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要不断思考,不断构思,才能在头脑中浮现看得见的未来

稻盛和夫:要不断思考,不断构思,才能在头脑中浮现看得见的未来

稻盛和夫说过:“成功的基础是强烈的愿望。”这并不是提倡空想,在稻盛先生看来,创造性的活动需要不断地去思考,不断地去构思,这样我们的头脑中将会浮现那个“看得见”的即将实现的现实。

稻盛和夫:要不断思考,不断构思,才能在头脑中浮现看得见的未来

稻盛先生在研究开发新材料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产生某种强烈的愿望,他还在大脑中反复进行着模拟实验,心中推演着各种迈向成功的过程和途径。

就像围棋手一样,每走一步都是经过慎重的思考和推敲的,他们的脑中在一次又一次地在模拟演练着达到目的的过程,然后用这个过程和方向不断指导着自己的下一步走法。

在稻盛看来,当我们面对困难和疑惑,选择锲而不舍、反复思考的时候,成功的道路就好像曾经走过似的“逐步清晰”了。那些曾经只出现在愿景里的东西就会逐步接近现实,不久愿景与现实的界限消失,似乎已经成现实。

稻盛和夫:要不断思考,不断构思,才能在头脑中浮现看得见的未来

但是,如果我们的脑中呈现的景象是不鲜明的黑白色还不够。想要更加接近现实,就会看到色彩鲜明的景象----这种状态是真实发生的。稻盛先生比喻这个过程就好像是体育运动中的意象训练,意象最大限度地浓缩,就是能看见“现实的结晶”。

相反,如果做事情之前我们并没有强烈的愿望,也不去深入的思考和推敲,那么就不会清晰地看见完成时的形态,如此创造性的工作及其成功的人生也是没有把握的。

不论做什么事,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行动之前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待和构想,制定什么样的目标和规划。你应该懂得,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自己,别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估你。

稻盛和夫:要不断思考,不断构思,才能在头脑中浮现看得见的未来

在民间,有个关于石匠的小故事。

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石匠们在做什么?三个石匠有三种不同的回答:

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做养家糊口的事,混口饭吃。”

第二个石匠回答:“我在做整个国家最出色的石匠工作。”

第三个石匠回答:“我正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三个石匠回答出了三种不同的目标,第一个石匠认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养家糊口,他的愿望只是想实现自己基本的生理需求,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第二个石匠说出了自己的梦想是成为全国最出色的匠人,他的思维方式只考虑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少考虑这份建筑工作最后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

稻盛和夫:要不断思考,不断构思,才能在头脑中浮现看得见的未来

而第三个石匠的回答说出了创造性活动的目标真谛,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将来要实现的愿景是建造一座大的教堂,这就把自己的工作目标和组织的目标结合起来,从组织价值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发展。

这样的员工事先就可以看到“完成时的状态”,所以第三个石匠才会更容易走向成功。

凡是事业成功的人,大都有两个相似点:一是明确地知道自己事业的目标;二是不断朝着目标前进。目标的意义不仅仅是目标本身,它就像人生的指南针一样,是我们行动的依据,信念的基础,创造的源泉。

世界潜能大事博恩 崔西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成功等于目标,其他都是这句话的注解”,没有强烈愿望产生的动力,没有既定目标实现的规划,那么成功又从何谈起呢?

稻盛和夫:要不断思考,不断构思,才能在头脑中浮现看得见的未来

稻盛先生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往往已经看到了产品将来应该有的状态。所以他对产品的目标要求就是—崭新的产品,即以没有一点瑕疵的完美产品为目标。

当公司员工开发出的产品已经充分满足了式样和性能的标准要求时,还是得不到稻盛先生的认可。因为凭借着稻盛先生多年以来对这一领域知识的熟知和深思熟虑,他能看见他脑中理想水准的产品。所以普通水准要求并不是他的目标。

在稻盛先生看来,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应该时刻描绘这一事业的理想状态,然后把这一理想提升为强烈的愿望。

同时,对于实现这个理想的过程也要24小时不断的反复思考,直到成功的形象在眼前鲜明的浮现。这一点很重要,当你对事情的各个细节都有明确的印象时,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成功。

稻盛和夫:要不断思考,不断构思,才能在头脑中浮现看得见的未来

很多人在创业或者求学伊始,就为自己设立了远大的理想,但是到具体实施、努力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做,有种毫无头绪的感觉。那么我们就应该静下心来,为自己的理想制定一份详细、切实可行的计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