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宇光战地札记丛书:车臣战争散记》节选:车臣姑娘

有离别的地方就有痛苦,有痛苦的地方就有思念。

1998年夏天,我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时结识了一位车臣族姑娘拉丽莎,她是车臣人。

父亲是俄罗斯族,母亲是车臣族。

《卢宇光战地札记丛书:车臣战争散记》节选:车臣姑娘


拉丽莎身高1.75米,皮肤极好,黑发,属于北高加索出类拔萃的那种姑娘。

她原在符拉基高加索电视台工作,后考入莫斯科大学新闻糸攻读博士生。

拉丽莎的姥爷一代就是当年被斯大林驱逐到中亚吉尔吉斯的车臣移民。

她姥爷当时在远东萨哈林岛海军部队服役,因为表现出色,部队多次准备提升军官,但要求他更改车臣藉,姥爷始终没有同意,最后遭到部队遗散,复员安排安排到吉尔吉斯斯坦南部的一个山村。

许多车臣人在哈萨克斯坦和吉吉尔吉斯斯坦遭遇境地完全不同。

朴素的吉尔吉斯斯坦人对远方苦难的车臣民族伸出了兄弟父老的热情之手,当地盛产水果也养育了一代代车臣的后裔。

我由于是学生身份,为了养活自己,在俄罗斯电视台打工外,还帮助莫斯科华商办了数份小报,即兼总编辑、记者还有印刷工。

报社有位卖报的大姐叫曲远方,来自延吉。

曲大姐每天都到报社取报纸,并起早摊黑去大市场华人圈卖报。

一天,她告诉我,我的同学拉丽莎在市场卖菜。

我十分诧异,这么漂亮有气质的姑娘怎么会在市场。

后来我了解到,拉丽莎有良好的家教,省吃俭用,她爸爸住在离莫斯科百公里的太阳城农村,妈妈在市内伊兹迈洛瓦市场卖葱等小菜,每天课余期间,她都会去市场去帮助妈妈卖菜。

对拉丽莎马上升腾起仰视和敬意。


《卢宇光战地札记丛书:车臣战争散记》节选:车臣姑娘


我们相爱了。

拉丽莎从同学的宿舍中搬出,住入我在莫斯科大学主楼Ж楼的宿舍。

这是什么样的宿舍,充其量只有八平方米,一张小床加一个书柜和桌子,空间只有几平米。

在这个小屋,我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每天下课回来后,马上去主楼华人周刊《路迅》工作,拉丽莎准备晚餐等我回家。

3月20日,拉丽莎说,她姥爷邀请我去太阳城参加一次聚会。

那天莫斯科下着大雪,我与拉丽莎开车去乡下。

这是,一个车臣人居住的乡村,这一天正是斯大林驱逐车臣人到中亚54周年。

那天,我们沉浸在车臣人的热情和豪放的歌舞中。

拉丽莎曾经毕业于高加索舞蹈学院,一身好舞段。

拉丽莎姥爷正好74岁,当年20岁随父母被驱逐中亚,在那里参军入伍,复员后又被发落回吉尔吉斯斯坦,当过果农和技术员、农场副场长,后回到车臣,又遭遇了第一次车臣战争,举家逃难。

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亲族20余人死于炮火。

苦难的家史,所有在场的人都流下了眼泪。

车臣人爱山。

对他们来说,山脉是圣地,曾经从蒙古奴隶制的众多泰米尔部落中拯救了他们的祖先。

在过去,每座村落都有自己的战塔,一旦被攻击,就会躲藏起来并保卫自己。


《卢宇光战地札记丛书:车臣战争散记》节选:车臣姑娘


《卢宇光战地札记丛书:车臣战争散记》节选:车臣姑娘


《卢宇光战地札记丛书:车臣战争散记》节选:车臣姑娘


山脉给车臣人留下了巨大的烙印。

教导车臣人在狭窄的山路上,两个人不能彼此离开。

他们讲款待:山上的客人是来自外界的罕见信使,从那里可以了解发生的事情以及现在应该如何做。

山教会车臣人坚强起来,为冤屈报仇,避免受到伤害。

车臣人在山区生活,从不认识封建领主国王或王子,没有农奴。

车臣维纳克人遵循民主原则,其事务由长辈决定。

因此,与政府的关系非常紧张,车臣人在心态上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人可以执行另一个厌恶人的命令。

车臣人热爱自由。

对于他们来说,自由是最重要的。

车臣最古老的问候语就是这样-Marsha DogIyila。

车臣字符的主要特征通过Nokhchi Hill Hal doo传达。

译为“很难成为车臣人”。

这句话表达了车臣人的整个生活的复杂性,其中必须由阿达特人(习俗)和伊斯兰教法(伊斯兰教法)服从凡纳科人热爱自由的本质。

忍受历来属于车臣族人民的所有无数苦难经历。

那些经常造访车臣的人总是对车臣的勤奋感到惊讶。

这些人似乎一直在工作。

车臣人称懒惰浪费生命。

许多人在度假时很乐意在家中建造房屋。

车臣人非常团结。

没有人能像车臣人一样帮助车臣人。

另外,我还注意到车臣人的幽默感。

有些笑话可以铁板表情听得你开怀大笑。

车臣人是一个亲切、内敛、感恩、义气和好客的民族,有着奇特的幽默感,忠于他们的传统,并时刻准备着用生命捍卫着自己的家园。

这一天让我真正了解了车臣人

《卢宇光战地札记丛书:车臣战争散记》节选:车臣姑娘


那天晚上,我与车臣著名学者阿尔汉诺夫相识,阿尔汉诺夫说,车臣族最重要的认同特征是好客,敬老,诚实,善意,对历史故土的热爱,宽容。

逊尼派伊斯兰教以苏菲派的形式出现,在车臣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内战中,绝大多数车臣人站在布尔什维克派的一边,布尔什维克派承诺向被压迫人民,格罗兹尼工人提供自由,以与反尼基尼派人和当地白人哥萨克人作斗争,然而,这并没有使他们免受20-30年代席卷该国的大规模镇压。

二十世纪 在苏维埃政权时代,车臣人民与苏联其他人民一起,在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益过程中,参与了密集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在消除文盲,形成国家知识分子和发展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车臣人为苏联人民在纳粹德国的前后方取得胜利做出了无可争议的贡献。

然而,在荒谬的指控中,与德国人进行大规模合作(车臣未被占领),车臣人被驱逐出其民族国家的地位,并剥夺了基于族裔的宪法权利和自由,这对族际关系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在驱逐出境的严酷条件下,车臣人在哈萨克斯坦和中亚的定居地区为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斯大林-贝里亚流放了13年后,车臣人回到了他们的故土,开始恢复民族地位。在这个阶段,车臣人与其他民族一起在经济,教育,科学,保健和文化的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车臣人面临着与不归还住房,禁止在原居住地定居,人事方面的种族歧视和大规模失业有关的严重问题,无法找到工作迫使大部分车臣人迁移到共和国以外寻找季节性工作,使他们脱离了教育,并扭曲了车臣人的心态。

那个时候,我在俄罗斯电视台打工,在加上帮助华人办报纸,收入在当时还是不错的,每个学期学费才500美元不到,还包括宿舍费等。

拉丽莎生日比我早一天,是4月30日,我们俩人的生日几乎在同一时段,那天我给她买了戒指和耳环作为生日礼物,又给她100美元。


《卢宇光战地札记丛书:车臣战争散记》节选:车臣姑娘


这天她十分兴奋,一早起来约母亲到莫斯科古姆商场购买衣服,我一直等到娘俩到傍晚,她们乘地铁回来,原来什么也没买,在吃晚饭后,拉丽莎与母亲说,将这一百美元捐给车臣孤儿院。

拉丽莎还陪我去了杭州见了母亲和妹妹,又陪我去了大连见了我的部队老领导梁德鹏。

我母亲对拉丽莎亲不够,老母亲说,这么漂亮的姑娘,在中国要有多高冷,又有才华又有教养,打灯笼也难找,怎么被我碰到了。

这年年底,拉丽莎陪姥爷回车臣探亲,同行的还有拉丽莎的母亲和弟弟。

从此,她毫无音讯,一家人再也没有回到莫斯科,再也没有回到莫斯科大学上课。

这一年正好开始第二次车臣战争。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念,拉丽莎离开那天,正好伴了嘴,我随口说了句“滚回老家去!”

拉丽莎是含着泪水离开的,对于伊斯兰信仰的姑娘来说,无异于被抛弃,可是我当时却不懂。

这句话让我一生懊悔。

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它如影随形,无声又无息出没在心底。

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与你相遇的,身边亲近的人都是上天给予的一种特殊的缘分。

2002年10月,在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人质事件中,在最后被联邦特种部队击毙的武装分子的照片中,我见到了拉丽莎弟弟的照片。

那天我正好在文化宫外面做直播。

后来,联邦安全局驻车臣新闻发言人沙巴金少将说,拉丽莎一家被洗了脑。

如果你觉得,思念是一件甜蜜而又幸福的事情,那你的心里,一定有一个深爱的人可以回忆,可以相见。

如果你觉得,思念是一种无法呼吸的痛,那你的心里,一定有一个无法再相见,却对你非常重要的人,遥不可及,又难以放下。

现实生活中,思念它不仅仅存在于爱情里,它也真实地存在于所有的情感中。

这个角色不断变换着到今日。

《卢宇光战地札记丛书:车臣战争散记》节选:车臣姑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