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五千多字,把天下所有事理都言尽了,你认同吗?

老孙遁世无闷


很多人愿意神化《道德经》,但却不知道《道德经》到底是一本什么书。



判断书籍的性质,要从其产生缘起来探讨

提到《道德经》,读没读过、了解不了解的人都会说是一本哲学著作,是中国朴素主义哲学的起源,一切抬高、溢美的词汇纷纷出现,其实有点荒谬。哲学思想固然有,只是副产品而已。

老子作为春秋乱世时期的人,是诸子百家中道家的代表人物。那道家是做什么的?和儒家、法家、墨家一样,也是出来救世的。面对礼崩乐坏、群雄分立的社会,他们都提出自己的统一天下的想法。道家也不例外。

那么,还认为《道德经》是讲述那种玄之又玄的哲理吗?并不是,它和《论语》、《韩非子》等一样,是讲述如何结束乱世、治国理政的著作。我们来看它第八十章的内容: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些明显是社会治理的方法,无关哲理。

一本探讨社会治理的书籍说尽世间一切道理,可能吗?

显然不可能。其主观意愿就不在讲那些玄之又玄的哲理,又怎么可能用5000字说明白呢?


《道德经》的哲理是被后世解释出来的

说实话,这本书和其他诸子百家的风格确实不太一样,于是就被后世的人关注、研究。元代就曾经有说法,《道德经》注本有三千余家。就是现在流传至今的还有一千余本。

这里面有学者一类的,如王弼注解的,也有道士的解读,如吕洞宾、黄元吉一类的。越说越玄,其实很多都是扯了老子这一张虎皮,来讲述自己的理解。道家和道家没太大关系,只是思想有些交集,硬贴上去而已,两者时间产生差得远。

后世对它的注解越来越多,汇集起来,就显得《道德经》表述的哲理越来越深奥,其实这是几千年下来不同时代的人共同的思想聚合。老子自己也未必想得到,自己的书还能被这么解释。


待晓儿


解尽天下所有事理,并不只是少数人的期望。

研究《周易》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周易》能够言尽宇宙所有事理;研究《老子》的人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老子》能够言尽宇宙所有整理。

不管是《周易》还是《老子》都不可能言尽天下的所有事理,更别说宇宙间的所有事理。

因此,那些希望只需要读了《老子》、《周易》其中任何一本书之后,就不用再去读其他书的人可能要失望了。

那么,《老子》又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呢?

一个人只有活着,才有资格谈论其他问题。因此,活着,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问题。《老子》要帮助我们解决的,就是这个最基本的问题。

名与利都只是为活下去服务的,只要能够活下去,既不要去管名也不要去管利。如果做不到这一步,把《老子》倒背如流也没有任何意义。

基本解决生存问题之后,再去谈论知识与追求。“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Pai老子行动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历代都有众多人学习、研究、探求《道德经》,还出现了许多大家,但对《道德经》价值、作用、意义等,很多人还是不能很深入的理解,或者理解偏颇,也才有今天这个问题的讨论。



回答这个问题,要先搞清楚,《道德经》里到底说了什么?

《道德经》涉及的内容确实很广泛,但最核心的有三个方面:一、对具体社会、对人的认识、评判、指引等;二:哲学观点(为了说起来方便,我们用哲学这个西方文化的词),哲学观点是老子社会思想的来源;三、修炼经验的总结。

其实,再深入推究一下,老子哲学观点的产生,是他修炼的一个结果,或者说,老子通过修炼看清楚了宇宙的本源,提出了“道”的理论(老子之前有道的提法,但没有文字和理论留下来),提出了道派生的哲学观点。就世界文明史来衡量,老子的哲学思想是最接近宇宙本质的,最能揭示宇宙间事物之理的哲学思想。



新近“黑洞”照片的面世,再一次证明老子“宇宙生成模式”的正确。老子在定态中看到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说宇宙原来没有,“道”生了气,先天一炁,然后气分阴阳,再然后有“三”,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属性的物质,五种属性的物质千变万化,生生不息,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丰富多彩。

宇宙诞生于气,这已被当代核物理学、天文学证实。大家一定会问:老子是怎么得到这些的呢?内求!以自身的小宇宙,体察天体这个大宇宙,因为两者同源同质,同一生成程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他是这样求得的。



宇宙的本源找到了,万事万物的存在之理、演化规律就搞清楚了。老先生在两千五年前送给了我们一把钥匙,能打开“众妙之门”的钥匙。

剩下的,是我们怎样用好这把钥匙的,来打开我们自己的蒙昧,来解决我们面临的种种问题。


窦树山


认同,老君《清静经》上,讲: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未,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失,常应清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浙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即有妄心,即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而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也讲:“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为天下正。”

所以,我们讲道,论道,首先要搞明白道是什么?而一又是什么?道和一又是什么关系?

道究竟能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宇宙的调和起到什么作用?

才能说老子的《道德经》对人类文明五千年的发展有帮助有用处。

若不明白老子的《道德经》是讲什么?

其学习和修行《道德经》也没有意义了。

其实《道德经》第八章已把道和一讲的很清楚了,只是读者没有搞明白什么是道?什么是一?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德经》,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道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支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老子道德经第八九十章都在讲什么是道?怎么样做人?怎么样治国?怎么样明理通达而自性圆满?

学道德经和修道悟道得道,若不明白老子道德经讲的道是什么?

一是什么?

就白学白修行了。

漫漫人生路,何时才是头。

荊棘丛中过,眨眼人世界。

得道悟道明“一”才行。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延续离不开雨水的滋味和人文思想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和自己灵魂读白的老子《道德经》伟大思维与宇宙自然生存运行的哲学科学思维的解释。

人才能明志,立心,立德,立功,立人。

人才能处上不刚,处下能柔。

进退自如,冷暖自知。

遇事冷静,才华外露。

道由人修,事由人做。

明白了,当下悟道。

不明白,无言可表。

欲为大树,莫与草争。

天能顺,因天有雨水万物调和滋润。

人能顺,因为人知进退和高低,才能守法爱人。

道能顺,因为道与宇宙万物协调统一与运行。

哲学科学,能让人明白,自己和宇宙万物与人和事物的运行关系和自我调理程序。

而悟道者,却知我所不能,虚怀若谷。

一念之差,尤如深渊。

老子的《道德经》,已把人事物和天与一讲的很清楚了,若看懂了,就能治国育人明心明事物运行之间和处世之间的关系。

事物就会生生不息,天长地久而运行。











知足常乐桃花飞雨


楼主好!这是对《道德经》的历史评价,话题很大,见仁见智。但实际上,评论此书,都是空谈戏论,对你和读者毫无意义;努力落实书中的圣理,增益自己的心行,亲身去实践,才能明白其价值,才有说服力,无需问外人!下面介绍些古人早有的定论,供参考。

【1,《道德经》的内容和中心思想】

该书是以“道”为中心,讲述万物的源头、形态、关系和演变规律,从根源上回答人与世界的一切问题。该书的核心思想是教育世人彻悟世界(万物)与人是同体、同源、同根、同在、同性的,彼此永远平等,形异而性同,都为“道”的化身,且共有一个相同的“道性”,也都是永恒和圆满的,而不是多样的、变化的、矛盾的和短暂的。

【2,《道德经》的成书背景】

从史载看,老子并不想写此书,是受函谷关令尹喜所迫,不得已而笔就。这很好理解,原因有二:(1)老子认为,“道”无处不在,万物和人都是“道”的化身,恒在“道”中,本身即是“道”,故无需多此一举,说“道”、传“道”和诲“道”。(2)老子认为,“道”是独在,没有对立,无法用言语和思维去认知;写之成书,必误导后世。人欲识“道”,只要“无欲、无求、无为”即可,与读书无关。

【3,《道德经》的教育对象】

因该书是专讲“人和世界的本源、本体和本性”之书,而这是智慧者才会关注和反思的人生最高问题,不是凡夫所能企及的,故此书对沉迷于欲望的普通人无用,只对追求生命极理的觉者有用。

【4,《道德经》的局限性】

在传统文化典籍里,《道德经》在理体上与佛家的《金刚经》最近似,将二者做对比,能知此书的五个缺陷:(1)所说的“理与事”都不圆满。老子在书中明说“不知‘道‘的起点,只知‘道‘是天然的”,可见他未能究竟“道”的真义;对证道方法的“无为”,老子宣说的过于模糊,导致未来的“道教”一派系统性歪解老子原始思想的大量史实。(2)没讲清“道即是心”的真理。自古迄今,凡读过《道德经》的人对“道”的认识永远是雾里看花、影影绰绰,原因都出在老子对“道”讲的不够透彻、表述不够精确上。佛祖释迦牟尼用“心”表达了与“道”相同的含义,使人能真悟自心和万物的关系,再不会对“道”有丝毫的模糊感。(3)《道德经》始终混说“道与有、无与有、道与德”的关系,不论怎么讲,天然都为读者设置了障碍。千百年来,后世人普遍感到难懂此书,摸象不止,众说纷纭,都因看不懂第一章里“道与无、道与有”的暗藏关系。《金刚经》恰相反,远离“有和无”说理,边说“理”又边否定“理”,能使人不执着于“有无”,顿证佛道、顿觉本心,不会深陷文字谜团。(4)《道德经》是旁观视角说理,站在“道”的对立面说理,自身有矛盾性。《金刚经》是主观视角说理,避开了所说理事的矛盾性。(5)《道德经》的救世程度低。自古以来,读懂该书并证道的似乎只有庄子一人,而实证《金刚经》者无数,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更是亲证其效,首推般若法门度化众生。

【5,用佛家理念审读《道德经》,是最正确的方法。】

古代有饱学高僧以佛教原理注解过《道德经》,是最完美的讲义。现代人万不可将道教言论等同于老子的道家思想,否则容易走上歧途,误解真正的“道义”。很多人都有这个体会,在佛教理念指导下,最易读懂《道德经》,再不会有任何迷惑,且读到最后,都会发现老子思想原来早就被融合在佛家思想里,是佛家理论的一小部分含义。

总之,不应孤立评价《道德经》,用与儒家、佛家对比的方法和历史眼光看,在实践中检验,才能看清老子思想的全貌。


本然堂讲席


认同这种观点。

《道德经》是古代中国人的辩证法。它只有九九八十一章,5000多字,但包含着200多个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道德经》中的每句话都是通过一系列的论证,老子删除了证明过程,只保留论证的结论,所以后人很难读懂它。后来庄子写了8万字的书,写了很多故事来解读“道"这个观点,我认为《道德经》基本上涵盖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用西方哲学的观点看,《道德经》也符合哲学的要求,因为它也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部分。《道德经》在西方国家的地位很高,研究的人很多,形成了一批新道家,他们的观点影响着西方人的思想。黑格尔认为儒家思想只算是哲学中国的伦理学部分,没有本体论及识论部分。黑格尔没有读过《道德经》,但他的辩证法的很多观点与老子的《道德经》的观点是一致的。




飞飞猫说话


我不认同这样的说法。把老子的《道德经》神化到如此地步的人,究竟想干什么?是要罢黜百家,独尊道家么?既然法家如此伟大,怎么被儒家打得一败涂地?统治中国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的儒家学说,只对当时的历史社会起着稳定社会的进步的作用,也已不适合历史时代发展的需要。"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待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当今社会,毛泽东思想才是我国的具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先进的理论思想,是被我国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对于老子的《道德经》不必过于解读,不必过于拔高而神化了,他也是人,也有其阶级局限性,他的思想既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其不好的一面。


夕阳红155908541


《道德经》是中华民族惟一的,与《圣经》同曲的伟大巨著!《道德经》《圣经》是中国人醒来的真正真理晨光!

伟大先知老子怎样写出《道德经》,伟大先知摩西怎样写出《圣经.创世纪》。

伟大先知老子呼吁:道统、无为而制、大制不割。即治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医疗诸方面,应天民合一,让绝对真理造物主上帝做主权。而世人虽伟大,真理是相对的不是百分之百完全。因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看古代信仰帝天国度统治时间较长!北宋邵雍《皇极经世》整理年表如下:夏朝(公元前2224年──前1766年)五百年;商朝(公元前1766年──前1122年)五百年;周朝(公元前1122年──前256年)八百年。后封建王朝视百姓为贱民,皇族为上帝儿女统治时间均较短。

信仰真理与信仰假神撒旦的国又不一样:看地球村排前四十位首富为基督徒比例大国(日本为美国扶持),且平均寿命长。看东南亚佛佗小国贫穷平均寿命短!


用户谷中的百合花


道德经的确讲尽了天下之理。

但只是从大局上讲,具体到实际问题,还是需要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中国的先贤,有意的隐藏了自己的定义,自己的推导,只是把结论若隐若现的告诉了人们。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品德败坏之人,学会危害社会。

佛家把人类社会分为,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

正法时期,人们对自然,规律心怀敬畏,讲究道德,忠信,善良等等人性的美好。

像法时期,人们心怀不满,口舌之争,道德败坏,特别是资本主义出现以来,肮脏的交易,卑鄙的谎言,罪恶的战争,几乎覆灭了人性中所有的美好。纯洁的灵魂让人在黑夜里掉下高贵的泪水,卑鄙的人却让人齿冷不已。

末法时期,人们相互诋毁,无限放大别人的过错,无限放大武器的威力,所有的所有只是为了比别人先进一步,求得高人一等,为此不惜一切的手段。谎言,欺骗,诱惑无处不在。

先贤的目光太远,太深穹。往事越千年。

小国寡民,难道不是阻碍这一过程速度的方法吗?

难道不是战略上的不战而曲人之兵吗?

圣人不积。

作为一个女人,你需要和很多的男人关系默契吗?作为男人,你需要和很多的女人有默契吗?

作为一个对社会,国家,家庭有用的人,你需要面对所有的人和事情,直面所有的困难和挫折,扛起所有的责任和期望,而无视社会的分工,团结和进步吗?

天之道,利而不害。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需要的是收获,而不是无从下手,无以立足,无法进取,于成功总是一步之遥。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人生总是要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踏实,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而不是好高骛远,水中月,镜中花,追求可望不可及的梦想或者不可能的不可能。


董事长慢慢懂事慢慢长


《道德经》统合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对修身养性人生决策组织革新企业经营社会治理等各领域都有一以贯之的启发意义,因而古来称“万经之王“。

而提到《道德经》,就会想起:“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鲁迅曾经高度评价《道德经》:老子之辈,盖其枭雄。以无为之为化社会,而世即于太平。其术善也。


<strong>

马云的工作包里总是放着几本书,别的书换得很快,而其中一本书一直没换过,是一本最薄的《道德经》。


全书虽然仅短短的五千言,但却体大思精,胜义迭呈,妙语连珠。


唐玄宗曾评价《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