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万年!从织金洞窥视织金式“旅游+”

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之首、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中国最美的十大奇洞之首、“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这一系列的赞誉和称号,都指向藏匿于贵州数万年地质演变而来的毕节市织金县那个被《中国国家地理》称为的“中国溶洞之王”——织金洞。

县域经济 | 一眼万年!从织金洞窥视织金式“旅游+”

织金洞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官寨乡,是目前被发现的国内最大的旱洞。自1980年,织金县人民政府组织的旅游资源勘察队发现织金洞,到2015年9月织金洞成为贵州省第一个世界地质公园。洞内雄伟壮观的“地下塔林”、虚无缥缈的“铁山云雾”、一望无涯的“寂静群山”、磅礴而下的“百尺垂帘”、深奥无穷的“广寒宫”、神秘莫测的“灵霄殿”、豪迈挺拔的“银雨树”、纤细玲成的“卷曲石”、栩栩如生的“普贤骑象”、“婆媳情深”,都令人心魄震惊,叹为观止

从“藏在深闺人未识”到“天下谁人不识君”,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建设过程中走过的每一个脚印,无不镌刻着织金县旅游业发展的印记。近年来,依托织金洞景区“井喷”态势,关联产业借力发展,加大与旅游业融合力度。

县域经济 | 一眼万年!从织金洞窥视织金式“旅游+”


“溶洞品牌”迈向“多品牌”

织金县围绕织金洞、织金大峡谷、江源百里画廊、织金瀑布、营上古寨等景区,推动三甲街道龙潭村、马场镇马家屯村、龙场镇阳光村营上古寨、珠藏镇青山村、官寨乡麻窝村等乡村旅游点乡村旅游开发,初步形成了景区辐射型、城郊休闲型、农业观光型等乡村旅游模式。

以红岩农业生态旅游农业观光园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已然成势,周边具有民族风味小吃饮食、红岩金桔、麻窝樱桃等乡村旅游特产,从观光农业和农特产品都能感受地道的乡间和民族风情。

县域经济 | 一眼万年!从织金洞窥视织金式“旅游+”

文旅产业,互融共赢

依托着织金洞景区庞大的旅游人群,小妥倮苗寨蜡染刺绣、织金雕刻、织金砂陶……这里的每一份民族小工艺,民族手工业开始转变成经济资源。以“锦绣计划”为引领,织金县在新产品研发、培训专业团队、创新营销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加快小商品市场开发建设等方面初见成效,这些饱含着浓浓的民族情怀和文化的传统工艺正不断扩大国内市场,并且已经走向东南亚市场

织金洞管理局策划编排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剧《大梦织金洞》,以戏剧形式集中展示织金洞自然美景及其背后生命轮回的更深寓意。与此同时,织金县深入挖掘“溶洞”文化、“宝桢”文化、“财神”文化、砂陶文化、民族文化,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文旅融合更加紧密。目前织金县已被列为贵州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

县域经济 | 一眼万年!从织金洞窥视织金式“旅游+”

完善配套,助推全域旅游

织金洞景区更加注重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善和优化、景区景点元素的多元化、旅游服务能力的提升,加快以织金洞游客服务中心启动建设、官寨至下红岩旅游观光公路建设为代表的公路交通、住宿酒店、餐饮等配套设施和业态开发。

在管理和服务中,织金洞景区将互联网和大数据融入其中。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新媒体渠道发布旅游信息,线上购票线下自助取票等多种形式,融合景区各类数据与旅游资源,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织金县全力打造全域智慧旅游平台,按照多载体、全触点体系进行设计,让县区、景区数据实现两级联动。

深入贯彻“转变思路、重点打造,注重融合、突出特色,强化服务、开拓市场”旅游发展理念的织金县,不断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加快推进全域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文旅农商的融合发展趋势,是织金县打造县域“旅游+”之路的路径和成效。“宝桢故里·洞天织金”正围绕“一洞(织金洞)、一谷(织金大峡谷)、一城(织金古城)、一寨(营上古寨)、一湖(支嘎阿鲁湖)、一瀑(桂果瀑布)”等重点景区景点,打造县域“旅游+”联动新模式。

“一景引领、多点联动、多产繁荣”的大旅游格局,正发表“织金风景独好,君踏青山应趁早”的宣言,也为神往此地的远方游客提供了一个非去不可的“借口”。在织金你可从溶洞间窥探到贵州高原的沧桑巨变,从风味小吃中尝出织金的沉浮兴衰,从蜡染刺绣中品味千年民族沉淀。

县域经济 | 一眼万年!从织金洞窥视织金式“旅游+”


拾墨为什么关注县域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和实践探索充分证明,立足资源禀赋和突出比较优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推动思想解放和重视制度创新是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围绕特色产业和培育产业集群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协调城乡关系和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是县域经济崛起的重要途径,激活要素活力和促进市场化水平提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保障。加快县域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重要途径。如果你也关注城市进化变迁,不妨关注自在拾墨,我们一起聊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