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項羽贏了,那麼那個時代不叫漢朝,會叫什麼朝?

樊溢明


楚漢之爭,如果項羽贏了會是怎樣的局面?

闡釋君認為,會誕生一個王朝,但或許不是楚王朝。

上天給與項羽太多次機會成就統一霸業,但是項羽卻只想作他的西楚霸王,去做一名穩定社會的警察,一個活的核武威脅,使他國不敢造次,而不是去統一天下,成就帝業,在問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知道項羽想要贏嗎?

很多人或說當然想贏,誰會喜歡輸,但我們把輸換個名詞或許就可以接受,就是生活富有挑戰,項羽十分聰明,讀書識字他認為只是簡單的識人,沒有挑戰,學習劍術,對於萬人敵的他來看,不及一個拳頭下去打人方便快捷,當時能接下項羽一拳的十分少,學習兵法,在瞭解大概後,他認為只要有他在,一馬當先,誰人可檔,他對嗎?也對,錯了嗎?也卻是有錯。一場鉅鹿之戰證明他是對的,然而在垓下卻又證明自己錯的多離譜。為何如此矛盾因為他是項羽。

在鉅鹿之戰時,他的對手是秦朝的正規軍,是將匈奴驅逐的長城軍團,王離更是秦國大將王翦直系後代,有兵有將,卻依然大敗,可見項羽用兵之勢。項羽是“兵家四勢”之一,兵形勢的祖師。對於兵法完全可以自成一派。在同等人數下能夠正面擊敗項羽,恐怕霍去病復活,李靖穿越,都不敢有這個自信。可見上天對項羽的眷顧。在成為楚軍的上將軍後,他完全有機會,有能力,逐步瓦解反秦聯盟,進而統一天下。但在滅秦之後,他卻大規模誅殺秦人,焚燒秦王宮,這是一種炫耀和洩憤,但是也是向帝王之位說拜拜,項羽向世人說明了一件事,別惹我我不爽就要殺人,也告訴世人我不需要仁義道德,人心所向,我要的是我自己喜歡。大火燒了咸陽三個月,也燒了關中人的心,那個時代,關中地區因為在秦國長期經營下十分富饒,項羽就像土匪一樣,來了就走,如此看項羽能贏?分封十八路諸侯王,把好不容易統一的天下再度分裂。

項羽大封天下,假設劉邦沒有贏,按照當時的情況發展奪得天下的也會是劉邦的後代繼承者

項羽喜歡群雄之中稱霸,而劉邦志在統一華夏,我們一直喜歡稱呼那段時間為秦漢,一方面因為時間上的連貫性,另一方面因為漢朝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秦朝的制度,劉邦在進駐關內不是劫掠錢財和屠戮秦人,而是優待,秦人內心已經傾向於劉邦,隨後劉邦封為漢王很大程度上的兵源有來自於關中。劉邦在地理位置上其實十分佔優勢。當時劉邦擁有蜀地和漢中的領地,他需要的是關中之地,到那時整個華夏的西部地區就屬於劉氏集團

隨後在居高臨下逐步蠶食,而關內提供了充足的兵源,足夠劉邦的幾次失敗,而項羽卻經不起失敗。所以即便項羽贏了,在項羽死後假設楚國後人有取天下之志還好,假設沒有未來天下之主依然會是劉氏。


闡釋君


楚漢爭霸,劉邦贏了叫“漢王朝”,那麼項羽贏了會叫什麼呢?在帝國通史看來,如果是項羽贏了,依舊是楚漢爭霸前的形態,並不會有太大的變動。

首先、項羽不是沒贏過

項羽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稱號――“西楚霸王”,這一點大家都知道。但要知道西楚霸王是諸侯王之首,其他的諸如漢王、齊王、雍王、魏王等人,都是項羽封的!

是不是很意外?還有更意外的,先從當年項羽率兵伐秦來說。公元前207年,秦將章邯率大軍四十萬之眾圍攻趙國,被起義軍推為楚王的懷王派遣主將宋義、次將項羽、末將范增等人率軍五萬增援趙國。行軍途中,項羽斬殺了宋義,大軍把持在了項羽和范增手裡。

藉著五萬精兵,項羽一路所向披靡,而因為斬殺宋義,懷王立項羽為上將軍!項羽九戰章邯,大破秦軍,隨後北上同諸侯將一道斬破秦軍、殺秦將,大秦元氣大傷,無力迴天,項羽威名大震。

“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諸侯將覲見項羽,跪地進入,為什麼呢?因為項羽的能耐遠在眾人之上。召見之後,項羽再次成為了上將軍,注意這次是諸侯將共同的上將軍,而不僅僅是楚懷王的上將軍。試問,項羽沒贏嗎?當然贏了,但是贏了之後項羽幹什麼了呢?

大肆分封!這就是“西楚霸王”的來源,大破秦軍之後,劉邦幹什麼了?入函谷關!而項羽則在享受勝利的果實,載歌載舞。隨即有了鴻門宴,而後項羽分封了十八路諸侯王,劉邦就是其中之一。其後才有項羽殺“義帝”,諸侯王攻項羽,劉邦率盟軍60萬以四面楚歌之態勢使其隕落。

劉邦志高,項羽霸道

相比於項羽,劉邦則顯得穩重了許多,在對陣章邯之際,劉邦懂得避重就輕,能夠審時度勢。項羽大破秦軍,劉邦則已進函谷入咸陽,大肆斂財擴充軍費。

身逢亂世,有一支軍隊固然重要,但軍費則更為重要,因為軍隊的供給不能考掠奪百姓。劉邦可以選擇掠奪百姓,但那樣就無法贏得民心,又如何贏天下?

劉邦從項羽鴻門宴之際便看出項羽的遠見,而項羽大肆分封之時毫無保留,還掩耳盜鈴把劉邦分在巴蜀,說是蜀道難,但巴蜀之地可是天然的良田!而且項羽是後知後覺,如下例:

十一月中,項羽果率諸侯兵西,欲入關,關門閉。聞沛公已定關中,大怒,使等攻破函谷關。

其次,劉邦很清楚軍費的珍貴性,兩軍對壘說到底打的還是錢,將士需要糧餉。而項羽並沒有清楚的意識到這一點,劉邦預料到了。項羽打章邯的四十萬大軍,勞心勞力,損兵折將,而劉邦瞅中時機入函谷關,秦王宮的金銀財寶全成為了劉邦的軍餉。如此看來,項羽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豪氣,但沒有成為帝王的謀略。

綜合來看,項羽前期之志不在皇帝,而當志在皇帝之時,劫殺義帝之際,卻已物是人非,自己成為了眾矢之的。“大楚王朝”,終不過是夢一場。


帝國通史


其實項羽本來就贏了。

贏在劉邦之前,在劉邦漢朝建立之前他就贏了。

那時候的項羽雄視諸侯,其他諸侯都臣服在他的腳下。

這時候如果他有劉邦的頭腦,能夠誠心納諫。

在關中稱帝,然後用計謀一個個滅掉諸侯,不是沒有可能。

但他身為舊貴族,目光也就停留在東周諸侯時期。

他連周天子都不想做,就想衣錦還鄉。

不是沒有人勸他,留在這裡,建立帝業。

結果他說了那句名言:“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那個勸他的人也說了一個成語:“沐猴而冠”

結果這個人被扔到鼎裡給煮了。

誰還給他再提建議。

於是按照他自己的想法,他成了霸王,給諸侯一人一個地方,他自居國際維和部隊的司令。

這就給了劉邦機會。

所以:

第一:項羽贏過,他的構想就是把當時的天下分裂成一塊塊,如果他的構想成立,現在的亞洲可能就跟歐洲一樣,小國林立。

第二:項羽的構想不可能成功。因為亞洲和歐洲地理環境不同,地域環境沒有那麼被山區相對分割得那麼明顯,還有當年秦始皇通一文字和度量衡已經為天下一統奠定了基礎。大一統是中國歷史的趨勢。

第三:項羽的國號叫什麼,當然是楚了。


錦翼


楚漢爭霸前,項羽一共封了十八個諸侯王,先分清敵我陣營和中立派,再談怎麼應對。

親信】臨江王共敖、九江王英布、濟北王田安、河南王申陽、殷王司馬卬和燕王臧荼這六個諸侯王都跟項羽參加過鉅鹿之戰是親信。

【敵人】漢王劉邦、西魏王魏豹、韓王成、代王歇、遼東王韓廣這五個諸侯王要麼封地偏遠要麼封地被削減對項羽最不滿。

【中立派】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常山王張耳、齊王田都、膠東王田市、衡山王吳芮這七個諸侯王實力弱小,屬於牆頭草誰強大就跟誰。

分清敵我之後,敵人自然是要消滅的,漢王劉邦、西魏王魏豹女、韓王成的領地漢中郡、巴郡、蜀郡、穎川郡、上黨郡、太原郡這六個郡歸項羽直接管轄。

代王歇、遼東王韓廣的雲中郡、代郡、雁門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分給中立派諸侯王,其中衡山王吳芮跟隨項羽很早,並且是九江王英布的岳父封地可以不變。其餘諸侯王的封地隴西郡、北地郡、上郡、內史、恆山郡、邯鄲郡、鉅鹿郡、臨淄郡、膠東郡、琅琊郡這十個郡也歸項羽直接管轄。

加上項羽本身有的十個郡,這樣總的算下來項羽直轄的郡就有二十六個郡,然後遷都長安,彭城做為陪都。既有關中巴蜀之險又有關東之富,可以牢牢壓制住剩下的十三個異性諸侯王。

如果時機巧合,還可以學習下歷史上劉邦的做法,逐個逼反異姓諸侯王,將他們的封地分給項氏子弟,再配上漢武帝劉徹的推恩令 ,項羽的大楚王朝或許真的可以取代漢朝。


來自邊境之光


首先項羽並不適合做一個君王,因為項羽的英雄氣概太重了,當個大將軍,統領全軍,領兵打仗可以,然而君王肯定要具備,冷靜的頭腦,運籌帷幄,但是項羽喜怒無常,易衝動,意氣用事,還多疑,謀士范增,跟隨他多年,劉邦一個小小的離間計,項羽就容不下他了,最主要項羽殘暴,活埋秦20萬大軍,而且還愛好屠城,綜合項羽是不會給天下老百姓帶來好日子的,話說回來,如果項羽贏了,那麼叫楚王朝,也有可能叫魯王朝。

第一點,項羽的身世

大家可能都認為項羽是楚國人,畢竟他自封西楚霸王嘛,但是根據【左轉】記載,魯僖公十七年(公園前643年)。魯滅項,項地歸宿於魯,為了紀念故國,項氏先祖以國“項”為姓氏。而且項羽生前第一次被封,是被楚懷王封魯王,項羽死後劉邦平天下,唯有魯不降漢,後來久攻魯地不下,還是謀士張良獻計,後葬項王,則魯地盡歸,劉邦就讓大軍發喪,以魯公之禮,葬項王谷城,最後魯地降漢,所以有可能項羽念先祖為魯國人,會建立國號魯。

第二點,項羽是楚國人,有家仇。

項羽是楚國人,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在秦掃滅六國時,楚國被滅,而項燕在戰鬥失敗自刎身亡,含恨死去,對自己祖父的離世,項羽非常憎恨秦國,所以贏了要建立楚王朝。

第三點,亡國恨

從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從司馬遷史記中就可以看出,秦滅楚,致使楚人成為亡國奴,並且楚人受到秦人欺壓,即使楚被滅只剩下三戶人家,也必是楚人滅秦,同時說明楚人非常憎恨秦國,不過後面項羽鉅鹿之戰,打敗秦國,到最後都一一驗證了,身懷國仇家恨的項羽如果贏了,很大可能建立楚王朝。


九月笑佛


這個問題西域小夥談自己的幾下觀點:



第一、項羽簡介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第二、如果項羽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天下會是怎麼樣的?

1.如果項羽成功,她會有自己應得的名分地位,但項羽畢竟是項羽,愛英雄、愛美人、愛好酒。他一旦為王就不免犯所謂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

2.如果要是項羽得到了天下之後,他沒有繼承秦始皇集權的縣制,而是在商周時期實行分裂制度。他把天下交給了十八位諸侯,併成為了自己的霸主。

3.如果項羽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首先,根據他的脾氣,殺死所有反對人。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從他當上西楚霸王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一些了,秦朝滅亡後,作為老貴族的代表,項羽自然希望學習大周的時候一樣把自己的江山分給有功勞的人,但是有功之臣怎麼去定義就是一個問題了,比如張耳和陳餘兩人都在趙地作戰,功勞不分上下,但是項羽把跟自己好的封為了王,關係不好的陳餘卻是一個侯,兩人已經從兄弟變為敵人。


第三、項羽怎麼死的

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鉅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而後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范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而死。


第四、項羽一生的評價

項羽這一歷史人物,自古以來一直倍受人們爭議,歷代名家對其有褒有貶。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1.項羽自稱霸王后,分封天下。這時候的局面,實際上是群雄割據,項羽並沒有解決諸侯間的矛盾,特別是以自己利益為核心的分封,激化了諸侯間的矛盾.

2.在鴻門宴上,如果項羽要殺劉邦,劉邦 豈能因如廁之便而脫身!

3.項羽封王時,范增曾與之商議,疑劉邦 有取天下之心,而項羽明知有患而不除,封劉邦 為漢中王。

4.項羽收復彭城,追殺漢兵,楚兵將劉邦重 重圍困,如項羽真要殺劉邦,劉邦豈能因大風忽 作而脫身!"在此,司馬遷有“ 為王者諱”的嫌疑。


西域小夥講歷史


如果楚漢戰爭項羽贏了,天下將會如何?

項羽如果贏了劉邦,肯定會統一天下,因為其他的勢力都無法與項羽相抗衡,統一是大勢所趨,至於項羽統一天下後實行怎麼樣的政治制度,取決於項羽的政治眼光。

先看一看秦朝滅亡時,項羽的所作所為及他的政治眼光如何?

項羽在政治上的眼光並不高 ,但並不代表項羽就不會做正確的事,項羽在滅亡秦朝後憑藉滅秦的巨大功勞,成為天下反秦義軍的首領,秦朝滅亡後,所留下的政治權力真空將會重新進行分配,而項羽主導了秦亡之後的政治權力分配。

這也就是項羽的分封天下,在當時的形勢上來看,項羽的分封並沒有什麼問題,應該來說是正確的選擇,項羽雖強,但其實力不足以吞併其他所有諸侯勢力,也不足於和天下所有諸侯為敵,分配天下就成為當下的一個緊迫的政治事件。

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原本就是各自獨立的武裝勢力,誰也不服從誰,項羽就算不分封這些諸侯,他們照樣是獨立自主的,如果不加以分封,天下立即就會重新陷入爭奪地盤的戰爭,天下就會再次大亂,項羽的分封既是當前形勢下的無奈選擇,也是當時唯一確實可行的辦法。

那麼秦滅後,項羽能不能稱帝呢?當然也不能,項羽痛恨秦朝的一切,包括秦朝的各種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所以項羽在進入咸陽城後,根本就不是以君臨天下的氣勢想統一天下,而是以報仇心切的姿態實行燒殺搶掠,不僅一把火燒了咸陽城,還殺了投降的秦王子嬰,將咸陽城洗劫一空,這樣的行為不是一個合格政治家的所作所為。

如果項羽贏了劉邦,會建立一個強大的朝代嗎?這個朝代會是楚朝嗎?

這可不一定,首先要看項羽實行分封制還是郡縣制的政治制度,從項羽在秦朝滅亡後的一系列動作來看,項羽更傾向於分封制,不止項羽傾向分封制,當時反秦義軍中,除了劉邦之外,幾乎所有的勢力都傾向分封制。

因為分封制是古制,已經實行了數千年,早已深入人心,即使是秦始皇強行推行郡縣制的秦朝時期,呼籲恢復分封制的秦朝大臣也不在少數,比如秦朝博士淳于越在秦始皇34年,也就是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統一天下的8年後,還在向秦始皇進言恢復分封制,由此引發了分封制與郡縣制的爭論,並且還直接導致了焚書坑儒。

另外,起來造反滅亡秦朝的義軍,幾乎全部都是原來東方六國的臣民,東方六國原本就反對秦國的郡縣制,都主張分封制,這些人後來都成為滅亡秦朝的功臣,被項羽分封為十八路諸侯,這些人肯定不可能同意郡縣制。

所以無論是項羽的主觀意志,還是當時社會上的客觀情況,項羽只有選擇分封制的可能,而不可能會選擇郡縣制。

如果項羽選擇分封制,那麼項羽建立的朝代叫什麼?

項羽在分封天下時,不僅封了自己為西楚霸王,把他名義上的上司楚懷王也封成了義帝,以下屬分封上級,這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因為項羽是手握實權的最大諸侯,又是自己分封的,所以項羽把自己的西楚國分的地盤最大,土地最肥沃。

但同時,項羽做了一件讓天下人神共憤的事情,就是殺了楚懷王,楚懷王是天下共主,還是項羽的上級,項羽殺了楚懷王,等於得罪了楚人,尤其是那一批仍然還在懷念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楚人們,如果項羽再把自己建立的王國稱為楚國的話,那麼會讓自己在政治上名不正言不順。

殺了原來的楚王,然後再用楚王的封號,去建立一個新的朝代,這事放在歷史上誰也不會幹,項羽最好的辦法就是重新建立一個全新的朝代,況且項羽原來的國名叫西楚國,如果打敗了劉邦統一天下,那就不是西楚,而是楚,楚這個名號又不方便用,因此項羽很可能會用“魯”為國號。

因為項羽在鉅鹿之戰前被封“魯公”,這是當時的楚懷王封的,直到最後,魯公這個稱號都是項羽的,即使在垓下戰敗,也是魯地百姓抵抗劉邦最為激烈,魯地可是最忠心項羽的地區,項羽肯定會用“魯”來命名統一後的天下,用分封制來治理天下。

如同漢朝的來歷相似,劉邦的漢王是項羽封的,劉邦統一天下後,以漢為國號,不是照樣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嗎?

但是項羽建立的這個“魯”王朝,從政治結構上看,仍然是春秋戰國的延續,即使項羽能以強大的武力威懾四方,但項羽之後的繼承人就不一定有這個能力,很可能重複秦朝的短命,再次天下大亂,直到出現一個雄才大略的人再次統一天下,以正確的政治制度治理天下,天下才會穩定下來。

項羽的政治才能並不高,即使建立了一個統一的王朝,也不一定能夠強大,馬上能得天下,並不能馬上治天下,項羽本來就缺少治理天下的才能,那樣建立起來的朝代也不會長久,隨裡會重蹈秦朝的覆轍。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如果項羽不自殺,贏得了劉邦。作為當時已經是西楚霸王的項羽,不會選擇做皇帝。從分封了那麼多諸侯王來看,應該是恢復周朝制度--邦國制度,那麼朝代還會是楚,西楚。那麼我們從幾點來看看楚將世祖的項羽為什麼不會選擇做皇帝?

第一,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六國貴族都想著復國報仇,其中以楚國項梁為首的勢力最大,史記記載項氏世世將家,有名於楚。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於是眾從其言,以兵屬項梁。項梁渡淮,黥布、蒲將軍亦以兵屬焉。凡六七萬人,軍下邳。<strong>項羽世代為楚將,要想推翻秦朝殘暴統治,必須依靠項羽家族的威望,方可成事,事實也證明這個選擇是正確的。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天下大勢分析的如此透徹,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秦朝推翻之後就是項氏的天下,楚的天下。

第二,項羽鉅鹿之戰,一戰成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可見項羽救趙,擊敗秦軍之後,各路諸侯紛紛投靠,奠定了項羽作為諸侯盟主的地位。

第三,項羽西進秦地,發現劉邦已經攻入咸陽,大怒,要殺劉邦,最後擺了一場鴻門宴了卻此事。呆了數日,項羽就引兵屠咸陽,殺了秦降王,火燒咸陽宮,大火燒了三個月,收拾了美女珍寶要回老家彭城,從這可以看出項羽並沒有打算在咸陽稱帝,一統天下。並且分封了很多一起抗秦的六國貴族為諸侯王,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都彭城。但是卻分封的很不合理,麻煩接踵而來,剛剛分封的諸侯王紛紛起來表示抗議,項羽就不得不繼續領兵平叛。

最後各以劉邦為首諸侯王紛紛聯合起來對付霸王項羽,項羽兵敗垓下,一代英雄,窮途末路,拔劍自刎,令人唏噓。

當項羽火燒咸陽的時候就沒有想著去在咸陽做皇帝,看不到咸陽作為都城的戰略重要地位,沒有這個政治眼光,也沒有這個心思吧,也許是看到了秦始皇的悲劇,寧願去做霸王也不會去稱帝,可惜歷史不能倒退,往事不可追,所以如果項羽贏得了戰爭,必定還是繼續做西楚霸王,朝代還是西楚,想一想當時的楚人、楚舞、楚歌也是名聲全國、別具風格的。


品史記看人生


如果當年項羽贏了,中國歷史上應該有一個朝代,它的名字叫大楚。大家別不相信,劉邦是漢王,他建立的朝代叫漢朝。項羽是西霸楚王,因此建立的王朝叫楚朝,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楚本來就是一個諸侯國,戰國時期有七雄,它們是:齊、楚、燕、韓、趙、魏、秦,最後秦始皇滅了六國,結束了長期分割的局面,統一了中國。項羽本是楚國的貴族,爺爺是楚國名將項燕,項燕後被秦人所殺。秦末秦二世荒淫殘暴,奸人趙高擅權,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各地紛紛揭竿起義,剛開始最有名的就是陳勝、吳廣起義。



項羽跟隨叔父項梁也是伺機而動,‘’楚雖三戶,滅秦必楚‘’。秦始皇在滅六國時,殺了楚國很多人,因此楚人對秦人很仇視。項梁在范增的建議下,擁立楚懷王,籠絡楚人的人心,勢力迅速擴大。項梁在同秦將章邯作戰中戰死,項羽把宋義殺了,成為了楚軍的統領者。



項羽(前232~公元前202年)勇猛無比,在鉅鹿之戰時,大敗章邯和王離,自稱‘’西楚霸王‘’。後同漢王劉邦進行了為期四年的‘’楚漢之爭‘’。項羽在正面交鋒中,把劉邦打得四處逃竄,後在彭越、韓信的騷擾下,首尾難顧。項羽剛毅自傲,不願聽亞父范增的嘮叨,使得范增痛心疾首,稱病辭職,憂鬱而死。



項羽同劉邦的較量,不但是軍事勢力的較量,也是智慧的較量。從個人的能力來說,劉邦跟項羽不在同一個檔次。劉邦要文沒文,要武沒武。項羽振臂一呼,大家積極響應。正因為項羽有這些優勢,所以根本就沒把劉邦放在眼裡。

劉邦雖然什麼都不是,但他卻非常懂得籠絡人心,善於利用和管理能人,他能把蕭何、張良、韓信、陳平等人為己所用。韓信跟隨項羽時,是個站崗的小卒,投靠劉邦後,成了劉邦的大將軍,後來事實也證明韓信是名副其實的大將軍。這一點項羽比不過劉邦,也導致垓下大敗,了卻了自己的一生。



項羽集團和劉邦集團,智慧的代言人分別是:范增和張良。范增善奇謀,是個鬼才,對於他的智謀,一般人難以應對。張良被後世稱為謀聖,劉邦很多方針政策都出自張良,水平確實很高。但張良對范增還是很敬畏的,從智囊水平來看,范增同張良旗鼓相當。但劉邦聽張良的,項羽不聽范增的,這就是區別。

項羽跟隨叔父項梁起兵,目的也就是為了復楚。如果項羽在楚漢之爭中,擊敗劉邦,他建立的政權應該就是‘’大楚‘’,可是歷史沒有如果,由於項羽的剛愎自用,讓歷史都感覺遺憾,痛失楚朝。


一本夏


還是我老老實實回答吧!

如果項羽贏得與劉邦對決,建立的朝代國號百分90為“楚”。

封建主義早期,朝代替代者,國號就是前朝所授封的“王公”;或者未稱帝前大眾稱號。

劉邦稱帝前為漢中王,“漢王”,稱帝后國號為“漢”。

曹操是“魏王”,子曹丕繼承父爵,稱帝后國號為“魏”。

李淵受封為“唐王”,稱帝后國號為“唐”。

……

至於原因有以下我的猜想:

1,公司上市後,如果改名,會損失客戶。同理。

2,王公為前朝所封,延用稱號,表示一種“名正言順的繼承”。

3,封建主義國家,其大意:“封邦建國”。這個是歷史學術問題,不多闡述,感興趣同志們的可以上網查查。

回到原話,項羽稱帝后國號可能是“楚”。此“楚”非春秋戰國時“楚”,此楚是封建主義的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