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的人,是先看古代经典,还是先看《中国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这种教科书?

陈皮


建议不要读现代教科书《中医基础理论》,保证后悔。

汉医的基础绝对不是“中基”那些基础。建议先玩历法,比如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来源,掌握六十甲子的内容,尤其是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种种关系,若不明白十干化合五与六冲化气的原理,必然不明白阴阳,很难入门。

若已掌握上面这些历法基础,直接读《伤寒杂病论》并对照《内经》。这时必须选定一本注释版《伤寒杂病论》。历代注释伤寒非常多…各有所长,但如果符合历法的三阴三阳,建议读陈修圆《浅注伤寒论》还有唐容川补注陈修圆的伤寒。刚才说了,历代注释伤寒各有所长,但陈修圆的注释是建立在历法的框架上,接近宇宙模式,是真解法。

注意分辨天阴阳与地阴阳的区别,天阴阳是太阳之上寒气主之…之类;地阴阳是六冲气化,比如初之气之类,否则读不懂陈修圆的注释。

自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如果想继续深入,那就开始静心证得“生命”的东西。比如为什么会有生命?为什么生命会“生老病死?”,为什九窍的动物是胎生,并且都有五官四肢与十指趾?为什么八窍的动物大部分是蛋生?为什么植物的头首向地下,人的头首向天?为什么科学分析所有动植物的DNA相似度那么接近…这些内经全有答案。必须参禅才能明白,参禅不是叫你学佛,而是处在一种无思无为的状态下才能感而遂通,只有在恬静虚无的状态下,才能彻底明白经络与节气的关系。

按照我上述方法,才能彻底明白所有生命在阴阳之道是六月一阴生,七月二阳进,八月三阴三阳,才明白九月重阳之机,十月九九归一之理,十一月…这是宇宙模式,尽在内经。必须参禅,再多说也流散无穷!

不要读中基的阴阳,中基的阴阳概念已达到“无敌”地步,以致某些人狂言中医无绝证!


庚不离甲


两种学习中医之路的选择,就基本决定了你未来的中医水平和学术路线。

一、选择先学巜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等,所谓先易后难的道路,以为可以快速入门,快速成功。其实大错特错矣。

1,这种选择反映了学医者的畏难意识和自信心不足。学中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大多数情况只能靠自己感悟,外人很难帮你过关,这种心态很可能让你在困难面前低头止步。这也是名医的后人和弟子很少成为名医的原因。

2,自以为选择了捷径,其实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走了更多的弯路和错路。中医经典是学习中医的必经之路,是绕不过去,躲不开的。

3,所谓的中医教材是按照西医的标准和思路编排的,是西化中医,先学这些教材会让你错在学中医的起点,大多数人永远也学不成真正的中医。目前,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就是这样,考医师资格证很容易,可临床疗效就差强人意了。本人接触过很多中医院刚毕业的医师,还有中医博士,都坦言心中无底,不会治病,有的人认为中医无效而转行,有的人寻师拜师学艺,可成功者了了。

二、选择先学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针炙大成》等,是似难实易的捷径。

1、有一种明知山有路偏向虎山行的自信和决心,这也是学习中医成功者的必备素质。

2、直奔核心主旨,不走弯路错路,其实,其他的各种中医书籍,都是对中医经典从不同角度的分析阐述,但加入了作者自己的理解和发挥,是对是错,初学者很难分辨,容易迷失方向,走入岐途。

3、其实中医经典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要整体的看,多读多看多思考,碰到难懂的可先跳过,很多不懂的通读多遍,其意自通。只要看够一百遍,就没有不懂的。

4、学习经典不是死记硬背,最重要的是领会其中的精神,学会中医的思维方式,才是真正的中医入门。

综上所述,不同的学习目标则选择不同。如果你只想考执业医师资格证,就先学中医教材。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医,治病救人,先学中医经典,就是最好的选择。


易医养生保健康


我的建议是,先学现在大学教程的《中医基础理论》,有系统性,文字相对通俗易懂。

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适当背诵中医《汤头歌诀白话解》,重点选几条方头背诵,:如:银翘散;桑菊飲;藿香正气汤,葛根芩莲汤;等。並适当背诵《药性赋白话解》,《濒湖脉学白话解》(选择浮,沉,迟,数,滑几种常用的脉背诵並体验之)。以上学法,增加对中医兴趣,我把此法比喻为学习毛主席革命初期建立井岗山根据地。自己有风热感冒时,自服银翘散,风热感冒轻,有咳嗽时,服桑菊飲, 有风寒感冒伴腹泻时,自服藿香正气汤加葛根芩连汤。2天一3天无效时便去求医。

我爸爸是老中医(中药剂出身)我从读初中到大学都内宿,上述方法是我爸爸教的。我借此机会感谢爸爸教育之恩。

后来考进中山医时,第一年才学习中医学。(以后学习现代医学。)

因此,根据我个人的对中医学习的经历,提出以上建议供参考。

临床上,最好有老中医带教。如只有自学,通过自疗的经验,从家人及邻居开始,有同于自己病者,便可开药予治疗。密切观察,治愈时自能鼓舞信心;若病情2天后反而加重者,应亲自伴病人到基层医院找医生,一方面是关心病人,一方面是向医生学习。

人命关天,要当医生,就要先树立“悬壶济世”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心。这是学医的出发点。

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后,才能步步深入,最后学习名医著作。有机会的话,到中医院实习一段时间,你就成为一位正式的医生了。

说易行难,以上只供参考。






桂花芳香77105282


学习中医首先要懂的什么叫中医,中医就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在用土地中生长的万物矿植物为患有疾病人治疗各种病证就叫中医。首先就应该知道那些是能治病的植物是药,就应该先懂它的性能,第一步就应认识各种药的生长环景,亲口品味,酸,甜,苦,辣,(辛)咸等就应该从药性学起走,首先背读四平药性《药性赋》(寒,热,,温,平)熟背十八反,十九畏,六陳歌,妊娠服药总歌。《药性四百味白话解》《汤头歌决白话解》等基础书籍。二是进入阴阳学说(要搞懂何为阴阳)。深研十二经脉走向,交接,分布,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学懂穴位用针灸治疗各种病痛。三是学习脏腑辨证。四是学习八綱辨证。五是学习《中医入门基础理论》六是学四診,(望,闻,问,切)熟背读脉决浮,沉,迟,数,三部九候二十八脉的手法与技能。七是通过四诊辩证,确诊病因。八是按上述分折按理,法,方,药,君,臣,佐,使进行处方。要深研《黄帝内经》《伤寒論》《金櫃要略》《温病條辩》《医学三字经》《中药学》《中药炮制》《实用方剂歌决》《中医学》《中医内科》等参考书籍,中医是中国的瑰宝`,是一套整体医学,博大精深,望后继有人发掘它,用现代理论完善它。这是我个人的体验,补充上次回答,只作参考,有误之处望且原凉!


发掘中医药1


那种门面格调式的劝世言论我就不说了,我就简单地发表一下自己的心得吧!这个题目的论点应该在自学才是,而不是中医学,因为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其实都一样,就是理解后再加以领悟和运用的积累。自学与课程式的学习关键还是对自身的条件要求的不同。自学两大基本条件要达标,不然随着所学项目的深化就无以为继。第一就是自身的智慧发展的高度 也可以说以说是个人的智力。许多时候人们都把智力与知识混淆,两者是不一样的。一个大学生可能知识达标,智力就很难说了,所以才会拿着毕业证书工作表现不如一个没有大学学识的人,这种人只是有知识的菜鸟,也是现今教育的产物。智力必然会随着年龄而增长,但也一样会由于知识的基础不够而停顿不前,我们常称这种人叫倚老卖老。只要一个人的智力达到一个足以自己参透领悟的程度 其实学什么都能学的好,不然教了也不一定能领悟。一个受过西方教育的人最基本就要有这种能耐,因为这就是西方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第二就是身体力行的能力,如果有眼睛但阅读能力差,对文字的亲和力不够,就算真的将绝世医书摆在这人面前也是只能干瞪眼,洋人如今就面对这样的处境。中国人迫于追赶科技的知识而学习西方外语,特别是主流的英语,所以我们很轻易就能学会西方的知识,而西方人对中国只能干瞪眼,甚至无法明白中国人是如何地无师自通的。中国人深厚的文化底蕴注定中国人这方面的优势,因为中国古人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修身心就是中国人的教育方式,也是学习不可或缺的条件,所以中国人才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这一句话。一个文学作者如果要学习考古,他根本就不需要别人的指导,也一定可以学得到位。一个企业家若是学习英语,绝对不比大学生差,这就是实践的能力差距。现在的人都在温室里长大,符合这两大条件的年轻一辈实在越来越少了。中医其实也就是一门知识,不是它难学,而是学习者自身没有达到基本条件,套一句习大大的口头禅,打铁还需自身硬,不然什么都是假。


微风有讯


自学的话建议先看现代人编撰的中医书籍,再去看古典名著,原因是古典书籍都是古文,有可能很多字你都不认识!加上医理会让你摸不到门道,或者你也只是看现代人的注解版本,这样回比较慢。

但你自学了现代的中医教材,有了对中医的系统了解,你再去看古典名著,将会得到不一样的启发。

我们小的时候学语文,终归是现学现代的汉语,在学文言文,您说对吧?

黄帝内经等经典中医书籍毕竟不像道家经文,你朗读背诵默念咒语就能治病驱魔了!


传统医学读书笔记


先学大学里的教课书吧,这是捷径!从新奇入门,循序渐进,到渐入佳境,基础打牢;再把“中医四典"作为重要的工具书原原本本研读,记下心得及不共情(与原书意境的通情,如身临语境般的感悟)的地方;再结合个人特长或专注的方向(伤寒、温病、脾胃病、妇儿科、外科等等),把相关名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研究,变书本知识和前人的心得为自己的体会,此为大家!



一般人最好不要学中医,毕竟这是一门相当深奥的门类。真要学中医要看你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境界来谈。中医最高境界就是养生,养生最终目的就是活着。你是要活着还是做一个活100岁可以为天下疾苦百姓治病的人。做一个活100岁治病救人的人,有很多途径,有从药入门以神农本草经起步,有从针入门以灵枢经入门,有从脉入门以难经,有从六气入门以伤寒,如想以临床入门当以难经开始,想活得更长当以黄帝内经入门,但是黄帝内经一般人看不懂,很难懂,所以一般人最好不要学中医,至于院校的什么破基础理论什么屁科就拿来搽屁股就行,看完上面的经书可以浏览孙思邈的千金方千金翼有这些基本你一辈子也够用了。闲暇时浏览温病条辩金匮要略丹书心法,都做浏览书籍翻翻就行。


轩岐之臻门1


先看哪本书不重要,最主要的是首先要把学过的物理化学放一边,充分理解中医的思想,否则你不仅学不下去了,反而会变成中医黑,另外参加临床实践很重要,等你真正感受到中医的魅力之后,你才可以学习现代科学和西医。


马友明79


我就苦恼了,到底是什么原因搞得呢。十年前网络书流行,像什么求医不如求己,经络通百病通等等,不期然的接触了中医。说来有点搞笑,我无意间越过了最基本的中医理论,第一本接触的就是真正的中医大家的书,刘力红老师的思考中医,当年可是看的云里雾里,他是我的第一本启蒙书,建立了我对中医学的信仰。我按着他的指引方法之一直接开始看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当然,我是看刘老注解过的。虽然学习总是断断续续,但我的感觉就是我要特别感谢思考中医这本书,因为是他给了我信仰。信仰这个东西真是奇妙,有了他你不会再被旁言而左右,如果你还没有建立,建议你先随便学学,找个几年的感觉再说不迟。不妨问问自己学他是为了什么?张仲景学他是为了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你学他是为了什么呢。我学他就是保身长全,至于其他还没有臆想。现在好多诋毁埋汰中医的,其实不难理解,文化的断层可以再寻,而历史的断层就只能是一种遗憾了,自古以来,医者都算不得上九流之列,这种历史文化由来已久,至于今日,我仍然可以说中医的地位在群众心里,特别是在上位者的心里依然只是个中九流之列。因为事实就是这样,你医好了病人,病人只会当时感谢于你,事后并不见得要一直对你感恩戴德,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心理,我本来就是健健康康的出生到世上,只不过生命状态有点偏离正常,你只不过伸了一把援助之手回归正常而已,谢谢你,仅此而已。仲景所精究的方术是什么?勤求的古训到底是怎么创造发展成熟的?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辩证准确的话确实可以效如桴鼓。真是一种遗憾啊,那些攻击中医的家伙无非就是借着这一条,你是无根之木,又何谈高屋建瓴呢。中医今日之现状如此艰难,真不见得对普通大众有何裨益。国家如此的矫揉造作也真是一种痛苦,可以放眼看看,中国自己的国粹有多少是被自己糟践的,难道还真的要把韩国纳入中国的时候才算是挽回国粹的时候吗?中医的根在民间,最终也一定会回归民间。其实像现在这样痛苦的吊着,大家都难受,如果国家敢于放手,那么中医的光芒是挡都挡不住的。说了这么多,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西医能治的病中医能治,西医没有确切效果的病中医也有确效,顺便多说一句,按照现在的物价,中医治病有些时候是很费的,不是像某些人眼里中医既贱又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