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苏麻喇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菩萨我想对你说


宫廷女子本就有一层神秘色彩,再加上文艺作品的塑造,想不成为传奇都难,苏麻喇姑就是清朝初年的一位传奇女子。她不是一般的宫女,也不是皇妃,但比皇妃更被人所熟知。她与孝庄情同闺蜜,与康熙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从草原开始,一路追随孝庄

明朝万历年间,苏麻喇姑出生于科尔沁草原的普通牧民家庭,小名苏沫儿,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后来改名为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

按照正常情况,苏麻喇姑很可能一辈子就在高原上风吹草低喂牛羊。但改变命运的机会往往不期而至,苏麻喇姑从小就长得比较漂亮,加上人也比较聪明,很快就远近闻名,因而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上,让她到府上当了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

这位布木布泰就是日后的孝庄太后,苏麻喇姑跟对了人,既为自己找到靠山,也寻到其他人望尘莫及的康庄大道。

1625年,当时年仅十三岁的孝庄,已经成了大姑娘,在哥哥吴克善的护送下,到盛京与皇太极成婚。

苏麻喇姑作为孝庄的贴身侍女,也一起到了盛京,主仆两人在盛京生活了近二十年。这期间,她们共患难,经历各种暗流。尤其是在大清权力真空时,苏麻喇姑冒着很大危险,充当孝庄的信使。

顺治元年,清军入关,苏麻喇姑又随着孝庄抵达京城,住进了紫禁城。

苏麻喇姑虽然来自普通家庭,但自从跟了孝庄后,她时刻为自己“充电”,眼界、见识就不断扩大,文化修养也得到提高。

她不仅会蒙古族,后来还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与满语,特别是能书写一手漂亮的满文,赢得宫廷上下的一致称赞。

孝庄交给苏麻喇姑一项重大使命,让她教年幼的康熙学满文

当时,年幼的玄烨不受顺治喜爱,继位之后,宫廷的的保守势力固守满文化,讨厌汉文化,尤其是几位辅政大臣也将开发康熙的智商作为对自己权势的威胁。

因此,尽管康熙是帝王,但在一段时间里,不仅没人教授他汉文化,连正式的满文老师也没有。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孝庄让苏麻喇姑当玄烨的启蒙老师,教授满文。

这是关乎大清前途与命运的重担,苏麻喇姑深感责任重大。她诚惶诚恐,对于康熙的任何疑问都细心解答,直到弄懂为止。

苏麻喇姑在讲授新知识前,总会将前一天的内容拿出来考察康熙,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她还会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将所要传授的知识融入故事之中。这种方式,让康熙非常容易理解,学习起来也很带劲,因此,康熙到了晚年回忆起这些故事,还能在旁人面前如数家珍。

后来的康熙能够博古通今,雄才伟略,也有苏麻喇姑的一份功劳。

与孝庄名为主仆,实为闺蜜;孝庄去世,苏麻喇姑抚养皇子

苏麻喇姑与孝庄形影不离,两人“长相厮守”半个多世纪。特别是皇太极去世后,孝庄才三十出头,正是青春鼎盛之年却要独守空房,很需要一位伴侣,而与她年龄相仿的苏麻喇姑,自然成了不二人选。

时间久了,两人的主仆关系,就升级为闺蜜关系。因此,苏麻喇姑在宫廷的地位很高,孝庄称其为格格,这是皇室女儿的称号;顺治与他平辈而论;康熙则尊称她为“额涅”,即母亲;康熙的众皇子们,则尊称她为祖母。

苏麻喇姑很能恪守本分,并没有因自己的身份而跋扈,她不仅在孝庄面前毕恭毕敬,而且在小自己四十多岁的康熙面前同样谦虚谨慎。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后去世。相处了几十年的“闺蜜”去世,这对苏麻喇姑的身心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使她陷入无尽的悲伤之中。

此时的苏麻喇姑已经七十多岁,康熙为了排解她的悲伤,决定将皇十二子胤祹给她扶养。按照清朝的宫廷规矩,只有嫔以上的女子才有资格养育皇子,此举表明了康熙对苏麻喇姑的信任与尊重。

苏麻喇姑对于康熙的安排,十分感激。为了报答康熙,她将所有的精力花在胤祹身上。她的言传身教与关怀,让胤祹健康成长。在康熙晚年的夺嫡之争中,很少看到胤祹的影子,他始终保持中立。

在康熙的皇子中,胤祹是最长寿的一位,而且能够安度晚年,在暗流涌动的宫廷也算比较少有。这一切,都离不开苏麻喇姑对他的谆谆教导。

安享晚年,死后风光

苏麻喇姑终身未嫁,一直生活于深宫之中。胤祹长大后,苏麻喇姑没了顾虑,开始过起了恬淡的生活。

可能受到孝庄、顺治的影响,晚年的苏麻喇姑与佛结下不解之缘。不过苏麻喇姑信佛与别人不一样,她并非出于消遣,也不是祈求佛祖保佑,而是将信佛与报答皇恩相结合。青灯黄卷、诵念佛经是她晚年的主要生活,她经常表示,存活于世,只是为主子诵经祈福。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逃脱不了。康熙四十四年八月,服务大清一辈子的苏麻喇姑卧病在床,茶饭不思。两天后病情更加严重,而此时的康熙正在塞外,胤祉、胤禩、胤祹负责照顾。

皇子们见苏麻喇姑病情严重,建议马上召御医诊断,但苏麻喇姑不愿意,她非要等康熙回来。皇子们一边抓紧向康熙汇报苏麻喇姑的情况,一边开始准备后事。

没等到康熙回宫,苏麻喇姑还是先行一步。

对于苏麻喇姑的趋势,皇子妃嫔都很悲痛。出殡那天,许多皇亲贵胄族都前往送行。在其他皇子回府后,胤祹不愿离去,并主动要求为其守灵。

为了报答苏麻喇姑为大清作出的贡献,报答她为孝庄的付出,报答她对自己“手教国书,赖其训迪”的恩情,康熙以嫔礼为苏麻喇姑办理丧事。这对女仆出生的苏麻喇姑,可谓旷世殊荣。

秋媚说:苏麻喇姑是忠诚的大清“好员工”,情商之高,让人难以望其项背。敬领导而无二心,处高位而保谦虚。历史上,像苏麻喇姑这样的宫女,也寥寥无几。


秋媚读史


苏麻喇姑(1612年——1705年),原名苏茉儿,是大清朝孝庄文皇后的贴身侍女,她出身于普通的蒙古牧民家庭,随孝庄陪嫁到满清的世界,逐渐成长为最受孝庄太后和康熙皇帝信任的人,称她为“大清第一侍女”毫不夸张。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苏麻喇姑以耄耋之年的高龄去世,走完了自己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康熙皇帝按照嫔礼为苏麻喇姑办理身后的丧事,并将其灵柩与孝庄文皇后葬于一处。

追朔到满清刚刚入关时,不仅时局不稳,百废待兴,而且京津一带还有一种疾病,让所有人闻之色变,这种疾病就是“天花”。那会的医疗条件简陋,别说是庶民百姓,即便是皇亲贵胄,如果不幸患了天花,也难逃一死。

1654年5月,康熙帝玄烨出生于景仁宫。由于他的生母地位不高,而且也不受顺治帝宠幸,加之皇宫中天花肆虐。所以,幼小的玄烨就被安排出宫避祸,终日只能和乳母相伴。可惜!两岁的玄烨,还是染上了天花病。

孝庄太后听闻,非常着急,身为祖母的孝庄,心系玄烨的安危,担心保姆们粗手笨脚,照顾不周。于是,她委派跟随自己多年的侍女苏麻喇姑,亲自前去悉心照料玄烨。

这样,苏麻喇姑开始走进了康熙的记忆,在她的照料下,玄烨竟然奇迹般的康复了。这件事引起了顺治帝和孝庄太后的关注,毕竟,天花能够康复,说明此子天命不凡。

而对年幼的康熙而言,苏麻喇姑不仅是他的恩人,还是他和祖母的纽带。事实上,苏麻喇姑成为少年康熙的启蒙老师,正是在苏麻喇姑的谆谆教导和鼓励下,康熙从小就对读书一直保持着很浓厚的兴趣。

康熙晚年曾说:“世祖章皇帝(顺治帝)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可见,尽管康熙虽为千古一帝,但他的幼年着实不幸福,而那段岁月中,苏麻喇姑对他的陪伴,成为了最宝贵的记忆,终身难以忘怀。

康熙二十六年,影响了大清三代帝王的孝庄太后在慈宁宫溘然长逝。此时的苏麻喇姑,也已经是76岁的老人,面对主人孝庄的离去,她悲恸万分,从此深居于后宫一隅,几不出户。

康熙皇帝感念苏麻喇姑曾经对祖母和自己的照料,市常前来探望。后来,为了排解她的寂寞和孤苦,康熙帝索性把定妃所生的皇十二子胤裪,交由苏麻喇姑来抚养。

按照清朝的祖制,能有资格抚育皇子的,必须是妃位以上的后宫嫔妃方可。出身低微的苏麻喇姑,能够得到这样的殊荣,可见,在康熙的心中,对她充分信赖。至于说,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对苏麻喇姑动了爱慕之情,这就是彻头彻尾的杜撰了。

1705年,长寿的苏麻喇姑,没有遗憾地离开了人世。当时的康熙帝,并不在皇宫中,他得知消息后立即下谕各皇子,要求:

“祖母事出,留七日再净身入殓。”

同时,康熙开始迅速返京,希望能够再看苏麻喇姑最后一面。当他发现不能如期赶回时,再次下旨:

“宫内再留七日”。

可见,康熙帝对于苏麻喇姑的敬重和情意是何等厚重。






文史不假




苏麻喇姑,原名苏茉儿,蒙古人。苏麻喇姑出身于普通的蒙古游牧家庭,在万历四十年前后,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当上了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后金十年,布木布泰嫁给后金大汗努尔哈赤儿子皇太极,苏茉儿作为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也陪嫁到盛京,布木布泰就是后来清朝大名鼎鼎的孝庄文皇后。从此,苏麻喇姑命运与这位主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苏麻喇姑进入后金之后,第二年,皇太极成为后金大汗。苏麻喇姑在陪伴布木布泰的同时,非常刻苦努力学习满文,精确的掌握满文,还写有一手漂亮的满文字,提高了整体文化素养。

公元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后金为大清,大清朝正式建立,当时清朝需要各方面筹建。规范化。苏麻喇姑由于擅长女红,参与清朝开国冠服设计。苏麻喇姑在继承传统样式的基础上,吸收满、汉、蒙古族等北方各民族服装长处,精炼、创新的完成清朝开国冠服设计的任务。



崇德八年,皇太极驾崩,在孝庄太后精心筹划下,其子福临继承大统,也就是顺治皇帝。当时顺治皇帝年仅6岁,由叔父多尔衮摄政,朝廷的军政大权都被多尔衮掌握,按照清朝朝廷规定,年幼的顺治皇帝每个月只能与孝庄太后见面一次,顺治皇帝皇位、生命时刻受到多尔衮威胁,需要孝庄太后扶持与指点,这一切暗中联络全部是由苏麻喇姑在沟通,苏麻喇姑成为顺治与孝庄太后沟通的中枢纽带。


顺治元年,清军入关,苏麻喇姑跟随孝庄太后入住紫禁城。顺治七年,多尔衮去世,顺治皇帝开始掌握军政大权,苏麻喇姑一直被顺治帝敬重。

顺治十八年,顺治帝驾崩,康熙帝继位,康熙年仅八岁,朝廷一切大权都由索尼为首四大辅政处理,孝庄太后在幕后掌控一切,苏麻喇姑当上了康熙帝的启蒙老师,教育康熙帝满蒙文化。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后去世,苏麻喇姑受到打击,精神上孤独,康熙帝为了苏麻喇姑生活与身体健康,把皇十二子胤祹交给苏麻喇姑抚养,这在当时清朝宫廷规定,只有嫔以上的后宫主位,才有资格抚养皇子。康熙帝让苏麻喇姑抚养皇子,可见康熙帝对苏麻喇姑的信任与重视。苏麻喇姑在清朝宫廷地位也颇被尊重。康熙帝都礼让三分苏麻喇姑。


康熙四十四年,苏麻喇姑去世,康熙帝给苏麻喇姑举行隆重葬礼,其陵寝按照嫔的等级建造,把苏麻喇姑陵寝与孝庄太后修建在一起,世代陪伴。

苏麻喇姑对清朝贡献巨大,在康熙末年,九子夺嫡局面,苏麻喇姑抚育皇十二子胤祹始终保持中立,未介入九子夺嫡争夺战。苏麻喇姑一生与清皇室有不解之缘,本身作为一个侍女,却又被清皇室视为亲人,被顺治、康熙帝两朝皇子,妃嫔满朝文武大臣所敬重。作为一名侍女,苏麻喇姑名分不高,去世后却能被嫔礼丧葬规格安葬。苏麻喇姑一生经历太祖、太宗、世祖与圣祖四朝,她是见证大清兴起的关键人之一。


小姐姐讲史


剧中的苏麻喇姑是孝庄太后的侍女,端庄美丽,才智过人,并且与康熙年岁适当。历史上,苏麻喇姑确有其人。那么真实的苏麻喇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苏麻喇姑,科尔沁左翼中旗人,蒙古族,原名索玛勒,又写成苏墨尔。她的姓名来自蒙古语Somal,意思是毛制长口袋。父母为她起这个姓名,也许是刚刚出 生的小索玛勒像家里的那只口袋相同珍贵。“索玛勒”与满语“苏喇喇”意思相近,加上她长时间日子在清宫里,后来干脆改为苏麻喇姑。满语“姑”与汉语中的 “姑”同义。  苏麻喇姑确切的生年不知,她是作为13岁的孝庄的陪嫁侍女进入清宫的。照此计算,苏麻喇姑的年岁应该与孝庄太后相仿,也就比康熙大40岁左右。因此苏麻喇姑的真实形象与现在影视剧中的形象截然不同。康熙与她断不可能产生爱情。但就是这个侍女,在清朝前期的宫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影视剧所刻画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苏麻喇姑大约在蒙古就学会了蒙古文字,入宫后又系统学习了满语、满文以及宫殿日子中必备的各种礼仪等知识,逐渐具有了一定的文化素养与就事能力,并以她 过人的聪明,很快便受到主人的赏识与信任。她对宫中日益添加的汉语和汉字也留心学 习,总算成为会三门言语的少量侍女之一。苏麻喇姑心灵手巧,在裁剪方面也是行家里手,凡她做的衣服,既漂亮,又合身。并且,早年的草原日子和后来的塞外经 历,使苏麻喇姑练就了非凡的马上功夫。她常常骑马外出,为孝庄处理各种事情,是孝庄身边最得力的侍女。  

1636 年,皇太极正式称 帝,改国号为大清。孝庄被封为西永福宫庄妃。也就在这一年,在孝庄的推荐下,苏麻喇姑参加了“国初衣冠饰样”的制定,授命制定满族衣冠服饰。作为一名侍 女,她竟然能够参加清开国时期这样一项重要的作业,可见她颇受器重,开端引起朝野上下的关注。苏麻喇姑至此算是走出了深幽的后宫,涉足了政治。  

康熙出世后,孝庄为康熙挑选教师,苏麻喇姑凭各方面拔尖的能力中选。康熙在宫外避痘的几年间,苏麻喇姑往复于宫殿和福佑寺两地,担任起了教育玄烨的重任。《啸亭杂录·苏麻喇姑》记载,玄烨幼时“赖其训迪,手教国书”。从 现存的史籍中,我们能够看到,玄烨的满文字体舒展流通,雍容大度。这一成就,当然是由于玄烨刻苦尽力、勤加练习,但也是苏麻喇姑手把手教育的结果。   

8岁的玄烨即位后,为了更好地照料和培养皇孙,孝庄将玄烨接入慈宁宫与自己同住。苏麻喇姑就持续担负起对玄烨进行培养教育的重任。康熙的许多良好习气和 作风,都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养成的。苏麻喇姑对玄烨的日常日子方面也照料有加。正是在苏麻喇姑的精心照料下,小玄烨的身心才得到了健康的发展,为他今后六十 余年的治国生计打下了坚实的根底。能够说,幼年的康熙有两个教师和呵护者,一个是孝庄太后,一个就是苏麻喇姑。  

康熙终生都对苏麻喇姑十分敬重。他敬称苏麻喇姑为“额涅”(满语,即额娘、母亲之意),表明了他对苏麻喇姑的敬重。终康熙一朝,也只有玄烨的乳母瓜尔佳氏,才干与苏麻喇姑共享这一荣誉。   

苏麻喇姑与孝庄文皇后朝夕相处,寸步不离,厮守达60余年,二人之间实际上早已超出了一般的主仆关系。特别是在皇太极驾崩之后,孝庄文皇后刚刚31  岁,正是青春鼎盛时期便过上了孀居日子,很需求有一位知音相伴,而与她年龄相仿,一向独身的苏麻喇姑当然是最佳人选。在公共场合,她们是主仆关系,但在私 底下,她们却形同姐妹。  

正由于如此,苏麻喇姑在宫中的实际位置很高,颇受敬重。孝庄文皇后称她为格格,这是清朝皇室女儿的专用封号; 顺治皇帝与她论平辈;康熙皇帝则视她为母;康熙的众皇子们则敬称她为祖母。内务府在上奏中赫然将苏麻喇姑置于皇室成员之列,玄烨予以默许。可见,玄烨已将 苏麻喇姑视为自己家庭中的一员,并且宫表里的官员都清楚。而苏麻喇姑却很有自知之明,一直 谦恭慎重,她不仅在孝庄文皇后面前毕恭毕敬,当心侍奉,并且对小自己几十岁的康熙帝奉若神明,在皇帝面前总是自称奴才。  

苏麻喇姑终身未曾婚配。在康熙成年后,她又承受孝庄的安排,抚养孝庄的重孙、康熙第十二子胤祹。在苏 麻喇姑的以身作则下,胤祹长大后,很有就事才干,曾多次奉康熙的旨意处理各类事务。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十一月,胤祹被任命为镶黄旗满洲都统,他 是玄烨诸子中担任八旗都统职位的第一个。他处事不偏不倚,长于同大多数皇子搞好关系。玄烨晚年时,诸皇子拉帮结伙,在成年的皇子中,没有参加的很少,胤祹 便是其间之一。这都是苏麻喇姑悉心教导的结果。  

1687年12月25日,75岁的孝庄文皇后去世。痛失相伴六十多年的主人,苏麻喇姑万分悲痛。之后,她更是将抚养胤祹作为孝庄给她遗留的最后使命,加倍用心。孝庄去世后,康熙对苏麻喇姑照料得十分周到。

1705年,苏麻喇姑身患痢疾,由于她有“不服药”的老习气,病势日益加剧。康熙正在察哈尔等部观察,接 到奏报,当即指示太医仔细诊视,让人带回一种叫西伯噶古纳的草药,告诉她“……这是朕叫人送来的一种草,不是药……”,并令十二阿哥日夜看护患者,让人念 经祈求。但是苏麻喇姑却依然坚守从不服药的习气,她说:“我自幼就从不吃药,尽管这是草根,但也算是药啊!”阿哥们再三劝说,央求她喝下去。最后,苏麻喇 姑以命令的口吻说:“阿哥们将我的话奏报主子,他会懂得我的心思。”  

9月7日,90岁高龄的苏麻喇姑去世。尚在外地的康熙得知凶讯, 十分悲痛,指示“朕在十五日才干回到京城。所以遗体再寄存7天,等朕到家后再来确定。”这表明他不仅想再看一眼苏麻喇姑的遗容,还要就死者后事的等级与规 格亲自作出最后的决议。后来,苏麻喇姑被“葬以嫔礼”,安葬在孝庄的昭西陵侧。出殡那一天,除留皇五子、皇十子照料皇太后,皇十四子留在紫禁城外,其余成 年皇子都参加了出殡典礼。  

苏麻喇姑先后侍奉过孝庄文皇后、顺治皇帝、康熙皇帝和皇十二子履亲王胤裪四代人,将青春和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皇室。其间她帮助孝庄文皇后培养出清朝第一帝——康熙。她原本是侍女,但随着对皇室劳绩和爱情的添加,她与皇室的关系超越了主仆关系,位置爱崇。   

将近二十年的相处,使胤祹和苏麻喇姑的爱情也很深。在苏麻喇姑病重时,胤祹焦急万分,衣不解带,日夜守候在苏麻喇姑的病榻前,陪伴她走完了生命的最后时 刻。苏麻喇姑灵柩停入殡宫后,皇子们都各自回府,唯一皇十二子胤祹却提出要求说:“姑妈自幼将我养育,我并未能报答即如此矣,我愿住守数日,百日内供饭, 三七诵经。”康熙帝欣然批准了儿子这一违制的要求。于是胤祹就住在殡宫,为苏麻喇姑守灵、供饭、诵经。时间的流逝,也一点点未曾减弱胤祹对苏麻喇姑的怀念之 情。到雍正年间,苏麻喇姑死去二十多年今后,《清实录》中还能够见到胤祹拜祭苏麻喇姑的记载。  

雍正即位后,胤祹先被封为履郡王,不久又被借故降为贝子,后又降为镇国公。但他都荣辱不惊,深得苏麻喇姑真传。胤祹为人与世无争,用心就事,总算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安享天年。雍正后期,他被恢复为履郡王,乾隆年间晋封为履亲王。1763年去世,享年77岁。


方言讲史


苏麻喇姑的原名是苏墨尔,蒙古语写作sumal,意思是“毛口袋”,在满语中则读成sumala(苏麻喇),所以才被称作是苏麻喇姑。

关于苏麻喇姑的经历,现有的记载是很明确的,她是孝庄文皇后的侍女,早在关外就随孝庄进入后金的宫廷。

因此,苏麻喇姑其实是康熙的奶奶辈的人,俩人是不可能发展出任何的恋爱关系的。


早在顺治朝,就有关于苏麻喇姑为孝庄办事的记载。

例如,顺治八年(1651)八月顺治皇帝大婚后,孝庄太后指派内大臣席纳布库之妻去侍候皇后。

席纳布库对此极为不满,认为是苏麻喇姑向皇太后进谗言,所以才把他的妻子拨过去侍奉皇后。于是,席纳布库就在苏麻喇姑替孝庄出宫办事时拦住了苏麻喇姑:

  • 将苏墨尔捶楚几死,赖皇太后仁慈宽宥,托言苏墨尔坠马,令医调治,三日始愈。

苏麻喇姑险些被这人打死。

由此可见,苏麻喇姑经常出宫,替身在禁宫的孝庄办事。

而在康熙出天花时,也是苏喇嘛姑骑马往来于紫禁城和康熙处,观察康熙的病情。


值得一提的是,苏喇嘛姑通晓蒙满文字,所以还是康熙皇帝的启蒙老师,史称康熙“赖其训迪,手教国书”。

在孝庄太后死后,苏喇嘛姑留在宫廷,备受康熙的礼遇,并且还抚养了康熙的第十二子胤裪。

总而言之,历史上的苏喇嘛姑可以算是康熙的长辈,俩人是没啥爱情关系的。


HuiNanHistory


说起苏麻喇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一个传说:

传说中苏麻喇姑有一个特殊的习惯,她一年只第一个澡。而且更让人目瞪口呆的是,苏麻喇姑每次洗完澡,洗澡水是不能丢的,而是要直接喝掉。还别说,这洗澡水还有包治百病的作用,苏麻喇姑一生没有喝过药。

苏麻喇姑这个习惯,让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确实是难以接受,一年不洗澡,这身上的味儿也是够重了,然后还把这个水给喝了,这我反正是有点难以置信……





我们还是不要讨论苏麻喇姑喝洗澡水这个问题了,还是说一说历史上真实的苏麻喇姑。

对于康熙来说,有两个蒙古女性对他影响很大,一个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孝庄太后,另一个就是苏麻喇姑了。

苏麻喇姑出生于蒙古草原上的一个贫苦家庭,因为生计的问题,10多岁便成为了科尔沁部贵族之女布木布泰(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做贴身侍女。

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之后,为皇太极生下了顺治帝福临。皇太极死后,顺治帝福临继位,布木布泰成为太后,即孝庄太后。

当时的多尔衮权势滔天,孝庄见顺治一面都很难,只能委托自己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充当信使。后来康熙出生后染上了天花,别人都不敢照顾他,只有苏麻喇姑悉心的照料康熙,让康熙得以痊愈。因为此事,康熙对于苏麻喇姑一直非常的敬重。


与此同时,苏麻喇姑还负责照顾幼年康熙的饮食起居,给他进行启蒙教育。可以说,苏麻喇姑是康熙的帝师,在后宫的地位十分尊崇。在康熙眼中,苏麻喇姑就像和自己皇祖母孝庄太后一样重要的角色,还把自己的皇十二子胤祹交给她抚养。

在有些电视剧中,苏麻喇姑和康熙年纪相仿,从小一起长大,两人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这完全是扯淡,苏麻喇姑的年纪和康熙的祖母孝庄差不多,是康熙奶奶辈的人。实际上,苏麻喇姑终生未嫁。


苏麻喇姑死后,康熙出于对她的尊重,以嫔妃礼下葬, 但这并不是说苏麻喇姑就是康熙的嫔妃。


小镇月明


苏麻喇姑为大众所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电视剧《康熙王朝》。该剧中苏麻喇姑的形象非常引人注目,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苏麻喇姑是什么样子呢?请看本文一一道来。

苏麻喇姑是科尔沁蒙古人,孝庄出嫁的时候,她作为侍女陪嫁到沈阳。然而,《康熙王朝》中苏麻喇姑是因为治愈了康熙的天花,从而引起孝庄重视,她才被召入宫,这与历史是不符的。更有意思的苏麻喇姑一生不服用药物,所以她应该不懂得怎么治天花。

苏麻喇姑比康熙年长太多,根本不可能嫁给康熙。

作为孝庄的侍女,可想而知,她最初是侍奉孝庄,而不是康熙。《康熙王朝》中苏麻喇姑和康熙是同一时代的人,二人以姐弟相称,从这里可以看出二人年纪相差不大。因为根据剧情,康熙是想纳苏麻喇姑为妃的。

关于苏麻喇姑的具体出生年月,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前面提过苏麻喇姑是孝庄的侍女,陪嫁到沈阳。孝庄是什么时候嫁给皇太极呢?具体时间是天命十年,也就是公元1625年。

康熙是什么时候出生呢?公元1654年,假设苏麻喇姑陪嫁的时候是12岁,这就意味着苏麻喇姑大康熙四十多岁。等康熙结婚的时候,苏麻喇姑都是50多岁的老奶奶了,这种情况下,康熙是断然不会纳苏麻喇姑为妃的。

苏麻喇姑和孝庄相伴一生,并未出家为尼。<strong>

苏麻喇姑出身不高,不过靠着她的聪明才智,在众多的侍女中脱颖而出,深得孝庄喜爱。公元1636年,苏麻喇姑参加了清代冠服的制定。冠服制定是一项重大任务,从这就能看出来,苏麻喇姑深得孝庄信任。

皇太极驾崩以后,摄政王多尔衮掌权。这个时候孝庄的处境非常艰难,而苏麻喇姑始终陪伴孝庄左右,与她荣辱与共。

公元1652年,苏麻喇姑奉命外出,被内大臣纳布库殴打,孝庄无能为力,只能宣称苏麻喇姑是坠马摔伤。

作为孝庄的陪嫁侍女,直到孝庄去世,二人相伴几十年。然而,《康熙王朝》中孝庄想把苏麻喇姑许配给康熙,而苏麻喇姑誓死不从。孝庄便处罚她出家为尼,并最终死在尼姑庵。前面提到过,孝庄肯定不会让自己的孙子娶奶奶辈的侍女的,历史上也没有关于她出家为尼的任何记载。

康熙非常敬重苏麻喇姑,将其视为家人。

顺治驾崩以后,康熙继位。为了照顾和培养康熙,孝庄将玄烨接入慈宁宫与自己同住。这个时候苏麻喇姑奉命辅导康熙学习满文,同时按照孝庄的吩咐培养康熙。

当然了,康熙对苏麻喇姑也非常敬重。据记载康熙称苏麻喇姑为“额涅”,意思就是母亲的意思。在康熙一朝,只有康熙的乳母瓜尔佳氏和苏麻喇姑共享这一殊荣。

在内务府的上奏中,苏麻喇姑已经成为皇室成员。对于这一点,宫里宫外的官员都是清楚的。

康熙四十四年,苏麻喇姑突然重病,当时康熙在塞外秋巡,京城的皇子赶紧向康熙奏报。康熙得知以后,指示皇子用一切方法治疗苏麻喇姑。

由于苏麻喇姑一辈子不用药,所以康熙指示皇子将药材混入鸡汤之中,让苏麻喇姑服用。

从这里就能够看出苏麻喇姑在宫里地位之高。即使一般的嫔妃患病,康熙也不会亲自让皇子竭力治疗。

不过最终苏麻喇姑还是去世了,以九十高龄走完她的一生。这个时候,孝庄已经去世十八年了。《康熙王朝》中安排二人在康熙四十五年同时去世,实际上是不对的。

康熙以嫔礼安葬了苏麻喇姑,这在清朝是非常罕见的。康熙的乳母和保姆都是以公夫人之礼安葬,从这里可以看出苏麻喇姑的地位。

关于苏麻喇姑的“趣事”。

《康熙王朝》中康熙直呼她为苏麻喇姑,实际上是不符合历史。因为苏麻喇姑是她死后的称谓。她活着的时候,孝庄称她为“格格”,意思是姑娘。

康熙称她为“额涅”,意思是额娘,奶奶,祖母,也可以泛指年长的妇人。

胤裪称他为“阿扎姑”,意思是母亲的亲姑,当然这和他们二人的辈分不相称。

至于说苏麻喇姑这一称号,是她死后,参照胤裪“阿扎姑”改进而成,有尊敬的意思在里面。


苏麻喇姑身上也有许多落后的习惯。前面也提到过,苏麻喇姑一辈子不用药。根据《肃亭杂录》记载,苏麻喇姑终年不洗澡,只在除夕夜里,才会用少量的水清洗。据说这些习惯和她早期草原生活经历有关。

当时草原缺少医药,生病以后,常常祈祷,因而苏麻喇姑养成了不服药的习惯。至于说洗澡,草原原本缺水,并不能经常洗澡。

苏麻喇姑一辈子没有嫁人,孝庄为了让她不孤单,特意让她抚养自己的重孙,也就是康熙的第十二子胤裪。

特别是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去世,苏麻喇姑便将照顾胤裪作为主人最后的任务。康熙晚年,诸位皇子夺嫡,胤裪是为数不多没有参与的。

苏麻喇姑病重的时候,胤裪衣不解带,日夜照顾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去世以后,胤裪甚至还向康熙请求,要为其守灵。当然这是不符合规矩的,不过康熙感念苏麻喇姑对自己的教导,也为胤裪的孝心感动,因而特与批准。

据记载,苏麻喇姑去世二十多年,胤裪仍然祭拜苏麻喇姑。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少年时看《康熙王朝》,心中便不禁充满疑惑:苏麻喇姑聪明贤惠,又深受孝庄皇太后信任,与玄烨更是郎才女貌,为何不更近一步,将这层窗户纸捅破呢?

后来才逐渐意识到,其实影视剧中的苏麻喇姑,是后人演绎杜撰出来的,历史上的苏麻喇姑,足以做康熙皇帝的奶奶了。

要说明这个问题,还是从这位大宫女的名字讲起。

其实,我们常讲的苏麻喇姑,并非她原本的名字。这位清代宫廷中的传奇女性,为蒙古人,她的蒙古名音译为苏麻喇,汉语意思为“大半口袋”。后来宫中人出于尊重,又尊称其为“苏麻喇姑”。

关于这位传奇女性的出生年,已经难以考证,基本在公元1612年前后。而爱新觉罗·玄烨生于公元1654年。如此算来,苏麻喇姑整整大了康熙三十多岁,这个年纪基本与孝庄相仿,与康熙祖母一般。

历史上的苏麻喇姑,原本是孝庄的陪嫁丫鬟,在天命年间便已在后金宫中,先后经历了自努尔哈赤到康熙四朝,可以说是见识过许多政治斗争和腥风血雨。

苏麻喇姑为人精明,而且精通满蒙语言,善于骑马,深受孝庄皇太后的信任,曾担任康熙帝的老师。在康熙帝懵懂之时,苏麻喇姑便教导他,对他的帮助很大。

所以说,苏麻喇姑在历史上却有其人,但并非《康熙王朝》中演绎的那般,其年龄相当于康熙祖母,故而难以嫁给康熙。


夕阳下的晚枫


苏麻喇姑在清朝历史上是十分有名的一个女人,影响深远。苏麻喇姑是清朝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出身于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随孝庄陪嫁进入后金宫廷。身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通晓蒙满文字。清崇德元年(1636年),参与设计清朝开国冠服。曾经担任满清康熙帝的启蒙老师。老年时,又抚养康熙序齿的第十二子爱新觉罗·胤裪。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苏麻喇姑以九旬高龄去世。康熙按嫔礼为苏麻喇姑办理丧事,并将其灵柩与孝庄文皇后置于一处。苏麻喇姑一生未嫁人,把一生都献给了清朝,孝庄太后去世后,对苏麻喇的精神打击很大,两人关系这么好,可以说无话不说,现在孝庄走了,这对她来说打击真的不少,此时的苏麻喇姑已经70多岁了,使也陷入了寂寞、孤独、无聊之中,随后康熙看到苏麻喇姑这样无聊,于是把第十二个皇子交于她教养,当时在清廷,只有嫔以上的妃才有资格。这足以说明,康熙对苏麻喇姑的信任和重视。据清史稿记载,历史上真实的苏麻喇姑是一个什么样奇女子,苏麻喇姑原本是孝庄文皇后的一名侍女,出生于蒙古民族的普通家庭,从小跟随孝庄文皇后入宫,当时,清廷里一切都是由大权却掌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中,虽然表面上顺治是皇帝,其实一点权力都没有,背后一切都是孝庄在打点,每个月只能见一次面,然而苏麻喇姑成了孝庄与顺治传话人,这一点孝庄很感谢苏麻喇姑,虽然苏麻喇姑只是一名侍女,但在孝庄眼里,就像姐妹一样,深受孝庄器重。苏麻喇姑最终活了九十多岁,在古代也算是非常高龄了。




美猴王说历史


苏麻喇姑是清初历史上一位罕见的特殊人物,一生与清皇室有着不解之缘。她的身份仅仅是一名侍女,却被皇室成员视为至亲,宛如家人;她在宫中的名份并不算高,与皇室也不存在亲缘关系,死后却被葬以嫔礼,她历经太祖、太宗、世祖和圣祖4个朝代,是其间一切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

真正历史上苏麻喇姑对于清朝皇室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但绝对没有《康熙王朝》中表演的那么的“狗血”。说什么康熙喜欢苏麻喇姑,苏麻喇姑也喜欢康熙。拜托康熙出生的时候,苏麻喇姑都已经差不多是42岁啦!等康熙长到十五六岁,她都是50几岁的人啦!你觉得可能吗?



苏麻喇姑出生于蒙古的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中,后因缘际会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选入贝勒府做了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而布木布泰就是后来的孝庄皇太后。随后在1625年,苏麻喇姑跟随着孝庄嫁到了后金,孝庄成为了皇太极的福晋。



而在盛京这数十年的时间里,她在陪同孝庄学习的过程中,凭借着自身的头脑和刻苦学习,她不仅熟练的掌握了满语,能写一手非常漂亮的满文。而且由于她做事机警,所以在当时孝庄把很多重要的事情都交予她做,也就是如此,在不知不觉中苏麻喇姑的为人处事上越发的老辣与果敢。



1636年,因清朝需要厘定上下冠服诸制,而在人手因庄妃的推荐,苏麻喇姑加入到了这项制定冠服的计划当中。而在这里,她根据朝廷的要求,在继承传统的样式上,充分吸收了满、蒙、汉等民族的服装样式,设计出别具风味的清朝冠服,并为后世所认可。



1643年,孝庄的儿子顺治继位。但是在当时由于权利都被多尔衮所掌控,再加上当时为了防止后宫干政,按照规矩孝庄每月只能和顺治见一次面。也就是如此,在平时孝庄要想与顺治联系,就只能依靠苏麻喇姑。而随着孝庄越发的重视苏麻喇姑,她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

1654年,康熙出生,作为孝庄最倚重的亲信,苏麻喇姑并被派去做为康熙的“启蒙老师”,负责教导他说满语写满文,史载“赖其训迪,手教国书”。



1655年,紫禁城开始流行天花,所以在当时凡是没有得过天花的诸皇子、皇女都要到紫禁城外面避痘,而康熙就被迁往西华门外避痘。也就是在这段时间,苏麻喇姑开始全权负责康熙的教育和生活,当时她每天都要骑马往返慈宁宫与康熙避痘处。



可以说康熙就是在苏麻喇姑这样悉心照顾下长大成人,也就是如此当了皇帝的康熙也依旧很尊敬苏麻喇姑,如同把她当做自己的祖母一般。1687年,孝庄去世,苏麻喇姑备受打击,每日都陷入悲伤与恍惚之中,而此时苏麻喇姑已是70多岁。所以康熙害怕再这样下去,她迟早会出事,于是并将皇十二子胤祹交由她抚养,希望借此能够抚平苏麻喇姑悲伤的心情。



其实按照清朝的祖制,只有嫔以上的妃子才有资格抚养皇子,而在当时苏麻喇姑说白了就是一个宫女。但康熙依然把皇子交由她抚养,从中可以看出康熙对于苏麻喇姑是有多么的信任和重视。

而被赋予如此重任的苏麻喇姑的确没有辜负康熙对于她的信任。胤祹在她的教导下逐渐成才,可以说当年的胤祹之所以很少介入康熙末年争夺储位的斗争当中,并且在雍正继位后,他不但没有受到打压,反而是被重用,乾隆年间甚至还坐上了议政大臣的位置,并得到善终,这其中少不了苏麻喇姑对他的精心培养,指点教诲的功劳。



1705年9月7日,影响了顺治和康熙两代帝王的苏麻喇姑因病逝世。去世后,康熙帝为了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其葬礼规格和陵寝规格依然嫔的等级建造。而且在当时苏麻喇姑不但得到了皇十二子的“百日内供饭,三七诵经”的待遇,及诸皇子为之守夜的待遇,甚至葬礼还得到了康熙的亲自操办。



可以说苏麻喇姑作为宫女能享受到如此厚待,是千古都从未有过的,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不过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苏麻喇姑对于康熙来说的确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