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对中国发动战争,咬走一大块土地,事后还认为吃了大亏

不同的国家或民族,对领土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历史渊源深厚的国家,喜欢论资排辈,讲究先来后到。年轻气盛的国家,崇尚实力,谁抢到就是谁的。俄国便是后者中的典型。从一个小小的公国,扩张到人类历史上空前庞大的帝国,他们对国土的看法,与其他国家是有很大不同的。

俄国开始崛起的时候,四周的土地都已经有主人了。但俄国人不在乎这些,骑上马举起刀,抢到手就是我的。

俄国人继承了斯拉夫人和蒙古人的坚韧、强悍,不屈不挠地扩大自己的地盘。彼得一世不惜得罪整个俄罗斯贵族阶层,也要富国强兵,抢一个出海口。

一国,对中国发动战争,咬走一大块土地,事后还认为吃了大亏

彼得一世的成功,鼓舞着俄国人的扩张,凡是能抢地盘的沙皇,都会受到俄国人的欢呼。随着欧洲方向抢地盘的愈发困难,俄国人便翻过乌拉尔山,向东进发。广褒而又极度寒冷的西伯利亚都没能挡住俄国人的脚步,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执着和狂热。

穿过西伯利亚,俄国人终于来到了东亚地区。当他们准备把阿穆尔河流域也变成俄国时,却发现原来这里曾经是有主人的。

阿穆尔河就是我们的黑龙江,为什么说是曾经有主人?因为统治这里的女真人都搬到中原去了,只留下稀稀拉拉的一些少数民族。

一国,对中国发动战争,咬走一大块土地,事后还认为吃了大亏

在俄国人眼里,这些只会打猎捕鱼的部落都是土著,不能代表国家的存在。其实就算有完整的国家机构,俄国人也是无所谓的,实力够强照样抢过来。

就这样,俄国人步步南侵,终于遇到了清朝。康熙皇帝平定三藩后,决定对俄国动武,阻止他们进一步侵略黑龙江流域。双方在雅克萨发生大战,清军取得大胜,这一下让俄国人老实了很多年。

康熙并不想在东北用兵,因为这里补给困难,大军作战极为艰辛。所以在取胜后,与俄国人签订《尼布楚条约》,把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划给了俄国人,换取俄国人停止扩张。

一国,对中国发动战争,咬走一大块土地,事后还认为吃了大亏

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尼布楚条约使我们丧失了北方的大片领土,是清政府要面子的表现。确实,放在现代环境来说,清朝就是板上钉钉的罪人,但是当我们站在当时的角度,似乎又有那么一点点情有可原。

当时,清朝正和准噶尔打的厉害,并没有多少兵力开战沙俄,再一点就是不重视,不重视那些贫瘠的土地,还有一点就是清朝对失去的土地(贝加尔湖以东等约三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并没有多少统治力,或者说几乎没有统治力。

同样,俄国人同样认为这个条约让他们很吃亏,理由是妨碍他们向东北亚,乃至北美的扩张,使俄国没有及时抢到更多的地盘。

如果俄国早一步拿下阿拉斯加,继续向南扩张的话,说不定北美大陆都将有一部分属于俄国。

俄国人对扩张的热情是农耕民族无法理解的,种不了粮食的土地,占得再多,又有什么用?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看待极北之地的。那为什么俄国人既有动力,又有能力不停地扩张呢?

一国,对中国发动战争,咬走一大块土地,事后还认为吃了大亏

首先,俄国人继承了蒙古人对扩张的爱好。俄罗斯曾经被金帐汗国统治过很长时间,两个民族的贵族之间频繁通婚,血统相互渗透。因此,蒙古人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俄罗斯。

而成吉思汗曾经有过把蓝天下的大地,统统变成蒙古人牧场的想法。蒙古人的征战史也证明了他们确实想付诸实际,他们以扩张为荣,崇尚征服。俄罗斯人同样崇拜开疆拓土的英雄,当年入侵黑龙江流域的那些哥萨克,直到今天仍然是他们常常纪念的英雄人物。

其次,巨大的经济利益是促使哥萨克远征的直接动力。寒冷地区出产的动物皮毛质量特别好,能够在欧洲卖个好价钱。这才是俄国人不害怕西伯利亚严寒的真正原因。

一国,对中国发动战争,咬走一大块土地,事后还认为吃了大亏

哥萨克人先是自己猎取,后来强迫土著用皮毛交税。等到当地的动物快被猎杀光时,再向更远的地区进发。哥萨克人几十或者几百人一伙,不需要很多的补给物资,凭借火枪能够压制住原始的土著。他们就是这样征服了整个西伯利亚。

雅克萨之战中,哥萨克其实只有三百多,清军则动用了数万人马。即使这些哥萨克全部被消灭,对俄国来说,损失微乎其微,过些年还可以再派人过来。对清政府来说,负担这么大,即使打赢了,却没有任何收益。在这样巨大的不对称条件下,外东北的丢失是早晚的事情。

说到底,俄国人是钻了个空子,欧洲军事科技的兴起,加上传统亚洲强权对北亚的放松,成就了俄国人的庞大帝国。苏联解体时,各民族的独立,证明俄国的这种扩张是不可靠的,被统治民族一有机会,便会脱离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