子?谁是这个事件的受益者?谁能让堂堂的皇后都见不到汉武帝,太子都被屏蔽在武帝的视听之外?汉武帝派出去核实详情的使者都帮着糊弄武帝。这等细思极恐的事,如果背后没有一个强大的操盘手,光凭江充能翻得起这样的大浪吗? 钩弋夫人怎么逃得了干系,即便钩弋夫人做得滴水不漏,聪明绝顶的武帝等事态平息以后也不可能觉察不到。



因此,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出于担忧子幼母壮,独断专权时是一方面;对于钩弋夫人恃宠而骄,胡作非为的惩罚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开涮历史


刘彻什么时候杀母了,他杀的是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对于历史上的这段记录,其实钩弋夫人追求优越的物质生活本也不算什么,只是没算好主少母壮这关节,我是不信她从小就攥着拳头这种说法,尤其不能相信的是非得刘彻碰一碰手就张开了,好吧,张开就张开吧,手里还握着一把玉钩,如果上面再刻着仙福永享寿与天齐那就更完美了。

所以对于这段历史,有人觉得是事先编排好的,因为赵婕妤(钩弋夫人)的父亲因犯罪又没什么钱抵罪,所以被处以宫刑,成为刘彻的近侍服务人员,有一定职位,平时皇帝出行的话,他的父亲也都伴驾随行,所以结识的官员和同行比较多,说不定就是以前的人脉关系中有人知道老赵的女儿天生丽质,所以牵线搭桥,而且还能借机表现一下自己出类拔萃的望气之数,但没办法,史书就这么写,咱们也只能这么信,没有现实证据说明望气的官员是有意为之,如果有,那他早就被刘彻弄死了。

赵婕妤的死亡原因大致两种:

一、《汉书》,刘彻在避暑胜地甘泉宫疗养,赵婕妤作为他心爱的女子当然也随侍身边,因为犯了睡也搞不清楚的错误,所以遭到刘彻的斥责,造成她郁郁而终。

不信没关系,好在还有其他选项.

二、《史记》关于这段历史的描述,是褚少孙补记于《史记》中的,说的很明白,刘彻为了防止类似吕雉这样的女人乱政,为了保护皇帝的尊严和独立性所以杀了赵婕妤。

估计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史记》的补录比较靠谱。

赵婕妤入宫较晚,相对也比较受宠,在刘彻召幸荣宠之下,赵婕妤不久有了身孕,据说怀孕期十四个月,有点尧舜禹汤的调调,因为尧就是足十四个月才降生的,应了国之正主的好兆头,刘彻一高兴,把赵婕妤居所的大门成为“尧母门”,一词两意,放到今天估计会称之为尧母门事件。

为何称之为尧母门事件呢?因为以此为分水岭,由储位引发的乱象渐渐浮出水面,刘彻很喜欢刘弗陵,因为刘弗陵聪明健壮,和自己小时候一样,他恐怕还没意识到,这种政治游戏很危险,前车之鉴有刘邦,后世则有万历皇帝因为类似的事,快要把自己和朝臣都逼疯了。

定名尧母门,隐含的意思不就是让赵婕妤的孩子继位么?不但后宫,朝堂也有人开始慢慢站队,看来古人沿袭立嫡立长的旧制不是完全出于教条的原因,这是有现实意义的,并有前车之鉴做参照。

巫蛊之祸,刘据兵败自杀,刘彻挑选继承人有四个选择:

刘旦,觊觎皇位已久,刘据刚死,正值刘彻暴怒加心疼的状态,刘旦迫不及待的要求承担起父皇的保卫工作,原来的封国要不要无所谓的,以杀来使削封国告终,彻底凉凉。

刘胥,过于纨绔,目无国法,自己都这样,怎么掌管国家。

刘髆,死期颇为可疑的一位,李广利为了捧起这个外甥,勾结丞相意图左右储位人选,事发后李广利向匈奴乞降求接纳,丞相则被腰斩,你说你都丞相了还折腾个什么劲呢。刘髆什么时候死的呢?刘彻死的前一年,时间很敏感。

刘弗陵,基本没悬念,前文讲过,刘彻最喜欢他,尧母门也暴露了他的意图,没问题是说刘弗陵没问题,但关键的问题就出在了赵婕妤的身上。

刘彻年岁大了,虽然也经常寻个仙炼个丹什么的,但结果是绝不出人意料的,没用。眼看着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如果立刘弗陵为太子,那么一旦自己死掉,皇帝将再次面临魔咒一般的外戚掌权,早先自己被窦太后捏在手里,还不是要圆圆要扁扁,他可不想让心爱的儿子刘弗陵再遭这罪了。

主少母壮,这个困局无法避免,既然主少的问题没办法解决,那么就只能解决母壮的问题了。

一日,刘彻突然无缘无故的痛骂赵婕妤,一下子把赵婕妤骂蒙了,看到暴怒状态的刘彻,她一弱质女子被吓的不要不要的,摘下了所有饰品,频频向刘彻扣头,而早已做好打算的刘彻直接下令将赵婕妤送掖庭狱,和慎刑司差不多吧。

赵婕妤被人拉着往外走,却频频回头,希望刘彻念着旧情能够放过自己,曾经的恩爱荣宠哪去了,至少也该让自己死个明白,自己并无过处。刘彻只说:快走吧,你活不了的。

设想一下当时的场景,还真是不大舒服,本来的恩爱夫妻,赵婕妤却突然莫须有的受到了严厉斥责,当得知自己将要去掖庭狱的时候,回头看看自己的夫君希望能够念及旧情有所和缓,没想到刘彻却告诉她-你活不了了。很难想象当时赵婕妤的绝望程度。

卫子夫回头一望挽回了刘彻的心,赵婕妤回头一望得到了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结果。

如刘彻所愿,赵婕妤死掉了,就埋在甘泉宫南。

其实班固和褚少孙写的都是一回事,班固忠实的记录了过程,这个过程并没有错,只是没有写此事背后的政治目的,而褚少孙则自有他的一番分析。

褚少孙的分析对不对呢?

汉武帝刘彻:“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 。女不闻吕后邪 ?”

在这里,刘彻还补充了一条,无论生前死后,他都不想被人扣上一顶绿帽,皇家也要面子,他只是说可能、说如果,他也不能直接对已死的窦太后指指点点的,好说不好听,是吧,总之,前车之鉴很多。

刘彻死前立刘弗陵为太子,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权利远超诸如宰相、丞相之流,并命其辅佐少主。

残忍是肯定的,但刘彻当时这么做有没有苦衷

刘彻也是人,不可能没有感情,更何况自己心爱的老婆呢。

刘彻继位后想放开手脚大干一番,为了统一思想,他想大力推行儒学,但崇信黄老之术的窦太后非常不满,不但直接干政解除了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的职务,还暗访王臧等人曾经犯过的错误,致使赵绾和王臧自尽身亡。

为什么不追查窦婴的责任呢?那是窦太后堂兄的儿子,更要命的是刘彻头上还蹲着一个王太后。

为什么不追查田蚡的责任呢?那是王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窦婴和田蚡相互也掐架,一嘴毛那种,结果王太后绝食“明志”,不干掉窦婴我就把自己饿死,o( ̄ヘ ̄o#),窦婴殒。(窦婴确实伪造了遗诏)

自己的事业原本孔雀般美丽,结果变成了拆骨鸡,铁打的营盘碎成了渣,为了自己也非常讨厌的舅舅,还违心弄死了窦婴,亏心一辈子。

赵婕妤无辜,但国政要不得妇人之仁,自己曾经的处境历历在目,加上吕雉这个前车之鉴,这恐怕是刘彻的唯一选择了。

刘弗陵继位后是如何做的?

汉昭帝继位后,当然要追封母亲,他当然知道母亲为他所付出的惨痛代价,所以征用民力两万人为母亲修建了云陵,追封外公为顺成侯,姑姥姥尚在世,赏钱二百万,侍奉的仆人和房舍都进行了扩充,族内其他人各有赏赐不多赘述,但这其中有个原则,母亲一族,没有任何人能在朝中做官。

百姓对此抱以同情

老百姓总是心软的,他们觉得赵婕妤死的很冤枉,平白无故的为何就被杀了呢?舆论的作用是巨大的,为了顺应这种思潮,各种传闻不绝于世。

某些个人著作收集了一些当时的传言,比如赵婕妤死后香飘十里,引发武帝猜疑,也有人说是刘弗陵修建云陵,移葬的时候才得以发现:

赵婕妤的棺椁中竟然只有鞋子而已,人已不知所终。

还有人说赵婕妤是神人下凡,死前云淡风轻的自言完成了任务,本来注定就该当年死去的。

各种传闻很多,也有为她建庙的,我就不一一叙述了,因为没有必要,所有传闻的最终目的都是寄托了对赵婕妤的哀思,同时也充满了善意人士的美妙期寄,赵婕妤并未被杀还是活的快乐似神仙,这类传闻是基于人们对她的深切同情而产生的。

政治家们怎么看?

政治家们和汉武帝一样,同样是人,他们对赵婕妤肯定也持同情态度,但仅从政治角度来看问题的话,大多持赞赏态度,当时不同今日,具有特殊的政治环境,尤其是西汉的“顶层结构”。

褚少孙:“昭然远见,为后世计虑,固非浅闻愚儒之所及也。

我就是褚少孙所说的“愚儒”之辈,因为虽然知道这种手段很有必要,但我还是有些难以接受,并对赵婕妤抱以深深的同情。

司马光也认为,有鉴于吕氏外戚的前车之鉴,先诛其母,以绝祸患,这是以天下社稷百姓为重,以子孙后代福祉为重的行为,意义深远。

这种拨乱反正的行为残忍而富有成效,可惜西汉最终还是灭于外戚王莽之手。

你怎么就知道赵婕妤和她的家族会沦为诸吕之辈呢?安上莫须有的罪过又何以心安理得?

如果让刘彻解释的话,可能他会说:你又怎知她不会衍生诸吕之祸呢?你还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能、我敢以江山社稷和子孙福祉去赌么?如若不幸言中,到那时血流成河,代价可不止一条人命。

.


古今通史


汉武帝杀钩弋夫人,是为了防止出现“母壮子幼,女主乱政”的危险。此举虽然残忍,但无疑是与国家有利的,此前的吕后和后来的慈禧等事例,都可作为佐证。

况且从史料上来看,钩弋夫人身边已经附庸了很多官员,这股势力如果坐大,必然成为国家安定的危险因素。


首先,钩弋夫人来到汉武帝身边,本身就是一些官员策划的结果。据说当时汉武帝巡狩天下,在路过河间国(今天河北境内)时,有神棍对他说:这里有个女人很奇特。汉武帝色心大发,同时也被神棍勾起了好奇心,就派官员去寻访,果然一问之下就找到了神奇又美丽的钩弋夫人。

为什么说她神奇呢?据说她生下来就双拳紧握,一直不能伸开(有人说她是小儿麻痹症患者),汉武帝不愧是千古一帝,在对付女人方面也是十分在行,上前只轻轻一掰,钩弋夫人的手就舒展开了,手心中还握着一只小玉钩!这让汉武帝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同时也被钩弋夫人的美色所动,当场赐名(钩弋夫人本姓赵)带她回宫!

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整个过程,无疑是神棍和地方官员的策划,为的就是让钩弋夫人来到汉武帝身边!汉武帝何许人也,自然对着一切心知肚明,不过这种策划对他来说也是有好处的(起码能证明圣天子不同凡响),也就欣然笑纳了!


其次就是钩弋夫人怀孕生子的事,同样疑点重重。

太始三年(前94年),钩弋夫人生下了孩子,就是后来的汉昭帝刘弗陵。据说这位皇帝的出生可是非比寻常,他在娘肚子里足足待了14个月,不仅没有唐氏综合征和脐带绕颈,出生以后还十分聪明,自古以来只有三皇五帝中的尧帝有这样的经历。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怀孕十四个月才生产,肯定是凤毛麟角的事,刘弗陵的出生,很大程度上被神话了!那究竟是谁在有意神话他呢?当时汉武帝的嫡长子刘据是铁稳的太子,汉武帝也没有易储的心思,不可能去神话自己的另一个儿子,为太子培养敌人。如果不是汉武帝,肯定就是个别官员串通了御医、宫女等人,制造了这个神奇的生产!

而制造神话的目的,无疑直接指向皇位!所以在钩弋夫人身边,估计肯定有太子刘据的敌人存在,他们把宝押到了钩弋夫人身上!

汉武帝这样雄才大略的人,岂能不明白这里的猫腻,只是当时引而不发罢了!

等到汉武帝寄最大希望的太子刘据出了问题(因巫蛊之祸被迫造反,结果兵败身亡),其他儿子有的不成器,有的死的比他还早,还有的心怀不轨被他发展,都被排除在皇位继承人之外,刘弗陵成了最佳人选。

这时候钩弋夫人和她身边的心腹无疑是欢欣雀跃的,眼看着大汉的天下就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了!可惜他们低估了汉武帝的智慧和狠辣,为了让自己坟头不至于绿油油的(钩弋夫人太年轻了,难免秽乱宫闱),同时也防止再发生吕后之类的祸患,他眼都不眨地除掉了钩弋夫人!

这也不仅让人想到了后来的咸丰皇帝,顾命大臣肃顺曾建议他效仿汉武帝,除掉年轻的慈禧,结果咸丰不忍心下手,最终在他死后,慈禧掌权近半个世纪,亲手断送了满清的江山!

比较直下,咸丰皇帝给汉武帝提鞋都不配,根本不具备一个帝王所必备的素质!


李飞叨


其实,钩弋夫人是汉武帝年老的时候最宠爱的妃子,并且还让汉武帝老年喜得贵子。要知道,当时皇后卫子夫已经去世。照理说,按“母以子贵”的套路,她离母仪天下应该是近在咫尺了,可是汉武帝为何却杀了她呢?

(汉武帝剧照)

汉武帝邂逅钩弋夫人的时候,他已经61岁了。

公元前95年,汉武帝带着随从在燕赵之地狩猎。

在河间国(河北一带),他听闻这里有一个奇女子赵氏。

据说赵氏美艳绝伦,肤若凝脂,堪比仙女。只是生来紧握拳头,而不能伸。

出于好奇之心,汉武帝便下诏宣见赵氏。

不久,随从官员便寻来赵氏,并带到汉武帝面前。

汉武帝一见面,便深叹赵氏果然是人间绝色。于是,便令人将她召到面前。见她一手紧握如拳,垂于身侧,便让宫女上前掰她的手。然而数个宫女上前,用尽全力,却丝毫没能掰开。

汉武帝颇为惊异,于是将赵氏的玉手轻托,用手轻轻一掰。没想到,赵氏紧握的拳头,便这样张开了。

更奇异的是,在赵氏的手心里,竟有一枚小巧精致的玉钩。

就在汉武帝惊奇不已时,随从们已经齐声恭贺,并称这是祥瑞之兆。

汉武帝大喜,即命赵氏随驾回宫,并将她封为妃子。

由于赵氏极善迎合,很得汉武帝专宠。不久就被升为婕妤,并将她的宫殿命名为“钩弋宫”,而她也被称为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剧照)

最让汉武帝高兴的是,钩弋夫人次年便为他生下皇六子刘弗陵。

说到刘弗陵的出生,也是奇事一桩。钩弋夫人自从怀有身孕后,竟足足怀胎14个月,才生下他来。

这让朝野议论纷纷。因为上古时期的尧帝,就是在娘胎里呆了14个月才呱呱坠地的。刘弗陵这出生,和尧帝一模一样,显然是贤帝之兆。汉武帝听到大家的议论,愈发器重刘弗陵,还将生他之地的门,命名为“尧母门”。

公元前91年,汉武帝的身体每况愈下,经常生病。佞臣江充便借机称汉武帝生病,全因太子刘据行巫蛊作祟,才导致他生病。

汉武帝暴怒之下发动了“巫蛊之祸”,恐惧万分的刘据深知性命堪忧,于是矫诏率兵自卫。被汉武帝打败后,只得悬梁自尽。皇后卫子夫为证清白,也自尽而死。

事情平息后,汉武帝经过暗中调查,才知是江充使诈。然而刘据已死,悔之晚矣,只能夷灭江充三族泄恨。

刘据去世了,太子之位久悬未决,汉武帝当时尚有4子: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和赵氏之子刘弗陵。

最先是刘旦沉不住气,直接上书表示他要进京保卫汉武帝,其实就是想得到太子之位。

汉武帝杀刘据就是因为觉得刘据是盼他早死好接班,冲动之下,才杀了刘据。

(刘据剧照)

可见汉武帝把权力,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刘旦竟想成为太子,显然也是觊觎皇位很久了。所以多疑的汉武帝,狠狠地责罚了他。

另外刘胥,他是个纨绔子弟,行为乖张,根本不能作为太子的考虑对象。

至于刘髆,由于他是李夫人所生,一直比较得宠爱,再加上调教得不错,所以汉武帝对他倒也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可是他的舅舅李广利竟暗中谋划,打算发动政变,拥立刘髆为太子。这就让汉武帝不能容忍了。所以,汉武帝将李广利腰斩示众。刘髆则在惊吓中,不久便病逝了。

到此时,也就只有年幼的刘弗陵了。

刘弗陵聪明好学,在汉武帝看来,和他当年简直是一模一样,于是特别宠爱刘弗陵。

汉武帝很想立刘弗陵为太子,但此时钩弋夫人才21岁。这让他不免想到吕后乱政的事情,于是迟迟不能下定决心。

公元前87年,病势渐重的汉武帝,越来越觉得立太子的事情必须提上日程。

(刘弗陵剧照)

这时,钩弋夫人每天小心翼翼地服侍汉武帝。然而,汉武帝看来,钩弋夫人这是善于奉迎的表现。而善于奉迎,便意味着她心有所图。

而且,汉武帝这时候很可能也已经怀疑当年钩弋夫人的手掰不开,只有他能够掰开,并且里面有块玉这件事,是不是一种套路?

正因为如此,汉武帝因此更加觉得钩弋夫人会做大,会乱了他的大汉江山。因此,汉武帝便起了杀心。

钩弋夫人郁郁寡欢,只能更加小心地奉迎。结果有一次,因一点小事,惹得汉武帝不悦,汉武帝就将她打入牢中。

钩弋夫人一边挣扎,一边回头向汉武帝告饶,但汉武帝冷酷无情地说:“你活不了了。”

不久,便传出钩弋夫人暴死狱中的消息。

随后,汉武帝命人画了幅周公抱着周成王接受诸侯朝拜的画,赐给奉车都尉霍光,并任命他为大司马,随后立刘弗陵为太子。

(参考史料:《史记》)


张生全精彩历史


钩弋夫人肯定是一位美女,要不然也不会被多情的汉武帝宠爱。从她进宫开始,就自带传奇。

年老汉武帝,喜欢巡游大江南北。有一次,汉武帝游到了河间,御用术士对他说,这里有位奇女子。至于有多奇,术士没明说,但是挑起汉武帝的好奇心。

汉武帝派人去找,随行人员很快就找到一个漂亮的奇女子。奇的是这个女孩子的手,天生就紧紧地握成拳,没办法松开;更奇的是汉武帝轻轻一掰,这女孩的手就松开,手心里握着一支玉钩。

对于这么一位奇特的美女,汉武帝看着很心动,就将她纳入后宫。因住的地方是钩弋宫,所以她被称为钩弋夫人。

在汉武帝的众多老婆中,钩弋夫人成了最受宠爱的一个,很快就晋升为婕妤(相当于贵妃)。不久,钩弋夫人怀孕了,这一怀就是十四个月,给汉武帝生下一个儿子(个人感觉,这是为了忽悠汉武帝,故意谎报孕期)。

汉武帝给这个最小的皇子取名刘弗陵,还兴奋地对大臣说:“我听说尧的母亲怀了他十四个月,现在钩弋夫人也怀孕十四个月才生下皇子,真的是天降祥瑞啊!”汉武帝一高兴,赐名钩弋宫的大门为“尧母门”,对钩弋母子疼爱有加。

从钩弋夫人进宫,到生孩子的经历来看,她是一位很有心计、很有野心的女人。她懂得包装自己,制造神秘感,然后吸引皇帝关注,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资源。

后来,大汉帝国发生巫蛊之祸,皇后、太子全部自杀。接班人的问题浮出水面,汉武帝经过权衡,杀了钩弋夫人,立刘弗陵为太子。汉武帝为何要开立子杀母的先河呢?

避免历史重演,防止外戚专权

汉朝开国就有外戚掌权的先例,首先是吕后。刘邦去世后,吕后把持朝政,在关键岗位上到处安插外戚势力,差点导致刘江山改姓。

等到汉武帝上位,同样受到外戚势力掣肘,当时把持朝政的是窦太后。

汉武帝是一个有主见、想有一番作为的皇帝。而窦太后信奉黄老之术,主张休养生息,无为而治。不同的治国主张,一度导致两人的关系紧张,窦太后甚至想废掉这个不听话的孙子。幸好馆陶公主(汉武帝的姑姑,也是其岳母)从中调停,才让汉武帝避免危机。

好不容易等到窦太后去世,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又开始插手朝政,田蚡(王太后的弟弟,汉武帝的舅舅)的权力都可以比肩皇帝了。汉武帝对此很不满意,但碍于母子情分,以忍让为主。

吕后的教训以及祖母和母亲专权带给自己的憋屈,让老年的汉武帝不寒而栗。为了防止母强子弱,皇权旁落,让儿子能够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天子,汉武帝要清理钩弋夫人。钩弋夫人生了汉昭帝,却没能在生前母凭子贵,成了皇权的牺牲品。

经过晚年的巫蛊之祸,相信汉武帝也不再迷信,钩弋夫人曾经给他留下奇异感的小把戏(握拳、玉钩、怀孕是十四月),现在看来已经成了别有用心。

不想自己百年后,头顶一片大草原

如果留下她,汉武帝去世后,钩弋夫人就成了寡妇。那时的她,贵为太后,又是虎狼之年,能够经受得住深宫的孤独吗?大概率会为自己找几个“嫪毐式”的人。

没有哪个男人愿意被绿,汉武帝也不例外。汉武帝生前就很宠爱钩弋夫人,既然如此,那就到天堂继续伺候吧!


秋媚读史


与人所共知的“母凭子贵”相对应的便是“杀母立子”,这两者相比同是子贵,结局却截然相反,前者是子贵从此母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后者是子贵从此母被杀。

首创这个制度的是汉武帝,他这样的做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封建专制,而间接导致汉武帝实行这种制度的是汉武帝祖母窦太后,也就是前些年大火电视剧《美人心计》的女主角窦漪房。

所以,汉武帝推行杀母立子制度其实与他后来处死的钩弋夫人没太大关系,实际上,她只是躺着中了枪而已。

汉武帝刘彻本是一个与帝位并无缘分的皇子,他的继位在很大程度上是三个女人推波助澜的结果,这三个女人分别是:汉武帝的姑姑馆陶公主、母亲王夫人和窦太后。

所以,汉武帝实际上是靠女人上位的,可靠女人上位的他最后却恨透了女人,这背后原因还得从汉武帝继位后说起。

汉武帝继位时,年仅16岁,是个不折不扣的少年天子。

这样的年纪,放在今天那也就是刚刚初中毕业进高中的年岁。可汉武帝却在这样的年纪里成了天下的主宰,对于臣子和天下而言,他的年纪并不那么让人放心,于是这时候权谋过人的窦太后便站出来了。

窦太后本是为汉武帝保驾护航,为了巩固他的帝位,可最后随着汉武帝年纪的增长,他越来越不满窦太后的“保护”。

窦太后推崇黄老之说,思想过于保守。而年轻的汉武帝却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这种巨大分歧下,两人意见越来越大。

可以说,汉武帝虽做了帝王可一直都被窦太后压着,天子是真龙,真龙被压着的结果往往比普通男人被女人压着更严重。

随着汉武帝对窦太后的越来越不满,两人的之间的政见不和开始演变为明争暗斗。

窦太后意识到朝中支持汉武帝的人越来越多后,她便开始想方设法打击那些支持汉武帝的大臣。这样一来,刘彻自然是会回以各种反抗的。

随着两人争斗的加剧,汉武帝对窦太后的痛恨日深。对于汉武帝而言,窦太后就是他的“看不惯却除不掉”,这种痛苦只有眼中曾有过拔不掉的刺的人方能懂。

好在窦太后虽权谋过人可毕竟年岁大了,最终,祖孙两的争斗终于随着窦太后的死亡落下了帷幕。

然而,祖孙两的争斗虽然结束了,但汉武帝的“余恨”却迟迟未消。这情绪通常都会有发散的渠道,汉武帝发泄他情绪的渠道便是后来的“杀子立母”。

没错,汉武帝是要以这种方式杜绝女人对皇帝的控制。想想,天子多有母亲,万一母亲是个如窦太后一般的角色,自己的子孙不就要重蹈自己的覆辙了吗?这样的事情,他汉武帝是窝囊过来的,所以绝不能让子孙再尝。

最为关键的是,偏偏钩弋夫人极其向窦太后,而且,当时汉武帝册立其子刘弗陵为太子时,他自己已经64岁了,可钩弋夫人赵氏才刚刚十多岁。这意味着,她和窦太后一样是有可能成为权倾天下的祖母太后的。

于是,汉武帝便在册立钩弋夫人刘弗陵为子后不久,便下令赐死了年仅20岁的钩弋夫人并就此确定了“杀子立母”的残酷制度。

可惜,这钩弋夫人生得貌若天仙却偏偏死在窦太后的阴影之下,真真是红颜薄命啊。

册立杀子立母制度后,汉武帝还针对这项制度做出了相关的阐释,毕竟他虽是天子做事也还是要有章法。当时,汉武帝对自己建立这一制度的原因是这样解释的:

“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不用说,这段话只是一段听来合理的说辞罢了,归根到底,这项制度的建立是因为:汉武帝因窦太后有了严重心理阴影。


记者李满


回答:

这个问题,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

  • 一、事情发生的背景

  • 二、钩弋夫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 三、什么是立子杀母

  • 四、为何一定要立子杀母

事情发生的背景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其一生功绩赫赫。同时他还是一位关注民生、心怀天下的皇帝,他极其关心天下疾苦,巡游也是他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他还特别喜欢巡游。特别是到了汉武帝晚年,他更加注重通过巡游来实地了解百姓生活和民间疾苦。

钩弋夫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汉武帝晚年,有一次巡游经过河间国的时候,身边的术士跟汉武帝汇报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这句话勾起了汉武帝的兴趣,于是派人四处寻找,不久便找到一位十多岁的漂亮女子,汉武帝一眼就看中了她。

但是这个女孩子手有一个特点,就是:

从出生到现在两只手都是紧握的拳状,从未张开过。汉武帝见状就用他的手轻轻一掰,她的两只手就打开了。此后她就被汉武帝收入后宫,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号称钩弋夫人

立子杀母

回长安不久,公元前94年,钩弋夫人便为汉武帝生下一子,是为刘弗陵,这是汉武帝的第六子,也是最小的儿子。这个儿子也很传奇:他和上古时期的尧一样,十四月怀胎。由于极具传奇色彩且聪明伶俐,晚年的汉武帝非常喜欢这个最小的儿子。

刘弗陵出生三年后,著名的巫蛊之祸发生了,太子刘据兵败被杀。汉武帝极其悲伤,但是太子依然要立,经过汉武帝的仔细研究和考察,其他几个儿子都不适合做太子,此时唯有立幼子刘弗陵为帝,并由霍光等四大臣辅佐。

但是立刘弗陵为太子不久前,汉武帝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事先处死了其母亲钩弋夫人。有一天,钩弋夫人在照顾汉武帝,不知什么原因,汉武帝大怒的说道:“快走,你活不成了!”于是钩弋夫人被打入冷宫,不久便死去。

为何一定要立子杀母

儿子快要当皇帝了,汉武帝却决绝的要处死其母亲,从情理上来时,这是一起人伦惨剧,对钩弋夫人也是极其不公平的。但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这么做,肯定有他的深刻考虑,我想有两个原因:

一、防止后宫干政,影响决策。汉武帝死后,钩弋夫人虽然年轻,但是也是皇太后,是君,霍光虽然是辅政大臣,具有很大的权利,毕竟是臣,皇帝年幼,两者就很容易产生冲突,影响决策。

二、防止给皇帝戴绿帽子。刘弗陵即位后,钩弋夫人就成了皇太后,一个20岁的年轻皇太后从此就要孤独一生,很容易闹出点绯闻来,前有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后有汉惠帝的母亲吕后,汉武帝不得不有所防备。


听月谈史


钩弋夫人,史书上并未留下太多记录。但他作为汉昭帝刘弗陵的母亲,让我们能够记住她,更多的是汉武帝刘彻赐死她时,所留的名言——

子弱母壮,必乱天下

貌似天意的天作之合

刘彻虽是个千古帝王,但到了晚年也不免像始皇帝一样开始求仙问药,希望能够长生不老,自此身边就不乏一些方士相伴。根据《汉书·外戚传》记载,刘彻有一次在外出巡狩的时候,经过河间国。随驾有个会“望气”的术士便说道,此间气象异常,必有奇女子。这里不得不腹诽一句,望气就能判定有奇人还是奇女子,也就一心求仙的刘彻能信了。

于是,刘彻便让人去寻,竟还真的找到一个赵姓“奇女子”,此女美貌异常,但听闻双拳自小便紧握从未打开。刘彻听后觉得有趣,于是便亲自去触碰女子的拳头,不想才刚碰到,女子的手就打开了,就打开了!并且,她的手里居然还攥着一个玉钩,这简直就是为刘彻这个帝王量身准备的天命戏码,于是,刘彻一高兴便将这女子给收了。

这女子便是后来的钩弋夫人了,不过她也不是真的平民小百姓,等她随刘彻回宫之后,发现原来她的父亲就在宫中当差,以前犯了事被执行宫刑,这可就阖家团圆,皆大欢喜了,但稍微清醒点的人都会觉得这里面不简单。

钩弋产子,汉宫再不平

武帝太始三年(前94年),钩弋夫人生下皇子刘弗陵。由于钩弋夫人是怀孕十四个月,才生下的刘弗陵。刘彻认为当年古之贤君尧也是在自己的母亲腹中十四个月才出生,而钩弋所生这个孩子也是如此,便命人将钩弋宫宫门改称尧母门。

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刘弗陵三岁,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兵变失败,自杀,刘彻没有再立太子。但太子刘据为什么会叛乱,现在大多是认为被江充所逼,那么江充他们又哪来的胆子逼迫太子刘据呢?

刘据当了武帝三十多年太子,但由于自己老爹生性也是乖张,虽为太子,却经常连见自己父亲一面都不容易。这就给了朝中某些人诬陷太子创造了机会。

太子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动机,太监们肆意毁谤太子,是件很危险的事情。但苏文等人就这么做了,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他们认为武帝最为宠幸的是钩弋夫人,可以做他们的靠山。

太子如果被废,最受宠的刘弗陵被立为太子的机率最大。而相对成熟不需依靠宦官的太子而言,年纪尚幼的刘弗陵自然是他们最好控制的皇帝人选了,而我们再想想之前说的,钩弋夫人的父亲本身就是宫中的太监,那么太监们为了今后的富贵,哪怕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也要帮助钩弋夫人将太子刘据整垮。

而太子刘据兵变后,虽然杀了江充,但是太监苏文逃脱了,见了刘彻,便告知太子造反。

刘彻一开始还不不信,专门派了使者去召刘据到甘泉宫来问讯。但这个使者在长安转了一圈,根本没见着刘据,就跑回来向刘彻报说太子要领兵杀他,这才让刘彻真正相信刘据造反了。而这个使者是谁?不外乎就是宫中的太监,那么谁让他这么做,将太子刘据逼上绝路,这其中可能性最大的,就是钩弋夫人。

此时,钩弋夫人为刘彻所生的小儿子刘弗陵,虽然只有六七岁,但是聪明伶俐,极得刘彻的疼爱。更由于刘弗陵是怀孕十四个月才出生的,先天带着神秘的天命色彩,刘彻就产生了立他为太子的念头。

现在我们来盘点一下刘彻仅有的六个儿子。

其中,太子刘据由于巫蛊之乱兵败自杀。老二齐王刘闳,也早在公元前110年就去世了。老三刘旦、老四刘胥性格乖张且早已被派往了封地,在朝中也鲜有重臣支持。老五是贰师将军李广利的亲外甥刘髆,最后就是钩弋所生的刘弗陵。

看了这个刘彻儿子的顺序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太子之位应在刘髆和刘弗陵之间产生。

刘彻醒悟,断外戚之路,处死钩弋夫人。

太子兵变失败身死之后,卫皇后不久之后也离他而去,同时朝中众多大臣上书为太子鸣冤,这使得刘彻对开始反思自己在处理太子刘据兵变的问题,进而发现自己有很多事情都是被人给引导、操纵的,刘彻不愧是千古帝王,问题一找到,很快就会被他给看穿。

太子之死,也让他重新开始审视与钩弋夫人相遇及之后发生的一切。他与钩弋相遇的巧合是一桩,钩弋无法打开的拳头是一桩,钩弋老爹在宫中当差又是一桩,钩弋怀胎十四个月又是一桩,太子刘据之死又是一桩,这一系列的问题刘彻突然发现,年轻貌美的钩弋,突然让她感到无比可怕,而她背后所潜藏的那些人处心积虑所做的这一切更是可怕,而他现在能立的也就只有刘弗陵了,那么要将这股可怕的势力所依靠的根本打断,最好的选择就是杀死这个面前善于表演的女人。

武帝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刘彻找了个怠慢自己的理由,谴责钩弋夫人,随后将其处死,并留下了

“子弱母壮,必乱天下”的千古名言。

结语

公元前87年,刘彻逝世,刘弗陵继位,是为昭帝,追尊钩弋夫人为皇太后,追尊太监外祖父为顺成侯,七大姑八大姨,也都有封赏,但由于武帝事先安排了霍光等托孤大臣辅政,缺了年轻太后干政的汉朝倒也没有出现外戚干政的局面出现。

我是【今古言堂】,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


今古言堂


钩弋夫人是个极有手段的女人,汉武帝更胜一筹。钩弋夫人的手段从她的名号的由来就可见一斑了。钩弋夫人自小就手掌握着不能伸开,直到遇见了汉武帝,手掌才摊开,摊开来后手里是一件玉钩,因此得名钩弋夫人。汉武帝是傻子吗?其实,汉武帝根本就没有信,只是哪个男人不喜欢能讨自己欢心的,有点花样的女人?就像甄嬛传里演得那样,甄嬛只是略施小计,在园中放了回蝴蝶,雍正就就范了。男人要的是“心思”。


再有,根据《汉书》记载:“太始三年生昭帝,号钩弋子。任(妊)身十四月乃生,上曰:“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


钩弋子就是刘弗陵,西汉的第八位皇帝。他钩弋夫人怀胎14个月才生下的。哪有人需要怀胎14个月的,所以,有人怀疑是汉武帝喜当爹,被带了绿帽子还开心的说:恩,这个儿子不一般,当年尧就是14个月才生下的。


汉武帝是傻子吗?当然不是。他知道14个月不过是钩弋夫人使了障眼法。但是他能肯定孩子当然是他自己的,不然也不会立其为太子了。


只是,汉武帝既然领略到了钩弋夫人的心机与手段,自己要防着她。这就是汉武帝的高明之处,虽然很吃钩弋夫人那一套,但是关键时刻不含糊,在死前毫不心软的赐死了钩弋夫人。就是为了防止大汉朝再出现第二个吕雉。钩弋夫人的手段要么是她自己想的,要么就是她背后的势力在出谋划策,不管是怎样的,钩弋夫人一死,万事大吉。



于是,汉武帝又给自己的小儿子找了几个忠心的辅政大臣,其中就包括霍光,霍光在汉武帝面前的人设就是忠心耿耿,一丝不苟的。但,通过后面霍光的一废两立,可见汉武帝其实也是看错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