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三四十年的苦练,练字百万,这是成为书法家最低要求,你觉得呢?

君子玉言


书法是修行,经历岁月磨洗而逐渐臻化至善,没有长期的投入,必然难有丰厚的收获。王羲之写《兰亭序》时50岁,颜鲁公作《祭侄文稿》49岁,怀素作《自叙帖》40岁,黄庭坚写《松风阁诗卷》时58岁。姜还是老的辣,人书俱老,这是不容置疑的,不服不行。



学艺时间与艺术水平大致是成正比的,但不绝对,天赋一定的情况下,书法修为更取决于质效高低而非时间长短,这里面涉及到的最大变量就是方法问题。

学书尚勤,尤贵有法。方法是活的,也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学书必须满40年、书写必须逾百万字”是经验主义。书法是艺术,艺术的磨炼塑造是肯定不可以量化的,天赋好又勤奋且得法的人,可能十年八年就学有大成造化了得;天赋低不一贯且不得法的人,即便学五十年六十年,也不得见能拿得出手。


书法艺术的方法论,尤其要贴近于书写的实践,不宜在理论层面过度的抽象,就如当今书法圈有一种怪象——理论越来越高深玄妙,实质上与书法艺术却越来越远。即便“40年书龄、百万字书量”的说法是不够客观辩证的,但它所突出强调的两个最关键的问题——厚积薄发与天道酬勤,绝对是正确的、科学的。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抱庸詩書


我觉着这个说法是对的,学习书法不可能很早就有很大作为的。

目前有很多书法家的年龄都是很轻的,甚至都三十出头的样子,也有不超过四十岁的。更有甚者,还有九零后书法家一说,我个人认为这里面的说法更多来源于炒作吧。

我国比较有名的欧楷大家,田蕴章先生曾经在书法节目中提到过,他和他弟弟田英章都还不能称为书法家呢,当然这可能也是他老人家的谦虚说法。当时网上也有好多人说田雪松是书法家,也被田蕴章先生否定了。那么田老师的意思就是如果能成为书法家这个称号的,只有像王羲之,欧颜柳赵这样的才算是真正的书法家。可能说的也有点过了。

朋友们可以去网上查阅资料,古代很多书法大家都是有很长书龄的,基本都是四十岁以后成名的。当代书法家也是如此,比如说启功先生,二田,卢中南老师,吴玉生老师,包括女书法家周慧珺老师和孙晓云老师,甚至是书协主席张海先生等,以上这些当代书法家那个不是中老年?那个不是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而且,大家要知道这些书法家也都是天赋很高的人,并且这些人在年轻的时候的书法写的都已经很好了。

所以说,笔者的观点是正确的。要想成为书法家,没有那么容易的。如果说哪个人二十几岁就是书法家了,我认为这行说法太不尊重书法这个职业了。

这些书法家不但天赋高,而且个个文学功底都很扎实,对于诗词歌赋也都很擅长的,他们不光是会写字的,包括他们的头衔也都是用实力取得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个三四十年的勤学苦练,怎么会有今天的成就呢?

所以,我觉着如果自己想成为书法家,那么就要好好的从基础练习,慢慢的积累和沉淀,一步一个脚窝的把每个笔画每个字练好,将来是否能成为书法家,那就让老天评判吧!

强哥浅谈,插图为强哥硬笔书法习作!


强哥书画


成为书法家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掌握一定量的书法理论。

至于三四十年的苦练,至于说练了多少字,还真的不能作为书法家的标准,甚至是书法入门的标准都不是。

书法需要掌握笔划的基本书写能力,以及各种笔体书法笔划的书写能力,有了这种能力之后,还需要掌握书法的理论,既各个字如何书写才是书法,一篇书法如何书写才是书法。有的人练了一辈子的书法,可是基本笔划的书写梦里不行,成篇的书法书写能力不行,你就永远没有达到书法入门的水准。

书法不是写字,不是写的漂亮就是书法,学习书法一定要从基本功与理论两个方面理解与精通,才是步入书法门径的正确路径!


一笑貫长天


三四十年练字百万,多乎哉?真不多也。平均一年25万字,一天800字的样子。如果是写小楷,一天写2000字的勇士大有人在。

古人抄书、写书,三四十年写千万字,完全没有问题。即使按30年的写书、抄书算下来,平均一天还不到1000字呢!古人写字绝大部分都是小楷。所以,三四十年写字一百万不是多得惊人。


  • 赵孟頫和文征明都是高产书法家,看看谁的书法功夫厉害

但是,一天写大字800,可能有点困难。

据现代大部分书法家说,他们平均一天最多写字300左右。这都是以大字计算的。如果是小楷,应该最少超过500字。

例如解小青就是这样说的。

我们今天还没有比较系统的人均写字数量统计数据,也没有一套完整统计方法,我们还处于大体粗估的水平。

但是,古人用毛笔写字的速度也不是很低。小楷一天写一万的人不是非常稀有。但是,绝大部分人,也确实只能写500字到1000字左右。


  • 唐人写经

现代作家用钢笔写字,大部分人一天也就1000字左右,速度快的,也就3000左右。但是,天天保持写1000字的,作家真的非常少了。

老舍先生写作非常勤奋,他的的小说《骆驼祥子》就是用小楷工工整整抄写出来的。这部小说21万字,一年写的。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四世同堂》90多万字,写了四年。仅仅两部小说,从1937年到1948年,前后总共11年时间,就超过一百万字了!平均一天写2500字以上。


  • 老舍欣赏《四世同堂》的手稿

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家,赵孟頫的书法产量最高。

他从20岁写字到60岁,一生写了足足有40年,这40年,他的书法字数大约在150万左右。

智永写《千字文》800本,大约是十年时间里书法创作的一部分,仅仅《千字文》,智永的写字数量就是80万字。

如果智永写的每一本《千字文》都是《真草千字文》,那么,仅仅《千字文》的书法字数就是160万字了!

现代书法家启功先生的书法字数,应该也超过200万字,他一生写了60多年。


  • 清末状元刘春霖的小楷

但是,写字成为书法家,不是数量问题,而是质量问题。

我们也许练字一百万,历时三四十年,但是,如果方法不对,书法的质量是上不去的,即使你写了一百万字数,没有质量仍然不是书法家,也不一定是有了书法的基础。

前面我们已经计算过了,如果是写数量,一百万字用不了三四十年,最多十年足矣。

但是,书法的质量和基础,都不是要用数量和时间来判断的。

书法的基础是笔法,笔法是书法基础的基础。如果把书法的基础问题解决好了,可能十年二十年都可以有很好的基础。


  •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


如果笔法问题三四十年都解决不了,那么,就需要回炉再学习书法了。

只有方法对基础好,书法成就才有希望。

所以,学习书法的重点是质量,质量的核心是笔法。

笔法的具体内容就是起笔、行笔、收笔正确用笔。

所以是说,书法的基础有最低的标准,但绝对不是三四十年的问题,而是方法问题。

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假如你一个月学会了正确的用笔方法,那么假以一万小时的专门训练,打下书法的良好基础有点问题也没有。

一万小时是多少天?假如每天以8小时的时间练习书法,那么,大约是五年时间。

所以说,学习书法,科学学习书法也很重要。在这个基础上,坚持三四十年,写出不错的书法作品,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千千千里马


临字帖→写作品,需要三四十年? 太夸张了吧!持有这种认识的人,在练习书法上肯定是走旁门左道的。

书法=书写技能+艺术手法。书写技法,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书法基本功,如果训练方法正确,正常情况下,指法、笔法、笔画、结字法、临摹字帖等,这些基础技法训练科目,只需三四个月就搞定了。书法艺术原理有一两个月就弄懂了。加上学习与书法相关的专业知识、字外功夫等,大约需要三四个月。读帖、创作加上熟练期可能要稍微长一些,大约一两年。总体来说,三四年就差不多了。如果苦练三四年都达不到用笔挥洒自如、创作得心应手……说明悟性太差了,书法理念有问题。


举个大家最熟悉的例子吧。欧楷,用侧锋法书写,轻而易举,特别是笔画的收笔处,一笔就能完成,根本不用描画,形状非常自然。可是,99%的人却使用中锋法去书写,由于笔法动作不对,导致无法一次写出来,于是便附加了一些描画的动作,结果貌似神离,写不出原帖的味道。类似田楷写法就属于这样的。

其实,只要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像这样描画式的不正确的笔法动作,在练习颜体、柳体……那些人当中也如此,基本上都不是纯正的古法用笔技巧。古人是写字,现代人是画字,可谓是天壤之别。


为什么几年都练不好呢? 原因是: 书写技法不对、训练方法不对。

比如,采用的是假冒伪劣的五字执笔法,直接影响了指法科学发力、腕法灵活运动,导致运笔动作不能正常有效施展。别不以为然,有谁知道“甲肉之际”是哪儿?

我们是现代人,书写条件与写字的意图和古人完全不同了,执笔法也应与时俱进。如图:

再者,传统临摹方法有十余种,只用了对临法一种,而且用的不正确。对临法主要是用于读帖,或创作时取法的。基本功训练时,必须要先摹帖→后临帖,两法交替使用,读帖贯穿始终,互相补充。




之所以很多人认为,学书法没有十年二十年功夫不行,甚至需要三四十年的苦练专修……是因为不懂法理,没有按照科学系统、正规专业的训练方法套路练习,三分二的精力做了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把大量的时间浪费了!传统的书写技法不好好的研究利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又不情愿接受……比如,执笔法、运笔法、结字法、临摹法、拟作法,这些最基本的常识不事先弄清楚,从起步入门开始,一直单纯依靠照着字帖写,试想,练到什么时候也白废!

凡是写不好、进展慢、周期长……究其原因,主要是训练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以上是我的教学研究心得(局部),仅供参考。

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想了解更多的练字方法问题,请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相关信息,有小视频可看,兴许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谢谢支持!

密切关注书法与写字教育发展动态,潜心专注书写技艺方面的课题研究,努力推广实用型硬笔书写技法,做有良心的书法家 ——潘茂生•寄语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书法是我们的传统艺术。不论什么字体早就到达了艺术的顶峰,到目前为止后人是无法超越的。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三四十年你想学到古人千年以上的书法精华是不可能的。在讲我们大部分人是先会写字再练毛笔字,这样就会把硬笔不准确的书写方法带入毛笔书写中,所以我们在很多视频中看到拿毛笔当硬笔写。成年人这样的习惯一但养成是很难改过来的,因为肌肉是有记忆的,所以我们经常讲,学毛笔字一定要从幼儿开始就是这个道理。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到80岁时,还在坚持天天临帖,可见要想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三四十年的功夫是远远不够的。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蘭亭藝術


非常认同,书法要成为家,一定是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因此,大量的练习是不可或缺的,不论是你有天赋还是没有天赋,都是这样。

有天赋的人,经过长时间的苦练,最后有可能成为一代名家。没天赋的,经过长时间的苦练,成为一代名师也是有可能的。

很多历史上的名家,从小习字,出名的时候往往都是在三十多岁以后了。北宋的米芾两个代表作《蜀素帖》《苕溪诗》都是38岁时所书。而像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人的很多经典作品,都是四十岁以后的作品了。所以,书法这门功课是一生的学问。

用毛笔写字本人就是古人的日常操作,因为,古人看书、记笔记、抄书稿、写文章全部是毛笔字,所以,几十年写上百万字真的不算多。你像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那是号称日书万字之人的,而同时代的康里巎巎据说日书好几万,想想就累死了。

不过,外人看人家练书法好像很苦的样子,其实对于书者来说,真正喜欢书法的人来说,那是乐在其中,我们其实一点不觉得是什么刻苦,就像很多人打麻将能够打通宵一样。兴趣之所在,写字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所谓的苦练、坚持,很门外人看看就吓跑了。

练书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说你拿本字帖照着写写,写几年就成了。初学书法以某一个帖子为基础入门,入门之后还要遍学诸家,同时还要增加自己的阅历。练书法最后拼的是文化,功夫在书法之外,很多人只是苦练毛笔字,很难成大家,一定要练字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学养。还有就是最好多走出去看看,看看名山大川,提高自己的眼界和格局,有利于日后风格的形成和转变。

以上是南山浅见。


翰墨今香


第一。王羲之废笔成笔冢。 相传晋朝的书圣王羲之,从小刻苦钻研书法,她有宁可三日不洗面,不可一日不洗砚的说法。时间长了,他家门前的池塘都被洗砚时的墨染成了黑色。相传废笔已经堆成了一座山,他把这些笔挖坑埋了,这就是后来有名的笔冢。可想而知,王羲之所练的字,何止百万。

第二。张知画被习字。后汉时期的书法家张芝,从小喜欢写字。他白天用木棍在地上写字,晚上睡着了也在被子上,不停地用手指,在练写字,后面竟然把被子都给划破了。可想而知,张氏又何止是百万之众的字。

第三。时间未必是书家的必备条件。由于各个书家的悟性不同,他们刻苦努力之后,所带来的成就也是不一样的。有些著名的书法家,年少成名。他未必真的就有用了三四十年,但是,他练的字是足够多的。

总之。我们既然称之为书法家,那么说明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非常高的,这是需要勤学苦练的,练字的个数只是一个抽象概念,这跟时间的长短,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当然不可能说。练字的有三四十年,每天练的好多字,总共加起来字数超过百万,他也是未必就能成为书法家,以上是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还望海涵。





呆小石书法屋


至少三四十年的苦练,练字百万,这是成为书法家最低要求。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

古人练习书法是讲究扎实的基本功的

其实,纵观历史上多少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无一不是从小临池,他们的写字经历又何至三四十年呢?智永禅师闭门临习王羲之书法,光《千字文》就写了八百本,写秃的笔头堆成“退笔冢”,他写的字又何至百万?王羲之从小师从卫夫人,临池洗笔成就一个“鹅池”,他又写了多少字谁人能够计数。

现代流行书风造就了一批速成“书法家”

现代流行书风盛行,导致社会上“书法家”也一再贬值,成为一个不严肃的职业名词。

中国书法家协会入会的标准大概是在全国性书法展览中获奖三次,就可以申请。于是大批书法爱好者纷纷投名师、靠山头,也导致了大量的丑怪书法作品出世,反而弄得正统书法无人问津。在这种功利思想的影响下,一大批书家不再追求书法的基本功,而迎合某些展览评委的个人兴趣,盲目追求怪异,用所谓的“与众不同”来博取评委的眼球,导致“速成书法家”的大量出现。

这些人有的可能根本就没有好好临过几本古人字帖,更没有十年以上的练习经历,也就谈不上“苦”了。

书法家,其实不光是写字好,还要在书法理论和学术上有巨大成就

书法家,本来是个高尚的名词,能够成为书法家应该也必须有一定的高度和门坎,而不能单纯靠获得几次展览奖项而决定。比如题中所言的“至少三四十年的苦练,练字百万”的要求。

书法家不仅写字好,更多的还应该在书法理论、书法研究上有所成就,比如出版过多少专著,在书法研究上有过多少突出贡献行等等。著名书法大师启功先生,他不仅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书法方面有独到的贡献,创造了世人公认的“启功体”,他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也可以用“著作等身”来形容,这才是书法家的标准。

【方圆居文化】结语:

1、书法家必须有扎实的书法基本功,比如,必须会写工整的楷书。这应该是基本的要求和基本条件;

2、书法家虽然不能精通所有书体,但至少应该熟练掌握两三种书体,不能只会一种,而对其他书体写得不像样子;

3、书法家必须精通书法史,懂得基本的书法理论,在学术上有所成就。

4、各级书协组织应该改革书法家认定标准,不能把参加展览并获奖作为唯一标准,而只能作为参考项目之一。


方圆居文化


哈哈哈,也对,也不对。三四十年,百万字,一个豪大的工程。

书法是文化,是一生的修养,这是学书法的初衷。至于成书法家,或者书法明人,就看一个人的运气和社会功能所决定,人人都想成书法家,变现,有名气,名利双收。普通人太多,太平凡。就那么几个人,几个位子,不好走。

书法也有练几年就写的很不错的,有练一辈子,还没入门的,有大专院校的学生,有十几岁小孩,等等,就把书法当一种享受,爱好足矣。

个人看法,欢迎赐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