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父母該如何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浠寶123


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多方面,我在這裡不多談,而專談一點:父母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為什麼要談學習動機呢?因為學習習慣歸根到底是一種具有指向性需要意志努力的習得性行為,不論是習慣的養成還是維持,都是從核心需求出發,以需求為支持的。

那麼在學習習慣中,這種重要的核心需求我們稱之為“學習動機”,它是激發、維持個體進行學習活動,並使個體的學習活動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內部驅動力和傾向。

我們可以知道學習所具有的目的性與一個學生對學習的社會意義和個人意義的認識密切相關。按照目的的不同,我們可以將學習動機主要分為以下三種: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交往內驅力。

一、認知內驅力:

我們可以把出於對知識的求知慾,掌握知識理解事物以解決問題的需要定義為認知求知慾。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描述一個孩子對某事有好奇心、有興趣。有的人會說自己的孩子熱愛閱讀,卻對體育活動興致缺缺,或者說孩子在數學上表現出莫大的興趣,而在英語上沒有好奇心。很多家長把這歸之於與生俱來的“天賦”,但其實,這種好奇剛開始只是一種潛在的心理動機,沒有明確的內容和指向性。只有通過在某一科的實踐不斷獲取經驗,才能被習得,成為認知內驅力。

也就是說,家長在明瞭什麼是認知內驅力之後通過合理的引導,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在某一科的學習動機,而且可以平衡孩子的學科發展,避免偏科。

怎麼引導呢?我認為家長要從“問題”和“結果”兩個方面著手。既然認知內驅力是一種掌握知識解決問題的需求,那家長可以通過巧設問題情境,使孩子已擁有的經驗無法解決問題,激發他學習更多知識,進行積極的探索。多問孩子為什麼,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像大名鼎鼎的牛頓,他在學校的成績並不優秀。有一天他在班上展示他做出來的水車碾粉機模型,同學問他原理是什麼,他卻答不出來,因此而受到嘲笑。經過這件事,他更花費了更多心思去鑽研知識,這為他後來的發展奠下基礎。

而“結果”能否化為孩子的學習經驗,很大程度上要看家長如何利用結果的反饋作用。及時對孩子的求知過程進行客觀的評價,諸如“你這個思路是對的,但是這個知識點不是這樣用的”“知識你已經掌握了,但是因果關係你還沒有弄明白”之類的語言,能使孩子瞭解自己的學習進程,掌握學習節奏,不斷地從實踐中總結出更多經驗。而這種學習本身所提供的獎勵,將會使孩子愛上學習。

二、自我提高的內驅力

我們常常會評價一個學習積極的孩子“有進取心”,其實這背後就是“自我提高的內驅力”使孩子試圖通過提高自己的能力來獲得相應地位的需要。

尤其是一年級的小孩,剛剛入學,在學校這種社會化交際化的環境中,逐漸地他會用學習成績來取得好的排名。在這個過程中,自我提高的內驅力使孩子把成就看成一種手段,以贏得地位和自尊心。

家長們可以適當地使用成績排名來激勵孩子的學習動機,鼓勵他不斷突破自我,以達到更高的學習成就。但需要注意的是,“別人家的孩子”這種話語要適可而止,家長本身對名次的強調也要保持在一個合理區間。因為過度地強調這種內驅力,將產生一些消極影響,比如孩子自信心受挫或者功利心過強。

三、交往內驅力

在學習中,孩子會迫切地想要得到家長的認可,這種為了獲得長者的讚許而努力學習的需要被稱為“交往內驅力”。

往往父母是孩子依附的對象,和父母的關係是孩子在幼年時期中最為重要的人際關係,父母是孩子追隨和效仿的對象。孩子在追隨和效仿的過程中,父母給予的讚許和認可將使孩子得到一種派生地位。在這個時候,孩子會有意地使學習滿足家長的期望,以保持和鞏固派生地位。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不斷地在強調父母要以身作則。家長表現出來的價值取向和價值標準,很大程度上對孩子的發展方向發展水平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往往在父母具備高素質的家庭中孩子成材的幾率會更高。不少人將此歸功於“基因遺傳”和“家風影響”,但本質上則是交往內驅力使孩子向優秀的父母學習靠近。

此外,根據交往內驅力,家長的認可和讚許意味著一種獎勵,能夠保持鞏固孩子的正確行為,本質上是一種正強化。所以,家長應該正確使用表揚與讚許,滿足孩子交往的需要以強化孩子的學習動機,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那麼,真的每個家長都會正確地鼓勵孩子嗎?現實中往往不是這樣的,不少家長以“你真棒”“做得好”這種含糊、模板式的表揚來鼓勵孩子。家長們慢慢地會發現,表揚對孩子不起作用了,於是懷疑“表揚”對孩子成長效果甚微,甚至宣稱“表揚是一種無效手段,還可能使孩子驕縱”。

但實際上,不是表揚沒用,而是方法不對。

教育家阿黛爾提出,表揚有兩種形式,一種就是具有明顯缺陷的評價式,諸如“你很聰明”“你很棒”只關心結果,只有好或不好,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並且過於空洞使人懷疑真實性,認為是敷衍;而第二種則是描述式表揚,對細節做出描述,而不是僅僅評價結果好壞。

也就是說,家長在表揚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他為何值得表揚。首先,家長在表揚時應該用細節描述代替空洞評價,說出你直觀的感受。並且,應該更側重於強調孩子取得成果付出的努力,而非與生俱來的天賦。以及,提一提孩子的行為對別人產生的影響。比如“你的作業很整潔,每個字都在方框裡,而且也沒有怎麼塗改,讓我覺得你是在認真寫的。比上次更工整的字跡也幫我節省了很多檢查時間,你的進步讓我很開心”。

以上,是我從學習動機的三個方面探討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希望對您有幫助!點贊和轉發,都是對我的肯定及鼓勵!


小鴨嘎教育


我是一年級學生的家長,我來談談我是怎麼幫助我家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

這裡所談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我主要講三點:

第一、良好的寫作業習慣。

良好的寫作業習慣,恐怕是很多一年級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最為重視,也最為頭疼的事情。


曾經,我孩子班上有位家長甚至因為孩子寫作業時間太長,一怒之下給了孩子十幾個耳光,還在微信群裡讓老師“到學校繼續收拾孩子”。

多麼可怕!

小學一年級,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業習慣,對於今後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良好的親子關係養成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是這麼做的:

1、規定孩子完成作業的時間。一年級的作業雖然多,但是一個小時以內完成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如果一個小時內沒完成,那就說明孩子寫作業有拖拉的習慣,或者上課沒有認真聽講,家長就要針對問題進行解決了。

2、讓孩子自己寫作業、自主檢查。家長要給孩子明確一點:作業是學生的作業,家長只是幫忙老師在家督促和監督的,不負責輔導和補習。我家孩子做作業我很少在旁邊坐,讓他自己主動完成作業,寫完後自己用小手指頭點著再重新檢查一遍,然後給我檢查並簽名。

3、家長只負責檢查和簽名。除非孩子主動問我:“媽媽,這道題我不會做,你能不能給我講講?”我很少主動去輔導孩子功課,在檢查他作業的時候,對於他寫的不正確的,也會打上叉,讓他自己重新修改調整,嚴格貫徹:“作業是你的,不是我的”理念。

第二、良好的預習複習習慣。

從小學一年級起,我就要求孩子必須複習當天學習的功課,同時預習第二天要學的功課。

我晚上輔導孩子學習的時間,在陪伴作業的環節上花費的時間並不算多。而是選擇了把精力放在了培養孩子預習和複習這件事情上。

因為孩子剛進入小學學習階段,對整個學習過程不是很熟悉,剛開始我會帶著孩子一起復習、預習,過了大概半個月後,我就引導孩子自己主動去複習、預習,還給了孩子一個專門的本子,讓他把複習、預習的知識抄在上面。

如果孩子複習、預習做得好的話,我會給予一定的貼貼獎勵,當貼貼積攢到一定數量,我會答應兌現孩子一個小禮物。

現在,孩子正興致勃勃地攢貼貼呢,每天自己非常積極主動。

第三、良好的閱讀習慣。

進入一年級後,不像幼兒園那樣,閱讀的書籍以繪本為主,很少注重知識性傳達。相反,進入小學後,我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多學科的興趣,開始給孩子購買一些趣味數學、小小科學家、少兒量子物理等方面的書籍,除了引導孩子人文方面的學習外,也開始注重孩子抽象思維的培養。

這對於孩子未來的學習會非常有幫助。

很多家長說:我家孩子也非常愛閱讀,為什麼成績總提不上來?

這就要從小學一年級時養成孩子全方位涉獵的閱讀習慣。不僅是故事性的學習,還應該激發一下孩子在數學、邏輯、科學方面的興趣,爭取讓孩子全面發展,不要出現偏科情況。

結語

小學一年級對於整個學生階段來說,知識性學習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學習習慣的養成,家長在這個過渡階段一定要對自己家的孩子有耐心,多用愛心去陪伴,而不是用打罵、焦慮的心情去對待孩子,不然,孩子從小學一年級起就產生厭學的情緒,後期家長恐怕要叫苦連天了。


我是人魚媽媽,文學碩士,80後辣媽。專注家庭教育研究,關注我吧!

人魚媽媽教育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以我家孩子來說吧。我家孩子是良好學習習慣的直接受益者,從小學到初中,成績一直是班級年級把尖的孩子,小學以語數外三門滿分的成績畢業,中考以全區裸分第一名考入全市重點高中。

首先,養成放學先做作業的習慣。

小學低年級,作業很少。班裡的好多同學都是放學後先在廣場玩,然後再回家寫作業吃飯。我們從一年級開始是放學先回家寫作業,寫作業前可以先吃點水果甜點,然後就是集中精神把作業作完,完成之後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

其實,這一點來說,孩子少了一些和同學一起玩耍的時間,但是對於升入高年級、以及初高中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作業量的不斷增加,會讓效率低的學生消耗更多的時間在作業上,連課餘休息時間都會變得爭分壓秒。到了初中之後,時間緊張就造成副科沒有時間複習、甚至睡眠時間都無法得到保證。

其次,每一科作業都認真對待。

我說的這個認真對待主要指的是寫字。做作業的時候,認真寫字,整齊、橫平豎直,長此以往,孩子是不必再花時間去練習硬筆書法的,雖然談不上是什麼字體,但是讓看到的人都會覺得賞心悅目。

考試閱卷對於字體越來越重視,這一點還是比較重要的。

最後,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不定時的過去看看。

這所以提到這一點是因為,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不一定能保證一直專心,很可能寫到一半的時候走神做別的事情了。家長可以在儘量不打擾孩子的情況下去看看,這樣其實是有助於提高孩子的作業效率的。時間長了,孩子自己就會安排好時間。

另外,建議孩子低年級的時候不要給孩子報學習方面的輔導班,我們始終認為,將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認真聽、作業認真做、課後認真複習,是可以保證學習成績的。如果一定要上輔導班也可以考慮晚兩年,先讓孩子養成在學校認真的習慣,不要讓孩子認為聽不懂也可以重新聽,這樣對於孩子吸收新知識也是有幫助的。


其實,好習慣的養成大家的看法可能都會有一定的差異。互相交流才會找到更適應自己家孩子的方法。


悠然閱讀


這個我最有發言權了,我女兒剛剛經歷完一年級,其中酸甜苦辣,總算把孩子帶上正軌了,現在學習不用太操心了。

我先說一下,教育孩子過程中印象最深的兩件事。

事情一、我女兒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成績不好,也不喜歡上學,有一次老師找到我,很嚴肅的說:“你家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還有自閉症傾向,總喜歡躲在角落裡”,平時在家頑皮愛鬧的孩子怎麼會自閉?

事情二、我喜歡玩電腦遊戲,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打開電腦,女兒有幾次趁我不在坐在椅子上拿著鼠標學我,有模有樣,逗得我哈哈笑。後來由於工作原因,我需要惡補一些專業知識,於是每天下班躲在臥室裡看書,女兒就經常進來拿著我買的書問我裡面寫著什麼,我不讓她看,可她興趣總是特別大。

通過這兩件事我深刻的明白了兩個道理,在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之前,還有更重要事情要做,於是我改變了教育孩子的方式。現在我女兒成績很好,每天自覺完成作業,每天上學特別開心,有時候還會跟老師開玩笑。

下面我分享下我的經驗,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1.讓孩子儘快適應新老師和新環境,克服恐懼感和不適感

很多孩子進入新環境都會緊張,有的適應時間比較長,尤其是面對新老師和新同學。在一個充滿恐懼感的環境中,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於是出現厭學,成績不良。

讓孩子快速適應新老師,首先家長要對老師熱情,打招呼,見面很親切,這樣孩子就會發現“原來媽媽跟老師這麼熟悉”,多帶著孩子跟老師交流,孩子就會放在警惕心,慢慢跟老師走近了。

讓孩子快速適應新同學,這個很簡單,繼續幼兒園的方法,分享!,多買點橡皮,鉛筆,給孩子分享,在愉悅的氛圍中孩子們就熟悉了。

2.家長言傳身教,家庭氛圍特別重要

我們總是要求孩子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卻不重視自己的示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孩子總是在模仿父母的一舉一動,所以言傳身教非常重要,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一切習慣的基礎。

家長做到言傳身教必須首先改正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例如當著孩子的面打電腦遊戲,整天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在孩子面前吸菸,回家拿著手機不放手,改掉這些不良習慣吧。放下手機,關了電腦,在孩子面前看看書,給孩子讀讀故事。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學習和生活的環境非常重要,首先要改變的就是環境,讓孩子適應環境,讓孩子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


思維課


我從事初中教學工作二十餘年,總是感覺一部分孩子的學習習慣很差。究其原因,這些孩子從小學起就沒有注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因此,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父母就應該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些學習習慣包括:

第一、認真書寫的習慣。一開始就要教孩子認認真真、規規範範地寫字。字寫得好不好是門面,因此從一年級起就要抓好孩子練習寫字。

第二、愛提問題的習慣。一般來說,一年級的孩子好奇心強,愛提問題,家長應予保護和鼓勵。

第三、專心聽講的習慣。有的孩子好動,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家長要注意提醒並幫助孩子慢慢糾正。

第四、不磨蹭的習慣。有的孩子剛上一年級,還不習慣,讀書做作業總是磨磨蹭蹭,十分拖沓。因此家長要常督促,常提醒,幫助孩子改正這一不良習慣。

第五、勤於動腦、動手的習慣。從一年級開始,家長就要注意培養孩子勤於動腦、動手的習慣,這一習慣養成了,孩子在高年級就會受益匪淺。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總而言之,小學階段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黃金時間,家長一定要好好珍惜,長期堅持,確保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尺講臺一路行吟


我女兒剛上一年級的時候,一點兒也不喜歡學習,我給她買的課外書,她連看也不看。每天一到家先吃喝,再看動畫片,寫作業需要我催很多遍,她才不情願去寫,效率也不高。

寫作業時經常小動作不斷,需要我專門坐在旁邊監督著她,她才能按時完成作業。

我尋思著這樣不行啊,趕緊到處取經,又惡補了一些教育類的書籍,終於找到一套適合她的方法,幫助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也不用那麼操心了。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玩中學,學中玩,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之所以不愛學習,是因為他對學習不感興趣。一年級孩子還小,如果家長這時候不顧及孩子的感受,定時間定任務地強迫他們學習,會適得其反,很可能會讓他們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會把學習當成一件苦差事。

但是不強迫孩子學習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引導孩子學習。

具體的方法多樣化,可以結合孩子的特點來使用,比如:

  • 每次家長給孩子定的學習時間不要太長、學習任務不要太重;取得進步時進行適當表揚和獎勵;

  • 用開小賣部、加減法智力競答的方式學習數學,可以讓孩子當小老師,給家長上課;
  • 將新知識和孩子原本就熟悉的事物結合起來,培養和激發他們新的興趣,假如孩子喜歡小貓,會問跟貓相關的一些問題,這時家長引導他去書中自己去尋找答案;

以上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二、家長不陪孩子寫作業

孩子上小學後,很多家長開始陪孩子寫作業。我也陪女兒寫作業一段時間,結果是滿把辛酸淚,效果卻不好。

家長陪孩子學習的時間越長,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監工,並且給孩子的感覺,寫作業不是自己的事,而是家長的事。所以家長不需要陪孩子寫作業。

對於上一年級的小朋友,只需要在開學幾天,給予一些指導和提醒,讓他明確一些基本的規則和做法。一個星期後就不用再管他寫作業的事要,也不刻意檢查他的作業,最多提醒他一下,不要多說。

可能孩子在剛開始的時候,會出現只顧玩,忘記寫作業的事情,這時候家長也不要去批評他,只需要語氣平和友好地對他說:“不要哭了,誰都有忘記的時候,我們現在想想怎麼辦吧。”

這樣孩子會自己想出辦法,要不然推遲些睡覺,要不然就早起寫作業,讓孩子自己去決定。等他自己嚐到苦頭了,自然而然下一次就會按時寫作業了。

所以家長不陪孩子寫作業,才有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教孩子制訂學習目標與計劃

學習過程中,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幫助孩子制訂合理的學習目標和計劃。

一年級的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來制訂,制訂出來的計劃要具有可操作性,一定不要超出孩子的實際能力,否則完不成目標和計劃,會讓孩子產生失敗感,進而影響下一步的學習。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學習量要適中,充分為孩子留出休息和娛樂的時間。如果學習量太大會讓孩子產生反感的情緒,從而不願意執行。

2.安排好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學習的時間。常規學習主要用來完成學習老師留的作業,自由學習用來預習或者複習功課。

3.要突出重點,在孩子薄弱的科目上多下功夫,不要分給每個課學科的時間都相同。

4.注意效果,及時調整。學習計劃一旦制定並不是絲毫不動的,而是要根據學習效果,進行相應調整。

總之,合理的學習計劃會讓孩子感覺每天都在進步,更願意去執行學習計劃。

對於有些自制力差的孩子,父母應多提醒他們,培養他們的自制力,讓他們按照學習計劃去執行。在提醒他們的時候,父母不要用批評、嘲諷、氣憤的語氣,而要心平氣和的他們說話。

對於那些提醒催促,仍然不起作用的孩子,父母可以放任他們兩天,讓他們寫不完作業去挨老師的批評,有了挨批評的教訓,他們就會認真的按照學習計劃去執行了。

結語: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就體驗過克服自己弱點的滿足,那麼他就會以批判的態度看待自己。

所以家長應該培養孩子,在學習上的自覺獨立的意識,防止孩子養成依賴家長,沒有自覺性的壞習慣。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即使犯了錯,家長也不要批評指責孩子,只要鼓勵孩子改正就可以了。最後,我們要知道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會有一個過程。家長要有耐心,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有花開的那一天。


沉香親子教育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題目。

我看了一下幾個高贊回答,已經答得很全面了。我補充一個我家的經驗。

目前呢,我女兒英語水平基本和北美同齡孩子接近,感覺英語像她的第二母語一般,數學邏輯上超過我們小時候,語文作文連我們夫妻都愛看。

她展現出來的學霸氣,讓我們夫妻都很意外。

我們總結,小學剛上學的時候,我們給她提的一個要求,她做到了,並且養成了習慣,那就是:上課全力以赴,課堂上能解決的問題,不要放到課後。課後是給你發展興趣的時間,不會給你報任何補習班的。

為什麼這麼要求??當時,北京這邊為了幼升小,我們周圍有些家庭會在課外上針對某些學校考題的補習班。然後個別家長給我說,因為這個,孩子養成了,上課不好好上,等下課去上補習班的習慣。——上補習班累啊,所以上課就休息了吧!


強大的場景記憶能力

我們去聽過幾次公開課。我發現,課堂上,我閨女永遠是最活躍的人,她真的是全情在參與課堂,然後久而久之,養成了強大的場景記憶能力。她總是在做作業的時候,能回憶起來,當時老師是如何講述推理這個知識點的等等。

她還好多次被別的同學問問題,她都很驚訝的在微信上回答說:你們上課都不聽課的啊,老師這個問題已經講過好幾次了!

我也記得有一次放學路上的一個場景:

同學問:為什麼你什麼問題都能回答啊?
閨女一愣:我就是聽課了啊?


這讓我們非常驚訝,我們不是記憶專家,我不知道是如何訓練出來的,但肯定和我們要求:“認真聽課,能在課堂上解決的問題,不要放到課後!”有關係。


給一年級家長推薦兩本書

<strong>

<strong>這兩本書,是我到目前看得最仔細的兩本教育類圖書。都看過不止一遍。

一本讓我學會了基本的育兒之道,一本幫助我係統回憶總結了我當年獲得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的經驗,也明白了自己為什麼考不上清華。我知道了我的差距在那裡。把這位清華學子的經驗,用在了我自家孩子的身上,推薦給大家!



順便給大家看看我整理的一則育兒筆記,真心是讓孩子這樣學習的:

(每天晚上和孩子吃飯之前,我會在手機的筆記上寫點要和孩子聊的話題重點)

學習的最高境界:我上課了啊!

爸爸覺得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融匯貫通之後的愉悅,感覺到學習新知識的愉悅。考一個高分是順便的。
幾年下來,你也知道了,只要平時做好時間管理,用好記憶管理曲線,養成好習慣。不用複習也能考高分。
實際上你以後就知道了,就算到了高中大學,只要平時基礎過關,考前突擊一下,上90分都是很輕鬆的。
好吧,你也許理解不了,但爸爸覺得你以前回答我的一句話已經是學習的最高境界了。
那次爸爸問你,呃,你英語到底是怎麼學習的啊?爸爸很好奇呢。你回答:啊,我上課了啊!

你知道嗎?貪心的爸爸在旁邊想:如果閨女科科都這樣就好了!


愛編程的魏校長


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來說,父母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之前,家裡的小外甥讀一年級的時候,我曾詳細地為姐姐分析過這件事情。下面呢,我就把我的想法整理後,跟大家分享一下。


1.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01.首先要想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放學回家先完成作業開始。


很多時候,父母覺得孩子在學校累了一天,從學校回來之後,應該先吃點東西再玩一會兒,最後再寫作業。但實際上,如果長此以往的話,孩子就會養成拖延的習慣。


家庭作業應該是回家之後,孩子需要完成的第一件事情。完成了才能去玩耍。


心理學上這種行為被稱為推遲滿足感,有利於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對孩子的未來也是有非常大的好處的。


02.沒有作業了,也要留出複習和預習的時間。


很多低年級的學生,課程排的不是很滿,在課堂上老師也會給適當的時間,讓孩子來寫作業。


所以,有不少孩子回到家之後,都說自己在學校已經完成了作業。


那麼這種時候是不是就不用看書了呢?


一年級的家長應該注意,儘管孩子已經完成了作業,但是對於作業的檢查,家長是不能忽視的。


每天抽出20分鐘至30分鐘時間,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對將要學習的知識進行預習,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有助於讓學生們認識到: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為了應付差事。



2.

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學習方法


關於學習方法,家長在孩子一年級的時候,就應該進行引導了。培養相應的學科思維很關鍵。


01.比如說:語文。


小學一年級,孩子們要正式學習書寫。檢查作業的時候,家長可以看看,孩子寫的作業,筆畫是否工整,字跡是否潦草。通過簡單地掃幾眼,就能夠知道,這個孩子在完成作業的時候,心態是如何的。


還有的孩子,因為馬虎會抄錯字。家長幫助孩子檢查,同時也讓孩子自己檢查,逐漸的。他就會養成一個認真的書寫習慣。


同理,翻看孩子的練習冊,也能夠知道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態。這裡不要求家長全面的掌握孩子學習的所有知識和細節。家長只需要看一看,孩子是否跟上了進度,練習冊有哪些錯誤,孩子還沒有改正。這都是非常細節的問題,不用每天檢查,但是隔段時間就得看一次。孩子也會因為你對他學習的重視,而更加關注自己的學習。


除此之外,對孩子朗讀能力的鍛鍊也是非常重要的。引導孩子跟自己分享一下:“今天都學習了哪篇課文呀?給我讀一下。”用這種方式,就能發現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比如說在陪伴小侄子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課文當中有一個字,他一直都讀錯了。如果我沒有讓他讀的話,這個問題,我就永遠不會發現。


和孩子聊聊,上學期間都發生了什麼事情,這也是鍛鍊孩子口語交際的一個重要方式。

02:聊聊數學


數學呢,很多學校老師會推薦同學們準備口算題卡。口算題卡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有更多練習的機會,提高解題的速度,練習孩子對所學知識的反應速度。這個應該每天都完成一點,家長可以對照答案,幫助孩子,改正自己的錯誤。這個過程,對孩子的學習來說,也是特別關鍵的。


同樣的,數學的練習冊,家長也可以督促孩子,來修正自己的錯誤答案。


以上呢,是學習習慣的養成。我呢,總結了一個思維導圖,有需要的可以收藏。每天在帶孩子的時候,對照著做做,不難的。


3.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其實除了學習習慣,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生活習慣的養成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此,我有4點想要跟大家分享。


第一,規定睡覺和起床的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只有休息好,才能保證學習精力的旺盛。


第二,養成自己收拾書包的習慣,培養生活自理能力。當今有太多的人,喪失了生活的能力,只是因為家長過分的溺愛。


第三,限制使用電子產品和看電視的時間。這個非常關鍵,一是保護視力,二是保護大腦。現在的很多影視作品,視覺衝擊力過強,其實妨礙了人的思考。建議家長,在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過程中,要做到有陪伴、有監督。


第四,樹立榜樣,激勵教育。用肯定的方式來進行教育和引導。比如說:你看這位哥哥這麼小的年紀就能背下這麼多古詩,如果你也感興趣,並願意努力的話,你也會很棒的。哦,對了,現在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要了,家長在這方面提前佈局,要有所準備。


如果你有其他的關於教育方面的問題,可以私信留言。有共性的,我會拿出來分享的。


歡迎關注@安之騰,為你帶來最新鮮的思考。


安之騰


我家大寶現在小學二年級,去年一年級上學期一開學,我就非常重視她的學習習慣培養以及閱讀習慣的養成,現在小學二年級了,感覺效果挺好。

孩子剛進入小學,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做作業效率高不說,在孩子以後的學習中,家長可以省心很多。

小學一年級孩子是培養學習習慣的關鍵期

小學一年級孩子,剛進入小學的開始階段,有幾個方面是培養的關鍵時期:

第一、作息習慣的養成,不能養成遲到習慣

有一些孩子在幼兒園時候,家長感覺在學校也學習不到多少東西,所以,在送孩子上學時候,時間觀念不是那麼強,會有偶爾性遲到。但是進入小學後,就不能再有遲到的習慣,因為遲到會影響班級的綜合評分,老師也會經常在群裡@家長,進行提醒。

第二、良好作業習慣的養成

幼小銜接階段,有一些孩子已經每天有做作業的習慣,不過,那個時候作業雖然也做了,但是做作業時間拖沓,家長在旁邊一邊指導一邊做,這樣的習慣到了小學就不再實用,孩子進入小學後一定要從一開始就給孩子養成獨立做作業的好習慣,家長不要在旁邊,等孩子做完了,直接給家長檢查就行了。

如果遇到孩子不會寫的字,可以教孩子查閱新華字典;數學題不會的,讓孩子在把會的題完成後,自己獨立思考分析,最重要分析出來一個答案。

第三、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

有的孩子剛進入小學一年級,識字量太少,做作業時候,很多字不認識,沒有辦法,家長只能在旁邊給孩子一題一題地讀題,這樣孩子就會形成對家長的依賴性。

這是因為孩子在幼兒園時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的書籍太少,對閱讀不感興趣,所以,在閱讀敏感期該識字的年齡,家長錯過了。

進入小學後,孩子之前的閱讀效果就充分體現出來了,有的孩子識字量足夠做題和正常閱讀,但是有的孩子題都讀不懂,在學校老師讀題,在家裡依賴家長讀題。

這樣做,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1. 首先保證孩子基本的字要認識,養成閱讀習慣

教育局對小學一年級識字量標準如下:小學一年級上冊識字量——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其中的100個;小學一年級下冊——認識常用漢字800個,其中250個會寫。

如果孩子識字量少,現在開始,每天讓孩子堅持閱讀,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閱讀注音版的各種漫畫書和孩子感興趣的童書,這樣堅持下來,效果還是挺明顯的。

小學一年級老師一般都會有每天的閱讀打卡,但是不是強制,而是自願,這個時候家長鼓勵孩子參加,每天督促孩子完成。

有很多家長家長感覺這樣做挺麻煩,本來只工作就挺忙了,每天孩子要幫助孩子做這件一成不變的事,不想參與。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千萬不要嫌麻煩,其實養成習慣了,就不感覺麻煩了,孩子這個習慣可以培養孩子堅持不放棄的良好心態。

2.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

孩子經過漫長的暑假,往往作息習慣已經打亂,從小學開學開始,家長要和孩子一起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這樣才能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精力來學習和活動。

3.週一到週五,讓孩子戒掉手機,ipad和電視

這個規則提前和孩子溝通好,我們家從大寶小學入學之後,我們就一直達成了這個共識,然後週末規定可以看兩個小時電視或者手機或ipad,任選其一。

因為看電子產品孩子容易心情浮躁,急躁,不專心,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這樣對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造成障礙。

想要孩子做到點,平時家長在孩子面前,也要做到這點,千萬不要自己每天抱著手機,嘴上慣著孩子不讓看,孩子不會真正接納。

4.給孩子提供獨立做作業空間,讓孩子放學了就去做作業

這個效果挺不錯,我們家一直在用,我們有個區域是孩子專門寫作業的“作業角”,在這裡沒有太多幹擾孩子的東西,孩子可以專心來寫作業。

建議給孩子提供一個小書房或者孩子的臥室都可以,放學了家長給孩子說了都有哪些作業,就讓孩子立刻去寫作業,然後其他人都不要去打擾,家裡有老人的要特別提醒,不要一會問孩子“餓不餓?”“渴不渴?”一會一打斷孩子,這樣孩子很難專心寫作業。

我們家裡定的規則就是,作業又快又正確寫完了,才開始吃飯。所以孩子每次都很專心寫作業。

總之,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全家人達成一致,制定規則,共同遵守才能達到效果。


艾米兒育兒


我家大寶現在三年級,回想一年級時,為了讓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和她爸爸沒少下功夫。

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一,告訴孩子學習是她自己的事,要自己負責,我們相信她能做好。不過,從幼兒園到小學,畢竟是有區別的,所以,一開始我陪她寫了幾天作業。

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說,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其實是無形中充當了監工的角色,而孩子是不喜歡被監督的。再者,任何被兒童所熱愛的事,如果被別人監督執行,他們內心就會產生抗拒。所以,寫作業這事上,家長要不陪,讓孩子自己做主。

第二,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孩子在家中寫作業時,我和她爸爸儘量不看手機不看電視,而是讀書或者學英語,營造一個好的家庭氛圍。

做父母也是需要不斷學習的,否則會跟不上孩子的腳步。

第三,對於一年級孩子來說,不把成績看得太重,孩子考好了不表揚,考砸了不批評。

一年級的學習內容相對還是簡單的,有的在學前班就學過,所以,這時的成績其實很有“欺騙性”,孩子們之間也拉不開多大距離。所以,我和老公一開始就告訴自己,平常心對待孩子的每次考試成績。

對一年級孩子來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考個好成績更重要。家長這時多用點心,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會讓他受益終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