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原子放大1亿倍就是一个宇宙?那我们就生活在其中吗?

小城凡人


宇宙的样貌,越来越像细胞内。说一个原子是宇宙可能结构太简单,一个细胞是宇宙或者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是宇宙更符合实际。

宇宙是生命体,有自愈,自冾能力,这就解释了宇宙中那么多规则和巧合,都是自冾体系。我们找不到其他文明体,只是因为我们对宇宙来说是病毒。病毒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被免疫系统消灭,人类还没走出太阳系,是刚刚萌芽的病毒。一旦走向其他星系,就要面对宇宙免疫系统抹杀。

病毒不是没有机会替代宿主,人类要小心并加油


践行与思考的路上


一个原子放大1亿倍就是一个宇宙?那我们就生活在其中吗?

我们先来看看在放大1亿倍之后,原子的尺寸到底是多少。资料显示,一个典型原子的尺寸是 10^-10 米的数量级,也就是说,将一个原子放大1亿倍后,这个原子的尺寸只有1厘米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原子内部的原子核和电子的尺寸数量级,分别为 10^-15 米以及 10^-16米,简单计算后我们可以得出,就算将原子放大1亿倍,我们也无法看清原子的内部情况。

那么到底要将原子放大多少倍,才可以看到原子里的宇宙呢?

一般来讲,人们总是喜欢将原子与太阳系来相比,比如说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电子相当于行星,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将原子里的电子放大到地球那么大就可以了。地球尺寸是 10^8米 的数量级,于是可以得出,将原子放大 10^24(1亿亿亿)倍,就可以看到隐藏在原子里的宇宙了。

需要指出的是,假如这样的情况真的实现了,那么我们将会看到,这个原子里的宇宙与我们所处的宇宙有很大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比例不同

为方便讨论,我们以最简单的原子——氢原子来举例说明。氢原子的原子核是一个质子,它的质量大约是电子的1835倍,而尺寸仅比电子大10倍而已。再看太阳和地球的比例,太阳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33万倍,尺寸也比地球大100倍。

二、起主导作用的基本力不同

在我们所处的宇宙中,万有引力这种基本力在宏观上起到了主导作用,然而万有引力是四大基本力中最弱的,其强度比其他的基本力低了很多个数量级,因此在原子的内部,万有引力的作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由于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只在原子核内存在,所以在原子的内部,电磁力就成了起主导作用的基本力。

三、运行方式不同

在我们所处的宇宙中,地球按一个固定的轨道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而在原子的内部,电子则是以“概率云”的方式弥散在原子内的核外空间里。也就是说,地球的运动是连续的,并且可预测的,而电子的运动方式却是随机的,谁也不知道它下一秒会出现在哪里。

正所谓“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相信微观宇宙很可能是存在的。虽然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我们现在还无法去真正地观察那些精彩微观宇宙,但是通过目前的知识,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生活的宇宙,肯定与原子里的微观宇宙完全不同。


回答完毕,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魅力科学君


如果站在我们人类的角度,这原子放大1亿倍显然不能和宇宙划等号。比如一个氢原子,0.1纳米,放大1亿倍后,也不过直径1厘米,大小相当于一个玻璃弹珠——然而你应该看不到它的,因为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外围旋转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的直径只有原子的十万分之一,电子就更小了,这就意味着它们形成的原子放大1亿倍你也根本看不到。然而,按照量子力学的观点,电子是同时出现在轨道上所有位置的,是一片电子云,所以我就假设你看到了这颗原子吧,然而一厘米大的一坨云,就能成为一个宇宙?

显然不能,所以题主的意思其实应该是,把原子放大到和太阳系一样大,把我们人类放到围绕原子核周围运行的,像地球一样大的巨大电子上,整个微观世界是不是就变得像宇宙一样了?

从科学上来说,不能如此简单的类比。上世纪初卢瑟福发现原子结构后,人们实际就是这样想的。但后来人们计算后发现,如果原子是太阳系这样的结构,电子就根本不可能维持在轨道上,要么很快坠入原子核,要么瞬间就飞走了。之后量子力学逐渐发展起来,人们才发现,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遵循不一样的规律,这就是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分别定义的世界,而且这两大支柱还互不相让,由此也引发了爱因斯坦和量子力学之间的对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没有人知道,你要是知道你就已经超越爱因斯坦,解决了大统一的问题了。所以只能有一些猜想,比如我们看微观世界,实际只看到了空间的缩小,却看不到、感受不到时间上的变化,如果你到了电子上,时间感受也快了上万亿倍的话,说不定原子就和太阳系差不多了。量子力学说我们无法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哪个地方,只能知道它出现在某处的几率,原子核周围形成的是电子云,电子是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的。但如果电子在你的眼前像地球一样大,你就在站在电子上,你还会觉得它是一坨云吗?显然就不会了。这叫: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当然,这只是猜想,不是科学,如果你想生活在其中,完全可以海阔天空天马行空地畅想,但要想从科学上获得确切的解答,目前还不行。


徐德文5分钟科学频道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宇宙的结构,关于宇宙之外的情况,各种假设也在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原有认知。无论是宇宙围墙论,还是平行宇宙论,终究离不开宏观层面的研究。

而受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很难真正飞出太阳系甚至银河系,更不要说借此探索整个宇宙的结构了。

但是也有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更加令人吃惊的猜测,将一个原子放大一亿倍或许能够看到整个宇宙,该观点一经提出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也就是说,每一个原子都是一个宇宙,完全打破了宏观和微观的界限,将极大和极小相互联系,在宏观世界的尽头或许就是微观世界的起点。

这个说法与我们理解的宇宙观有很大的不同,但可以确定的是,宇宙万物的存在和运行都遵循着特殊的规律,正如月球绕着地球、地球绕着太阳、太阳又绕着银河系的中心运动。微观世界中,原子内的电子也围绕着原子核做着有规律的运动,所以宏观和微观除了尺度不同,还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除此之外,微观世界只是相对于宏观世界而言的,在原子之中,还有更小的夸克,甚至夸克之下,还有更小的粒子单位。

在刘慈欣的《微观尽头》中就描述过科学家对宇宙中极小的粒子进行实验的情形,夸克在粒子对撞机的作用下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对整个宏观宇宙产生了影响,这个后果不容小觑。

虽然只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但是科学家们认为,这同样有一定的道理,毕竟根据人们的探索,往往最复杂的问题,实际上越简单,只不过人们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将其复杂化了而已。在微观世界里隐藏着更多的维度空间,宏观世界极有可能起源于微观世界,如果我们把一个原子放大1亿倍,一个宇宙的框架将会出现在我们眼前。总而言之,微观与宏观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如果有可能把它放大,一个崭新的框架将会出现。

不过宏观世界是由三维构成的,而微观世界的结构是不确定性的,人类目前还无法对它的维度进行定义,如果我们能在微观领域获得更高的成就,也许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宇宙无处不在,我们自身也是宇宙的一部分,或许我们想要在茫茫宇宙中寻找的答案一直就存在于微观世界。


星火科普


原子就是一个宇宙,宇宙就是一个原子,我们就生活在其中。

★宇宙之大,无法想象★

地球是人类生存了数百万年的家园,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会感觉到地球非常大。但是地球只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一个,而且个头也不算大,木星可比地球大太多了。

出了地球,你会认为太阳系好大,最快的飞行器飞到冥王星也需要10年左右,在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上百颗卫星,而其它的小型天体更是数以亿计,在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有数不尽的小行星和其它天体,而在柯伊伯带外围还有一个更加庞大的奥尔特星云,里面的小行星和彗星更是无法统计。

如果你认为太阳系很大了,那你错了,太阳系绕着银河系转,银河系的直径达20万光年,在银河系中像太阳系这里的星系至少有2000亿颗,太阳系相对于银河系那是忽略的存在,根本不算什么。可能你会觉得银河系好大啊,直径就达20万光年。

银河系隶属于一个超星系团,这个超星系团比银河系还要大的星系大概有100多个,若是以光速飞行,想要飞出这个超星系团至少需要2亿年。超星系团看上去很大了,但它上面还有老大,那就是超超星系团,它的覆盖范围可达5.2亿光年,它里面的星系无数,恒星更是无法统计。

如此庞大的超星系团在整个宇宙面前也是微小的存在,在整个宇宙中像这样的超超星系团也不知有多少个,人类现在能够观测到的宇宙半径大学930亿光年,我们现在还无法观测到宇宙的边界,而且宇宙还在快速膨胀中,每时每刻宇宙的范围都在扩大。

★渺小而又广阔的原子内部世界★

宇宙那么大,那作为人的眼睛无法直接观察到微观世界的原子有多小呢?原子的半经大小大约为10^(-10) m,一个用铅笔画的句号,由3亿个碳原子组成。可见有多小。即便原子已经很小很小,但它仍然不是组成世界的最基本单元,原子并不是一个致密的结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有很大的空隙事实上在一个原子中99.999999999999%的空间,如果把构成帝国大厦的原子中所有的真空都去掉,那么帝国大厦将会变成米粒一般大小。如果把构成地球上的所有人类的原子中所有的真空都去掉那么整个人类用一个汤匙就装下。原子虽然很小,但是宇宙中的一切都由它所组成。

看完这些,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呢?没错,那就是原子结构和宇宙结构如此的相似。

★原子可能就是一个宇宙,而我们认识的宇宙可能只是另外一个人类想像不到的超大物种身上的一个原子★

事实上,的确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宇宙是类似于原子的结构。科学家通过精密的仪器观察发现,当原子放大1000万倍之后,感到万分吃惊,原子核内有质子和中子,而这两种微粒都在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和一些行星围绕太阳,恒星围绕银河系运转等等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原子核就像太阳,而九大行星就相当于核外电子在围绕地球做不停运转,并且,更为神奇的是原子核径只有10^-15m~10^-14m,只占原子体积的千亿分之一!但是它的质量却占了整个原子质量的99.96%以上,而在太阳系中,太阳的体积是1.412 ×10^18立方千米,体积也正好占据整个太阳系体积的千亿分之一,质量也正好占据了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99.85%,就像被造物主精确的计算过一样。如果再把太阳系和银河系类比、把银河系和超星系团类比、把超星系团和整个宇宙类比都会得到相同的结果,很多人看到这里都感觉不可思议,感觉有点骇人听闻,但是原子其实就是一个独立的宇宙这个结论却是非常有可能的。

科学家认为在微观世界的尽头,就是人们常常所说的宏观世界,而在宏观世界之外,还有可能会存在着其他的世界,如此往复不断,连绵不绝,而我们可能就生活在一个原子当中。虽然说这只是实验中的猜想而已,并没有得到证实,但是这无疑也是科学发现一个重大的突破口!

好了,本期的话题就讨论到这里了,喜欢我的文章别忘了点赞加关注,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科学探秘007


与其说原子放大像一个宇宙,不如说像一个太阳系。毕竟大多数有此观点的人,都是因为觉得原子模型与太阳系模型极其相似。

认为原子放大就像一个太阳系,其实是因为你对原子模型认知还停留在60年前,或者是对初中课本中简化原子模型的印象太深刻了。

我们不妨来简单了解一下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看看我们认知中的它们到底长的什么样子?

太阳系到底长什么样子?

1766年,德国的一位中学数学教师提丢斯(Johannes Titius)提出一个公式,能够准确的描述太阳系各行星的轨道距离,1772年柏林天文台台长彼得(Johann Bode)将之归纳并公布于众,被称为提丢斯-彼得法则。

公式为:L=0.4+0.3×2^n

L:为太阳系各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以天文单位(A.U.)来计算。1A.U.=1.496x10^8千米,简单理解1个天文单位就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n:取值-∞、0,、1、2、3、4、5、6……由内向外分别对应水星、金星、地球……只是3对应的是火星外的小行星带。

提丢斯-波得法则的验证结果:

行星 n L 真实距离

水星 -∞ 0.4 0.39 (2^-∞ =0)

金星 0 0.7 0.72 (2^0 =1)

地球 1 1.0 1.00

火星 2 1.6 1.52

小行星带3 2.8 2.77

木星 4 5.2 5.20

土星 5 10.0 9.54

天王星 6 19.6 19.18

海王星 7 38.8 30.06

冥王星 8(?) 77.2 39.44

可以说除了海王星和冥王星,提丢斯-彼得法则与实际的行星轨道距离还是稳合得很好的。

但就是由于1930年发现的冥王星与该公式偏差很大的缘故,还是有很多人对其持否定态度,但作为帮助我们简化记忆太阳系行星轨道距离还是很有用的。



提丢斯-波得法则揭示了一个规律,八大行星的间距从里向往几乎成倍增长。它们之间的距离变化类似数学上的斐波那契螺旋线。

那原子内的电子运行情况也是这样的吗?

原子内到底长什么样子?

自从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以后,这个我们曾经认为的宇宙物质最小单位,一直是自然哲学领域的人气小明星。

大量科学家对它投入了前仆后继的研究,随后原子模型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史。

1803年,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个实心的小球;

1897年,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认为原子是一个镶有葡萄干的蛋糕;

1909年-1913年,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内是空的,并发现了原子核,提出了行星模式的原子;

1913年,玻尔继承并发展了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提出原子运行的能级概念;

1927年-1935年,随着量子力学的进一步发展,电子云模式的原子模型得以出现。

但由于量子力学过于复杂,在初中课本中,原子是以卢瑟福和玻尔的模型来介绍的。

这种介绍对于我们学好化学很方便、易记,但也潜意识中加深了我们对原子中电子运行轨迹的错误认知,认为它像行星一样公转。

这个过于简化的原子模型,看起来确实就像是行星环绕恒星一样。但实际上,电子完全以一种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在运动。

以上就是电子运行轨道的电子云图。红色的部分是电子出现的地方,黑色的部分是电子从未出现的地方。这和经典的轨道运行完全不一样,也是“不确定性原理”的必然结果。

电子不是在一个线性轨道上运动,而是在一个类似球面、锥面或其他曲面的内外运动,而不是在节面上运动哦,所以会有上面电子云图中明显的黑色区隔线。

每个电子在自己的能级层上,进行着量子态运动,表现为无处不在,就像一片云一样包裹着原子核,因此称为电子云。

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点:电子是如何跳过节面,或者说不通过节面而出现在节面内外的,这是通过宏观经典物理规则所解释不通的。说得玄幻点,电子就像通过四维空间,在内外穿梭一样,不然它怎么能做到呢?

这种神龙见首不见尾到处乱穿的电子,还像宇宙中的行星吗?

而且现在大家都知道,原子核还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夸克组成。这也不太像我们的恒星太阳。

显然原子内遵循量子力学的运动方式,与太阳系遵循经典力学的运动方式完全不一样。

就算把原子放大1亿倍,还是太小了。

质子的质量大约1.7×10^-27kg,即便放大1亿倍,也才1.7×10^-19kg。以元素周期表里最后一个元素118号元素为例,它的相对原子量为294,放大1亿倍质量也才294×1.7×10^-19kg≈5×10^-17kg。

而要达到一颗恒星的最小质量至少是太阳的7%,即2×10^30kg×0.07=1.4×10^29kg。

也就是说至少是一个最重原子的2.8×10^53倍。

即便达到这个倍数,我们再来看最近电子到原子核的距离,放大后是多少?

以最小氢原子半径的0.037nm为例,即0.037×10^-12km×2.8×10^53≈10^40km,而我们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1.5x10^8km。

所以,我们如果生活在这么一个最小恒星系,同时又离恒星这个远的星球上,绝对活不了,而且早就飘走了。


想法捕手


原子放大很像宇宙,宇宙可能就是其他宇宙的一个原子?可能是无限循环吧!一个星系或者宇宙可能就是另外空间的原子,或者组成部分!

以后我们也可能获得一种技术或者入口,将空间或者时间压缩折叠,将宇宙或者其外界的空间时间转化成适合我们可以理解或者发现的时空!

最后发现其实宇宙或者外部的时空可能就是我们认知微观世界的一部分,而我们的微观世界可能就是整个宇宙或者外部空间,这样无限的循环下去……

而人类的意识可能就是存在于宇宙或者外部时空中的意识思维而寄托于人类的大脑存在随着所寄托的人类肉体的死亡而转嫁于新生的婴儿,再随之消亡而转嫁,这样循环下去……

没有理论依据,纯是想象出来的!在都没有正确理论的支撑下,谁都可能是对的,若干年后的研究会证明,也会证明目前对的是错的,目前的妄想可能是对的,或者世界很主观,你怎么意识他就怎么样

1.原子

何为原子?原子就是物质构成的基本单元。但随着人类的不断研究开始发现原子还能细分,质子、中字、电子随即被发现。人们开始想到底这些微粒是以怎样的方式结合成原子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是什么呢?

物理学家们提出一个又一个模型,从道尔顿模型到枣糕模型、再从行星模型到波尔模型、最后到现代电子云模型。人类一直探索着原子最深处的奥秘,甚至发现了中子与质子也是可分的,这种更小的微粒称为—夸克!

但所有发现均与原子内部存在宇宙这一说法没有任何关系!!!

2.宇宙与原子

很多人不了解相关知识,总认为宇宙就是未知生命的一个细胞、或者说高维空间的一个原子!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真是这种情况那么必然会存在蛛丝马迹!然而人类至今没有发现宇宙有任何细胞类似的交流行为。

或许有人认为原子内部存在宇宙是因为一些巧合,例如太阳系的模型就与原子模型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本质的不同,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出来,但是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却是无法确定的!

而且这两个系统一个靠万有引力维持,一个靠电磁力维持,根本就是不同的东西。因此原子宇宙论在现在看来真的没有一丝的可能!宇宙也更不可能是所谓的原子!

原子是不是一个宇宙,宇宙是不是一个原子?支持这种假说的科学根据目前是没有的。说这是民科吧,又有一群人来喷你。但我还是坚持认为:“原子宇宙论是不对的!”支配宏观世界的力是引力,支配原子的力是电磁力,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学过物理学的可能都知道这么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我们的原子内部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不断运转的电子组成,与此同时,我们的宇宙中无论是太阳系的结构还是其他星系的结构都和原子的结构惊人的相似,于是就有科学家提出宇宙可能就是一个微观世界的观点。

众所周知,我们的地球围绕太阳运转,其他的七大行星也都井然有序的围绕太阳运转,如果把太阳比作是原子核,那么其他的八大行星就类似于原子核中的电子,是不是感觉和原子的结构很相似?

我们再来看看银河系,银河系中所有的天体都是围绕着银河中心的那个超大质量的黑洞运转,如果把这个黑洞看作是原子核,那么其他星体可以比作电子,这样的结构是不是又再一次和原子核的结构很相似?所以,我们的宇宙可能就是一个微观世界。

只是以人类的角度来看宇宙,宇宙实在是太大了,如果把整个宇宙缩小成一个原子般大小,或者把一个原子放大一亿倍,你再去仔细思考对比一下,你就会理解科学家这样的观点也许并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毕竟宇宙只是相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大了,也许在另外一个巨大的生物面前可能就是一个原子般大小,而我们可能就是这个原子内部的一个小小的类似于细菌的生物。

3.宇宙也不再是最大的概念。多重宇宙的概念,又被提出。

多重宇宙也叫多元宇宙,其灵感来自于量子力学。

在上个世纪,科学家在研究微观粒子的时候,发现每一个粒子在每次观测时都处在不同的状态。于是有一个脑洞很大的科学家提出:既然粒子可以这样每一个普通的粒子都可以随时有不同的状态,那么我们的宇宙是否也可能存在不同的状态呢?

这个想法一被提出就受到了很多人的注意和接纳,它不仅提出了观察这个宇宙的新视角,也很好地解释了宇宙之外是什么世界这个难题。

那么,如果多重宇宙真的存在,总共应该有多少个多重宇宙呢?

这个问题非常难,没有人能够回答,然而还是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猜测。

有科学家利用最近非常热门的弦理论进行计算,得出了结论:一共有10的500次方个多重宇宙。这是什么概念呢?换个说法,就是说有10万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如果懒得数我就告诉你,一共15个亿)个宇宙。

这个数字实在过于巨大,以至于如果把整个这些宇宙放在同一个时空的话,我们的宇宙可能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大。

而且有一些疯狂的科学家甚至直接就大胆猜测:其实我们的宇宙原本就只是一个原子而已!

这个想法十分玄幻,但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而且,由于原子内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的形式有点类似行星围绕恒星公转,也让很多人更加相信这个说法(当然,只是相似,其实机制完全不同)。

小编本人虽然不是完全相信这个说法,但是也不否认这个说法:也许我们的宇宙就是一个原子,所有多元宇宙所代表的原子组成了另一个宇宙,而那个宇宙又是另一个原子。而我们这个世界的每一个原子也都包含着一个宇宙,而不同原子之间的关系,就是多重宇宙之间的关系。

那么你的看法是什么?








自然物语科幻接力


“一花一世界”,一个原子放大1亿倍就是整个宇宙,这个说法目前谁也不能论证,所以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不是。一个原子的直径约为10⁻¹⁰m,属于微观世界;宇宙却有约930亿光年,是宏观世界。

而宇宙虽是宏观世界,却也是由微观粒子通过漫长的演化而来。如今宏观宇宙的一切物体也是由无数微观粒子的化合,微观粒子又是宏观宇宙物体的分解。换个角度看,宏观宇宙与微观粒子也没有什么区别,也就可以说微观的原子和宏观宇宙本质上是一样的。



最初的宇宙聚集在一个体积无限小的致密炽热的奇点内,这个奇点内到底是什么现今的物理定律也不能解释,只能说是未知的事物,但它内部的事物是现在宇宙中所没有的。就是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物质粒子的虚无…


不过最近的粒子研究认为,奇点内可能是正反粒子达到平衡的状态,在一种突发状况下,正反粒子却失去了平衡,于是产生了137亿年前的大爆炸。其实宇宙大爆炸只是比喻宇宙从一个体积无限小的奇点发生了超光速膨胀,巨大无比的能量一瞬间释放出来,从这股能量中逐渐演化出了时间、空间、粒子…

原子是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最小粒子,但可物理分解。一个原子的物理构成并不复杂,就是由原子核、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与中子构成,质子与中子又是由夸克组成。夸克是现在已知最小的基本粒子。


一个原子是不断运转的,原子核内的质子与中子也有各自的运行规律。原子核外的电子也是绕着中心的原子核运转不息。这样的运动与宏观宇宙中的星系运转非常相似,都是各天体绕着中心不停的做圆周运动。


可以说,原子放大1亿倍后与整个宇宙虽然不是完全相同,但相似度极高。


弄潮科学


人类身上的病毒,当使用抗生素后,病毒会进化,变得具有抗药性(环境改变导致病毒进行应对)。病毒是如何做到的,人类不得而知。但进化如此神速是确定的,人类能办到吗?不能因为你不能理解就认为病毒是简单生命,也许在病毒那个微观世界,它是非常智慧的生命体。他的智能也许不比人低,它能快速进化,也许是使用了它们的黑科技。

就像人类面临环境的改变,也会使用自己掌握的科技进行应对一样的。人类觉得自己很伟大,说不定人类也是更大生命体身上的病毒而已。人类看到的茫茫宇宙就是巨大生命体的一个部分,人类的视角只是管中窥豹。古人说:大象无形。当一个东西对你来说太大时,你根本看不到他的形状。就像人体之于细菌,宇宙(巨人)之于人类。

病毒的宏观世界,是人类的微观世界。人类的宏观世界,是人类寄主(宇宙巨人)的微观世界。


IT与隐私安全


纯数学计算,一个原子放大一亿倍远不是一个宇宙,原子直径大约0.1纳米,放大一亿倍就是1厘米,也就相当于一个玻璃珠大小,怎么可能是一个宇宙呢?

问题的本意或许是想表达“任何小的事物放大之后就很像一个宇宙”,或者说“把原子放大到太阳系那么大,原子内部就会和太阳系内部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有人经常会说“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很像”的原因。

如果你持有这种观点,很抱歉,只能说你的观点仍旧停留在半个世纪前,或者说对初中物理课的原子形象描述示意图印象太深刻了。通常情况下,课本上描述原子结构都会是原子核外面围绕着电子运动,就好像太阳外面有地球围绕着旋转一样!

不过那只是示意图,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如今我们知道,电子并不是围绕着原子核在旋转,而是非常随机地出现在原子核的周围,就像“电子云”。我们无法确定电子到底处于哪个位置,当然也就更不可能有固定的轨道了!

所以,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一点也不想。原子外面的电子运动是非常随机的,而太阳的行星运动轨道是固定的可以预测的。

原子就是原子,它是组成万物的基本单位,原子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不可分割的,我们的宇宙就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也不会是一个宇宙,无论放大多少倍,当然我们也更不可能生活在其中。

不过,如果你持有一种科幻甚至玄幻思想,一切都有可能,你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无需证据来支撑。在玄幻修仙的世界,你完全可以认为原子就是一个宇宙。不过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显然是不可能的,科学是很严谨的,讲的是客观实在的东西,而不是各种虚幻的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