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民族英雄,戚繼光、鄭成功、左宗棠誰的格局更大境界更高?為什麼?

騎蝸牛走高速


戚繼光蕩平倭寇,鄭成功收復臺灣,左宗棠收復新疆,這位都是我們民族的英雄,令後人仰慕。若論誰的格局更大,境界更高,非左公莫屬。



戚繼光蕩平東南倭寇,明朝那時的國力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況且倭患沒有威脅到大明的根基,其艱難程度遠非左宗棠收復新疆可比性,意義也沒有收復新疆那麼影響深遠。鄭成功擊敗荷蘭人,光復臺灣,也是彪炳史冊的一筆,但其意義不能與收復新疆相提並論。


左宗棠收復新疆時,正值清朝末年,內憂外患。內有太平天國運動和捻軍運動,讓清朝國力大傷,奄奄一息。外有列強虎視眈眈,意欲瓜分中國。此時,中亞軍閥阿古柏在沙俄與英國的支持下,已經佔據大半個新疆,中國民族已經到了歷史上最危機的時候。

腐朽沒落的清王朝此時已經無暇顧及萬里之外的新疆了,朝中很多大臣認為,新疆是不毛之地,既然沒有能力保護,不如放棄算了。“海防派”代表人物更是直言不諱的說:與其花巨資去收復地廣人稀,毫無用處新疆,不如把這錢拿來加強北洋水師的建設,保護東南的富庶之地。


李鴻章是慈禧的心腹,權傾朝野,他的話得到很多人贊同,慈禧也表示認可。這時候左宗棠挺身而出,以高瞻遠矚的眼光指出,新疆絕不是什麼不毛之地,它關乎這中原腹地的生死存亡:“新疆東捍長城,北蔽蒙古,南連衛藏,西倚蔥嶺,居神州大陸之脊,勢若高屋之建瓴,得之則足以屏衛中國,鞏我藩籬,不得則晉隴蒙古之地均失其險,一舉足而中原為之動搖”。

左宗棠一席話是振聾發聵,讓滿朝大臣啞口無言。新疆自漢代就納入中華版圖,是陝甘的屏障,地域之光,景色之奇,令人心馳神往。他佔據中國六分之一的版圖,此時放棄,所有大臣包括慈禧將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

在左宗棠據理力爭之下,清政府最終同意收復新疆。同治13年,左宗棠抬棺出征,率領三湘子弟進入新疆,大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英雄氣概。經過浴血奮戰,終於擊敗阿古柏,把新疆重新納入中國版圖。

如果沒有當年左宗棠高屋建瓴政治眼光,中國失去不僅僅是新疆,包括甘肅、青海都很難保全,陝西很可能成為的邊疆省份,中國戰略空間將被極大壓縮。試想,沒有新疆的存在,新中國到哪裡去試爆原子彈、氫彈,沒有新疆 ,中國如何成為世界大國!

今天,我們能夠去新疆旅遊,領略大漠戈壁神奇風光,欣賞喀納斯湖旖旎的美景,都不能忘記左宗棠的歷史功勳!新疆有著豐富礦產、石油、天然氣資源,為內地發展提供了遠遠不斷的動力,這同樣也得感謝左宗棠的豐功偉績。如今,一帶一路的建設如火如荼,為中國的發展再次插上騰飛的翅膀,我們同樣也要感謝左公。因此說,左宗棠比戚繼光、鄭成功的格局更大,境界更高。雄哉,左公,壯哉,左公!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戚繼光、鄭成功、左宗棠三位,都是中國歷史上收復失地的英雄,要論功勞,各有千秋,但是要論境界,卻非左宗棠莫屬。

那是因為,戚繼光靖倭,是屬於邊將基本職責所繫,是一種被動的防禦行為。終其一生,都是在東南沿海陸地上與倭寇作戰,基本上都是在剿滅已經登陸,禍害百姓的倭寇。而沒有主動出擊到海上甚至於日本本土根本上解決問題。

當然,戚繼光也有自己的難處,那就是受命於朝廷,朝廷沒有下達出海征討命令,也沒有給予此類戰略配置,作為一個戍邊將領,也確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敢自作主張。但是,東南沿海倭寇剿而不絕,他還是有一定責任的,從他不斷的向上峰甚至宦官行賄來看,戚繼光靖倭恐怕還是為了個人建功立業的考量更大一些。

再說說鄭成功收復臺灣了,這就比戚繼光更離譜了。雖然鄭成功確實將臺灣從荷蘭殖民者手中奪了回來,但是他的初衷並不是要為祖國守護疆土。而是因為在大陸遭到滿清軍隊的追殺,欲借臺灣一隅作為立足之本,長期對抗清廷,為鄭氏子孫安身立命尋一避風之地。

這種行為是談不上境界與格局的,不過是自我保護的一種自然選擇而已。倘若鄭成功不打進臺灣,清朝社會穩定,國力強大後,一樣的會把荷蘭殖民者消滅,收回臺灣。如此一來,很有可能是一件好事情,那就是讓清朝過早的與西方殖民者交上手,喚起康熙大帝對西方先進技術的警惕和危機意識。

最後是左宗棠收復新疆。之所以說他的境界最高、格局最大,那是因為在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新疆一直都不受重視,歷代君王都認為那是沒有經營價值的不毛之地。而他所處的時期,清朝已經是內外交困,欲振乏力。

新疆的阿古柏割據勢力背後有沙俄的撐腰,清朝當時是不敢也無力與沙俄一戰的,所以從當權者慈禧太后到朝廷重臣李鴻章等,都主張將有限的經費投入到海軍建設,防禦西洋威脅,放棄不毛之地新疆。

但是左宗棠據理力爭,系統的論述了新疆對於中國的重要戰略意義,說服了慈禧太后,不辭年邁,冒著拋屍塞外的風險,掛帥親征。在孱弱的國力和不利的形勢下,硬是鼓著勇氣,帶領湘軍收復了新疆,為中華多保住了六分之一的疆域。倘若不是左公長遠的戰略眼光和堅持,新疆的割據必將形成示範效應,很可能清朝滅亡時,中華就只剩關內的中原之地。

倘若沙俄勢力延伸到我腹地,哪裡來的今日之大國太平?關鍵是,左宗棠平疆,對於他個人的榮辱關係並不大。打完太平天國,他完全可以功成身退、頤養天年、養尊處優,沒有必要操心那片在當時看來毫無意義的不毛之地。



要知道,平疆之戰,敗則前功盡棄、身敗名裂;勝也沒有多少加分,充其量也就一世身後名而已。而以當時的形勢,確實是敗多勝少,可謂風險極大。他以老邁之體,在惡劣的西北地理、氣候條件下,行軍數千裡,深入大漠,實屬不易。其功不下衛青、霍去病也。


謝金澎


這三個人裡面,筆者認為戚繼光的格局更大,境界更高。

三人同屬愛國將領,為了祖國的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就其事業而論,許多人認為戚繼光無論是前期抗擊倭寇,或者後期打擊韃靼,業績都沒有後兩位亮眼。可仔細比較起來,戚繼光是三個人之中,最難的一個。

明代自大都督府被拆分為五軍都督府,再到後來變成閒散部門,以及土木堡之便將門基本報銷後,武將的身份是一年不如一年,到戚繼光生活的嘉靖時期,已經徹底被文官壓制,別說是同品秩的,就是高文官兩三個等級的武官,在文官面前也基本沒什麼話語權。

明代出兵,皆由總督巡撫掌軍,各地總兵,乃至集團軍的總兵官,在戰略規劃上也要服從文官,這是天然的壓制。戚繼光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裡,還能夠發光發亮,足可見他個人的格局和境界是一般武人所不能比擬的。

跟他同一時期的與他一道被稱之為“俞龍戚虎”的俞大猷,就是因為做人太耿直,哪怕戰功赫赫,到了東南倭亂平定之後,基本被投閒置散,三天兩頭還要被彈劾,在難以實現軍人的理想。

而戚繼光不同,他深諳軍事服從政治的規律,要想實現抱負,首先就要向現實低頭,對政治妥協,你只有進到體制內去,才能發揮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價值,所以他對明代官場的運作並不表現出大義凜然的排斥,也沒有像海瑞海剛峰那樣從不低頭,而是不斷積極地活躍,給自己找靠山,所以他找到了對他能力認可的張居正,自以“門下走狗”而稱。

也正是因為張居正,才成就了戚繼光,成就了後來威名赫赫的戚家軍。很多朋友認為,戚繼光一生的光輝業績的頂點是在東南抗倭,但實際並不是。打倭寇在筆者看來對戚繼光而言不值一哂,畢竟倭寇從來都不是正規軍,只是海賊而已,並非國家正規軍隊之間的交鋒。

戚繼光真正走向巔峰,把他一生的本領展示出來,是從隆慶元年開始的,戚家軍也正是從這個時候才成為了一支強軍的。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張居正的支持。而張居正支持他,也不僅僅是因為戚繼光有能力有本事,還在於戚繼光把自己“賣身”給了張居正。

萬曆頭十年裡,面對韃靼小王子的進犯,戚繼光保證了北疆十年的安穩,給張居正變法創造了穩定的外部環境,就從這個角度而言,戚繼光比起另外兩位,在政治上更為成熟,也能屈能伸,為了大事業,不惜身,不惜名。這份格局,並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到。

何況,戚繼光是題主列出來的這三個人之中,唯一一個留下傳世兵法的軍事家,同事也是一個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師,善戰善謀善制器,可謂是多面手的超級牛人了。

再來說一說鄭成功,鄭成功的人格和品行是無可置疑的,但是南明為什麼會崩壞到無可收拾的地步,鄭成功其實也是有責任的,門戶之見,派系之間不能相互信任,在南京之圍時,依然對魯王系張煌言的人馬不信任,這就有點不顧大局了。

雖然他忠君,忠隆武天子一系,可當永曆天子成為南明最後旗幟的時候,他在東南不顧大局的行為,實際上也存在極大的問題。南明諸系如果能夠精誠團結,再不濟搞個“統一戰線”,哪兒有滿清什麼事呢。

最後說一說左宗棠,左宗棠實際上是一個考進士考不上的文官,這可能也是他一生最大的遺憾之一,他不是正兒八經的科舉出身,而是因著太平天國,從幕府的幕僚走向的前臺。

他確實是晚清四大名臣裡面最沒有私心的一個,但他也是四個人之中最不適合混官場的人,就晚清那個局面,想要做事,除了本身有實力以外,還需要有自己的勢力,或者說有支持自己的力量,左宗棠顯然沒有這種想法,李鴻章都知道經營北洋集團,而老左就屬於那種救火隊員,哪兒需要他就去哪兒,好不容易把胡雪巖培養成了一個解決問題的人,最後還是沒能保住他,被政敵幹掉了。從這點上來說,他就不如李鴻章。

左宗棠從入湘軍開始,就曾國藩不怎麼對付,前面還好有個潤滑劑胡林翼,胡林翼撕掉之後,兩個人基本屬於老死不相往來那種,他跟李鴻章也是一輩子的政敵,跟張之洞也沒什麼交情。而他一生的功業,收付新疆,平定叛亂,他做得很好,但並沒有從實質上卻解決這個國家的問題,最終他的一生,他的愛國,也就成為了清王朝維持四處漏風統治的一根支柱。


江畔初見月


以三人的功績來看,應是左宗棠格局觀更大境界更高。

現在來看看三人的功績:

戚繼光:掃平倭患。

戚繼光招募組建戚家軍,軍紀嚴明,戰鬥勇猛,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後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進犯,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

鄭成功:收復臺灣

鄭成功率眾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廈門、金門。1661年鄭成功率軍橫渡臺灣海峽,擊敗荷蘭駐軍,收復臺灣,開啟鄭氏在臺灣的統治。

左宗棠:收復新疆

左宗棠力排眾議,在“海防和塞防”之爭中,主張“海防和塞防並舉”。上書“尺寸不可讓人”,“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尤其招致英、俄滲透”。

左宗棠克服種種困難,率師收復新疆。左宗棠力主新疆置省,這一舉措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據勢力,實現了新疆與全國其他各省行政制度的統一。

同為民族英雄,三人所面對的情況不同,但就格局和境界而言,左宗棠居首位,戚繼光次之,

鄭成功居末。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從結果來看

左宗棠堅持收復新疆,在清末國力疲敗,內憂外患的情形下,左宗棠用一年半的時間籌措軍餉,積草屯糧,整頓軍隊,減少冗員,增強軍隊戰鬥力,一舉收復新疆。併力主新疆置省,實行切實有效的管理。為捍衛祖國領土、主權完整而作出的最大貢獻。

戚繼光招募組建戚家軍,軍紀嚴明,戰鬥勇猛。戚繼光為戚家軍裝備和改良了許多新式武器,使得戰鬥力大漲,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戚繼光使用各種手段交好首輔張居正,獲取支持,不是為了高官厚祿,而是為了減少掣肘,全力殺敵。最終掃平了倭寇,保護東南沿海的人民財產人身安全。後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進犯,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

鄭成功率部抗擊清兵。後不得已轉戰臺灣,擊敗荷蘭駐軍,收復臺灣。使臺灣處於我族控制之中。

二、從過程來看

左宗棠的收復新疆,更加艱難,而且如果失敗,則中國領土將失去六分之一。後果不堪設想。幸虧左公殫精竭慮,用兵得當。以清朝當時形勢,左宗棠的收復新疆之舉,很大可能是唯一的機會。

戚繼光和鄭成功的情況則要好很多,遠沒有如此沉重。

文說

正是中華民族的這些民族英雄,才使中國屹立不倒。


愛冬的文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1645年(清順治二年,弘光元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鄭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泉州府的海島廈門、金門。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率軍橫渡臺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台南市境內)的駐軍。

左宗棠與曾國藩等人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左宗棠為捍衛祖國領土、主權完整而作出的最大貢獻,是他在19世紀70年代力排眾議,克服種種困難,率師一舉收復新疆地區。在收復新疆的過程中及新疆重歸版圖後,左宗棠力圖“為新疆劃久安長治之策”。在經濟上,他著力於減輕賦稅,修築道路,興修水利,推廣蠶絲;在政治上提出“設行省,改郡縣”,先後五次奏請在新疆建省以鞏固國家統一。

綜上,三個人都是中華民族永遠不應忘記的民族功勳。本來民族英雄沒有高下之分。如果硬要 在這裡說出誰的境界更高的話,應該首推左宗棠。因為:有部分歷史學者認為戚繼光抗擊的倭寇大部分是海盜,其中有大量的偽倭寇,這就使他的業績打了一些折扣;鄭成功收復臺灣,開啟了鄭氏在臺灣的統治。鄭成功收復臺灣本意是想把臺灣作為長期抗擊清朝的根據地,有自保的意思;左宗棠力主新疆置省,這一舉措進一步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據勢力,實現了新疆與全國其他各省行政制度的統一;它大大加強了新疆與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對於恢復和發展遭到破壞的經濟、對於保衛祖國西北邊防,維護祖國統一,都起到了重大作用,沒有一己之私。


零度以上的陽光


戚繼光以抗擊倭寇聞名於世。

左宗棠以收復新疆聞名於世。

鄭成功以收復臺灣聞名於世。

聯繫現實,應以鄭成功收復臺灣為格局更大境界更高。

臺灣沒有新疆大,但孤懸海外,與大陸隔離,易被分割。如果當時鄭成功不收復,已成他國領土。此收復之功甚大。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三者功過各有千秋。從格局和境界而言,以左公為高。左宗棠不計利害,不顧名利,扶柩西行,以一旅之師,復中國之舊地,其功不下衛霍。收復新疆之前,左宗棠已經位極人臣,成為獨當一面的國家股肱之臣。在國家積弱,外地環伺的情況下,其力薄勢孤,憑藉一己之力出師西征,可謂凶多吉少,左宗棠明知如此,毅然習性,置生死名利於度外,為維護國家統一、打擊分裂勢力、挫敗列強陰謀做出了卓越貢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可見其格局胸襟。最高的境界無過於為國家大義,棄功名大利於不顧,這一點無論是鄭成功還是戚繼光都沒法做到。


並且其在上書皇帝時候說道:“保新疆者,可以衛蒙古,保蒙古者可以為京師。”具備深刻的戰略眼光,能夠曉以利害,申明出師的深層考慮,可見其眼光獨到。可見他是個心懷全局的戰略家、軍事家。


再說鄭成功。鄭成功雖然追隨南明朝廷,但鄭成功、鄭芝龍父子原系海盜,投身朝廷,不過就是想要換個身份,撈取政治資本。這在他們得到朝廷認可之後,做的一系列行為可以看出一二,他在南明朝廷中擁兵自重,並且在南明永曆皇帝處於危難之時,並不相救。若是出於國家功利,他是可以放棄成見,出手幫助的,但他沒有,這一點何談格局和境界。再說,攻打臺灣,那是在喪師失地的情況下,為了自保不得不出兵臺灣,以作為“反攻大陸”的根據。


處於抵抗外侮的評價,確實應該承認的,我們認為鄭成功仍不失為一個民族英雄。但就格局和境界而言,大打折扣。個人利益和所謂的“大明”旗號才是他想要的,其他的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高尚。


戚繼光在三者中可位居其中。首先,三者之中,戚繼光生活在還算清平的時期,彼時國家雖然已經在由盛轉衰,但是國家統一,四方賓服。戚繼光手握的資源更好,出師剿匪掃寇,名正言順。戚繼光在戰爭中獨創了一系列的新式戰法,革新兵制,創制新器,實為國家武器方面做出了大貢獻。



但其立功之心,確實有為私之意,這也無可厚非,這並不妨礙其作為一個民族英雄為我們所牢記。但三者相較,高下自辯。


漫話國史


他們三位都是值敬佩的民族英雄,因為所在的時代不同敵人不同,為國家作出的貢獻也有所不同,但是他們足智多謀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是相同的,非要排格局境界的話,左宗棠最高,鄭成功第二,然後在戚繼光,以上言論如有不敬之處,敬請諒解,謝謝!


天口和乙


戚繼光(1528-1588),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明代傑出的軍事家、民族英雄。

戚繼光始祖戚祥因避元末戰亂居安徽昌義鄉(定遠),後隨朱元璋起兵,戰死於雲南。明廷為追念戚祥開國之功,授其子斌為明威將軍,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祥子斌,斌子王圭,王圭子諫,諫子宣,宣繼子景通,景通子繼光,歷6世160餘載均居蓬萊。

戚繼光自幼聰慧,勤習文武,讀書之餘,常“融泥作基,剖竹為杆,裁色楮為旌旗,聚瓦礫為陣壘,陳列階所,研究變合”。

嘉靖二十三年(1544),17歲的戚繼光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職。當時東南沿海倭寇為患,戚繼光抱定“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志向,更加刻苦學文習武。

嘉靖二十八年(1549)鄉試中武舉,後被遣往薊門戌守。

嘉靖三十二年(1553)晉為都指揮僉事,設署於登州太平樓前,總督山東沿海備倭事,振飭營伍,整刷衛所,清理錢糧,嚴明紀律,督修海防設施,巡察海上營衛。在任期間所轄海疆肅靖,御倭卓有成績。

嘉靖三十四年(1555),戚繼光調浙江抗倭,翌年任參將。他見“各衛所官兵都桀鶩不訓,頑鈍無比”,作風腐敗,乃倡議招募新軍依法管束。

嘉靖三十八年(1559)親赴浙江義烏,精選3000名農民和礦工,訓練成一支軍紀嚴明的勁旅,史稱這支軍旅為“戚家軍”。他率這支軍隊在浙江先後取得高家樓、龍山、縉山、烏牛、松浦、鑑雲諸捷,扭轉了戰局。連當時妒功忌賢的兵部侍郎、浙江總督胡宗憲也稱這是“自有倭以來,未有若邇來數捷之痛快人心者”,誇讚戚繼光“勇冠三軍,身經百戰,累解桃諸之厄,屢扶海門之危”,“且任勞任怨,挺身幹事,誠無出其右者”。同僚們稱讚戚繼光“批亢搗虛,彼且畏之如虎;除兇雪恥,斯民望之如雲”,“豈直當今之虎臣,實為振古之名將”。

1661年農曆三月,鄭成功留下兒子鄭經防守廈門、金門,親自率領大軍二萬五千人(一說四萬多人),戰船百艘(一說三百多艘),從金門島的料羅灣出發,向臺灣進軍。24日,大軍進入澎湖海面,狂風暴雨,突然襲來。為了早日完成光復大業,在極端惡劣的氣候條件下,成功傳令大軍連夜破浪前進。鄭成功的大軍在一個海水漲潮的夜晚,於鹿耳門的禾寮港登陸,進攻赤嵌樓。敵軍守將描難丁戰敗投降。於是成功留部將楊朝棟守赤嵌樓,親自率軍乘勝進攻赤嵌城(荷蘭殖民者在臺南建築的“王城”)。鄭成功寫了一封信給荷蘭殖民頭目臺灣總督揆一,要他投降。信中有這樣幾句話:“然臺灣者,早為中國人所經營,中國之土地也。……今予既來索,則地當歸我。”明確地指出中國人民收復失地是不可磨滅的真理。然而侵略成性的揆一,仍然企圖據險頑抗,成功命令大軍把赤嵌城嚴密包圍起來,發炮向城裡進攻。赤嵌城附近的高山族人民都來歡迎和援助鄭成功,城裡的漢人也給鄭成功傳遞消息,殖民者的命運完全控制在鄭成功的手中了。荷蘭殖民者在死亡之前,依然企圖進行絕望的掙扎,他們從巴達維亞派來一支援軍,但是迅速地被鄭成功的軍隊擊退了。赤嵌城被圍困了七個多月,敵軍官兵死傷一千六百多人,最後敵軍水源被我切斷,揆一黔驢技窮,只好扯起白旗,宣告投降。

這一年的農曆十二月,敵人在投降條約上籤了字。揆一率領殘敵五百人狼狽退出我國領土臺灣。淪陷了三十幾年的臺灣,從此重又回到祖國的懷抱。


老羅說世界


三人都是民族英雄,這是不用置疑的。戚繼光抗倭寇,鄭成功收復臺灣。最難能可貴的是左宗棠,在朝廷無人支持的情況下,力排眾議,得到了慈禧的支持,在朝廷無錢的情況下,募私餉,抬棺出征,一舉收復新疆,粉碎了沙俄和分烈主義分子的陰謀。在年邁的情況下,還有這等雄心壯志,這正是我們後輩人應該學習的。沒有左老,我們今天的版圖不會是這樣,國家形勢會比現在惡劣多少倍,這是勿庸置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