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如果清政府不投降,结果会怎么样?

墨云说历史


这个问题已经由不得清政府自己做选择了,虽然地方督抚还是比较听话,但是督抚已经无法控制各自辖区的势力,因为督抚的权威来自于清政府中央,而此时清政府中央也没有什么权威了!而军权也不在清政府或支持清政府的人手里,财权也被掏空,法统也被载沣等人破坏殆尽,此时清政府只是一个空壳,外国势力也找到新的代理人,清政府只能被抛弃。辛亥革命的爆发,给了各方势力抛弃清政府的一个借口,如果此时清政府不投降,面临的就是被武力消灭,只是会增加一点儿波折,但依旧会是袁世凯出面维持一段表面稳定但暗流涌动的局面,但能维持多久,袁世凯后面还想不想恢复帝制?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赤脚去踏雪i律师


对于这个问题,当年隆裕在答应让溥仪退位之前,她很可能也这么问过袁世凯。

隆裕:袁大人,咱们清朝真的撑不下去了吗?

袁世凯:是的,太后,如今革命党遍布,他们已成破竹之势,臣也快挡不住了。

隆裕:这......这让哀家该怎么办呀!

袁世凯:太后,您也别急,臣已经和他们商量好了,为皇上和皇室争取到了一个优待条件,他们已经答应臣了,只要皇上能够退位,他们不仅每年支付皇室400万元,还会保留皇上的尊号,即便退位了,皇上也还是皇上。

隆裕:让哀家想想,是否要和摄政王商量商量?

袁世凯:王爷如今辞职在家,已经不理朝事了,况且革命党那边也逼得紧,若错过了这次时机,恐怕他们也不会答应了,届时他们若是打过来了,别说优待条件了,皇上恐怕也会性命堪忧呀!所以,臣还望太后能够早做决断。

隆裕被袁世凯这么一吓,顿时不知所措,只知道一边哭一边拿手绢擦眼泪,过了好一会儿缓过来了,这才同意了袁世凯的提议,让溥仪退位,争取优待条件。

当时的局势虽然没有袁世凯说得这么夸张,但对清政府而言却也差不了多少,因为一切的主动权并没有掌控在革命党手里,也没有掌控在清政府手里,而是掌控在袁世凯一人之手。

这也就是说,清朝能不能继续苟延残喘下去,辛亥革命能不能成功推翻清朝,实际上是由袁世凯说了算。

但是,这时候的袁世凯早已经不和清朝一条心了,他是看人下菜碟,谁给的好处多,他就站到谁那一边。

对于袁世凯来说,他在清朝这边已经是内阁总理大臣了,已经到了人臣巅峰,说白了就是已经到头了,他的身份根本不允许他像载沣一样坐上摄政王的位置。更何况,即便他真能破例当摄政王,也不如革命党给的价高。

革命党给他什么价呢?一句话,“虚临时总统之席以待袁君反正归来”,袁世凯只要帮忙推翻了清政府,那么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位置就由他来坐!

对于清、革双方所给出的价,袁世凯会选择站哪一边还用得着考虑?在清朝这边当到头也还是“打工仔”,可到了革命党那边却能当“老板”,所以他必然会选择投入革命阵营以获取更多的利益,这一点毋庸置疑。

袁世凯既然会选择投入革命阵营,那么局势也就明了了,清廷只能乖乖束手就擒。

从当时清政府对于地方各省的控制力来看,只要袁世凯率先背叛清朝,起到带头作用的话,则必然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各省督抚或实际掌权者必然或是响应袁世凯,或是独立,或是观望形势。

所以,如果清政府真敢继续负隅顽抗的话,确实很可能到了最后不仅捞不到优待条件,溥仪、隆裕等人还会有性命之忧。

不过,也有可能会像元朝那样北遁回老巢,但此时奉天却在张作霖、冯德麟等人的手上,恐怕清廷想退回老巢也不容易。


勾勒史观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是带着主观意愿和历史观点来回答的,好在还是有少数几个人保持了明智的观点。

首先,我想纠正一下提法,辛亥革命后,清政府不是投降,而是在“内有袁世凯外有革命军”的情况下,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等人多方斟酌,最终痛苦地选择了顺应民意清帝让步退位,因为清朝一直没有投降,是在袁世凯的提议下(也有威胁的成分),与革命派签订了条约,清帝退位后可以享有故宫这一“永久自留地”,由民国政府每年提供一定数额的经费资助,清帝可以在故宫设立小朝廷,可以皇帝死后继续推选新皇帝继位等等(如果这一条约后来不被尊敬的冯玉祥先生代表的“民国政府”所破坏,那么如今的故宫可能就是清朝廷的私人领土,清廷就是类似于现在的罗马城内的梵蒂冈之类的小国家)。

其次,我来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假如清政府坚持不让步退位,那么,肯定不会像一些人所认为的清朝一定会被消灭,而有很大可能是中国一定会分裂成为两个国家,即民国政府与清朝,类似于南北朝时期;当然也有可能成为北中南三个国家,即清朝、袁世凯政府与南方民国政府,类似于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无论是哪种情况,清朝肯定都是存在的,只是其统治地域可能会退出河北和北京,只拥有现在的东北三省、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西藏、新疆、山西北部和河北北部,以及从中国独立出去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即俗称的外蒙古,当然还包括后来成为飞地后不得不被苏联吞并的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因为根据史料可以充分证明,当时的东三省、蒙古以及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小官员仍是忠于清朝的,且西北和蒙古的当地少数统治者多是清廷封的一些王爷,只对清帝效忠。即使是在袁世凯所控制的北洋五镇中(共六镇即六个师,其中第一镇为满族军队,是无条件忠于清朝的,二至六镇为袁世凯控制,又其中第六镇因统制即师长是革命党人吴禄贞,差点被南方革命党控制),也有将近一半的军官受到大清的优待,至少对清朝是不忍心彻底打击的,所以清朝和袁世凯控制的清朝政府双方基本会以和平的方式相处,即清朝退出北京,控制东北、北方和西北地区,袁世凯政府控制现在的河北、山西大部分以及陕西、河南、山东等地,而南方革命政府则控制南方各省,假如南方革命政府不承认袁世凯政府的统一,那么袁世凯政府和南方革命政府双方可能会在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一线展开拉锯战,按照革命军的实力不足北洋军队,肯定会退出长江以北,只能控制长江以南地带,而袁世凯军队虽然战斗力极强,但因新占领的地方必须实行有效统治,且军队人数不足南方(南方会党加入军队者较多,至少四川各县军政府多为袍哥首领掌控,所以总体军队素质相对较弱,但人数优势明显),对深入长江以南扩大战果也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便极有可能形成“三国”。假如孙中山代表的南方革命政府承认让位,只要袁世凯承认共和国,那么,也可能形成清朝和民国政府“南北朝”时期。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清政府在辛亥革命中认清形势,激流勇退,使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流血最少、扰民最轻的政权变革形式(第一是北宋代后周的陈桥驿兵变)。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其实我们大家都在纠结外蒙古为什么会独立?有的说是国民党反动政府卖国,也有的说是苏联阴谋利用二战中国困难时期导演了外蒙古独立,这些都有一定道理,也是存在的事实,但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清朝皇帝宣统退位后,关系较内蒙古疏远的外蒙古少数王公便以失去效忠对象企图独立,特别是清朝这个小朝廷被冯玉祥先生撵出故宫后,外蒙古认为民国政府不讲信用未履行民国政府与清廷的友好协议,加上清朝已经灭亡,没有效忠对象,一些原先仍效忠清帝的外蒙古王公大臣也同意“独立”,导致最初的独立派更有了借口和名义,在苏联的怂恿下开始蠢蠢欲动,经过长期的冲突和二战末期苏联的要挟,才最终酿成了事实上独立。

最后,在清朝灭亡的非常时期,有一些地方的革命党人过于极端,主要体现在武汉与西安、广州三地,对满人十分仇恨,西安甚至存在围攻满城并将满城内多数居民无论男女老幼屠城的残酷现象。有些人认为这是明末清初清军在江南实施“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的因果报应,其实我真的想说,历史的仇恨不应该在后来清算,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都有特殊的原因,我们强烈谴责明末清初清军在江南的暴行,但同时,我们也应强烈谴责少数革命党人在民国初年对满城人民的暴行——因为无论是哪个民族,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叫中华民族,都有一个伟大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真诚希望中华民族和谐团结,亲如兄弟姐妹,一起在祖国的大地上幸福快乐地生活。


三少爷的鉴


袁世凯最大的失误主要有以下两条,一,过于仁慈;二,天赐良机时年龄偏大。

以当时的革命党的力量,不管是军事还是政治以及民众基础,都不可能推翻满清,更何况革命党内部分歧重重。军事指挥者和军人有点不满孙理论来抢夺军事果实,要不是黄兴退让,革命党就此分裂了。而此时,北洋军坐镇武汉,随时可消灭革命军,而此时,袁世凯仁慈的一面出来了,竟然与革命党暗中议和逼满清!这是袁的仁慈,也是袁的一着臭棋!袁世凯的正确做法是,榨干满清的最后能量和金钱,学曾剃头剿太平天国,一举南下消灭革命党,然后回师北上,再学赵匡胤,逼清帝退位,一统江山建中华帝国!袁世凯在朝鲜时即表现出了军事外交才能(军事上干赢了日本),在山东时,办学(山东大学)办实业,后来当总理表现出他的政治才能。所以,袁世凯当政,办学发展科技办实业定能强国富民!如此,国内没有了干扰,经过二十多年(到三十年代)的发展,国家一统强大,哪还有后来的小日本侵华!还可能袁世凯会延寿十年,对列宁的归还土地,袁定能抓住天赐良机,至少收回部分甚至大部分领土(袁在朝鲜即建议满清将朝鲜纳入版图以利管理防日本,可惜上层不听),可见袁世凯的领土意识也相当的强烈!

如果慈禧早死8~10年,袁世凯刚好正当四十壮年,精力好的袁世凯肯定会另有想法。可惜历史就以后来发生的形式发生了!


风雨天下67



这里我先纠正一下,辛亥革命后清政府没有“投降”,是经过协商后自行退位的。


其次,我这里想说明一下,清朝皇室在辛亥年并不是完全没有实力,也不是只有满人武装,事实上之所以答应清朝优厚的退位条件就是因为爱新觉罗家族还掌握着非常可观的军队,为了避免玉石俱焚,所以才给了清朝皇室非常优厚的退位条件。


关外张作霖辛亥年曾通电全国,表示要“入关勤王”


首先就是关外,当时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和东三省军事首领张作霖、冯德麟是忠于清朝皇室的。


张作霖曾经一度准备“入关勤王”,还曾联合冯德麟、马龙潭、吴俊升等三十三名武将,给袁世凯拍电,表示要武装“勤王”。张作霖甚至已经拟定了与民军作战的作战方案。


东三省巡防营与练军加起来也有三万人左右,而且绝对服从张作霖与冯德麟指挥。


西北马家军在陕甘总督升允带领下,要“收复西安”


然后就是西北方面。


辛亥革命爆发后,西安义军响应,当时的陕甘总督升允逃到了大西北。虽然他是孤身一人逃到西北,但是当时在西北的甘军领袖马安良等人对升允表示了无条件服从。


(辛亥年甘军)


当升允提出要带甘军“收复西安”时,马安良立刻表示支持,并会同张行志的壮凯军、陆洪涛的振武军共计马步十四个营从甘肃进攻西安。


而西北甘军、壮凯军、振武军合计两万人左右。


更为关键的是北洋军内部同情和支持清朝皇室的势力并不小。


北洋冯国璋、曹锟支持清皇室,北洋六镇里有两个半镇支持清朝皇室


比如北洋第三镇(师)统制曹锟,他手里的第三镇一直是北洋诸镇里战斗力最强的,辛亥年阎锡山在山西通电反清,袁世凯就是派曹锟西进山西,阎锡山率领的山西新军完全被第三镇摧毁了,阎锡山自己也逃出太原,曹锟完全“收复”山西,山西被迫再次通电取消“反清电”。


在张勋复辟时,曹锟就多次公开说过“一个国家没有皇上还行?自打没有皇上,南也乱,北也乱。”


如果不是当时张勋舍不得“直隶总督”的职务,只愿意封曹锟为“直隶巡抚”,曹锟就带着北洋第三镇和张勋合兵一处进京城了。


再加上本来就由满人组成的禁卫军和北洋第一镇,北洋内部至少有两镇是铁杆保皇党,他们只需要一个领头人。


而北洋大佬里有倾向于清朝皇室的人吗?


(冯国璋)


答案是有的,这个人就是冯国璋。


冯国璋对清朝是有真感情的,当他从武汉前线被调回京城时,得知段祺瑞等十几名北洋将领通电要求清室退位时都准备和段祺瑞翻脸,准备单独通电表示自己不同意清室退位,结果被幕僚劝住。


而当清室退位消息传来的时候,冯国璋还沮丧的说“皇族甘愿退位,我们今儿还给谁打。这样看来,大清国的江山就算完啦。”


所以,假如清室表现强硬,冯国璋以禁卫军、北洋第一镇以及第三镇为班底,是真敢和袁世凯摊牌的。


事实上大家也把袁世凯对北洋的控制力想得太高,即使完全由袁世凯老家人以及亲信组成的北洋第六镇,当吴禄贞这个空降师长宣布要和阎锡山组成联军反清时,袁世凯这个北洋当家人也不得不拿出2万两银子,收买第六镇军官暗杀吴禄贞。


第六镇可以说是袁世凯最亲最亲的武装了,除掉一个空降师长都要袁世凯花2万两银子,更别说北洋其他几支武装了。


所以回到问题本身,假设清朝皇室坚决强硬到底,那么很有可能袁世凯会得到“英式虚君”承诺后调转枪头攻击同盟会,毕竟袁世凯也不想北洋分裂,而“英式虚君”也算是达到了袁世凯独揽大权的目的。


而只要袁世凯承诺清帝国国体不变,那么冯国璋也好,张作霖也罢,也没有理由与袁世凯敌对。


所以最大可能是辛亥革命成为同盟会又一次不成功的起义。


兰台


清帝不退位,可能会被团灭,就像当年蒙元团灭女真人一样。而北洋系也会分裂,内战必然是少不了的。

清朝其实并不是被革命党推翻的,辛亥革命的真正幕后推手是立宪派。因为在当时,不管是革命党还是保皇党,他们的实力都很弱小。不足以推翻清政府或维持清政府。

当时真正支撑清朝,扛着清朝苟活了几十年的人,是既不支持革命,也不同意继续守旧的改革派,也就是以袁世凯和张之洞所代表的立宪派汉人精英官僚集团。

清朝之所以能死而不僵,就是这帮立宪派人士在幕后苦苦支持。而清朝最后的灭亡,就是因为清廷得罪了汉人精英官僚。失去了广泛的统治基础。

那么,清政府是得罪汉人精英官僚的呢?这个还要从头说起。

太平天国之前,汉人都是奴才,没有颠覆清政府的实力,就连叫板的实力都没有。然而经过太平天国战争后,汉人突然就有这个叫板的实力了。因为统治天下的三样法宝:军队、财源和舆论控制,有两样都落到了汉人的手上。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清政府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全部歇菜,全国能打的军队全部都是地方团练武装。这就意味着,清政府的枪杆子被汉人掌控了。

起先,清政府中央还想努把力,再把兵权夺回来。但是从太平天国到八国联军,清政府努力了四十年,兵权不仅没夺回来,反倒还彻底丧失了对军队的掌控。

没办法,全国旗人就那么几十万人,清政府单纯靠旗人就想组建一支近代化劲旅,这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枪把子丢失的背后,就是清政府对财源失去掌控。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的财源分别交给了地方势力和英国人,清中央政府只是一个甩手掌柜。

接连丢枪杆子和钱袋子,换做别的王朝,必然是死翘翘。不过慈禧有点本事,她依靠当时唯一还掌控在中央手中的舆论,搞“以满制汉、互相制衡”的套路,笼络汉人精英官员为她卖命,硬是又给清政府续了将近四十年的命。(舆论就是科举制度)


然而,在庚子国难的前后,由于慈禧的举措失当,直接把制衡策略玩砸了。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东南十省督抚搞互保运动,根本不听慈禧的调度。

八国联军事件平息后,清政府实际上已经是名存实亡。为了拉拢地方实力派,慈禧只能搞新政,也就是当年戊戌变法的那一套。由于是新政,所以在中国持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止。结果这一废止,清政府中央原本还能掌控的舆论控制也丢了。

不过舆论丢了就丢了,这没所谓。科举那种老套的笼络人心之法本来就已经过时,不可能支持清政府长久存活下去。清政府能否存活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贯彻新政,继续给汉人精英官僚放权。

也就是说,只要清政府能认真落实它宣称的立宪政策,不得罪汉人精英官员,它必定还能继续苟活下去。

然而慈禧死后,上台执政的载沣那帮人,都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货。他们以为夺回军队和财源就能继续维护专制统治,就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汉人官僚集团的底线。结果彻底触怒了汉人官僚集团。



载沣先是逼袁世凯交兵权,袁世凯交了,载沣志得意满,以为自己操控了北洋军,手里就有了枪杆子。岂不料北洋军对清政府早已经是心怀鬼胎。

紧接着,载沣又搞皇族内阁,十三名阁员当中有九人都是满人,这让对新政改革抱有很大期望的汉人官员大失所望。

在当时,心存颠覆清政府统治想法的官员不在少数。大家之所以都不敢动,是因为缺一个领头造反的人。后来武昌新军一闹,南方的汉人官员就全起誓了。

面对这种汉人官员全造反的情况,清政府当时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赶紧立宪,尽可能的挽回人心;二是派兵镇压。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载沣那帮人选择了武力镇压,彻底葬送了清王朝。

当时清政府的三大战力(北洋新军,各省的新军,各省的巡防营),新军大部分都支持革命党,北洋新军虽不支持国民党,但也不愿意为清政府卖命,屡屡临阵要挟清中央政府。巡防营比较特殊,南方的巡防营普遍支持革命,即便不支持革命,也不愿意给清政府卖命。比如湖北巡防营就阵前倒戈加入了武昌起义军;广西巡防营长官陆荣廷赶跑广西巡抚沈秉坤,宣布广西独立。

北方的巡防营普遍都在观望,他们虽然都不造反,但也不给清政府卖命。比如奉天巡防营长官张作霖,清政府让他出兵,他就故意找借口不出兵。最后看袁世凯势大,就甩了清廷,加入了北洋系。

这等于说,辛亥革命时,清政府的三大战力全部都在反对清政府。即便不反,也不愿意给清政府卖命。



后来洋人表态了。表示支持袁世凯,不再支持清政府。袁世凯见此情形,就在是1912年1月26日,暗中授意段祺瑞,让他联合北洋军40多位主要统兵将领,联名致电清廷,宣布拥护共和、“劝说”清帝尽早退位,并“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

注意啊,此时的段祺瑞,是清政府派往南方的湖北、江苏等地,镇压武昌起义民军的清朝北洋军前敌统帅。就连他这个前敌总指挥这个节骨眼上联名属下发电报,劝皇上赶紧退位,这意思太明确了:先客客气气的跪地磕个头,再起身冷冷的威胁,我既然能镇压革命党,也可以调转枪口逼你就范,你小丫的别不识时务!

并且在这份联名通电中,还有两个人也署名表态了,一个是武卫左军统帅姜桂题,一个是江南巡防营长官张勋。他们都是保皇派将领,可此情此景,他们也开始支持袁世凯逼宫了。

试想一下,新军反清,北洋新军逼宫,巡防营和毅军也参与逼宫。此情此情,载沣和他的皇族内阁还有什么信心让溥仪这个小娃娃继续赖在皇位上坐着不走呢?


如若不退位,北洋新军造反是必然的。因为就在1912年1月26日,段祺瑞第一次联名通电拥护共和,逼清帝退位后仅一周,他又联名通电,给清中央政府发去了第二份逼宫电文。

瑞等不忍宇内有败类也,岂敢坐视乘舆之危而不救?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痛陈利害,祖宗神明,实式鉴之。

段祺瑞的这话说的很直白了:你们要是再不识相,我们就带兵进京,把皇帝、太后、诸王公大臣全部抓起来!

事态发展到这里,形势再明了不过了。清室若是识相,北洋系给予优厚待遇。清室若是不识相,北洋系就要大开杀戒。所以清室那帮人若是还赖着不退位,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被北洋系团灭。

不过,由于北洋系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比如冯国璋、张勋这些人都有保皇思想。因此如果北洋系敢杀清室,想必北洋系内部也必然有一场内战吧。


Mer86


投降不投降,都是个灭亡,只不过灭亡的更惨烈些。

当时大清朝廷的兵权在袁世凯手中,其力量完全能压制住南方起义军,其力量也决定着大清的生死存亡,这使得袁世凯成为当时局势走向的关键力量。袁世凯向着谁,谁就成功,袁世凯反对谁,谁就倒霉。

辛亥之后,清廷调兵南下镇压,但是调不动在,只好请袁世凯出山,北洋军这才南下平叛。不过在战事一切顺利的情况下,袁世凯竟然按兵不动了。他要看看谁开价高,清廷当然不会给他个皇上当当,而且万一镇压成功,估计又是个飞鸟尽良弓藏,自己没个好下场。而南方就不一样了,说老袁要是拥护共和,那就给个大总统当当。这玩意虽然不是皇上,但是上面再也没别人了,岂不快哉?

于是乎,袁世凯果断拥护南方,对自己有利,还博得了拥护天下大势的好名声,于是乎回清廷逼着皇上退位。如果清廷不投降,想跑回东北再立山头?对不起,走不了,京师也都是袁世凯的人。不投降只有一条路,清皇室被袁世凯杀掉,直接走向共和,而没有什么优待,当然你也就看不见溥仪那本他的前半生了。


北玄武


看了几个回答,都不靠谱啊!

看来还是老夫出马吧,就当扫盲了

北洋军是很强大,但不能把满清当傻子

事实上,当时满清已经觉得,北洋军不可靠

早就开始练它的旗兵了,别忘了,同志们,北洋第一师就是旗兵啊,北京的御林军,陕甘总督的西北军,东北老家的老部队,其实满清的实力也很雄厚

但是老袁是何等人物?晚清的活曹操

欺负孤儿寡母,那是相当有两下子

隆裕一个妇道人家,他懂什么?只想过个安稳日子,

老袁也很讲究,每年400万大洋,可保荣华富贵啊!

有些跑题了,满清不投降怎么办?

那势必有一场南北大战?

老袁会坐镇北洋大本营,天津,坐山观虎斗

那可真是生灵涂炭啊,百姓遭殃

考虑到满清已经日薄西山了,胜利的概率很小

满清权贵肯定要全部消灭了,隆玉也是死无葬身之地呀,考虑到300年世仇,满族能不能存在还两说呢?这就是满清不投降的结果

隆裕是没有经验,但是他应该能看出会是这样的结果


用户54590015070


1911年,在多重矛盾的激化下,革命党人在孙中山先生的号召声中发动了辛亥革命。同年,革命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南方15个省份纷纷宣布支持革命,脱离清政府的统治。次年2月,清朝发布退位诏书,从此结束了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帝制。清朝原本有机会与革命党人做长期斗争,却在仓促中宣布结束帝制,这让我们不禁想象,如果清朝不退位,中国会变成什么样?

方向一:中国可能就此分裂。



1911年的清政府有着数十万的北洋新军,这些新式军队一直呆在北方地区,被清政府牢牢控制。虽然江南地区有15个省份宣布独立,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还是在清政府的手中。革命党人的力量不亚于清政府,无论是军队数量还是质量,都与北洋军队旗鼓相当。如果清政府不宣布退位而与革命党人就此僵持,那些帝国主义势力出于分化中国,更大限度的攫取中国的利益,很有可能会鼓动清政府与革命党继续僵持,最后让他们签订和约,划江而治。这种局面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非常难以接受的结果,却也是清政府不退位最有可能产生的局面。

方向二:清政府与革命党火拼,各个省份各自独立,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1911年的革命党并不是铁板,派系之间同床异梦,彼此排挤,南方各个独立的省份之间也彼此不服,孙中山先生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嫡系部队。北洋军中也是如此,清廷同样是分裂的状态。如果清朝不退位,革命党又执意北上,北洋军只好发起反击。


但是两只军队内部分化都极其严重,彼此实力又相差无几。在长久激烈的作战中,那些参加革命党的省份很有可能为了保全自身的实力退出战斗,清政府控制下的省份也很可能宣布独立。那时候的中国可能又会出现战国时期的局面,彼此攻伐。在列强入侵的20世纪,如果中国大地真的如此,那么中华民族的危机将会使整个民族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清政府宣布退位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也是最好的结局。革命党人深刻认识到自身实力的局限,也为了最大程度保存中华民族的力量,选择与清政府妥协,名义上解放全中国后,将权力交给北洋军政府。民国时期虽然动荡,但是这样的局面却是中国在内忧外患之下,那些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发展做出的最好的选择。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呢! 不方便的话,感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

弋北谈古今


应该说,辛亥革命(也就是武昌起义)后,如果满清政府不投降无非就三种情况,一是革命党彻底推翻满清政府,二是满清迅速平定武昌起义。革命党只有等待十几。第三种革命党和满清划江而治,重现南北朝。而这三种情况都取决于袁世凯。也就是说,袁世凯个人的政治倾向着满清的前途。

这里有一个历史问题必须要 说明一下,满清不是“向革命党投降”,而是和平退位,如果投降也是向以袁世凯的北洋妥协并移交权力。由于满清的假“立宪让满清失去民心,又碰上武昌起义、革命党派又起义了,满清镇压不成功,后来启用袁世凯,但袁世凯大”放水”把满清当谈判筹码,随即于革命党进行南北和谈,满清退位,可以说,袁世凯能够让满清和平退位,没有让华夏陷入内战,这是袁世凯最大的功绩,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满清朝廷在当时已经失去了对政局的控制,他已经失去代表“国家的”资格,而是一袁世凯为首的北洋 集团实际上已经走上了政治前台。如果满清朝廷不退让,不签字,他们的结局会更惨,绝不会比实际好多少,他们就连自己都无法保护,到最后也只是维护自己家族能得多少银子,如果不签字大概会被彻底废除。

至于说满清想要划江而治,甚至退出关外让出“中原”,但满清不是蒙古,满清得天下太速,晚清又过于腐败割地赔款,无恩义于百姓和天下,而满清汉化太深,已经无聊力前往东北了,至于说划江而治更是痴心妄想了。就算摄政王载沣好和隆裕愿意带领皇室前往关外,又有多少满人愿意前往关外,无人,无兵,无钱,无权,这样四无政权就算到了关外又能如何。又有多少军队愿意跟随前往,已经彻底腐败了满清已经不可能产生任何涟漪了。

满清更不可能剿灭革命党,革命党已成燎原之事。北洋新军事袁世凯的私家军,所谓八旗子弟除了提笼架鸟之外啥也不会干,满清没有在太平天国和甲午覆灭已经是奇迹了,辛亥革命只是最后临门一脚而已,满清是封建时代的“家天下”面对资产阶级的革命他是无所是从,更是无法面对这一巨大变局的,再就是小农经济破产,面对于“工业”和现代文明的挑战。这就意味着,传统封建文明到政治体制的彻底崩溃和破产,满清更本不会有任何时机和舞台。到思想文化的全面崩溃。实际上。辛亥革命的爆发,地方已经基本上不受中央的控制了,实力派已经开始唾弃皇权思想、这也是人民对皇权的唾弃,满清也已经没有任何权力基础。被历史所唾弃就是必然。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