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康熙为何要将一名70岁种田老汉满门抄斩?他是谁?

用户3708573253


崇祯皇帝上吊自尽前,将自己的嫔妃公主全部杀死,却让他的儿子们赶紧逃走;其中有三个儿子被李自成抓获,崇祯帝第五子朱慈焕是其中之一。后来李自成败亡,朱慈焕流落民间,以教书为业,娶妻生子,儿孙满堂,也算过得自在;不想他在古稀之年时被康熙抓获,全家被满门抄斩,自己被凌迟处死。康熙为何要酷刑处死古稀之年的朱三太子朱慈焕及其全家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断绝朱明皇室血脉,让反清复明的志士们失去希望,没有旗帜!

作为一代伟大的帝王,康熙皇帝深知国家的稳定远远重于一家人的幸福生活!朱慈焕及其子孙没有谋反的想法,也没有谋反的实力,但是他们有谋反的号召力,不杀他们反清复明的人就会打着他们的旗号造反。平定反叛一是要花钱,二要死人,而且死的人不在少数,权衡利弊之下,康熙作出了杀朱慈焕全家的决定。康熙皇帝宁愿背负被人骂成冷酷暴君,也不愿意冒朱家后人造反导致数万人死亡的巨大风险,可谓大智大勇。作为皇帝,就是要将一切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康熙杀朱慈焕只是在履行他当皇帝的职责。

朱慈焕如果隐居民间,好好活着,不要说出自己的身份,那么他可以善终,他的家人也能善终,但是他没有保守住秘密,最终祸从口出,导致全家惨遭杀戮,可谓悲惨。李自成兵败后,朱慈焕开始了乱世飘零,他遇到王员外收养他,供他读书识字;他又遇到胡员外将女儿给他,让他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可以说生于帝王之家的朱慈焕算是幸运的了,他没有像他姐姐一样被父亲砍死,也没有像他堂兄一样被煮了吃掉,更没有像他的几个亲兄弟一样被绞死。最终他自己酒后失言,暴露了身份,被清庭抓获,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康熙盛世的到来,使得政治局面日益安定,康熙为了争取民心,六次拜谒明皇陵,行三跪九叩之礼。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拜了明孝陵,他向大臣表示要查访一个明皇室后裔,来管理明孝陵。明显的是康熙说找明皇室后裔管理明孝陵只是一种态度,并不代表他真想放过明皇室成员;明皇室成员都死绝了,所以康熙才这样说;一旦冒出一个货真价实的明皇室成员,那一定是要斩草出根的。从南朝刘裕将晋皇室屠戮一空开始, 后世朝代都将前朝皇室杀绝,以防前朝复辟;可以祭奠前朝死去的帝王,但是不能容忍还活着的前朝后裔,这是千年传统了。


大秦铁鹰剑士


康熙将一名七十余岁的老人满门抄斩,这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不过这位老人并不是什么种田老汉,而是一位教书先生。

这位教书先生名叫王士元,他之所以被康熙抓捕并满门抄斩,主要是因为王士元一次酒后自称是明朝崇祯帝的皇子朱慈焕。王士元的房东张月怀听闻之后,就打算借机起义,拥立“朱三太子”(朱慈焕)。而僧人张念一听到消息后,也开始大举募集香火钱,说是要“助朱三太子起义”。

清廷很快得知了消息,立刻派人通缉并捕获了王士元,以及王士元的儿子和孙子。此时的王士元已经75岁高龄了。

王士元被抓后,自述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

王士元说他就是明定王朱慈焕,李自成攻入北京时,他才十一岁。崇祯将他交给了一名太监带出宫,并隐匿于民间。结果这名太监背叛,将他直接交给了李自成。

幸运的是,李自成没有杀他,而是将他交给了一名毛姓将领看管。清军入关后,毛将军先是带着他到河南种田,后来留下他独自逃亡了。他只能独自一人流浪到了凤阳,被一名王姓乡绅收为养子,改名王士元。

王士元十八九岁时,王乡绅病故,他被王家子孙赶出了家门,只能在一座佛寺出家度日。做僧人期间,他又结识了一名姓胡的余姚人,并被胡某招为了女婿。从此,王士元就以教书为生,迁徙于各地,不停的改换姓名,防止被清廷发现。

不过,最终他还是被清廷侦查到,并被抓获了。

王士元被捕后,还说他蒙清朝对前朝的三大恩,即诛杀流贼,替崇祯报仇;从不杀害先朝子孙(假的,清廷抓到朱氏子孙不论真假皆杀);还有祭奠明朝皇陵先祖。所以,他是不会造反的,更何况他已经七十五岁了。而且他也从未积草屯粮,招军买马,打造盔甲,占据城池。

但对于康熙而言,满清虽然已经立国六十余年,却还是对明朝朱氏后人非常忌惮,特别是对“朱三太子”。最后,康熙还是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应拟大辟,以息乱阶”,判王士元斩立决,儿孙全部斩首。

康熙的担心不无道理。从明朝灭亡的那一天起,以汉人为主的各族人所进行的“反清复明”活动就从未停止,这也是满清统治者从立国之初,到灭亡都一直头疼的事情。而满清所采取的手段也非常简单,镇压处决,可是每次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那王士元到底是不是“朱三太子”朱慈焕呢?应该不是。

按照《明史》的记载,崇祯共有七子,其中第二子、第六子、第七子早殇。朱慈焕排行第五,同样在四岁时夭折。7年后李自成才杀进了北京城,所以,王士元绝对不可能是朱慈焕。

崇祯七个儿子中,长大成人的只有三个,长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和四子朱慈炤。三人在北京城破后,均下落不明。

传说中,有说太子朱慈烺本来要前往大臣朱纯臣家躲避,但被李自成找到。山海关大战,朱慈烺随行。李自成败,朱慈烺被送给了吴三桂。原本吴三桂准备拥立朱慈烺为新帝,被多尔衮拒绝。吴三桂就带着朱慈烺到了山西,并在山西去世。还有说朱慈烺被李自成所杀,也有说南明弘光元年太子案中的朱慈烺就是真太子。总之,乱军之中肯定是死了。

第三子朱慈炯据传也被李自成抓获,并被封为了定安公。李自成战败后,下落不明。因此,很多人就打出了“朱三太子”的旗号,其实都是假的,名字都对不上。但是这个“朱三太子”却一直困扰着清廷。

第四子朱慈炤,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时,就已经下落不明了。当时朱慈炤才12岁,如果王士元自称朱慈炤,倒是有点可能。但是,王士元却自称朱慈焕,十几岁的孩子,怎么会不记得自己的名字。

推测这个王士元,原本想借“朱三太子”的名气炒作一下,捞点好处。他可能想,他都已经这么大年龄了,而且也没有造反的实际举动,康熙即使抓了他,为了收买人心,可能还会封他一个公爵、侯爵之类的闲散爵位。结果没想到康熙一点都不仁慈,让他白白搭上了全家人的性命。


奕天读历史


康熙是皇帝,咋还跟一个老汉过不去呢?事有蹊跷必有妖,仔细了解之下,才明白咋回事儿,原来这位老汉威胁到了清朝的稳定。

散落民间的皇子

明朝灭亡之后,励精图治崇祯皇帝倒霉啊,忙了半辈子成了亡国皇帝。最终他有七个儿子,在亡国的时候死了四个,最终在李自成兵败的时候趁乱跑了三个,哪三个呢?老大朱慈烺;老三朱慈炯;老五朱慈焕。

逃亡之后,三人浪迹天涯,过惯了舒服日子的的大太子朱慈烺,在流亡之中忍受不住煎熬,最终铤而走险去投奔了自己的姥爷周奎,过了几天好日子的朱慈烺,早忘了自己是亡国太子的身份,失去警惕的朱慈烺最终被他的舅舅们绑起来,扭送给了清廷请赏,这样一来就避免被牵连。

朱慈烺到死都没想到,这亲情如此不堪一击,可见他有多么不成熟,有此下场也怪不得别人狠毒了。

老三朱慈炯不知道去哪里了,他的下落一直是一个谜,清朝为此特别烦恼,因为朱慈炯一天找不到,一天就有反清复明的组织借着他的名号造反,此起彼伏,闹的清朝不得安宁。

老五朱慈焕,不同于老大,他能忍住民间疾苦,能够明白自己不能露面,更不能相信任何人,在老大的前车之鉴下,他肯定不会再选择去找什么姥爷、舅舅。他更倾向于学习老三,从此人间蒸发,过自己的余生。他和老三不同,他从来都不想反清复明,就想从此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朱慈焕逃亡之后,隐居于民间,在民间受到贵人相助,改头换姓,名为王士元。朱慈焕早民间生活,倒也衣食无忧,毕竟是一个皇子,从小读书,凭借自己的文化,在民间做教书先生,也算受人尊敬。

一言不慎

时间荏苒,有如白驹过隙,等到朱慈焕70多岁的时候,他早已习惯了自己的生活和身份,小心翼翼几十年的朱慈焕,逐渐开始忘记了自己原本的身份。一时大意的朱慈焕在和朋友酒后聊天的时候,不小心泄露了自己的身份。

尽管朱慈焕酒醒之后十分后悔和懊恼,但还是安慰自己,毕竟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如今清朝已经稳定,不会把自己怎么样了,于是朱慈焕放宽了心。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有一位念一和尚得知了此事,于是反清复明的念头冒了出来,这位念一和尚就打着朱慈焕的名号,造反了。

朱慈焕一听,心里大惊,他知道自己给自己惹祸了,于是带着家人,全家迁徙,找一个新的地方落脚。

狡猾的清廷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康熙皇帝祭拜明皇陵。说道康熙祭拜明皇陵这件事儿,由来已久,大清朝是推翻了明朝建立政权,为什么清朝皇帝却时常祭拜明皇陵呢?因为他们清兵入关,为汉族所不容,为了稳固统治,清朝的历代皇帝都会做做样子,表现出对前朝汉王朝的怀念与尊重。

康熙尤其会用此套路收买人心,甚至还发出了一个信号,他说:“寻找明朝皇族后裔,封官,让他们守陵吧。”一句话说出来,让天下人都觉得康熙宽容大度,前朝恩怨,尽释前嫌。这样的态度传到民间,自然也传入了朱慈焕的耳朵,年迈的朱慈焕幼稚的以为清朝已经忘记了他们与大明朝的恩怨,就算找到自己也没什么,能为祖宗世代守陵,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朱慈焕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他全家老小被清军抓捕,朱慈焕仍抱有幻想,做定了给祖宗守陵的准备,结果却没能如愿,最终朱慈焕全家被斩,他被人被凌迟处死,享年75岁。

康熙杀朱慈焕,就不怕汉人不满吗?就不怕他拜祭明皇陵的安排成为笑谈吗?他当然怕,所以他杀朱慈焕的理由不是清除前朝余孽,而是抹黑朱慈焕冒充“朱慈焕”,以他冒充前朝皇子的罪名,将其全家处死,断了崇祯最后的血脉,然后还继续拜祭明皇陵,估计拜祭的时候,康熙会窃笑也说不定。



野史日记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嘛种田老汉啊!一惊一乍的,人家那是一位教书先生。你唠嗑可唠到了鼻梁骨上边了,跟那逮了这么一句。

这七十岁的老汉他可不是别人,是老朱家留下的唯一的一根苗,就这最后还是没有逃过康熙的毒手。

话说康熙这人,天天的给朱元璋上坟,以表达自己个的满清是继承了大明的国祚,样子做的是不错,这不还给崇祯帝那临时的坟头修缮了修缮。可回头知道了崇祯还有个儿子在人间,这翻脸比翻书都快,随随便便弄一个连小孩子都哄不了的由头,从上到下将崇祯这儿子的家给血洗了。

这就是康熙这仁皇帝的做派。

那么这老汉是崇祯的那个儿子呢?

是老四。话说当年,北京城这地被只能统领个先锋营的李自成给破了之后,崇祯这就把自己的女儿老婆杀了,感觉自己个也无颜面对天下父老,这就吊死在了煤山上了。

但人这物件,对于子嗣看的比较重,想着自己是不行了,但儿子还在,这就想着咋也留条后不是,这就把太子,皇三子以及皇四子藏到了公卿贵戚家里边。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最小的皇四子比较幸运,他在出来的时候和哥哥定王一家伙就走散了。

出城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大明的将领,这将领就带着皇四子跑到了河南,在这嘎达生活了一年有余。

后来满清政府要查流贼,这事对这将领触动挺大,自己个跑了。那么就剩下皇四子,他压根就没有生活能力,毕竟当习惯了皇子,所以这就开始乞讨流浪。

他这眼里边也没有啥目的,依靠着本能想回凤阳看看,看看自己家的祖地,这就流浪到了凤阳。

话说凤阳这块地毕竟是老朱家的老家,前朝的官在这块也是有的。这其中有一个姓王的给事中,就瞅见了这皇四子,这就把他收养到了家里边,还给他取了个名字叫王士元。这名字倒过来念就是原来是王。

但这给事中毕竟年龄大了,没多久也就死了,这皇四子一下子也就无依无靠了,又开始流浪。

咋说呢?这皇四子虽然命不好总是在流浪,但运气却不错,到了浙江这块又遇到了一个姓胡的前朝官员。

这人就把自己个的女儿嫁给了皇四子,打这里起皇四子算是有了着落,有了家。

从这里大家伙可以看出来,大明很多官员还是很向往大明的,就算是冒着杀头的罪,他也愿意庇护老朱家的人,老朱家余恩还是在的。

这也是为嘛满清小三百年的统治,总是有人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和满清对着干。

后来的事

原本这样安静的生活下去也就得了,那么到了皇四子已经成为了七十五岁的半大老头子的时候,家里边是一妻一妾,六个儿子三个女儿外加一个小孙孙,算是个大家庭了。

而皇四子对自己个的身世也是绝口不提,但他这人给娃娃起名的时候,这就露了馅了。

他是按照老朱家的家谱给儿子取的名,和字辈,您要说这也行,这都满清了,也没规定给娃娃们起名字,不能起和字。

但他太执着了,非要给最后一个字加个土字边,咱就说了一般的老百姓给自家的娃娃起名字不会起这种过于生僻的字的。

他又是和字又是土字边的,有心人往老朱家的族谱上一瞅,没跑就他了,崇祯的娃。

于是有一个叫念一的和尚就打起了他的注意,扯着他的旗号开始造反。

得咧,这事就被打明了,这念一也完蛋了,皇四子也被抓了。

康熙还想确认是不是真的。

“这事是真的,俺就放了你!”

皇四子还是太单纯了,他就想这康熙都给自家老祖宗上坟了,还能把他咋样呢?所以也就一五一十的说了,他还反复的强调自己个压根就没有参与造反。

好了,这事确认了,康熙可就翻脸了。他知道这皇四子是真的,但要杀这人却不能用皇四子的真实身份来杀。

他这就故意的把皇四子和皇五子的身份进行了混淆,而这皇五子在大明的官方记载中有死亡记录。所以就说这皇四子是假的冒充人家老朱家的根,所以最终这皇四子一大家子女的逼着自杀,男的全部剁了脑袋。

只有一个小孙孙朱钰宝下落不明,有人说死在了杭州的监狱里边,这事也没地印证去,总之这一大家子算是完了。

这事在《鸡林旧闻录》和《清实录》中都有记载,有兴趣大家伙可以翻翻。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康熙是为了自己爱新觉罗的满清江山才把这个70多的种田老汉杀了的。这个老汉,不是普通的农夫,他还是崇祯的第五个儿子朱慈焕,民间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他的身份和名号又给他制造了一个身份叫“朱三太子”!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十二岁的朱慈焕被李自成俘虏,其他皇子全部被杀后来李自成兵败,朱慈焕趁乱?等着一位姓毛的将军逃到了河南,以种地为生。 当时的满清一直在查找流落民间的明皇室成员,姓毛的怕朱慈焕连累自己,所以把朱慈焕给丢下自己又逃跑了。

无依无靠的朱慈焕靠着一路乞讨到了朱元璋的老家凤阳,遇到一位姓王的乡绅。乡绅见他眉清目秀,气质不凡,不像平常人家的孩子,便问他来历。单纯天真的朱慈焕将自己的身世告诉了乡绅。

乡绅是明朝旧臣,见堂堂大明的五皇子落魄到如此地步,当即落下泪来收留了他,还将他的名字改为王士元。不幸的是五年后乡绅病死,王家也跟着落寞。

朱慈焕为了生存,又过上了四处讨生活的日子。后来流浪到江南落发为僧,朱慈焕本就想着在庙里过一辈子得了,但是一天一位姓胡姓乡绅到寺庙上香,见二十岁出头的朱慈焕相貌英俊,气度非凡,很是喜欢,劝他还俗,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之后,朱慈焕便在浙江安家,以教书为生。成家后十分小心,处处谨慎。从来不对人坦白自己的身世,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搬家。由于朱慈焕的小心谨慎,得以平安无事地生活了五十多年,育有三子两女,还得了孙子。

公元1699年,康熙为了赢得民心,拜谒明皇陵后对大臣们说:“朕想找一位明朝后裔来管理明孝陵,并授予他官职。”朱慈焕知道康熙的这一旨意后,很快便识破了康熙的阴谋。康熙此举不光能赢得民心,还能找到明朝后裔以绝后患,是一石二鸟的妙计。

小心了一辈子的朱慈焕没上当,心里却放松了警惕,紧绷了五十多年的心弦稍微松了松。有一天,朱慈焕与一老朋友喝酒,无意中透露了自己的身份。这一消息很快便传了出去,于是便被那些反清复明的给利用了。他们打着朱慈焕的旗号造反,朱慈焕瞬间感觉大事不妙,于是举家潜逃,躲了两年还是被抓住了!

康熙下旨的本意就是找到明皇室后裔,如今真正的朱三太子就在眼前,他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好也罢坏也罢!他必须死,但康熙又怕别人说他错杀好人,说朱慈焕冒充明朝皇子,应当凌迟。

朱慈焕被割五百多刀而死,享年七十五岁!他的儿子和全家也被杀死!

可怜朱慈焕躲藏一生,仍然未逃一死!


小伙子别放弃啊


因为,这个75岁的普通种田农夫不是别人,正是崇祯皇帝的第五子朱慈焕,后来很多人都把他当做朱三太子,这当然是有误的。

甲申之变中,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尽前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五子朱慈焕)托付给太监,希望他们能趁乱逃出皇宫,延续大明皇室血脉,复兴明王朝。可是在逃跑之中,由于年龄太小,涉世不深,还是被李自成抓住了。李自成如获至宝。局势变化太快,不曾想山海关一战,李自成被清军大败,三位皇子因战乱再次走失。 结果太子朱慈烺被多尔衮抓获,不久就被杀害。三子朱慈炯,下落不明,朱三太子成为历史悬案,也是牵动清朝统治者敏感神经的一大问题,可能是这样,康熙连75岁的五子朱慈焕都不放过,凌迟处死,全家抄斩。曾经六次拜谒朱元璋陵寝,并且行三跪九叩大礼的的康熙帝,这时表现出了他的险恶与奸诈。

话又说到这位五子朱慈焕,逃出清军的搜捕后,他一路乞讨,被一个姓王的前明官员遇见,见皇子沦落至此,于心不忍,便做收留,改名为王士元。后来,王绅士去世,家人不敢收留他,只好继续流浪,最后落脚到浙江,此间还当起了和尚。这时五子朱慈焕已经20出头了,全身焕发着青春的气息,前明皇室的气质一点也不少。后来,一位胡姓乡绅到庙里祭拜,见朱慈焕气宇轩昂,不同凡响,于是劝其还俗,还把女儿许配给了他。婚后生下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如果日子一直这样,到也相安无事,埋名隐姓到白头,一家人其乐融融,回归生活本源,也是极好的。

然而几十年过去了,人难免大意,也会想起之前的事情,已经75岁的朱慈焕就把自己的身世跟多年熟悉的村中哥们说了,就是这一说直接引来了官府,最后在山东被官府抓获,判处凌迟处死,可谓非常悲惨。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


秦右史


理科男答历史。

康熙要将一个人满门抄斩必定是有理由的,而他杀70多岁的种田老汉,也是迫不得已。

因为这个老汉来头实在太大了,并且还有非同寻常的号召力,所以一定是要杀他的,不仅要杀他,还要连同他的子孙一起杀。

这个种田老汉是明朝的人,身份不一般,皇家子弟,他就是崇祯皇帝的第五个儿子朱慈焕。

在清朝修订史记的时候,将他给写死了,5岁夭折,其实是因为明灭亡后,找不到朱慈焕,所以才写成夭折的。

朱慈焕不仅没有死,还活得非常好,就是生活上再也没有曾经当皇子时那么潇洒了。

朱慈焕是公元1633年出生的,在公元1644年甲申之变的时候他才12岁,因为明已灭亡,父亲崇祯帝也已身死,所以他只能逃跑。

在逃跑过程中,和兄弟走散,最终朱慈焕来到河南。一开始他身边还有一个将领,但是因为清朝抓的太严,那个将领再次逃走,这时只剩下朱慈焕一人流浪。

一年后,朱慈焕遇到了明朝老臣,并且跟其改名换姓为“王士元”。在这里呆了四五年后,王家出变故,无奈朱慈焕再次出走,后进入一寺庙削发为僧。

有一次,朱慈焕偶然间结识了一位明朝后裔,相谈甚欢,这位明朝后裔劝朱慈焕还俗,并将女儿许配给他,同时还获得了一份工作私塾教书。

朱慈焕就这样和妻子生儿育女,安安稳稳的生活了大半辈子,直到公元1705年,朱慈焕认识了一个老先生,姓张,这个人暴露了朱慈焕的身份,导致朱慈焕的妻女自尽,子孙被捕。公元1708年,朱慈焕也被抓。

同年,朱慈焕被凌迟处死,而其子孙皆死于狱中。康熙帝为此感到很惋惜,因为朱慈焕此时已经75岁高龄了,他不可能再做谋反之事,但是奈何他是明末皇帝的儿子,所以肯定心有不甘,怀有谋反之心,于是康熙帝只能如此。


理科男读历史


且与你一起分享这个故事吧!

当年清康熙皇帝为何凌迟70岁老农,并滿门抄斩。原来这位老汉,竞然是明崇祯皇上的儿子一一朱慈炯。

(一),当年闯王李自成進北京,明皇崇祯煤山自缢身亡。临死前杀死妻女,并让三个儿子化妆逃命,为大明留下一絲希望。

(二),这三个皇子分别是太子、永王和定王朱慈炯。但李自成进北京后并未伤害三位皇子,并封王优待。口号是:"克复神京,奠安宗社,乾坤再整,日月重光"。而后帶领三位皇子讨伐吳三桂,结果吳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溃败,三个皇子各自逃命去了。

(三),结果太子投奔了外祖父周奎,可这个老混蛋为保命,把太子献给了多尔衮被杀了。永王在逃难中被当做叛军被杀,幸运死里逃生的就剩朱慈炯了。

(四),当年朱慈炯和一位明将姓毛的逃至安徽以农为生。后来清军清查流寇,姓毛的自逃,朱慈炯又成了流浪儿。再后来朱慈炯被明朝旧臣王给事收留,并改姓王。又成了教书先生,后结婚生子务农为生。

(五),清康熙知道后,可吓了一跳,原来朱慈炯还活着都70多岁了,并有后代,这可是崇祯的嫡了呀。随即将朱慈炯凌迟处死,并滿门抄斩了全家,就此明皇崇祯的后代全部覆灭。








贾全贵


开门见山的讲,古稀之年还能让一国之君寝食难安的人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前朝残党余孽了。

毕竟这样身份的人总喜欢组织联盟,盼望有朝一日复辟江山。没错这康熙将之满门抄斩的正是明朝的“朱三太子”朱慈焕。

甲申之变,前朝皇子流落民间。

众所周知,明末清初有三大政权,即大明、大清和李自成的大顺。三权对立,但初期清、顺的目标都是明。

崇祯帝一生子嗣不少,但儿子只有7个,且老二、老四、老六年纪轻轻就殇了。朱慈焕本排行第五,因和老三朱慈炯同岁,所以民间又称“朱三太子”。

崇祯十七年也是明末甲申年。三权相争愈加激烈,清、顺两股势力南北夹击,而大明气数将尽,朱由检再勤政爱民也已经回天无力。

这一年的三月二十九日,李自成率领大顺军队攻入北京。走投无路之际,崇祯帝下令处死后宫妃嫔子女以免遭凌辱威胁,将太子等人放出宫去。

随后和太监王承恩一同自尽于紫禁城北面的万岁山(又称煤山)寿皇亭中,自此统治了277年明朝彻底覆灭。

出了宫几个皇子到处躲避追杀,除朱慈焕外全都下落不明。而朱慈焕此时也年仅12岁,后来被李自成抓了起来。不过李自成并没有杀他,而是把将他作为诱饵和威胁。


于是朱慈焕开始跟着李自成南下进军,不过消停日子也没过多久,李自成就被北边来的清兵打败了,朱三太子自此开始了漂流记。

很快朱三太子未死的消息传散开来,不少人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开始起义,招兵买马。

而真正的太子此刻正在乞讨,讨到了先明官员一王姓乡绅家中,表明身份后被其收留,并改名王士元。

后来乡绅病故,他只好出家,因为自幼读书又是皇室子弟气度不凡,被人瞧上还俗做了上门女婿。

年过七十还没没逃被抄斩的命运!

为了谋生,朱慈焕做了教书先生。此时成了家的他,有妻有妾,有儿有女,日子过的倒也惬意,他一早已经将自己当做寻常百姓,将秘密埋在了心底。

不过他的名头在外,反清的人打着他的旗号躁动不安,十几个朱三太子真真假假不消停。

这可让康熙寝食难安,于是下令招降追捕,可朱慈焕哪敢相信康熙放出的橄榄枝啊,只好打一枪换一炮,一大家子到处避风头。

可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朱慈焕本该荣华富贵确落得如此下场,守着秘密把脑袋在裤腰带上系了几十年,怎能不憋屈。

一日他和友人把酒言欢,酩酊大醉之际将秘密说了出去。于是消息泄露被反贼利用,一时间将康熙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不得已朱慈焕再次举家逃亡,可这次没逃开,在反贼起义失败后,七十五岁的他终于落网。

被捕之后,朱慈焕老老实实交代,强调自己啥坏事也没做,对大清大加赞美,一把年纪的他在牢中战战兢兢,审问他的官员也觉得他无辜,对他很是关照。

可身份已是事实,康熙最后并没有放过他,下一道圣旨:

“朱三即王士元,着凌迟处死。伊子……俱着立斩。”,朱慈焕因“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的罪名被满门抄斩。

康熙这个人还是善良的,可为何不放过一个老人呢?甚至斩草除根?这也可以理解,他活着就会有人利用他的身份血脉造反,数十个朱三太子就是先例。
只有满门抄斩,将血脉一扫而光,才不会给人可乘之机,一代帝王不得不狠,朱慈焕也是真悲催啊。


史之策


历史上康熙平白无故砍杀一个种田老汉?怕是说的不全面吧,这一老汉可并非常人,他拥有朱家的血脉,为朱元璋的后裔。

当年朱由检吊死煤山,临死了,将自家的老婆女儿一个个的都给砍了,让自己的儿子们赶紧跑,跑的越远越好。抱着终有一日自己的儿子能够复国的最后一丝念想,朱由检吊死在了煤山。

朱由检死了,却是留下了三名皇子。

朱由检吊死煤山,留下的皇子有三人,其一为太子朱慈烺,二为三皇子慈炯,三为老五朱慈焕。

三名皇子,也是趁乱才能够逃了出去,当时闯王率领数以十万计的农民军进攻北京,城中到处都乱糟糟的,这三名皇子也正是趁着混乱逃了出去。

朱家三位皇帝,在逃走之后也渐渐的分开了,分成三个目标总比被一网打尽强,太子在逃离之后,选择了投奔自己的舅舅,当时清军已经南下入关,明眼人都知道,南明朝廷即使还在,大清也已经赢定了,经过权衡之后,太子被送了出去,成为了政治筹码。

太子没有了,康熙也不得安宁。大清著名的朱三太子案,困扰了康熙数十年,即使是后来的雍正乾隆也难免受到朱三太子的侵扰。

但朱三太子到底是谁却没人知道,朱三太子在哪里也是一个谜,虽然看似三皇子应该是朱三太子,但这名朱三太子却像是杀不尽一般,杀了一个又一个。

其实朱三太子早就不单单是一个人了,朱三太子更多的是一个旗号,一个明朝爱国人士打响的,用以反对清朝统治的旗号。

最后的朱三太子,想必也便是那名最后被杀的七旬老汉,朱慈焕。

朱慈焕没什么复国的心气,逃离北京之后也是被前朝爱国将领收留家中,辗转之下,朱慈焕不仅没有流浪堕落,反而是过上了曾经想都想不到的平常人的生活。

最终,朱慈焕得到了前朝一名给事中的帮助,不仅迎娶了其家中小姐,更是继承了他的家产,得到了王士元的名字。

本就是亡国皇子,朱慈焕非常珍惜难得的平静生活,娶妻生子,再凭借着曾经的学识教书育人,岂不妙哉。奈何晚年的时候,一次醉酒之下,朱慈焕最终却是将自己埋藏了多年的秘密吐露了出去。

大清统治者对待朱家后人,其实表面上还是非常宽容的,甚至是康熙本人都偶尔会去祭奠明朝宗庙,这样的大清,为何却是要杀害朱家最后的血脉呢?

首先,康熙等皇帝的仁德,只不过是做表面功夫而已,若是真的出现了朱家血脉,他们未必就不会动手。

其次,朱慈焕被一名和尚给害了。朱慈焕是朱家五皇子的事情被一名名为念一的和尚知道了,这名和尚竟然利用朱慈焕的名字,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又一次开始揭竿起义,这已经是不知道第多少批人打着朱三太子旗号反清复明了。

念一最终自然是兵败身死,连带着把朱慈焕都给带了进去。

在被康熙得知以后,朱慈焕立马便被抓了起来,此时的朱慈焕,已经是七旬老人,想必也活不了几年了,奈何在生命的尽头却又出了这档事,害了自己,害了自己一家老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