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校老師薪資那麼低,還有那麼多人爭破了頭去?

一品帶磚侍衛


首先說明一點,高校教師的工資並不低。在教師隊伍裡來說,高校教師的工資已經屬於高薪了!之所以給大家的印象中比較低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把高校教師也當成了金融和互聯網行業的了。



就我們國家目前高校的情況來看,普通教師的平均工資都在六七千左右,如果是教授或者副教授,那麼工資會更高,因此,薪資待遇方面肯定不是低。這也是高校教師成為香餑餑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次就是高校教師的教學任務不是很重,高校教師一般來說課業壓力都很小,他們很少有績效考核和年終考核,學生們對成績的要求也並不高,因此,相對來說,教學工作比較輕鬆。但高校教師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論文研究,這是他們評定職稱的一個重要要求和硬性指標。

此外,成為高校教師,也並不容易,現在高校教師的選拔標準已經提高到了211和985的博士,如果不是名校畢業,想要進入一般的高校還真不容易,高校教師的高學歷,配得上他們的高工資,這是無可厚非的。再加上大學相對寬鬆的教學環境,更加劇了大學教師這一職業的競爭難度!


不管怎麼說,高校教師這一職業確實是不錯的,如果有機會進入高校授課,那還是非常不錯的。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不要忘了分享點贊哦!


說文寫作


我是一名大學老師,我來回答題主的問題。

首先,大學老師工資絕對值不低。以我所在的學校為例,據向人事部門瞭解,按最近幾年的統計數據,教師平均年收入在10萬左右。即使有不少低收入人群被平均的情況,但我相信大學老師的工資收入應該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其次,部分大學教師的收入並不是只有工資這一塊。首先是科研獎勵收入。如果科研能力強,這一塊每年還不少。其次是各類人才計劃和獎勵,尤其是如果戴帽子,會有一筆不菲的收入。最後可能有人還會有校外兼職收入。這個也看能力。

為什麼有人,尤其是大部分青椒,會覺得收入低呢?主要的原因是,一自己的學歷比較高,基本都是博士,不要說跟華為比,跟一般企業的博士比,收入也差了不少。二是年齡不小,生活壓力大。青椒大部分都是三十來歲,剛結婚生子,正是最缺錢的時候。沒有錢會被老婆家人數落,肯定不舒服啊。

那為什麼很多人想到高校工作呢?有人說有寒暑假,有人說收入高,有人說壓力小。這個不用我去反駁,大家自有判斷。我只想說一個大學老師最好的好處。

是什麼?那就是大學很多工作是能積累的,而且是為自己積累。

比如論文,隨便你去哪裡都是你的名字,比如項目,無論你是不是還在原來的學校,也都是你的履歷,還有獎勵,也是如此。一個單位,希望你自己進步,並因為你個人的進步給你獎勵。這是非常難得的


老黃真可愛


高校老師的薪資低?真的是這樣嗎?我想,你可能並沒有真正的瞭解高校教師的工資待遇,當然我贊同你所說的很多人為了進高校確實是爭破了頭。

高校教師薪資很低嗎?不,不是的。

雖然我不是高校教師,但是在上大學和讀研期間我們的老師經常會和我們討論這個問題,因為我們是師範生,所以畢業的去向就是當老師。而在選擇去什麼學校當老師時,幾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在高校任教。

因此高校的工資水平便是我們都會關注的話題,就拿我所在的城市來說,遼寧大連,和我們接觸多的輔導員一個月能夠拿到5000多工資,這僅僅只是一個輔導員的工資,而那些講師、副教授和教授,他們的工資每月一定會高於5000多元,甚至有很多已經畢業的師兄說差不多有1萬多。

同時,高校教師的收入絕對不只有工資這一部分,還包括工會每逢過節的一些福利,例如一些家用電器、購物卡等,而最為重要的是一旦高校教師能夠申請下項目或者是課題,那便可以拿到很可觀的一筆科研經費。

當然,不同地區的不同高校教師工資水平也不一樣,但不管是那個地區的高校,高校教師的工資一定不是你很低的那一類。

為什麼很多人爭破了頭想去高校當教師呢?

個人認為高校當老師幾乎是所有有志於從事教師行業的最初理想,而這便是由高校特有的教學氛圍和工作壓力所決定的:

首先,高校教師沒有坐班,更加自由。相信我們常常聽到,上了大學學生找老師非常的難,因為大學老師只是負責講課,課程結束便可以回家或者安排自己的其他事情,因為沒有坐班,不想中小學老師每天坐班。

其次,工作輕鬆,壓力下。大學教師不需要考慮升學率,每天的課時安排也足夠的合理,不用早起晚睡,每天的任務只是上課,如果沒有課程安排,那便意味著又多了一天的假期。

最後,高校教師更能滿足虛榮心。很多教師之所以更多的願意去高校當老師,一定程度上是以內高校教師的社會認可讀更高一些,社會認同度更高一些。因此很多博士一畢業都希望自己能夠去高校當老師,因為高校在大眾的認知中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就業單位。

總之,高校教師的工資待遇沒有那麼的低,因此這也是很多人更願意去高校當教師的一個原因,不可能工資特別低,還會有大量的學生希望自己到高校任教。


領略教育魅力


高校教師薪資低,主要是指剛入職的講師。許多學校的講師,每月只有五六千塊錢。相比於應聘者所具有的博士學位,這個薪資水平,確實不高。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的名校博士去競爭講師這個崗位呢?

這是是因為,高校老師是我們這個社會最好的職業,沒有之一。

關於高校老師職業之好,平常我們大多談的是安家費、住房補貼、子女入學的便利、工作時間的自由等等。但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卻常常被大家忽視了。

高校老師這個職業最好的一點,就是其職業成果的可累加性。

這是什麼意思呢?且聽我慢慢道來。高校老師的職業成果,只要有三方面的:首先是發表學術論文,其次是申請專利或者跟企業做橫向項目,再者就是教學培養學生。

就以發表論文來說。通常發表一篇SCI論文,學校都會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少則幾千,多則一兩萬,看上去好像並不多。但是當你拿了這些獎勵以後,正因為你發表了論文,還可以以此為基礎去申請國家和地方的科研基金;正因為你發表了論文,還能以此與企業進行項目合作。今年發表一篇論文,明年發表一篇論文,論文數目總是越來越多。每篇論文都會有你的名字,要麼是一作,要麼通訊作者。這樣一來,隨著論文數目的累積,你的學術聲譽將會越來越高,能夠獲得的社會資源自然也越來越多。

也就是說,作為大學老師,你所做的每一項工作,不僅僅是眼前可以獲利,而是在後面很長一段時間,都能以此而獲得利益。其他職業大多數都不具有這種成果的可累加性。今天做一個項目,明天做一個項目,公司也不會再因為你做了明天的項目,而給前一天做的項目,再追發獎金。

時間的力量是偉大的。正是因為有這種成果的可累加性,即使是能力一般的人,進入高校以後,到四十四五歲,通常都能熬成副教授、教授,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


上庠


以天津高校為例:

中等收入水準:工作近20年,中級職稱,目前月收入在15000左右(包含了公積金醫保等福利),這個收入在天津高校中比較普遍,屬於中等收入。

高收入水準:工作近20年,高級職稱且擁有很多人才稱號,月收入估計在50000-60000之間,這是屬於比較頂尖級收入,這個收入在高校中屬於鳳毛麟角。

低收入水準:剛入職研究生,初級職稱,月收入估計在9000左右。

這個收入高不高?就普遍收入而言,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同樣座標天津,我身邊還有其他領域的朋友,說幾個例子:

剛畢業3-4年的大學生,受聘於某大型一對一在線教育網站,工作近2年,每個月收入在10000左右。寒暑假可達到15000左右。

大型健身俱樂部游泳教練,工作2年+,每個月收入在15000左右。

剛畢業一年的大學生,鋼琴老師,每個月月收入在6000左右。

還有幾個其他省市的朋友,做餐飲,酒吧,包工頭,年收入在50萬+……

如果你對比工作年限,感覺大學老師的收入不是太佔優勢。但是如果參考其他條件,大學老師的收入優勢就比較明顯了。

這些其他條件有:工作的穩定性,工作強度,工作環境,壓力指數,未來的發展機遇,工作時間,假期,職業的美譽度,社會保障等。

正是在其他條件上,大學老師顯示出了相對於其他職業的明顯優勢。

比如在線一對一教師和游泳教練,暑期上課幾乎從早上8點要上到晚上10點,中間幾乎一刻都不能停息。工作強度不是一般的大,另外,他們還不得不承受工作“朝不保夕”的可能風險。

比如餐飲,酒吧和包工頭朋友,生活中幾乎隨時都要做好承擔種種意料之外的風險準備:飲食安全問題,晝夜顛倒問題,身體紅燈問題,被欠款危機……

所以,評價一份職業,很多時候不能光憑“薪資”情況,高薪往往意味著需要付出更多,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一句話,大學老師薪資可能不是最誘人的,但是參考其他條件,這份職業可能是看起來最不賴的那份職業,這也是很多人對此趨之若鶩的重要原因。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首先,據我所知,高校老師的工資並沒有我們想象的低

舉個Lily的朋友的例子,他是海歸回學校任教,目前應是副教授級別。某一天從他那裡得知,他每月到手的部分約9000多,福利扣除6000多,一年到手約20W左右。據Lily所知,他的這部分收入只是學校授課所得,而他每週授課天數不超過3天。這還不包括額外的講座、院外教學指導或者科研項目獎金和版權收益。

事實上,我們覺得高校老師工資低,往往只看了他們的工資收入部分,並沒有去客觀衡量他們的工作時長、其他福利和除工資以外的收入部分。

但不可否認的是,高校老師們的職業生涯初期是清貧且艱苦的。在還沒有職稱,只能憑藉工資收入去生活的時候,也要面對來自生活的壓力和職稱評定的壓力。

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願做高校老師

1、高校工作相對單純、自由、穩定且自帶光環。在現有的環境中人們對老師的尊重是首屈一指的,在社會中也有足夠的地位。Lily的不少朋友選擇在高校工作便在於,他們喜歡相對單純的工作環境,且老師的工作穩定,還有寒暑假。甚至在工作時間上也相對自由。

2、高校裡的工作,也有多職業發展機會。簡單來說,高校裡也有行政管理路線、教師路線和一般行政路線。而這些路線對外對接的還有政府機構的相關職位。Lily認識的一位老師最開始只是學院副院長,後成學院書記,最後還走上Z府要職,平步青雲。

3、有的則是喜歡科研。不可否認的是不少願意留校的老師們,他們是有一顆做學問的心。很多商用的科研成果不乏有高校老師的身影,而不少公司或用人單位乃至z府部門背後的智囊也有高校老師。

結語

Lily覺得,我們看事物均不應只看表面,不少人喜歡高校老師的工作是因為他們真的喜歡和薪資無關。高校老師工資的背後,則是我們沒有看透他背後發展的職業發展方向和路徑。高校老師或許不是當前社會中薪資最高的那一群人,但他們的收入也並沒我們想象中的那麼低。我們在門外討論他們的低薪,又哪裡會懂得他們的快樂。



我是Lily,專注職場百態,歡迎關注、評論、點贊、轉發。

人在職場lily


在很多父母眼裡,當教師大概是女孩子最好的選擇了吧?工作穩定、有假期、方便照顧孩子、好嫁人……

正因為這些原因,當年我被父母逼著學了師範專業。

說一說當教師的好處吧:

1、 工作穩定,相當於“鐵飯碗”,女教師更容易嫁好。

教師,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鐵飯碗。入了編制的不用說了,相當於拿到了一個終身的“飯票”;即使沒入編,去私立學校也是很穩定的,只要工作績效可以完成,基本上這一輩子的生活有了著落。這讓很多人非常滿意。也正因為工作穩定,很多男人在挑選另一半時,會優先選擇教師。據說,女教師是最容易出嫁、很容易嫁好的其中一個職業。

2、有兩個長假,這對於很多人是非常奢侈的。

工作以後才發現,能有兩個長假的職業實在是太少了,假期對於很多崗位來說簡直是一種奢望,能有雙休日就不錯了。但教師可以有寒暑假,這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誘惑的條件。雙休和寒暑假等假期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自己的家人朋友相處,平時有更多的時間寒暑假可以出去旅遊的,拓寬自己的眼界。

3、成就感高,社會榮譽感強。

教師被譽為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社會對教師群體的讚譽度非常高。雖然這些年,隨著各種教師醜聞的曝光,對教師群體要求越來越高,但無論如何,社會地位和社會榮譽感還是非常強烈的。如果一個人他想要有成就感,那麼他就會選擇去當老師,因為當他教出一個成功的學生,他就會有極高的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會使人更高興,而且使他更想要去當一個教師。

我是人魚媽媽,文學碩士,80後辣媽。專注家庭教育研究,每日為您分享教育經驗,喜歡就關注我吧!

人魚媽媽教育


有溫度有靈感的高校人才真經為你解答。

作為一名高校人事工作者,對高校教師的收入是比較瞭解的,高校教師的收入是高是低,要看跟誰比,也要看怎麼比。



如果拿高校教師和中小學教師相比,那高校教師絕對完勝,不但收入完勝,而且發展空間也完勝。一方面是因為高校教師的整體學歷層次明顯高於中小學教師,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高校一般是公益二類,有盈利能力,有餘錢,而中小學教師是公益一類,完全靠政府撥款。另外,在中小學,能混到一個副高職稱就很不容易了,但在大學,副高職稱可能只是一個開始,上面還有一二三四級教授,還有各種人才帽子,每升一級都是待遇的大幅提升。



同樣,高校教師與政府機關公務員相比,也是普遍更高一些。當然,由於不同地域的公務員收入差距很大,所以我們比較時也只能拿同一地域的高校教師來比較。總的來說,高校教師的工資收入會高一點點,另外,高校教師可以通過個人專業能力掙一些勞務,但公務員是沒法這麼幹的。



如果拿高校教師和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或研究人員相比,那高校的收入就算不上高了,不過,也要分行業。比如在IT行業,最牛的人物一般都在企業,不但拿高薪,還能享受股票分工,還有金融行業、電氣工程行業等等。但如果是在低端製造業、農林牧漁等低利潤行業,高校教師的工作不但不低於企業,而且還能比企業更穩定。



所以,總的來說,高校教師的收入雖然算不上高薪,但也並不算低。至於有不少人認為低,那是從投入回報的角度來看的。比如兩個碩士同學,一個碩士畢業去企業工作,另一個繼續讀博士,然後留校工作。碩士畢業工作的同學可能已經混到一定職位,有一定積累,或者已經買了房子,而博士畢業做教師這位,還要從講師開始熬,遇到房價翻倍,更是壓力山大。而且近年來,高校青椒還面臨非升即走的壓力,平時工作強度大,每天工作16個小時每週工作7天是常態,投入和回報比很低。而且這樣的狀態只有等到評上副教授、教授後才能有所改觀。



如果只看眼前,高校青年教師的收入確實不算高,如果這樣的待遇一成不變,那確實沒有什麼價值。但高校教師這個崗位最大的吸引力在於它既穩定,又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作為高校教師,可以走學術道路,一路衝到教授、再衝人才稱號,屆時,光工資卡上的數字就夠全家過富裕日子了。也可以走企業合作路線,有關係拉到項目,從中抽取勞務或者報銷,一年少則十幾萬,多則幾百萬,如果合作得好,還有可能技術入股,享受紅利。還可以走兼職路線,講課,掛名,每年零零碎碎也有幾萬收入。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努力熬過青椒階段的艱辛。想要不努力就獲得高收入,在任何行業都是不可能的。


高校人才真經


相比之下其實並不低。

俺說幾個高校(理工科)教師職業的特點

1. 工作自主性強,除了教學外,在科研方面自主性很強,能夠幹自己想幹的事情,這是對很多職業來說不可能的;

2. 人事關係比較簡單,有本事的基本上不用走上層路線,同事間也少勾心鬥角(因為就是些各自為戰的單幹戶,井水不犯河水),省心;

3. 不用坐班,時間支配比較自由,每年還有兩個半月的寒暑假(當然是全薪全獎,只要崗位考核合格),這是很多職業連想都不敢想的;(當然,不坐班並不意味著不投入,一個優秀的大學教師,教研的付出是很大的,遠超八小時,成績是不靠撞大運的)

4. 大學教師的待遇(這也是本問的主題)總體上是非常好的(當然不同學校差別也會不小),不要只看工資條(科研補貼,提成,專家酬金,成果轉讓,著書立說稿費...等,都不在工資表上),保障相對講也很完善,是沒有什麼後顧之憂的。

總之,大學教師是個很好的職業(越好的學校的主幹專業,越是如此),也很重要(為國家培養高層次人才,參與基礎和重大應用科研),同時,競爭也非常激烈(大學中的職稱晉升,永遠處於僧多粥少的競爭狀態,越往上走越難),絕不是一個輕輕鬆鬆混日子的行業。

最優秀的人才集中在大學,國家的科技(尤其是基礎研究)發展就有後勁,就充滿希望。


用戶4952398078037


大學老師,在很多人看來,是一份非常光鮮亮麗的職業,特別是有一定資歷,最後成為了教授的大學老師,在行業內具有一定影響力後,非常受人敬重。那麼,最現實的問題來了,近年來,一直有人抱怨高校老師工資待遇低,特別是一些大城市的大學老師,無法滿足日常生活開支。真的是這樣嗎?

對於這個問題,個人真心覺得大學老師的工資不低了,下面說說自己瞭解的情況。

大概十幾年前,本人還在大學裡讀研究生的時候,當時我們學校就是北上廣的大學,還是一所以理工類的985大學,按說當地的消費水平一點都不低。本人學的是工科專業,我們學院的老師,大部分人都是非常富有的,住著別墅,開著不錯的汽車,平時生活絕對是非常富足的,一點都沒感覺到他們生活上有壓力。終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工資性收入本身就不低

雖然很多老師喜歡自嘲自己為“教書匠”,“搞科研的不如賣茶葉蛋的”,但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大學老師工資已經經過多輪次上漲。一般大學老師都是按照事業編管理,剛進入大學任教的年輕老師,如果只是講師的話,工資待遇可能相對低一點。

但由於現在進入大學任教的老師,一般都具有博士學歷,甚至很多還有過博士後工作經歷,進入大學任教,很快就能評上副教授,特別是在以前,基本上一、兩年就有機會評上副教授,工資收入基本上能夠達到當地中等收入水平。特別是一些地方性院校,工資待遇可能更高。

第二、課題經費更高

其實很多大學老師基本上不靠工資收入生活的,他們收入的主要來源是課題經費,包括橫向和縱向課題。以本人當年研究生導師為例,每年的課題經費基本上保持在幾百萬水平,同學院有的厲害的導師經費可能更高,完全看導師個人能力了。

一般來說,只要評上副教授以後,只要大學不錯,或多或少還是能夠拿到一定的課題,不管是國家的、地方的還是企業的課題,資深教授資源就更加豐富了。現在很多年輕老師也是會先“抱大腿”,跟著一些牛導師一起抱團做課題。

課題經費這塊,以理工科專業的最高,人文社科類的課題經費可能會相對少很多,甚至不具對比性。這就看跟誰對比了,只能說人文社科類的課題經費比上不足,比下還是有餘的。

第三、其他很多隱性收入

我們都知道,大學老師都會有真穴一說,特別是一些名校的大學老師。只要有一定名氣和實力,平時都會收到很多邀請,比如項目評審、講座、授課等,以前見過有的老師在這方面日期安排得非常滿,僅看這塊收入也是不菲的。

因此,大學老師整體上來說,收入絕對是不低的。要說收入低,最多是剛當大學老師的前幾年,也就是大家平時稱的“青椒”,只要踏踏實實做學問,不出幾年,出了成績後,收入和身價隨之就是暴漲。

所以,大學老師絕對是一個性價比不錯的職業,才會有這麼多人擠破頭想當大學老師。當然,當大學老師必須還是要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畢竟大學老師裡水平高的老師太多,想要出頭,僅靠混是比較難的,還是要有一定真本事。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不知道你們怎麼看?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